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集体备课
1认识图形(二)
.••・•・・
I
由于平面图形是二维图形,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找到对
应原型,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一些。因此,教
科书在修订中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一年级下册。本单元整体的编排结构与
立体图形的编排类似,分为知识的引入(描画)、知识的教学(分类)、知识
的应用3个层次,形成了教科书编排结构上的一种“节奏美”。教科书充
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
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
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有3道例题:例1,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
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例2,
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例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形,进一步直观感知
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要注意与立体图形区别开来,尤其在描述平面图
形时,要让学生指清楚、说明白,防止学生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例2,完成P3下面“做一做”,P6〜7“练习一”第4、5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c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
特征。
【教学难点】
感受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下图。
爆停■■-----------------------------------------------1
4XX
歉。"—I
师:这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请你说一说每个
图案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2.揭示课题。
师:你们想自己拼一拼这些图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
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丰富多彩的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图案,让学生
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同时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几种平面图形,激发学生
用平面图形拼图案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感知特征
1.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课件出示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教学提示】
(1)师:想一想,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c要想拼成一
正方形,不仅要求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长方形或正方形。对说平行四边形或不矢幅个一样的长方
形,还要求长是宽
的学生加以引导。的2倍。但是由于
学生的认知能力有
拼一拼。
(2)限,教师应该提前
师:请你拿出学具袋中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准备好学具,不必
向学生解释那么清
学生独立拼一拼,教师巡视。楚。
⑶展示学生拼的作品
【学情预设】学生会拼出如下两种图形。
I
师:你们现在知道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了吗?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说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
有的学生说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图形,可
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能拼成一个正方形。(教师板书以上两个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拼组长方形的活动,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之
间的关系,为后面进一步的拼组活动打卜基础。
2.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图形,那用几个同样的三角形
会拼成怎样的图形呢?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组。
学习提示:
①想一想:你准备用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大约需要儿个三角
形?
②拼一拼:拿出三角形来拼一拼,看看拼出来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
一样。
③说说: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自己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便形。
(2)交流展示。
师:谁来说说用了几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怎么拼的?
(指定几名学生上台展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拼法。
预设1;拿2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以下图形。
预设2:拿3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右边的图形。
预设3:拿4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以下图形。
AAX7X
预设4:拿6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以下图形。
*AA/V
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都给予肯定和引导。【教学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用三角形拼图形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碓动/舒/表性的
感悟,有所体验C
三、创意拼组,相互欣赏
1.师:请每个小组利用手中的平面图形拼出一些美丽的图案。
(1)学生拼组,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相互欣赏。
(3)展示学生拼出的作品。
2.课件出示“蜡烛”“小船”等拼组成的图案给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拼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这里放手让学生利
用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拼图,有一定的开放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拼
一拼的活动中更好地深化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理解。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1.完成教科书P3下面“做一做”。
学生拼一拼后,集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用两种颜色不同、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
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
2.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4题的第⑴小题。
师:请你拿出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纸,将正方形的纸对折后沿折
线剪开。
(1)让学生独立地折一折并剪一剪。
(2)交流发现。
师:比一比所剪出的两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预设1:我发现一个正方形能剪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预设2:我发现一个正方形能剪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3.完成教科书P6“练习•”第4题的第⑵小题。
(1)让学生用几张正方形的纸剪一剪,贴一贴,再涂上色。
(2)展示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分解正方形,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
个同样的长方形或三角形,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渗透了“轴对称”
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动于•操作能力。然后放手让学生剪贴图案,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受、欣赏到数学美。
4.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5题。
⑴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完成。
⑵交流解答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让学生根据每排空白的长度和一块砖的长度估计出
缺了几块砖;也可以让他们先画一画,在画的过程中发现:对照隔层砖的
长度和块数会更简单。对于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建议用
学具摆一摆。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训练,将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很好地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5.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思考题。
(1)学生尝试完成。
(2)学生动手剪一剪后交流展示。
【学情预设】有无数种剪法,经过长方形正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
可以将长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组图形,并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无序
到有序的变化,同时进一步感知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征。由于一年级的学
生年龄小,空间想象力还比较差,反复拼摆才能拼出图形。学生有可能拼
出了不规则的图形,不管怎样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他们变换一下
某个图形的方向或位置,得到一个新的图案,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
兴趣。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b0qu6nxidmiandct0xfng
补全下面的图形。
在图形的空缺(q诧)处放口,可以放()个;或者在空
缺处放匚可以放()个;或者在空缺处放匕,可以放
()个。
参考答案
424
第3课时七巧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例3及“试一试”,完成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教学难点】
【教学提示】
如何用七巧板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可以让知道的学
【教学准备】生说一说有关七巧板
的知识。
课件、七巧板拼图(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七巧板
1.课件出示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案。
课件出示
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2.介绍七巧板的历史。
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七巧板拼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了
第9页共270页
七巧板的由来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
件长方形案几组成的“燕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又增设1件,以增加其变
化,开启了拼图玩具的先河。到了明朝,在燕几的基础上出现了可以拼合成形如蝶
翅的几,故名蝶翅几。蝶翅几传承了燕几的设计之妙,共有一定比例规格的三角形
几和梯形几13件。后来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和蝶翅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大约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国外,在国外称之为“唐图”,意思是“中国的
图板二之后,七巧板得以发展、改造和创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智力游戏。
解一下七巧板的由来。(结合课件介绍七巧板的历史)
课性出示起图】通过展示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介绍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项智力游戏,
使学生感到自豪并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为接下来新知识的教学打下
基础。
3.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七巧板摆出有趣的图形。(板书课题:七巧
板)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认识七巧板。
(1)课件出示七巧板的构成,学生观察。
【教学提示】
观察图形时,
师适当指导学生有
(2)请学生拿出手中的七巧板。观察:先找找有几
图形,再看每种图
有多少个。
第10页共270页
师:请大家观察,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的数量最
多?
师:为了便于表述,我们将这七块板分别标上序号。(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预设1:这套七巧板中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预设2:三角形的数量最多。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其中三角形最
多,有5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有1个。两个大的三角形一样大,
两个小的三角形一样大,还有一个中等大小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七巧板,了解它的构成,熟悉每一块板的特
征,为后面的动手拼图积累经验。
2.动手拼图,自主探索。
课件出示教科书P4例3。
⑴引导学生读题一一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一读题目,了解有哪些要求。
【学情预设】每人用教科书第101页的七巧板拼三角形。
⑵动手操作,拼一拼。
第11页共270页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大家先想一想要怎么拼。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思考:2块板能不能拼成三角形?怎样拼?3
块板能不能拼成三角形?怎样拼?……
学生独立活动,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学情预设】学生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教师在巡视指导
时,发现拼不成的,要问学生为什么不能拼成,引导学生发现边长相等的
才能拼在一起。
(3)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都拼出来了吗?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们拼的三角形。(交
流时,要求学生对照前面的序号,说清楚是用哪几块板拼成的三角形。)
【学情预设】学生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拼法,对于各种不同的拼法让学
生进行评价。
预设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下面两种拼法虽然都是2个三角形拼
成的,却用了七巧板中2种不同的三角形。
预设2:用3块图形拼摆
【教学提示】
注意引导学生才
边展示边说拼法。(教师板书以上图形)序拼摆。
(4)小结拼法。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
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开始拼,
第12页共270页
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情形后,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拼成后展示交流。
师: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吗?
⑴学生合作利用七巧板拼长方形。
⑵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拼法:
【设计意图】通过用七巧板拼图,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游戏活动,艺术欣赏
1.利用一套七巧板中所有的板拼摆图形。
(1)让学生按照教科书P4上的图形,将七巧板拼成一个正方形。
(2)让学生想办法,移动正方形中的2块板,把这个正方形变成一个
三角形。
学生动手拼一拼,并展示拼法。
(3)移动三角形中的一块,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
第13页共270页
(4)移动长方形中的一块,把它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七巧板真神奇!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多层次的拼摆活动,掌握用七巧板拼图形的基
本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
2.七巧板大比拼。
(1)学生自主创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后展示交流。
(2)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第14页共270页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7题0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为学
生后面的学习积累经验,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空间观念。
4.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8题。
(1)猜一猜。
(2)动手折一折,展示所做成的正方体。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折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可
以使学生形成“面围成体”的基本认识。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七巧板
第15页共270页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所以在拼三角形、长方形时,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再拼。在游戏活动中,移
动两块、一块七巧板后变成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时,也让学生先
想想,这样做主要是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但是学
生的差异性比较大,有的能直接说出怎么拼、怎么移,还有部分学生只有
拿着图形对比看才能完成拼组。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白nshiqTqidobdn
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种图形组成的,其中()号是
三角形,()号是正方形,()号是平行四边形。
2.④号和⑥号可以拼成一个()形或()形或
()形。
参考答案
1.3①②④⑥⑦⑤③
2.三角正方平行四边
第16页共270页
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整理和复习”第1题,完成P25“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全面有序地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经历把零散的算式整理成表
格的过程,渗透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2.在观察减法表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梳理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出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整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熟练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掌握计算技巧。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回顾算法
1.师:我们来做一组口算练习,比比看谁是计算小能手。
课件出示习题。
第17页共270页
**W_______________
12-9®15-6=17-8»11-5»
14-7«11-3«13*18-9-
16-8-13-4-17-9-11-2-
13-7=12-8,15-7-14-6«
11-8=16-9=13-8=15-9=
学生算完后,选择其中两道题让学生说算法,以15-7为例回顾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师:这组口算题都是我们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谁知道像这
样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一共有多少道?
【学情预设】学生能正确口算出结果,但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共
有多少道算式,学生一下说不出来。
师:看来一下还真说不清楚,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内容
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练习一组口算,唤起对这一单元所学知识的回
忆,接着通过提出这些退位减法算式一共有多少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凸显整理算式的必要性。
二、整理复习,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师:下面四人为一小组,组长进行合理分工,把20以内的退位减
法的算式写在为你们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看
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对又快。【教学提示】
对退位减法表的
学生活动。整理要全面、有序。
【学情预设】小组内分工写减法算式,学生基本能写出20以内所有
的减法算式,并按照十几减9、8、7、6、5、4、3、2的顺序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前面在学习进位加法时,学生合作整理过。因此,在本
第18页共270页
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整理。
(2)师:现在把你们写完的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摆一摆,摆成退
位减法表。
学生活动,把算式摆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
【学情预设】预设1:把被减数相同的算式摆在了一横行,减数相同
的算式摆在了一竖列。
预设2:把被减数相同的算式摆在了一竖列,减数相同的算式摆在了
一横行。
【设计意图】散落的知识点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规律进行系统地
整理才会形成一个有逻辑关系的知识网络结构。让学生经历知识点由零散
到有序的过程后,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都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两种摆法都对36道减法算式进行了有序地整理,都很好!下面
我们对其中的一种进行观察。
课件出示整理后的表格。
11-911-811-711-611-511-411-311-2|
12-912-712-612-512-412-3
13-913-713-613-513-4
14-914T14-714-614-5
15-915-S15-71S-6
16-916816-7
17-917T
JS-9
师:请仔细观察我们整理出来的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自主观察拼出来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然后在小组内交
第19页共270页
流。
【设计意图】先给学生自主观察的机会,初步感受规律,为后面的
汇报交流打下基础。
3.汇报发现,交流规律。【教学提示】
⑴小组派代表汇报发现。在这公环节中,教"
应引导学生按照三/
【学情预设】竖着看。层次进行寻找和经
现,并适时总结出乎
后面窑步骤。
“算式排列”一一每一竖列减数都相同。第一竖列减数是9,
竖列的减数依次是8、7、6、5、4、3、2O
“差”一一先算出第一竖列的得数。从上面开始,差从2排到9,每
一道算式的差都比上一道多lo
师:原来第一列算式的减数都是9,被减数从上到下一个比一个多1,
差就一个比一个多lo继续观察其他竖列,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任找一
竖列算算看。
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每一竖列中的排列规律的。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如下:
观察每一列的算式一计算出算式结果,发现规律一任选一列计算结果,
验证规律。
(2)师:我们一起发现了减法表竖着看的规律,横着看又有什么样的
规律呢?请按照刚才的过程汇报一下你的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已有对10以内加减法表和2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经
验,完全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发现规律并表达思维。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20以内退位减法表竖列、横行算式的排列规
律,加深对寻找规律中使用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3)师:在这张表格上,有的同学斜着看也发现了规律,一起来看看
第20页共270页
吧。教学笔记
课件出示最下面斜着的几个算式,观察算式的特点。
课件出1R------------------------------------------------------------------------------1
Ri17TH15-613-412-311-2j
【学情预设】在横着看和竖着看中,学生己经掌握了寻找规律、发现
联系的方法,斜着观察算式时,他们能够从算式的特点和差的变化中,找
到被减数和减数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
表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4)梳理算法。
师: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吗?
任意指一道题让学生算算看。
【学情预设】学生在算的过程中会梳理算法,并借助规律和联系帮助
自己进行口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参与找规律和联系的过程中,真正找到这些算
式的排列规律,为提高计算技能做好准备。
4.教师读算式,学生快速抢答。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课件出示口算题。
U示-------------------------
10一比,•俸算得SU
14-9>
11-4«16-7«
14+13-5«
12-5-12—127・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学交流订正。
第21页共270页
2.完成教科书P25“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3.课件出示习题。不计算,比大小。【教学提示】
此题教学需要z
遽体出示,学生尝试举例。
:不士I*.也去小.
15-7/)1»-717-61)17-916-51)15-4
【学情预设】不计算,直接比较大小,需要运用发现的规律来判断。
部分学生可能还是会直接算出结果再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想法后再举例说
明。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前面两题是基本练习,培养学生
的计算能力,最后一题是提高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表中的规律解
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在小组合作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时,各小组的同学基本都会
进行整理,基础好的同学能按照数的大小顺序有序整理,观察算式规律,
大部分同学能从不同角度发现一些算式的排列规律,只是不够完整。
【作业设计】
见或《状元作址本》对应课时作'1%
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整理和复习”第2题。
第22页共270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梳理本单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课件出示习题。
(餐’出家.....
11-4-U-5-13-6-8*9«
15-7-14-7-
13-5-12-8-11-9-
师:请同学们拿出口算卡片,看谁最先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订正。
2.课件出示习题。
第23页共270页
]591方,河玻渡强*灾.【教学提示】
I@@®合西&检教师适时引导与
生,大致说出解决眄
邰窗统解陶⑨•设检①由等咏1&题的三个步骤。
,4d*nm-□,口
I+□,口1>{21・口
指名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口算,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相关知识,
通过看图写算式的练习,为后面复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步骤解决问题的。
【学情预设】按照三步来解决问题: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
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问题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
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后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二、整理复习,沟通联系
课件出示教科书P24“整理和复习”第2题。
1.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预设1:小林得了9朵小红花,小丽得了12朵小红花。
要求的问题是: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第24页共270页
预设2:从图中通过数一数或看文字的方法都可以收集信息。
师:谁能将刚才发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指定1到2名学生完整地读题。【教学提示】
在解决问题时,
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条件和问,、要关注方法与第
略,引导学生感悟解
题是什么。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能从情境图中通过数一
数或看文字的方法收集信息,重在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
2.解决问题。
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师:请你尝试用画图法解决问题。
学生画完后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画图如下:
*^000000000
•«ooooooooopoo
师:怎样列式?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列出算式:12-9二3(朵)。
师:回顾一下,刚才解决问题时你是怎样分析的。
【学情预设】学生说的可能不完整,大致说明白即可。
帅小结:找到了信息和问题后,可以从问题出发确定有效信息,排除
多余条件,并借助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反思检验。
师:解答正确吗?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检验?
【学情预设】学生回答可以用加法来检验:因为3+9=12,所以12-9=3。
第25页共270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第三步,能用加法对减法进行检
验,养成良好的反思检验的习惯。
4.提问拓展。
师:根据所给的信息,你还能提出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吗?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提出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如:小林比
小丽少得了几朵?每提一个问题,及时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拓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L课件出示习题。
谡件出示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中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设计“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的训
练。
2.课件出示习题。
第26页共270页
课件出示-
:丁集一算儿遗短就可1上丈堂凫?:
(1)师:,,雯雯再算几道题就可以追上兰兰,,是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意思是雯雯再算几道题就和兰兰算的15道题同样多。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经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学生能够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成,并借
助画图来理解但是解决问题的第三步,学生一般会遗漏,说明没有养成
反思检验的习惯,还需要长期训练,加强学生反思检验的意识。
【作业设计】
见“”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M,•/
I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在
第27页共270页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和以前学过的力口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计算部分,教科书分三个部分进行编排,即十几减9,十几减8、7、
6和十几减5、4、3、2,共安排了4个计算例题,将十几减8和十几减7、
6作为独立的例题进行教学,既延长了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
过程,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认识、理解和训练,又关注了学生学习中
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4个计算例题的编排中,都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
教学理念,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
的方法进行计算,给学生留出了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但是“破十法”是
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
解决问题部分,教科书安排了2个例题,其中,例5是有多余条件的
“求另一个加数”的问题,学生在用操作、画图或符号表示问题情境的过
程中认识到,有些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些条件与
问题之间是无关联的,从而学会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例6是用减法
解决“比多少”的问题,具有一定难度,教科书提供了画图的策略,帮助
学生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这些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
位减法,并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
重要基础。20以内的退位减法,很多学生也会计算,但只是习惯性地知
第28页共270页
道计算结果,不一定理解其算理,算法也不一定很清楚。这也是教学时的
难点:一方面,看起来学生会算,事实上学生不会算,只是背答案;另一
方面,学生以为自己会算而不认真学习,事实上也并不会算。如果不清楚
算理,没掌握算法,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计算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
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解决信息量比较大的问题时还是存在一定困难。
1^*,.
I
1.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通过相应的练习,提高学生的
计算能力。
2.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习这
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练习达
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
力。
3.有效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确题
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用图(表、符号或操作等)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
示出来。然后借助图形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并用恰当的
方式表达出解决的过程,实现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转化。
第29页共270页
第1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例1,完成P10“做一做”,P11“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o
2.经历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
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探索并掌握“十儿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做好铺垫
教师出示算式15-4,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
课件出示小棒图。
出y
厂■明,/姗-,脚I
师:谁能结合小棒图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把15分成10和5,5减4等于1,
10加1就等于11。少部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足,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
第30页共270页
说出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十几减几是本课时教学的知识基础,学生结合直观图预
习本内容,为后面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做好铺垫。
二、引入问题,初步探讨算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1。
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的每种算法都应予以尊重,但是要重点引导学生用“破十法二
师:谁能将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学情预设】原来有15个气球,送出9个,还剩几个气球?
师:怎样列式?
【学情预设】15-9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板书课题:十几减9)
3.探讨算法。
师:你能算出15-9的得数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圆片代替气球,动手摆一摆。
师:摆圆片时,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是15呢?
第31页共270页
【学情预设】分左右两边摆,左边摆10个,右边摆5个。
师:请同学们摆一摆,算一算,然后把你的算法写下来,并跟同桌说
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重在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探究,由于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因此出示例题后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在此,
充分放手,鼓励学生借助学具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计算,了解学生已有的经
验和方法。
三、展示交流,理解算理【教学提示】
学生的每种算讨
1.组织讨论,交流算法。
都应予以尊重,但黄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要重点引导学生月
“破十法”。
【学情预设】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学具理解“破十法”的算理。
(1)“破十法”。
师:15-9,个位的5不够减怎么办?引导学生用“破卜法”计算15-9。
【学情预设】把15个圆片分成两部分一一10个和5个,从10个里
面拿走9个,剩下1个,把剩下的1个和5个合起来就是6个。
教师配合出示课件。
,£仲出示
OOOOOOOO;
OOOOOOO
___
p©©op]OOO;
boodooo!
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回忆15-9操作过程中
第32页共270页
“破十”的过程。
师:结合操作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将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教师
板书)
(2)“平十法”。
引导学生用“平十法”计算。
【学情预设】先把后面的5个减去,再从前面的10个里减去4个,
即15-5=10,10-4二6。(教师板书)
(3)“想加算减法”。
引导学生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学情预设】因为9+6=15,所以15-9二6。(教师板书)
教师配合出示课件。
「OOOOOOOO
IOOOOOOP
2.小结算法。
师:大家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算出了正确的结果,
那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用“破十法”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尝试探索算法后,给学生交流的平台。此环节重点
教学“破十法”,在学生展示后,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破十
法”,通过“看一一摆一一想一一说一一填”,并借助圆片让学生理解“破
十”的道理,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算理,掌握算
法。同时.,对于出现的“想加算减法”和“平十法”都给予肯定,这两种
第33页共270页
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四、实践应用,巩固算法
I.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1)师:请你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2)摆一摆后交流结果和算法。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1)师:请你圈一圈,算一算。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一摆、圈一圈的操作活动,更好地理解“破
十法”,掌握算法。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两题的练习,本环节脱离实物,让学生通过思
考算出得数,提高运算能力。
4.完成教科书PH“练习二”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结合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熟悉“想加算减法二
5.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这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掌
握十几减9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
第34页共270页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6
破十法10-9=11+5=6
平十法15-5=1010-4=6
想加算减法9+6=1515-9二6
【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教学时力求算理与算法并重。在教学中,让学
生通过摆圆片来感受“破十法”时,学生还比较会说算理,但是在学生自
主计算后交流时,有部分学生能很快地说出得数,却说不出自己是怎么算
的、怎么想的。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课堂上需要关注的地方,在教
学时要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qudny1quansudny1sudn
一、ffl—s,算一算。
0③
卷
懑e)
66弱I2口
八
八6
岬
八1疆….
ndefangfdJ\sudn
二、用你i喜欢的方法计算。
14-9=13-9=9+7=9+9=
19-10=12-9=11-9=19-9=
zhdoydngz1xiDyixi。sudny1sudn
三、照样子,写一写,算一算。
第35页共270页
13-9=13哈-僮险
14-9=14-合-合=合
17-9=17-合-合=合
18-9=18
参考答案
一、(圈图略)47
二、54161893210
三、455728819
第2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2,完成P13“做一做",P15“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十几减8”的算理和算法,能正确计算
十几减80
2.经历操作探究活动,体会算法多样化并逐步优化方法,培养学生
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第36页共270页
理解“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
学生口算e
课件、圆片、口算卡片。可以采取多种二
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基础
课件出示复习题。
5件出示
H-9・8*5■3*8«
16-9-9+8■■
2.埴T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泸州医院考试试题及答案
- 寄小读者试题题及答案
- 提升数学兴趣的幼儿园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改进的实践试题及答案
- 农业季节性销售策略试题及答案
-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数量感知与发展试题及答案2025
- 力与运动的深入观察与思考题试题及答案
- 未来电动车监管政策与市场发展的互动研究试题及答案
- 安全风险控制机制试题及答案
- 铁路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江南联赛”一等奖
- 护理综述论文撰写的方法的讲义课件
-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样表)
- 可填充颜色的地图(世界、中国、各省份)
- 爆破设计萨道夫斯基公式计算表
- 2023建筑防水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
- 化学化工原理干燥课件
- 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 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
- CRH380B型动车组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