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一:V幼儿园教案案例集
情境教化活动方案
中班语言活动《家》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看看、听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丽的意
境。2、学习仿编诗歌,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欢乐。
活动打算:家的背景图;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挚友
的图片;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视察背景图,熟识诗歌内容。
1.、利用背景图导入
师:“今日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
些什么?(天空、梃林、河水、花儿、幼儿园)
2.、依据自己已有阅历,说说它们的特征。
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林长得怎么样?河水是什么样子的?小草是
什么样子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园你觉得怎样?大家一起说一
遍。
(如: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河水等)
二:初步引出诗歌:
1.、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都是一个个的家?贝IJ,它们都会
是谁的家呢?”老师给出诗歌中的语句。
2.、给动物图片找家
(1)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小图片,看看它们都是谁?”老师出
示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挚友的图片
(2)给图片动物找家,并说清晰谁是谁的家。
二、完整倾听、朗诵诗歌
1.、师:“小图片们都找到家了,他们好快乐啊。老师告知你
们,把这里全部的'家'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了,我
们一起来听一听。”
2.、老师朗诵。
3.、老师与幼儿一起朗诵。
4.、这个诗歌还没山名字呢,我们•起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5、再次朗诵一遍。
三、仿编诗歌。
1.、师:“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还会是谁的家
呢?请你们说说谁是他们的家(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并把相
应的图片贴到家里。
2.、幼儿有感情地朗诵编的新诗。
情境教化活动方案
中班美术活动:《图像宝宝大变身》
活动目标:
1.、通过拼贴活动,进一步相识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点。
2.、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与创新实力、审美实力。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今日有很多图形宝宝来和小挚友玩嬉戏,会有哪些图形宝宝
呢,让我们来猜一猜。
第一个图形宝宝说:我像小挚友玩的呼啦圈,还像奥利奥饼干。
(出示圆形)
其次个图形宝宝说:我像一本书,又像教室的门。(出示长方形)
第三个图像宝宝说:我像小学生的红领巾。(出示三角形)又一个
图形宝宝说:我像小挚友用的花手帕。(出示正方形)
还有图像宝宝等不与啦,它们一起跑出来了。(一起出示半圆、椭
圆、梯形)
让我们像它们问声好吧!(嗨!图像宝宝们好!)
师:我们和图像宝宝们一起去嬉戏吧!来闭上小眼睛坐上小飞船动身
啦!
二、出示草地背景图
1、展示三角形和圆变成的花,半圆和长方形变成的蘑菇。2、
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要变什么。
三、幼儿个人拼图
1、幼儿操作,老师巡察。
2、有目的地选择几幅画放在背景图上组合成完整的画面。
四、幼儿合作拼图
1、引导幼儿想出合作拼图,组合成完整美丽的画面。2、幼
儿沟通探讨要组合什么画面再沟通。
3、老师交代合作要求。
4、幼儿合作拼图。
五、作品展示
1、每组选出一名幼儿做解说员。
2、老师带领幼儿开着小火车参观作品展览馆,解说员依次介
绍。六、结束活动
老师与幼儿一起开火车离开活动室。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情境教化活动方案
中班语言活动《夏天的歌》
目标:
1..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与其所营造的意境
美。2.学习诗歌中"XXX,在里”的句式特点,初步尝
试仿编诗歌。
打算:
反映诗歌内容的四张幻灯片,关于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
课件。
过程:
一、萌发学习爱好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
师: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奇妙的声音吗
二、初步观赏诗歌内容
1..幼儿观赏pptO
(1)师:今日,老师带来了四幅图,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2)老师带领幼儿观赏幻灯片。
(3)师:你们看到了分么(蛔蛔、知了、青蛙、戴帽子吃冰淇淋
的小挚友,大树、池塘、小草、雨伞)
2..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观赏。
(1)师:这些美丽的画面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歌。下面请你们细致
听。
(2)老师朗诵,幼儿观赏。
(3)师: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那里
三、学习诗歌
1..分段出不幻灯片并理解诗歌内容。
(老师先提问,再依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观赏,
并自然地依据诗歌内容给幻灯片排序。)
(1)师:夏天的歌,在哪里(在草丛里。)
师:(出示蛔蟠在绿绿的草丛里的幻灯片)谁在草丛里它是怎
么叫的呢(蛔蛔在草丛里“蛔、蛔、蛔”地叫。)
(2)师: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在大树上。)
师:(出示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的幻灯片)谁在大树上它又是
怎么叫的呢(知了在大树上“知了、知了“地叫。)
(依次学习第三、四段诗歌。)
2..结合幻灯片。用问答的形式学习诗歌。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幼:嵋蛔嵋,在绿绿的草丛中。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幼: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用同样方式依次学习第三、四段。)
3..带领幼儿边看幻灯片边朗诵诗歌2〜3遍。
四、依据诗歌的句式创编
1..感受诗歌独特的句式结构。
师:你们想一想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夏天,我们还可以听到什
么奇妙的声音(小鸟叫,下雨的声音)
师:小鸟怎么叫的下雨的声音是怎样的打雷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呢(叽叽喳喳,滴答滴答,轰隆轰隆。)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怎么样用诗歌一样的语言来说呢幼:夏
天的歌在哪里叽叽喳喳,在我们头顶的天空中。
2..出示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课件,幼儿视察并想
象、仿编。
师:夏天还有很多东西都会发出奇妙的声音,就像唱着美丽的歌。
下面就请你们自己去想一想,编一编。也可依据课件里面的内容来
编。(幼儿自主想象并创编。)
3..幼儿展示、沟通仿编结果,老师记录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仿
编的诗歌。
延长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将原诗歌内容和自己创编的诗歌内容画出
来,并学习朗诵。
篇二:幼儿园教学案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连云港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案例评比诚信承诺书
编号•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说明:1、申报人必需细致填写此表附在教学案例的首页;
2、教学案例类别填写范例:小学语文、中学物理、中学化学、职
教专业幼儿教化、
特殊教化等;
4、严禁抄袭与仿冒,凡引文要注明出处;5、申报截止时间为
2011年4月10日。
超级变变变(其次课时)
类别:幼儿教化编号: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超级变
变变”教学目标:
1、发挥幼儿的想象和创建能自己或与同伴合作大胆地用肢体动作
表现出各种物体形象。
2、让幼儿在嬉戏活动中体验自由表现和创建的欢乐,激发幼儿感
受些美、表现美的情趣。
3、培育幼儿与同伴相互合作、协调的实力。教学打算:1、各种
协助材料2、超级变变变的录象3、数码照相机、电视。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激发学生“变”的欲望。
上节课我们一起看了动画片《西游记》,小挚友最佩服孙悟空的哪
项本事呢?
【设计意图:课前设计了看录像的环节,小挚友对孙悟空奇妙的
“72变”艳羡极了,他们不仅对这项“神气”的本事产生了极其剧烈
的新奇,还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可以变吗?我可以变成什么
呢?”】
二、试一试,引导学生“超级变变变"。是啊,同学们会变吗?
你会做什么呢?
生1:“我会变大象的,你看!"(双手握拳,垂下,左右摇摆作
大象状。)
生2:“我会变小鸟的,我可以飞的很高很高呢!"(张开双臂并上下
摇摆。)生3:“我能变成一棵大树!”(张开双臂,站立不动。)
小狗、小猫、小马、蝴蝶、蜜蜂、大树,孩子们各显神通,变的倒
还挺有模有样的。
生4:“我和你们变的都不一样的,我变的最棒了!我可以用手变
成一座山的,你们看",这时帆帆很傲慢的站了起来,用一只手把另
一只手上的皮肤提了起来,“一座山!我是在'超级变变变’里面看
到的。“
【设计意图:“同学们会变吗?你会变什么呢?”真是一石激起千
层浪,同学们争着表演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有人仿照了“超级变变
变”。这样一来,看过这个节目的人仿佛找到了知音,起先夸夸其
谈;没看过的人也露出了艳羡+憧憬的目光于是,超级变变变的主题就
此产生了】
三、作品观赏,明确超级变变变要求
提问:这儿天,你们和家里的人玩超级变变变的嬉戏。来,介绍一
下,你们变了什么?怎么变的?
(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变成一个大西瓜;我和妈妈躺在地上并
连在一起,我把头歪过来变成一根吸管;我蹲着,妈妈半蹲,站在我
的后面,两只手往前伸,我们变成一把小椅子;我和妈妈、奶奶用手
做成花的样子,爷爷和爸爸站在旁边变成小草;妈妈站着,我蹲在妈
妈的下面,我们变成火箭,妈妈起先倒数,数到0的时候,我这个小
火箭就放射了)
小结:我们能用自己的身体协作着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四、玩
“绳子超级变变变”嬉戏
1.老师手持一根绳子,问:小挚友,这是什么(绳子)对!这杈绳
子真好玩(边说边演示)它可以变弯,也可以变直,可以变成一
扇门,也可以变成一个车
轮。要是开动脑筋,还可以变出更多美丽的东西。小挚友,你们情愿
帮绳子们变一变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绳子超级变变变”的嬉
戏、
2.幼儿自由拼摆
(1)幼儿分成四组围坐在放绳子的塑料筐旁边。
(2)老师启发引导各组幼儿相互参观并讲解并描述自己变出的东
西同时要求用绳子变出的东西要不一样。
(3)引导幼儿要是把很多绳子摆在地上组合起来变,还可以变出
更多美丽的东西。
五、玩“身体超级变变变”嬉戏
老师:刚才看到小挚友用绳子变出了这么多东西,老师想到了一个
问题,你们看,我们的身体跟绳子可像了。绳子变弯了,我们身体也
能变弯,绳子也能变直,则我们的身体能不能也像绳子一样变成各种
各样的东西呢?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身体超级变变变”嬉戏。
(一)示范嬉戏玩法。
1、幼儿示范自己一个人用身体动作“变”出物体。
2.老师与几名幼儿示范一起合作用身体动作“变”出物体。(Z1)
分组玩“身体超级变变变”嬉戏。
1.老师:我知道小挚友们都很想玩这个嬉戏了,我们还是和刚才
一样分成四个小组玩,可以自己一个人变也可以和好挚友一起变。老
师用数码相机照下来。
2.分组玩嬉戏
要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自己或与同伴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出
各种物体形象C
【设计意图:变更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幼儿为中心”。这次活动
老师放弃了这种陈旧的方法,做到真正以孩子为中心,从而得到了和
以往完全不同的效果。这次活动的胜利是建立在老师对幼儿的一个
“信任度”上,在老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对老师往往是完全信任,而
老师能完全信任幼儿的又有多少?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做,把主导权牢
牢驾驭在手,不知扼杀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这次活动是建立在“信
任”之上的,因此,孩子的表现做得比想像中的更好。】
六、观赏同学们“变”出的作品
1.集中幼儿坐在大屏幕前。老师:小挚友,你们想看自己变出来
的奇妙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下。(利用多媒体将刚才拍摄下来的照
片投放在大屏幕上供幼儿观赏)
2.相互讲解并描述,自己在照片中什么地方,“变”成了什么东
西,是哪几个小挚友一起“变”的。感受自己在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增加自信念。
【设计意图:
孩子思想火花,往往迸发在一瞬间,老师应与时发觉,快速激励其
加以运用,或许一个小小的事务能迸发一个大大的主题。】
七、活动结束
请每个小挚友自己“变”成一样会动的东西,在老师带领下离开活
动室。【整体设计意图: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详细形象性,所以他
们好仿照和表现。大班的幼儿对四周事物已具有了肯定的感性阅历,
也具备了一定的肢体表现实力,他们会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各种物体形
象。鉴于此,我设计本次活动就是赐予孩子充分想象、创建和自由表
现的空间,在嬉戏的情境中,激发幼儿自己或与同伴合作,用身体动
作表现物体形象的情趣;发展幼儿的合作、协调、与解决问题的实
力。同时在活动中,肢体动作这一表现方式所带来的开放性、
宽容性,支持着每个孩子大胆充分地表达和表现,在这里没有主角和
配角,没有正确与错误,只要是内心的真实流露和特性化的诠释都值
得观赏!整个活动体现出一种师幼主动、有效互动的氛围。】
篇三: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好玩的纽扣
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
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洁的分类任务,但这往
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叮嘱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
能主动探究到可以依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
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肯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发觉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实力,培育逻辑思维实力。
活动打算: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态(正方形、圆形),大小
(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态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爱好。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
(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老师小结纽
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态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老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
且还简洁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
会顺当多了。
4、在老师的要求卜,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
儿操作,老师随机巡察指导。
二、嬉戏活动:找找好挚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
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挚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
为好挚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嬉戏:找找好挚友。师:“让我们边做嬉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挚
友。”(以嬉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老师讲解并描
述嬉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挚
友。
①示范活动C老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
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挚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老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
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
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
儿来说有肯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
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
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究发觉分类的不同方法。)
3、老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依据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
纽扣找到好挚友,我们还能依据形态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
做好挚友,还能依据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挚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依据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
动。
2、分好后激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依据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
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
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长:
1、课后为班级县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
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篇四:幼儿园特殊教案
幼儿速算手指操-
初级:100以内加减
打算:
老师在带读以下口诀并做相关手指嬉戏前,需发出口令清零,幼儿
立刻双手击掌,然后紧握双拳在胸前,全神贯注做好打算。
留意:
手心朝里,两拳间隔距离以便利双手出指为准,既不要太近,也不
要太远。
一、手指定位口诀
我有一双小小手,代表九十九(伸十指)
左手定十位,九十我都会(右手握拳,依次出左指)
右手定个位,从一数到九(左手握拳,依次出右指)
加减很便利,计算不用愁(十指动动)
二、手指定数口诀
食指伸开1,中指伸开2;无名指为3,小指伸开4
四指一握伸拇指,拇指是5
再伸食指到小指,6789排成数。
三、右手出指练习口诀
一言九鼎,二龙戏珠,三足鼎立,八面受敌,五谷丰登,
六神无主,忐忑不安,八面玲珑,沧海一粟,十全十美。
(注:念到十万火急或十全十美时,右手握拳,左手出1,代表进
位。)
四、左手出指练习口诀
五、双手出数练习
15、23、46、99、58、73、61...
(注:依据各年龄段幼儿认知水平,选择出数的大小。)
六、加法练习
(1)个位数加法练习(10以内加法练习)
3+2
(喊3)右食指中指无名指打开->(喊加1)打开右小指->(喊加
2)右四指收拢拇指打开3+5
(喊3)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打开->(喊加1)打开右小指->(喊
加2)右四指收拢拇指打开->(喊加3)出右食指->(喊加4)出右中
指->(喊加5)出右无名指
5+5:(喊5)右型指出->(喊加5)右大拇指回,左食指出。
1+4:(喊1)出右食指->(喊加4)右食指回,右拇指出。
1+5:(喊1)出右食指->(喊加5)再出右拇指。
1+6:(喊1)出右食指->(喊加6)同时出右拇指和右中指
1+7:(喊1)出右食指->(喊加7)同忖出右拇指右中指右无名指
1+8:(喊1)出右食指->(喊加8)同时出右拇指右中指右无名指
右小指(右掌打开)1+9:(喊1)出右食指->(喊加9)右食指收回,
左食指出
2+7:
法一:(喊2)出右手食指中指->(喊加1)出右无名指->(喊加
2)出右小指->(喊加3)右四指收回出右拇指->(喊加4)出右食指
->(喊加5)出右中指->(喊加6)出右无名指->(喊加7)出右小
指法二:(喊2)出右手食指中指->(喊加5)出右大拇指->(喊
加6)出右无名指->(喊加7)出右小指
2+8
(喊2)出右手食指中指->(喊加5)出右拇指->(喊加6)出右
无名指->;(喊加7)出右小指->(喊加8)右掌变拳出左食指(凡右
掌此须要接着加1的,马上变拳,出左指)
(2)十位数加法练习
出左手与个位相像。所不同的是,念到一百,喊一百放心中,双手拍
拍胸。同时拍胸。
(3)一百以内加法混合练习
6+5、8+7、9+1、9+3、7+10
13+12:左手10+10,右手3+2
24+17:左手20+10,右手4+7
49+2、47+6、43+8、46+54,38+62...
(4)一百以内连加混合练习
23+18+19+24+6、18+6+49+27……
七、双手减法练习
减法很简洁,小指起先减,退位要记住,指法要娴熟。
(1)右手减法练习
6~6:
(6)右拇指和食指出->(减1)收右食指->(减2)收右拇指出
右四指
->(减3)收右小指->(减4)收右无名指->(减5)收右中指
->(减6)收右食指
7-7:
⑺右拇指食指中指出->;(减1)收右中指->(减2)收右食指-
>(减3)收右拇指出右四指->(减
4)收右小指->(减5)收右无名指->(减6)收右中指->(减
7)收右食指
10_4:
(10)左食指出右手握拳->(减1)左食指同右手拳变掌-
>(减2)收右小指->(减3)收右无名指->(减4)收右中指
10-5:
(10)左食指出->(减5)左食指收回右拇指出
10-6:
(10)左食指出->[减5)左食指收回右拇指出->(减6)收右拇指出
四指
或者:
(10)左食指出->(减1)左食指收回右掌出->(减5)收右拇指
(2)左手(十位数)减法练习(同右手)
100-10.100-100
(3)双手减法混合练习
幼儿速算手指操(2)
初级:100以内加减打算:老师在带读以下口诀并做相关手指媳
戏前,需发出口令清零,幼儿立刻双手击掌,然后紧握双拳在胸前,
全神贯注做好打算。留意:手心朝里,两拳间隔距离以便利双手出
指为准,既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一、手指定位口诀我有一双小
小手,代表九十九(……
50-1>53-6>51-8、55-6>55T6、100-53、97-49...
八、双手初级加减混合练习
24+26-3+53、28+27-6+3-45+49+43,100-51-25-15...
九、初级运算留意事项
在加法中留意四十九和一百的进位方法,在减法中留意百位和五十
的退位方法补充说明:
加法出指,先出食指(口中喊加1)->中指(加2)->无名指(加
3)->小指(加4)
减法收指,先收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
左巴掌是90.右巴掌是9,双手一摊99,拍胸脯100,清零前击掌,双
拳为0。
49的进位
49+1
(49)左拇指弯曲,右掌摊开->(加1)左拇指此其余九指收回
49+2
(49)左拇指弯曲,右掌摊开->(加1)左拇指此其余九指收回-
>(加2)右食指出
50的退位
50-4
(喊50)左拇指此右手握拳->(口中喊减1)左手拇指收回四指出,
右手拳变掌->(念减2)右小指收回(念减2)->(念减幻右无名指
收回->(念减4)右中指收回
50-5
(喊50)左拇指出,右手握拳->(口中喊减1)左拇指收回四指出,
右手拳变掌->;(念减2)右小指收回->(念减3)右无名指收回一
>(念减4)右中指收回->(念减5)右中指收回
或者
(50)左手拇指出,右手握拳->(减5)左拇指收回四指此右拇指
出
50-6
(喊50)左手出拇指,右手握拳->(口中喊减1)左拇指弯曲其余四指
张开,右手五指张开->(念减2)接着弯曲右手小指->(念减3)弯
曲右无名指->(念减4)弯曲右中指->(念减5)弯曲右中指-
>;(念减6)右手小指弯曲四指张开
50-7
(喊50)左拇指出,右手握拳->(口中喊减1)左拇指收回四指出,
右手拳变掌->;(念减2)右小指收回->(念减3)右无名指收回一
>(念减4)右中指收回->(念减5)右中指收回->(念减6)右手
拇指收回四指出->;(念减7)右小指收回
50-8
(喊50)左拇指出,右手握拳->(口中喊减1)左拇指收回四指出,
右手拳变掌_>;(念减2)接着右小指收回->(念减3)右无名指收回
->(念减4)右中指收回->(念减5)右中指收回->(念减6)右拇
指收回四指出->[念减7)右小指收回->(念减8)右无名指收回
50-9
(喊50)左拇指出,右手握拳->(喊减1)左拇指收回四指出,右五
指出->(念减2)右小指收回->(念减3)右无名指收回->(念减
4)右中指收回->(念减5)右中指收回->(念减6)右拇指弯曲四指
张开->;(念减7)右小指弯曲->(念减8)右无名指收回->(念减
9)右中指收回
50-10
(喊50)左拇指出,右手握拳->(喊减10)左拇指收问四指出
40的退位
40-1
(喊40)左拇指收回,四指出,右手握拳->(喊减1)左小指
收回,右手拳变掌40-2
(喊40)左拇指收回,四指出,右手握拳->(喊减1)左小指
收回,右手拳变掌->(喊减2)右小指收回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顺逆相加D用“顺逆相加I”算式可求出若干个连续数的和。
例如闻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
题,可以计算为
1.+2+.......+99+100
所以,1+2+3+4+……+99+100
=101X1004-2
二5050。
“3+5+7+...........+97+99=?
3+5+7+……+97+99=(99+3)X494-2=2499。
这种算法的思路,见于书籍中最早的是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
经》。张丘建利用这一思路奇妙地解答了“有女不善织”这一名题:
“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
十日织讫。问织几何?”题目的意思是:有位妇女不擅长织布,她每
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削减一些,并且削减的数量都相等。她第一天织
75尺布,最终一天织了1尺,一共织了30天。问她一共织了多少
布?
张丘建在《算经》上给出的解法是:
“并初末日织尺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答曰:二
匹一丈”。
这一解法,用现代的算式表达,就是
1.匹=4丈,1丈二10尺,
90尺=9丈=2匹1丈。(答略)
张丘建这一解法的思路,据推想为:假如把这妇女从第一天直到第
30天所织的布都加起来,算式就是
5+...............+1
在这一算式中,每一个往后加的加数,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
加数,要递减一个相同的数,而这一递减的数不会是个整数。若把这
个式子反过来,则算式便是
1+........................+5
此时,每一个往后的加数,就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
递增一个相同的数。同样,这一递增的相同的数,也不是一个整数。
假如把上面这两个式子相加,并在相加时,利用“对应的数相加和
会相等”
这一特点,则,就会出现下面的式子:
所以,加得的结果是6X30=180(尺)
但这妇女用30天织的布没有180尺,而只有180尺布的一半。
所以,这妇女30天织的布是
180+2=90(尺)
可见,这种解法的确是简洁、奇妙和饶好玩味的。
【分组计算】一些看似很难计算的题目,采纳“分组计算”的方
法,往往可以使它很快地解答出来。
例如:
求1到10亿这10亿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
这道题是求“10亿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而不是“10亿个自然
数之和”。
么是“数字之和”?例如,求1到12这12个自然数的数字之
和,算式是
1+2+3+4+5+6+7+8+9+1+0+1+1+1+1+2=51。
明显,10亿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假如一个一个地相加,那是极麻
烦,也极费时间(很多年都难于算出结果)的。怎么办呢?我们不妨
在这10亿个自然数的前面添上一个“0”,变更数字的个数,但不会
变更计算的结果。然后,将它们分组:
0和999,999,999;1和999,999,998;
2.和999,999,997;3和999,999,996;
4和999,999,995;5和999,999,994;
依次类推,可知除最终一个数,1,000,000,000以外,其他的
自然数与添上的0共10亿个数,共可以分为5亿组,各组数字之和
都是81,如
0+9+9+9+9+9+9+9+9+9=81
1+9+9+9+9+9+9+9+9+8=81
最终的一个数1,000,000,000不成对,它的数字之和是1。所
以,此题的计算结果是(81X500,000,000)+1
=40,500,000,000+1
=40,500,000,001
【由小推大】“由小推大”是一种数学思维方法,也是一种速算、
巧算技巧。
遇到有些题数目多,关系困难时,我们可以从数目较小的特殊状况
入手,探讨题目特点,找出一般规律,再推出题目的结果。例如:
(1)计算下面方阵中全部的数的和。
这是个“100X100”的大方阵,数目很多,关系较为困难。不妨先
化大为小,再由小推大。先视察“5X5”的方阵,如下图(图4.1)所
zjso
简洁看到,对角线上五个“5”之和为25。
这时,假如将对角线下面的部分(右下部分)用剪刀剪开,如图
4.2那样拼接,则将会发觉,这五个斜行,每行数之和都是25。所
以,“5X5”方阵的全部数之和为25X5=125,即53=125。于是,很
简洁推出大的数阵"100X100"的方阵全部数之和为1003=1,000,
000o
(2)把自然数口的偶数,像图4.3那样排成五列。最左边的叫第
一列,按从左到右的依次,其他叫其次、第三……第五列。则2002出
现在哪一列: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2)
因为从2到2002,共有偶数2002・2=1001(个)。从前到后,是
每8个偶数为一组,每组都是前四个偶数分别在其次、三、四、五
列,后四个偶数分别在第四、三、二、一列(偶数
都是按由小到大的依次)。所以,由1001・8:125...............1,可知这
1001个偶数可以分为125组,还余1个。故2002应排在其次列°
【凑整巧算】用“凑整方法”巧算,常常能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
快速。例如
(1)99.9+11.1=(90+10)+(9+1)+(0.9+0.1)=111
(2)9+97+998+6=(9+1)+(97+3)+(998+2)
=10+100+1000
=1110
(3)125+125+125+125+120+125+125+125
=155+125+125+125+(120+5)+125+125+125-5
=125X8-5
=1000-5
=995
【奇妙试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采纳一些奇妙试商方法,
提高计算速度。
(1)用“商五法”试商。
当除数(两位数)的10倍的一半,与被除数相等(或相近)时,
可以干脆试商“5”。如70+14=5,125+25=5。
当除数一次不能除尽被除数的时候,有些可以用“无除半商五”o
“无除”指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半商五”指若被除数的前两位恰
好等于(或接近)除数的一半时,则可干脆商“5”。例如
1248+24=52,23854-45=53
(2)同头无除商八、九。
“同头”指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无除”仍指被除
数前两位不够除。这时,商定在被除数高位数起的第三位上面,再干
脆商8或商9o
5742+58=99,4176+48=87。
(3)用“商九法”试商。
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字临时组成的数小于除数,且前三位数字临时
组成的数与除数之和,大于或等于除数的10倍时,可以一次定商为
“9”。
一般地说,假如被除数为m,除数为n,只有当9nWmV10n时,n
除m的商才是9。同样地,10nWm+nVlln。这就是我们上述做法的
依据。
例如45084-49=92,64804-72=90。
(4)用差数试商。
当除数是11、12、13.......18和19,被除数前两位又不够除的
时候,可以用“差数试商法”,即依据被除数前两位临时组成的数与
除数的差来试商的方法。若差数是1或2,则初商为9;差数是3或
4,则初商为8;差数是5或6,则初商为7;差数是7或8,则初商
是6;差数是9时,则初商为5。若不精确,只要调小1就行了。
例如
1476+18=82(18与14差4,初商为8,经试除,商8正确);
12784-17=75(17与12的差为5,初商为7,经试除,商7正确)。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将它编成下面的口诀:
差一差二商个九,差三差四八当头;
差五差六初商七.差七差八先商六:
差数是九五上阵,试商快速无忧愁。
【恒等变形】恒等变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
解题技巧。
它利用我们学过的学问,去进行有目的的数学变形,常常能使题目
很快地获得解答。例如
(1)1832+68=(1832-32)+(68+32)
=1800+100
二1900
(2)359.7-9.9=(359.7+0.1)-(9.9+O.1)
=359.8-10
=349.8
【拆数加减】在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把一个分数拆成两个分数相减
或相加,使隐含的数量关系明朗化,并抵消其中的一些分数,往往可
大大地简化运算。
(1)拆成两个分数相减。例如
又如
(2)拆成两个分数相加。
例如
又如
【同分子分数加减】同分子分数的加减法,有以下的计算规律:
分子相同,分母互质的两个分数相加(减)时,它们的结果是用原
分母的积作分母,用原分母的和(或差)乘以这相同的分子所得的积
作分子。
分子相同,分母不是互质数的两个分数相加减,也可按上述规律计
算,只是最终须要留意把得数约简为既约(最简)分数。
例如
(留意:分数减法要用减数的原分母减去被减数的原分母。)
由上面的规律还可以推出,当分子都是1,分母是连续的两个自然
数时,这两个分数的差就是这两个分数的积,
依据这一关系,我们也可以简化运算过程。例如
【先借后还】“先借后还”是一条重要的数学解题思想和解题技
巧。例如
做这道题,按先通分后相加的一般方法,势必影响解题速度。现在
从“凑整”着眼,采纳“先借后还”的方法,很快就将题目解答出来
了C
【个数折半】下面的几种状况下,可以运用“个数折半”的方法,
奇妙地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1)分母相同的全部真分数相加。求分母相同的全部真分数的
和,可采纳“个数折半法”,即用这些分数的个数除以2,就能得出结
果。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3)
这一方法,也可以叙述为分母相同的全部真分数相加,只要用最终
一个分数的分子除以2,
就能得出结果。
(2)分母为偶数,分子为奇数的全部同分母的真分数相加,也可
用“个数折半法”求得数。
比方
(3)分母相同的全部既约真分数(最简真分数)相加,同样可用
“个数折
半法”求得数。
比方
【带分数减法】带分数减法的巧算,可用下面的两个方法。
(1)减数凑整。例如
(2)交换位置。例如
在这两种方法中,第(1)种“凑整”法,也可以运用到带分数的
加法中去。
例如
【带分数乘法】有些特殊的带分数相乘,可以采纳一些特殊的巧算
方法。
(1)相乘的两个带分数整数部分相同,分数部分的和是1,则乘
积也是个带分数,它的整数部分是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乘以比它大1
的数,分数部分是两个因数的分数部分的乘积。例如
(2)相乘的两人带分数整数部分相差1,分数部分和为1,则积也
是个带分数,它用较大数的整数部分的平方,减去分数部分的平方,
所得的差就是这两个带分数的乘积。例如
(注:这是依据“(a+b)(a-b)=a2-b2”推出来的。)
(3)相乘的两个带分数,整数部分都是1,分子也都是1,分母相
差1,则乘积也是个带分数。这个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是1,分子是2,
分母与较大因数的分母相同。例如
读者自己夫试一试,此处略)C
【两分数相除】有些分数相除,可以采纳以下的巧算方法:
(1)分子、分母分别相除。在个别状况下,分数除法可沿用整数
除法的做法:用分子相除的商作分子,用分母相除的商作分母。不
过,这只有在被除数的分子、分母,分别是除数的分子、分母的整数
倍数的状况下,计算才比较简便。
例如
(2)分母相除,一次得商。在两个带分数相除的算式中,当被除
数和除数的整数与分母调换了位置,而它们的分子又相同时,依据分
数除法法则,只要用原除数的分母除以被除数的
分母,所得的数就是它们的商。
例如
(注:用除法法则可以推出这种方法,此处略。)
小数的速算与巧算一一凑整
【学问精要】
凑整法是小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运用的主要方法。用的时候主要看
末位。但是小数计算中“小数点”肯定要对齐。
【例题精讲】
<一>凑整法
例1、计算5.6+2.38+4.4+0.62o
【分析】5.6与4.4刚好凑成10,2.38与0.62刚好凑成3,这
样先凑整运算起来会更加简便。
【解答】原式=(5.6+4.4)+(2.38+0.62)
=10+3
=13
【评注】凑整,特殊是“凑十”、“凑百”等,是加减法速算的重
要方法。
例2、计算:1.99例19.99+199.9+1999。
【分析】因为小数计算起来简洁出错。刚好1999接近整千数
2000,其余各加数看做与它接近的简洁计算的整数。再把多加的那部
分减去。
【解答】1.999+19.99+199.9+1999
=2222-1.111
=2220.889
【评注】所谓的凑整,就是两个或三个数结合相加,刚好凑成整十
整百,我们也可以引申为读整法,譬如此题。整.999”刚好与“2”
相差0.001,因此我们就可以先把它读成“2”来进行计算。
但是,肯定要记住刚才“多加的”要“减掉”。“多减的”要“加
上”!
篇五:幼儿园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的界定
幼儿园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的界定
由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化界对什么是“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
的理解存在着分析,概念非常混乱,乃至影响到对“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教学实录”,以与“教案”、“说课”等名称和内
容的说明。在此,我们仅从“校本探讨”课题项目试验须要的角度,
参考有关教化学者的论述(如: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等),对“教学
案例”和“教学课例”作出如下界定(仅供试验学校探讨):
1、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
■相同点:
——同属“课堂探讨”范畴,都是老师探讨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
成果形式之一C——都必需“以问题为中心”绽开,解决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高老师专业素
养。
——课例和案例都不应当仅仅表述为某一课文的“教材教法”,都
应当是以课文为载体,成为帮助老师相识或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
的“支架”O
■不同点:
(1)教学课例
——以某一详细的课为探讨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
高O
——主要目的是:回答“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
么做”(教学策略)。一一“以问题为中心”绽开探讨,但主要
涉与本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中各类教学问题。从这个意义
上讲,“课例”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
——核心内容是:围绕“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一一教学实录一
一教学反思”。其中,“教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教学预期,
“教学实录”是解决问题的教学生成,“教学反思”描述“教学预
期”的实现程度、“教学预期”与“教学生成”的冲突、存在的问题
与解决的方法。
■教学课例必需周围着课程改革的理念来选择课例主题,重在解决
新课程中的教学问题,“促进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
革”。“课例”作为一种“范例”,即“典型示例”,不能没有主
题,不应当表现为某一课教学流程的简洁陈述,必需重点描述本课教
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和自我反思。
提中学小学老师承载新课程的教学实力,是当前校本探讨的重要任
务。教学课例既可以是承载传统教学理念的“典型示例”,也可以是
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典型示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
学课例”,其“教学目标”必需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关照学生的学习
结果;其“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必需有利于确立新的教学方
式和学习方式,如反映老师民主、敏捷、开放的教学,反映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以与在“以学评教”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
的问题与其解决策略;其“教学反思”也必需围绕这些方面,反映老
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实力。
(2)教学案例一一虽然也以课为载体,但它不是阐述本课的教材
教法,主要不是探讨如何上好这一课。它围绕包含教学问题的典型事
务,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包含有老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
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主要目的是:案例的收集和开发,为“案例分析”供应基础材
料,达到提高老师专业实力的目的。一一“以问题为中心”绽开探
讨,但问题主要指向新课程改革和老师专业实力发展中的带有共性的
典型问题,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案例素材可以是课堂视察、叙事探讨,也可来源于“教学课
例”等,但必需是对课例的提炼和加工。
一一核心内容是:“案例问题一一情境与细微环节描述一一诠释与
探讨一一问题探讨”。
■教学案例以老师的“实践学问”(缄默学问)和专业实力为对象选
择案例主题,促进老师专业化发展。一一以“课”为载体进行探讨,
探讨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是“课例”,也包括“说课稿”、“教学叙
事”、“教学实录与反思”和教学论文等。
——以“课题”为载体进行探讨,探讨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案
例”,以与探讨报告、探探讨文等。
2、重新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变更目前的教研
活动单纯关注教材教法和学生成果的做法,把老师专业化发展纳入教
研的重点,创导反思型教研模式,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广阔老师自
觉的教学行为,帮助老师实现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教学的转变,从“展
示课”向“探讨课”演进。
——以“表演”为目的的展示课。传统的展示课(也包括某些所谓
的“优质课”),缺乏探讨成分而多带有功利性,授课老师往往以排
练方式重复“表演”,以致异化为“做秀”课。听课老师的收获多在
于“仿照”,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
——以案例(课例)为载体的探讨课。依据案例(课例)预设的目标
和策略组织教学;围绕主题和“问题解决”反思性“说课”,通过比
较案例(课例)的预设与生成来“观课”,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
“评课”(以学评教)。
——探讨课将成为授课老师、同行老师和评课专家共同探讨的对
象。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典当寄售管理办法
- 养生机构管理办法
- 兽医病历管理办法
- 内控质量管理办法
- 内部文档管理办法
- 军事建设管理办法
- 军品运输管理办法
- 军队文物管理办法
- 农场马厩管理办法
- 农机器具管理办法
- 计算思维技能水平量表(CTS)-2
-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
- 跆拳道考级打分表
- 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库2023
- 神经外科运用PDCA循环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
- 钢城新苑小区景观设计方案说明
- 2021届高考英语887核心词(打印、词频、出处、例句、背诵)
- 高层次人才公寓装修技术标
- 湖南2022长沙银行春季校园招聘线上初面上岸提分题库3套【500题带答案含详解】
- GB/T 10821-1993农业机械用V带尺寸
- 最新3C认证全套程序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