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子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附答案_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子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附答案_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子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附答案_第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子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附答案_第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子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第1页共页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正发扬光大。(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第2页共页“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长期共存,形成既对立又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B.法、阴阳、名三家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C.所谓“国学”是以儒道为根基,儒道互补,后来又加上中国化的佛教,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国学”。D.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但二者人生态度与主张看似不同实则完全一致。B.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显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3.(3分)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道家”思想的一项是()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D.兵贵胜,不贵久。4.(4分)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5.(6分)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第3页共页(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天气变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正下得紧,将道路、房顶、树木、门前的台阶、车篷、马背等统统盖住了。英国人有一辆轻便的马车,聂赫留朵夫就让英国人的马车夫把车赶到监狱去。他一个人坐上自己的那辆四轮马车,感觉心情沉重,好像自己正要去履行一种不愉快的责任。就这样,他坐着柔软的马车,跟在英国人的马车后面,在雪地上艰难地向监狱驶去。监狱的房屋、门前的岗哨和路灯,尽管被雪盖上了一层洁净的白色外衣,尽管门口的台阶、房顶、墙壁等也都蒙着一层洁净的白色外衣,再加上监狱正面一排排亮着灯的窗子,但所有这些反而使聂赫留朵夫觉得这里比今天上午所看见的更加阴森恐怖了。典狱长走到大门口,借着门灯,瞧了瞧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执行命令,邀请这两位来访者跟他进去。他跟他们走进院子,又走进右边的门,沿着楼梯,自己则准备回答英国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翻译向他提出的问题。“这座监狱按规定可以容纳多少人?”英国人问,“现在关了多少人?有多少男人,聂赫留朵夫嘴里翻译着,脑子里并没想他们话里的意思。他为即将同卡秋莎①见面而紧张。他给英国人翻译到一半,就听见越来越近的脚步声,门开了,像以往历次探监那样,先是一个看守走进来,接着是身穿囚服、包着头巾的卡秋莎。他一见卡秋莎,顿时心情沉重。“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过人的日子。”当卡秋莎没有抬眼快步进房间时,聂赫留朵夫头脑里掠过这样的念头。他迎着她走了几步。他看到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同上次她责备他时一样。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手指痉挛地卷着衣服的边。她对他望了望,又垂下眼睛。“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聂赫留朵夫说。“知道了,看守告诉我了。”第4页共页“这样,只要等公文一到,您想去哪就可以去哪。让我们来商量一下……”她立即打断他的话:“我没什么可考虑的!我跟西蒙松走。”她显然很激动,却抬起眼睛瞧着聂赫留朵夫,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晰,像事先准备好似的。“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②,倘若他要跟我一块儿生活。”她发觉说溜了嘴,连忙打住,接着纠正自己的话说,“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边,我还能再有更好的指望吗?这是我的福气。我别无他图呢……”“也许她真的爱上了西蒙松,根本不需要我为她做什么牺牲;也许她仍旧爱我,拒绝我是为了我好,不惜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命运同西蒙松结合在一起。二者必居其一。”聂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脸红了。“要是您爱他……”他说。“没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并不在意。不过,西蒙松这人确实和别人不同。”“是啊,那当然。”聂赫留朵夫又说,“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我想……”她又打断他的话,好像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生怕她来不及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要是我所做的不符合您的心意,就原谅我吧。”她用那习惯歪着头看人的目光神秘地瞧着他的眼睛。“嗯,看来只能这样办了。您将有自己的生活。”她说的正好是他刚才所想的,但现在他已不这样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变了。他不仅感到害臊,而且感到惋惜,痛惜他从此失去了她。“我真没想到会这样。”他说。“您没必要再待在这儿受罪了!您受得已经够多了。”她说,古怪地微微一笑。“我过得挺好。如果可能,我仍愿意为您出力呢。”“我们,”她说“我们”两个字时对聂赫留朵夫瞅了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足够多了。要不是您……”她想说些什么,可是声音发抖了。“您不用谢我,不用。”聂赫留朵夫说。第5页共页“何必算账呢?我们的账上帝会算的。”她说,那双乌黑的眼睛泪光闪闪。“多好的女人啊!”他说。“我好?”她含着眼泪说,凄苦地微笑。“您好了吗?”这时英国人问。“马上就好。”聂赫留朵夫回答,接着他问了克雷里卓夫的情况。她镇定下来,平静地把她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他:克雷里卓夫在路上身体很虚弱,一到这里就被送进医院。谢基尼娜很不放心,想到医院去照顾他,可是没有获得准许。“现在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聂赫留朵夫,就这样说道。“我不想和您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请您原谅。”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的目光相遇了,从她古怪的、斜睨的目光中,从她说“请您原谅”而没有说一般的告别话语时凄凉的笑容中。聂赫留朵夫明白,在他刚才对她的决定的原因所做的两种推测中,第二种是对的:她爱他,却认为和他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起离开,就会使他得到自由。现在她办到了她想要办的事,这使她感到高兴,但一想到要和他分别了,心里不免又难过起来。(有删改)【注】①卡秋莎,即玛丝洛娃。②德米特里·伊凡内奇,即聂赫留朵失。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典狱长见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是上层社会人物,便把他们带到办公室,非常热情地为他们服务。B.聂赫留朵夫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除了告诉她减刑的消息,还打算表达想和她在一起生活的愿望。C.聂赫留朵夫想同玛丝洛娃结婚只是出于赎罪心理,心里却希望她和西蒙松在一起,心口不一。D.玛丝洛娃深爱聂赫留朵夫,但认为和他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可见玛丝洛娃心地善良。7.(3分)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寒冷的氛围,烘托了聂赫第6页共页留朵夫沉重的心情。B.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玛丝洛娃的形象,展示了人物极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C.小说多用对话的形式来叙述故事,让读者跟随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行代入式的体验并与角色产生共鸣。D.小说侧面展现了西蒙松的优秀,所以玛丝洛娃选择和西蒙松在一起,这让聂赫留朵夫感到痛苦。8.(4分)文中画横线的反问句有哪些潜台词?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及选择性必修上册节选内容进行分析。9.(6分)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进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曰:“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自频年以来,两浙最近则先旱,江淮则又旱,湖广则又旱,流徙者相续,道殣相枕,入粟之令,上行而下慢。静而无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动而有事,将何以仰以为资耶?古者足国裕民惟食与货。万一如唐泾原之师,因怒食,蹴而覆之,出不逊语,遂起朱泚之乱,可不为寒心哉!”第7页共页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官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用之。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胄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言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戢追胥不入乡A民B逋赋者揭其名C市中D民E欢趋之F赋G不扰而足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县以大治”与“若此则天下治”(《兼爱》)两句中的“治”词义相同。B.“帅师往平之”和“譬如平地”(《<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平”词性用法不同。C.“动兵残民”和“自贼者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残”和“贼”词义相同。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后以“社稷”代指国家,这与“视人国若其国”(《兼爱》)的“国”意义相同。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万里懂得军事。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定;他还在潮州和惠州修筑察堡,扼住盗贼的道路。B.杨万里才能出众。他多次受到宰相的举荐;东宫太子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他担任侍读,官员们都称赞他。第8页共页C.杨万里唯才是举。当王淮和他谈论治国人才时,他举荐了朱熹等六十人,他们都受到了王淮的提拔和任用。D.杨万里刚正不阿。他不惧强权势力,宁可丢官也不为韩侂胄作记;最终为国事而忧愤成疾,郁郁而终。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2)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14.(3分)文章末段杨万里直言“孤愤”,概括其原因。三、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被免为庶人。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其三)》写于秋天,诗人身处清秋朝晖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B.颔联用“泛泛”和“飞飞”写出了渔人和燕子的悠闲之态,而“还”和“故”却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聊。C.颈联借用典故,以“匡衡上书”“刘向讲经”与自己的境遇对比,表达诗人追慕第9页共页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D.尾联中“多”字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昔日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之态,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之气。16.(6分)请赏析首联的“静”和“日日”两词的妙处。四、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1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典故写梦蝶和杜鹃,以此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的诗句是:“,”。(2)《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3)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在《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边疆打仗的将军的不满。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Ⅰ(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敦煌研究院,有人们①___________的名家、大家,也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年轻人。他们受前辈感召,追寻艺术理想,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各展其才、各尽其能,传承莫高窟的保存、保护和研究事业,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代代相传。文物修复和保护是在与时间赛跑,是②___________的精细活,绝不是徒有其名,既要有③___________的紧迫感,也要有“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一不留神就会失去观察良机,导致无法掌握遗迹的细节;修复年代久远的壁画,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损害;在临摹古人的作品时,懂行的人对差之毫厘也会看笑话。无论是编撰考古报告,还是修复出现病害的壁画,抑或是通过临摹恢复壁画原貌,“干这一行,真得磨性子,心要沉得下”,这是老一辈莫高人的殷殷叮嘱,也是年轻人参与其中的切身感悟。传承的是技术,更是精神。莫高人身上“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精神犹如旗帜,召唤着越来越多的人才会聚敦煌,传承事业。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分)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句式整齐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4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Ⅱ(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一样,生长素负责给细胞传达信息,指挥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光而向光侧生长得慢一些,向日葵的花盘就朝着太阳的方向转头了。生长素的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搬运工”——转运蛋白的协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员是负责将生长素从细胞内搬运到细胞外的外排蛋白PIN。这些“搬运工”是怎样工作的呢?《自然》杂志以“快速通道”形式发表了孙林峰教授团队在植物生长机理上的重大进展。团队研究表明,生长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细胞间传递具有方向性,被称为极性运输,而PIN家族蛋白③___________,它们的分布位置决定了生长素“搬运”的方向。解析PI蛋白的三维结构对于我们理解生长素的“搬运”过程有极大的帮助,是生长素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针对PIN蛋白设计小分子抑制剂,设计出更高效、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类更安全的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这将应用于农业生产。21.(3分)下列各项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绽放它的“笑脸”。B.《自然》杂志以“快速通道”形式发表了……C.很多人都明白“致知在格物”的道理。D.它们的分布位置决定了生长素“搬运”的方向。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六、作文(共60分)23.(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明初文学家刘基曾说:“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进”与“止”体现了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2024—20251236711121521BDBADDACC1.B2.D3.B4.①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或意义、地位、作用);②本”思想;③最后指出儒道可以在“人本”基础上实现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具有包容性。(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4分。)5.①儒道两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对立鲜明,又相融互补;②儒道两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发展;③儒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6分,每点2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于文无据,根据原文“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的思想。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道家的人生观……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可见二者的人生态度与主张不一样。B.“显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说法错误,原文为“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文本只是在阐述儒家和道家的不同,并没有说儒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道德境界,根据原文“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可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符合“儒家”思想。B.“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指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根据原文“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可知“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符合“道家”思想。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指崇尚和尊敬贤才是为政的根本。贤才是国家的栋梁,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这符合“墨家”思想。D.“兵贵胜,不贵久”指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持久消耗,这是古代的一种战争指导思想。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根据原文“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可知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或意义、地位、作用);根据原文“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可知接着以儒道两家为例阐述它们虽然致思路向不同,但都体现了社会和谐、人生美好的“人本”思想;根据原文“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可知最后指出儒道2可以在“人本”基础上实现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具有包容性。5.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第二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可知儒道两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对立鲜明,又相融互补。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可知儒道两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发展。根据材料三“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可知儒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综合以上分析,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独存。6.A7.D8.画横线句的潜台词有:①“我”曾经年轻漂亮,本该有很好的生活与前途,但因“你”(聂赫留朵夫)的始乱终弃,“我”为生活所迫堕落为妓女,命途坎坷,“我”有什么好的呢?②“我”虽然深爱着“你”(聂赫留朵夫),但因为社会成见,“我”要是和“你”在一起就会辱没“你”的名声,就会拖累“你”。不能和自己深爱的人在一起,“我”又有什么好呢?这句话饱含了玛丝洛娃的无奈之情。(4分,每点2分。)9.①去监狱的路上心情沉重。②到达监狱后为即将同玛丝洛娃见面而紧张。③见到玛丝洛娃后为没同她结婚,没能让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心情失望、沉重。④同玛丝洛娃交谈时害臊,而且感到惋惜,痛惜他从此失去了她。⑤和玛丝洛娃告别时的不舍。(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3【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见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是上层社会人物,便把他们带到办公室,非常热情地为他们服务”说法有误。结合原文“典狱长走到大门口,借着门灯,瞧了瞧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执行命令,邀请这两位来访者跟他进去”可知,典狱长带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进去,是因为他们有通行证,典狱长只是在执行命令。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D.“小说侧面展现了西蒙松的优秀,所以玛丝洛娃选择和西蒙松在一起”分析有误。玛丝洛娃没有选择聂赫留朵夫,而是决定和西蒙松在一起,是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和地位,是自我的牺牲,这体现了玛丝洛娃的高尚。8.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的能力。潜台词,是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分析潜台词,应抓住每句话中强调的重点。首先,从“反问句”这一句式特点来看,语句虽然说的是“我好”,但实际上表达的是“我并不好”的意思。结合《复活》全书中,玛丝洛娃的人生经历来看,她虽然一开始是个单纯美丽的女子,但因为年轻时的聂赫留朵夫的引诱与始乱终弃,玛丝洛娃并没有过上平安顺遂的人生,而是为生活所迫堕落为妓女,命途坎坷,甚至最终入狱,成为了人人鄙夷的人(也就是大多数人并不会认为“好”的人)。由此可知,句子的潜台词意义之一有:①“我”曾经年轻漂亮,本该有很好的生活与前途,但因“你”(聂赫留朵夫)的始乱终弃,“我”为生活所迫堕落为妓女,命途坎坷,“我”有什么好的呢?一个人真正“好”,不仅体现在外在,更体现在内心的满足安定。而对玛丝洛娃而言,她心里仍然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和地位,她只能选择自我牺牲放弃与聂赫留朵夫在一起。这从她说的“没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并不在意。不过,西蒙松这人确实和别人不同”以及她“‘我们,’她说‘我们’两个字时对聂赫留朵夫瞅了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足够多了。要不是您……’她想说些什么,可是声音发抖了”的表现可以看出。9.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除了直接找出原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之外,还可以结合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举止等进行分析。原文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天气变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正下得紧,将道路、房顶、树木、门前的台阶、车篷、马背等统统盖住了”4为全文烘托了一种沉重阴暗的氛围,也衬托了聂赫留朵夫心情的沉重。而原文中“他一更可以看出对他心情沉重的直接描写。而结合原文“聂赫留朵夫嘴里翻译着,脑子里并没想他们话里的意思。他为即将同卡秋莎见面而紧张”则可以看出,他在到达监狱后为即将同玛丝洛娃见面而紧张。原文中,聂赫留朵夫一开始见到玛丝洛娃“接着是身穿囚服、包着头巾的卡秋莎”的反应“他一见卡秋莎,顿时心情沉重。‘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过人的日子。’当卡秋莎没有抬眼快步进房间时,聂赫留朵夫头脑里掠过这样的念头”,是因为他为自己年轻时的举动而后悔,为没同她结婚,没能让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心情沉重。“‘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当确认玛丝洛娃最终选择西蒙后,内心是失望的。此后,经过交谈后,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脸红了”“她说的正好是他刚才所想的,但现在他已不这样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变了。他不仅感到害臊,而且感到惋惜,痛惜他从此失去了她”的反应,则展现了他同玛丝洛娃交谈时害臊,而且感到惋惜,痛惜他从此失去了她的心理。最后,从聂赫留朵夫说的话“我不想和您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以及心理描写“但一想到要和他分别了,心里不免又难过起来”则可看出,他心中充满和玛丝洛娃告别时的不舍。10.ADF11.D12.A13.(1)这时张浚被贬谪到永州,关闭大门,谢绝来客,杨万里多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4分,每点1分,详见解析)(2)朝廷商议想要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陈述铁钱不方便(流通),不奉行诏命,违逆了宰相的意思。(4分,每点1分,详见解析)14.(1)韩佗胃是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2)韩侂胃轻易动兵残害百姓,阴谋危害国家;(3)自己报国无路。(3分,每点1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不准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集追胥”,催讨赋税的官吏,为主语,“入”谓语,“乡”宾语,应在“乡”后面断开,即在A处断开:“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逋赋者”作主语,“(于)市中”“市中”为后置状语,修饰“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中”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民欢趋之”,“民”是主语,“欢趋之”为谓语,主谓结构,句意完整,中间不应断5开,应在“之”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故选ADF。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均为“治理得好”。句意:县里因而得到很大的治理。/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好了。B.正确。动词,平定/动词,填平。句意: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比如填平洼地。C.正确。均为“伤害”。句意:轻易动兵残害人民。/是自暴自弃的人。D.“‘社’指谷神,‘稷’指土神”错误。应是“稷”指谷神,“社”指土神。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他还在潮州和惠州修筑察堡,扼住盗贼的道路”错误。由原文“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可知,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用来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而不全是扼住盗贼的道路。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谪”,贬谪;“杜门”,关闭大门;“三”,多次;“始”,才。触犯。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韩侂胃奸臣,专权无上”可知,韩侂胃是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根据原文“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可知,韩侂胄轻易动兵残害百姓,阴谋危害国家。根据原文“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可知,我的头在此,却落得个报国无路,惟有一个人孤独忧愤!由此可知,自己报国无路。参考译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多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入相,将杨万里荐于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死居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不准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集市中,老百姓都高兴地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县里因而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杨万里迁太常博士,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6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提升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用来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以居丧去官。服丧期满,被征召为尚左郎官。孝宗淳熙十二年五月,因发生地震,杨万里应皇帝诏命上书说:“臣听说在没有事的时候说有事,不影响其为忠臣;在有事的时候说没有事,其奸佞之心就严重了。臣听说古代的君主,人不能感悟他,则天地可以感悟他。自数年以来,两浙离京师最近而首先发生旱灾,接着,江淮又发生旱灾,湖广又发生旱灾,人民流亡相继,道路上饿死的人相接,入粟的命令上面颁行而下面怠慢。平静而无事,不知道如何赈救它:一旦发生灾荒而有事,又怎么能够依靠它得到资助呢?古代富国裕民,只依靠粮食和钱币两物。万一像唐朝的泾原之师那样,士兵因不满意粗劣的食物,而把它倒在地上践踏,并破口大骂,从而酿成朱泚那样的叛乱,那不是很寒心的吗?”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都以得到一个正直的人相庆贺。他日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等六十人献上,王淮依次提拔使用他们。后来杨万里出任江东转运副使,暂时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朝廷想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称说铁钱不方便,不奉诏命,触犯了宰相的意思,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不赴任。请求祠禄官,授给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从此不再出面了。韩侂胄当政,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曾经修筑南园,嘱托杨万里做记,杨万里说:“官可以抛弃,记却不可写。”杨万里在家闲了十五年,都是韩侂胄把持国柄的时候。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非常忧愤,郁郁成疾。有一天忽然他的族子从外面来,立即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杨万里听了失声痛哭,马上叫拿纸来写道:“韩侂胄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轻易动兵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的头如此,却落得个报国无路,惟有一个人孤独忧愤!”又写了十四言留别妻子,写完后就逝世了。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死后赐谥“文节”。(节选自《宋史》,有删改)15.C7晖”失去诱人的光彩。②“日日”写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但冠以“日日”二字,写出诗人望“翠微”生厌之感。③通过“静”和“日日”饰秋日之景,烘托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心情。(6分,每点2分。)【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意象、情感等的能力。C.“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错误,诗句是说像匡衡那样抗疏直言却失去了功名,似刘向传经给后人可事与愿违。因此抒写了诗人功名无望、心愿落空的苦闷。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关键字词的能力。“千家山郭静朝晖”诗人就从眼前的朝景写起。写一夜已过,另一天的清晨又到,千家山郭,秋气清明,江色宁静,朝晖万千。该句描写千户人家的山城在晨曦里多么宁静,因此,“静”字写出千家万户在早晨的阳光之中一片静谧,给人一种空寂冷漠的感觉。“日日江楼坐翠微”描写诗人每天早晨起床后登上江楼,坐着欣赏山气的青翠。江楼之景,山气之翠固然让人心旷神怡,让人心情愉悦,但是日日如此,没有其它事情可以做,可见诗人内心对此生活和美景的厌倦。因此诗句意在通过“静”和“日日”描写眼前所见秋日之美景,以乐衬哀,烘托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心情。17.(6分,每空1分)(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及文学常识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鹃”“载”“堪”“犹”。18.①耳熟能详②名副其实③时不我待(3分,每空1分)19.示例:掌握遗迹的细节,一不留神就会失去观察良机;修复年代久远的壁画,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损害;临摹古人的作品,差之毫厘就会让懂行的人看笑话。(4分,句式2分,内容准确2分)20.①比喻句由本体“‘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精神”、喻体“旗帜”和比喻词“犹如”构成。把莫高人身上的精神比作旗帜,使表达生动形象。②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人们认识到莫高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召唤着越来越多的人才会聚敦煌,传承事业。(4分,每点2分)【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8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②本处是说文物修复和保护是实实在在的精细活,可填“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③本处是说文物修复和保护要有紧迫感,可填“时不我待”。“时不我待”,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19.本题考查学生散句变整句的能力。本句群有三大句话,在将这三个结构不一致的散句变成结构一致的整句时,需要选择其中一句话作为基础句,然后将另两句话的结构调整成和基础句结构一致的句子。本句群中,我们可以将第二句话作为基础句,然后将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句子结构进行调整。第二句话中前半句是主谓结构的句子,然后后半句是说如果修复不到位的话就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第一句是就遗迹的细节的掌握来说的,前半句变成主谓结构就是掌握遗迹的细节,后半句可变为一不留神就会失去观察良机;第三句话是就临摹古人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