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_第1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_第2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_第3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_第4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广为传唱的《爱我中华》,是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第十三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目标导航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学习聚焦1.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基本历程及原因。2.梳理现代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并从中认识实行这一政策的伟大意义。重要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三个离不开”时空坐标194119471949195419791984199019972012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共同纲领五四宪法三个离不开中共十五大《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民族区域自治法》纳入法制化轨道休戚相关命运与共血肉关系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共十八大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共十九大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政策探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恢复与发展

十八大以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发展目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前提地位空间概念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第一部分1.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完成下面的时间轴线。基础落实1947年1954年1941年1945年1949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建国后为第一个省一级自治区)《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思考:结合上面的时空轴线,想一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探索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尊重历史传统、合乎国情、顺应民意(2)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32151965西藏自治区51958宁夏回族自治区41958广西壮族自治区3195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947内蒙古自治区1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自治区,请结合教材地图,指出它们建立的先后顺序。基础落实材料一

没有哪个民族是封闭的,在经济文化上一直互相交流依靠,历来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关系日益紧密。中华民族自秦统一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多元一体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摘编自杨圣敏《多元一体——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传统》材料二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各民族……源远流长的支系繁杂、社会发展程度悬殊……加以在旧中国统治者对国内各少数民族采取歧视否认态度,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制度,因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是长期埋没无闻的。

——摘编自施联朱《民族研究文集》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主张民族平等,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于革命胜利后建立各民族自由联合的国家……新政协筹备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就即将成立的新国家的民族制度……征求一些同志的意见。——摘编自黄铸《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合作探究历史渊源: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交错杂居,多元一体近代状况: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各民族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背景(1)历史渊源: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2)民族分布: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社会发展:我国各民族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4)政治认同: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面奋斗的共同任务。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深化拓展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是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解放。——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近代各民族团结合作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第二部分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情况,完成下面框架图。基础落实不断发展完善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1984年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00年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1997年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材料合作探究

1958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3.28亿元3453.93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55.9∶19.9∶24.27.6∶45.8∶46.6人均生产总值176元5091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元、116元(1978年)29472元、10738元贫困人口数量119.3万人(1982年)23.9万人森林覆盖率1.5%12.63%“数说”宁夏60年依据材料根据所学,谈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图说”西藏70年(摘自央视)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少数民族)②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国家发展)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与社会)20世纪50年代雅鲁藏布江上的牛皮船2016年12月西藏扎囊特大桥旧西藏农奴制度流落街头、乞讨求生的妇女儿童2021年3月90后姑娘洛桑卓玛指导培训的小朋友20世纪50年代拉萨大桥2021年8月拉萨大桥新貌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思考国家大力支持和帮扶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因。——以上图片均源自新华网推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问题思考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图解历史从历史解释角度全面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1)前提:国家统一领导。民族自治地方作为地方行政区域,其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2)核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即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的权力。(3)表现: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自治的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深化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第三部分阅读教材正文及问题探究与学习拓展,了解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完成下面的框架图。基础落实12345一个意识:四个要:紧扣民生;发挥资源优势;

搞好扶贫;加强

边疆建设。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

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

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情感基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为身份认同。思维点拨问题思考中共十九大以来为什么突出强调“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材料一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工作报告》把全体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表述为“民族”的地方共有73处。另有“中国人民”的表述14次,在报告中涉及国内族群差异性的整体表述如“全国各族人民”有10次,涉及56个民族层次的“民族”……2018年《宪法》修订案两次提到“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正式“入宪”。

——马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轨迹》材料二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①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密切,经济差距逐渐缩小。②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增强。③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④民族区域自治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联,已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统筹考虑。结合材料中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分析应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作探究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五个认同”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坚持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维护和巩固各民族安定团结的和谐发展局面。材料“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地位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权利保障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同等的民主权利,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受到尊重,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国家安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知识拓展课堂小结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过程建立发展完善特点地位影响基本政治制度建国前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