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心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写"萎、雅"等6个字,会认"亩、播"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插秧、枯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树人给树浇水没有规律的做法,明白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独立自主,克服依赖心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的原因及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深刻哲理。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在不确定中生活"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抽象道理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1.猜谜语:"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谜底:牵牛花)同学们,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阳光和土壤等条件。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树,它对这些生长条件有着独特的需求,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树吗?(板书课题:桃花心木)2.展示桃花心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桃花心木的外观特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花心木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亩、播、浇、吩、咐、亭、慕、矮。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重点讲解"萎""雅"等生字的字形和字义。例如,"萎"字可以结合生活中植物枯萎的样子,让学生理解其含义;"雅"字可以通过组词"优雅""高雅"等,帮助学生感受其意思。出示词语:插秧、枯萎、锻炼、优雅、勃勃生机、莫名其妙、无缘无故。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如"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可以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解释。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几件事?学生默读后,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总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看到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感到很奇怪,后来通过与种树人交谈,明白了种树人这样做是为了让桃花心木学会自己寻找水源,从而能够独立自主地生长。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13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桃花心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相关句子:"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引导学生从"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等词语中体会桃花心木的特点。提问:作者为什么对桃花心木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桃花心木树苗与印象中大树的巨大反差感到惊讶,为下文对种树人行为的好奇埋下伏笔。2.学习第410自然段自由朗读第4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有什么反应?学生边读边圈画相关语句,然后小组内交流。指名回答种树人浇水的特点:"种树人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引导学生从"没有规律""不一定"等词语中体会种树人浇水的随意性。提问:作者看到种树人这样浇水,心里有哪些疑问?学生找出作者的疑问:"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分角色朗读作者与种树人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好奇与种树人的耐心解答。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变化。3.学习第1114自然段默读第1114自然段,思考: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教师出示种树人的话:"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引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是为了让桃花心木学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锻炼它们独立自主的能力。提问:"不确定"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种树人的做法对桃花心木有什么好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总结:"不确定"指的是种树人浇水的时间和量不固定,以及桃花心木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因素,如狂风暴雨等。种树人的做法能让桃花心木的根深入地下,学会自己寻找水源,从而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即使遇到困难也能经得起考验。4.学习第1516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第1516自然段,思考:作者从种树人的做法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朗读后,指名回答。教师出示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桃花心木的生长联想到人,明白了在生活中也要像桃花心木一样,学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提问: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理解。学生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分享。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考试成绩的波动、与朋友相处的变化等,谈谈对"不确定"的感受,以及如何在这种环境中锻炼自己。
(四)体会写法,总结全文1.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桃花心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的?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把桃花心木需要种树人不规律浇水才能茁壮成长,比喻成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只有像桃花心木一样学会独立自主,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哲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来比喻人,并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悟。2.总结全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教师总结:本文通过描写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借物喻人,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中要学会独立自主,克服依赖心理,这样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让学生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林清玄的其他作品,如《和时间赛跑》《心田上的百合花》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清玄散文的风格和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2.开展"独立自主我能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独立自主的事例,以及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
(六)布置作业1.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2.仿照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感悟。3.把自己在生活中独立自主的经历写下来,与家人或朋友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哲理。在导入环节,通过猜谜语和展示图片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初读课文和讲解生字词时,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
在精读课文部分,我紧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如种树人浇水的特点、作者的疑问以及种树人的解释等,通过朗读、讨论、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不确定中生活"的含义,让学生能够将课文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从而受到启发。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在不确定中生活"的含义时,部分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结合更多的生活实例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阳犬管理办法
- 事前审计管理办法
- 新业务管理办法
- 医保统筹管理办法
- 华为管理办法视频
- 全科医生管理办法
- 企业债权管理办法
- 农药店管理办法
- 东营计生管理办法
- 律师函管理办法
- AltiumDesigner课件教程-原理图、pcb设计
- (完整版)笔录模板
- 如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课件
- 芜湖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芜湖中电环保发电垃圾焚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模板)
- 工程施工会计科目
- JJF 1251-2010坐标定位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 GB/T 7384-199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氧基化衍生物羟值的测定乙酐法
- GB/T 4835.1-2012辐射防护仪器β、X和γ辐射周围和/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仪和/或监测仪第1部分:便携式工作场所和环境测量仪与监测仪
- GB/T 35538-2017工业用酶制剂测定技术导则
- GB/T 24405.2-201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2部分:实践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