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5课一、战之因——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二、战之痛——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三、战之思——开眼看世界

晚清时期(1840年-1912年),是清朝统治的晚期。【教学目标】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会中国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的初步反思。【教学重难点】1.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影响;2.战败后的沉思。一、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战之因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文字狱、八股取士装备陈旧、战力低下船坚炮利工业革命,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资产阶级代议制闭关锁国侵略扩张一、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前中英国情对比:西方:工业文明(资本主义)中国:农业文明(封建主义)1840年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积极参与侵华活动。政治:

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烈。中英之间差异危机四伏迅速发展闭关锁国殖民扩张军备废弛船坚炮利小农经济工业革命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国内英国(国际)综合外交军事经济政治

思想思想解放文化专制专制

民主农业

工业衰弱

强大禁锢

自由封闭

开放落后

先进实质2、国内形势

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战之痛两次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正当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后,中国变为入超。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扭转贸易逆差。两次鸦片战争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1839年虎门销烟1、原因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奏折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鸦片战争形势图两次鸦片战争2.过程爆发: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攻击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结果: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南京条约》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你支持哪一种观点?为什么?鸦片战争的影响: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外国商品输入冲击小农经济;③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家主权被破坏,国际地位下降等。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间条约名称主要内容1842年1843年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性质:中国近代史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的开端。最惠国待遇: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两次鸦片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鸦片战争”怎么还来了第二次?国名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比例中国3.6亿人均0.75便士1洪都拉斯14600人人均934.5便士1246思考:你认为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自然经济的抵制;购买力低下;输华产品不符合中国人习惯……

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1852年3月《密切尔报》原因: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英国提出修约遭到清政府拒绝;1.原因近代中国你历尽劫难而生二、两次鸦片战争3、进程修改有关的通商订约,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也一拖再拖,加深了双方的矛盾。——袁伟时《《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如何看待清政府拒绝修约一事?清政府拒绝修约符合国际法规定,具有合理性。西方列强修约要求不是在公平平等前提下,而是在强权政治和武力威胁之下提出。接受修约就能阻止外国侵略吗?不能。修约只是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即使清政府同意修约,也只是换来暂时的苟安。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步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鸦片战争后,陆续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侵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2.导火线(借口)马神甫事件——法国联合英国出兵侵华的借口亚罗号事件——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广东水师逮捕亚罗号上的海盗,该船在香港注册,执照已过期。英国政府借口该船为英国船,蓄意挑起战争。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遭中国政府处罚,法国以此为由参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3.过程1856年,英法联军广州天津。美俄居中调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阶段(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二阶段据统计,被掠和破毁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为了拿盒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针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泰晤士报》两次鸦片战争4、结果条约名称时间内容危害英法美俄中《天津条约》1858中英法《北京条约》1860①十口通商(汉口、南京等)②公使进(常)驻北京③外国人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④外国舰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⑤赔款(英400万两,法200万两)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精神文化侵略破坏内河航运权人民负担更便于倾销商品①承认《天津条约》,增开天津;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③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④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天津成基地,威胁北京英国在港地区势力扩大劳动力,奴役中国人民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俄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北京条约》被割占1860年《勘分西北界约记》被割占

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英国远征军18000人。清军伤亡46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清军牺牲高级将领11人,正一品到正三品;英军无一高级将领死亡。

——摘编自田秉锷《大国无兵》

广东防务大臣杨芳在目睹强大的英军舰队后,听信巫术,用泼粪的方式对付英军,最终结果是造成广州城内臭气熏天,被后人视为笑柄。

客观原因:

侵略者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

清王朝腐朽落后,军事落后;最高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5、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①政治: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中英《北京条约》割让香港九龙司一区。时间条约割让领土1842中英《南京条约》香港岛1860中英《北京条约》香港九龙司1860中俄《北京条约》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6、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上海等通商口岸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6、鸦片战争影响材料二:“今西方各国,最奇巧有益之事,乃是火蒸水气,舟车所动之机关,其势若大风之无可当也。——《海国图志》

②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思想: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战之思三、开眼看世界情景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身份是普通老百姓、统治者、知识分子,你面对两次鸦片战争与其签订一系列屈辱性条约,你的反应?历史感受: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我们通过史料来感知(一)普通老百姓

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梁发芾《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广州三元里抗英愚昧与抗争并存开眼看世界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二)统治者阶层

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c封闭昏庸、固守天朝上国开眼看世界(三)有学之士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畬《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积极:关注世界,初步主张学习西方,对当时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局限:仅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未付诸实践《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与西方的差距,探索西方,而大多数官僚则仍沉醉于暂时和平的表象。两次鸦片战争并没有使得中国人真正的苏醒。课堂总结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寰志略》鸦片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