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涪陵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涪陵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涪陵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涪陵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涪陵一中2025春期第一次月考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范,人欲横流。孔子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危机,与弟子们一起研究救世良方,终于在借鉴西周周公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以“仁”为核心,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在内的一整套伦理道德,并且一生都在为维护、宣传及实践这套伦理道德而努力。孔子认为行政手段是实践这套伦理道德的直接渠道,因此,渴望被统治者任用。50多岁时,带领弟子踏上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的道路。每到一处都认真研究当地的政治,宣扬“仁”的思想,甚至他还要冒着被权臣杀害的危险。虽然没有一个统治者愿意采纳他的主张,但是孔子不气馁。他对弟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参政的激情来自于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对现实的关怀。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几乎是出现率最高的名词了。可见,孔子对“君子”的推崇。虽然孔子自谦说君子的三样品格自己一样也没有,可他的弟子子贡却认为“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三样君子品格正是孔子自身品格的写照。《论语》中多篇言论都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注重道德修养,把君子作为做人的准则。孔子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地位显赫,他打破了奴隶制社会“学在官府”的禁忌,首开了私塾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从而使劳动人民也拥有了受教育的可能和权利。据史料记载,孔门弟子多达3000,最出色的就有72人。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而有效,即把日常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当成了课堂,把现实或过去发生的任何事件都当成了教材,在与学生的日常交谈与闲话中就对学生传达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从而启迪了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摘编自康会和《论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材料二:在《庄子》一书中,孔子多次被提及并体现出前后形象及思想特征不一致的特点。据统计,“孔子”一词在书中共出现51次,孔子形象依据作者态度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特点,甚至前后抵触。如《人间世》一”“内直外曲”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特别是与统治者交往的问题,认为达到忘形绝智、抛弃名利、物我两忘的心斋境界才是根本方法,这显然是道家见解。此时孔子俨然是一个道家代言人。而在《天运》中孔子往南到沛地见老聃表明自己虽“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的困惑,在老聃“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的指引下三个月不出门,最后得到老子“丘得之矣”的肯定。孔子在这个故事中宛如道家的弟子。到了《齐物论》中,长梧子讽刺孔子不懂妙道,瞿鹊子认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为妙道”。瞿鹊子、长梧子站在道家立场批判孔子不懂得齐物之论的大道,孔子以尚未得道者的形象而受到了他们的轻视和嘲讽。值得深思的是,同一个孔子何以在不同篇章中如此不同?首先,这和儒道两家的微妙联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儒家、道家表面看似对立,儒家强调入世,强调对现实的积极参与,态度偏昂扬进取,主张而道家思想更侧重出世,主张“无为”,疏离现实,态度较为消极,生活态度超脱旷达。但是细较之,则发现两者对立之中又互补。比如,一定程度上,对隐逸、出世的向往和肯定是连接两者的一条纽带。儒家虽然以入世为主体思想,但是,孔子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抱负不得施展,因此也难免产生失望与无奈心绪,偶生消极隐遁思想。而这恰成为《庄子》改造、认可孔子形象的一个契机,基于此,当《庄子》一书的作者看到了孔子思想与自己一致的地方,孔子形象自然受到《庄子》肯定。其次,时代原因不可不提。孔子出现的时间较早,庄子晚出,约与孟子出现时间相当。从孔子到庄周的时期,也是奴隶主阶级日益衰落亡败的时期。孔子时期的奴隶主阶级虽然已然开始崩塌,但是还没有完全失去掌控之力,孔子还渴望在旧的社会制度上修补、挽救。然而到了庄子的时代,统治阶级更加无力,社会现实更加黑暗,面对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多人放弃对社会的挽救与改造,随遇而安,顺从天命。时代的变化与世情的推移都会不同程度影响作者创作。孔子呐喊的拯救社会的呼声如果说在孔子时代还具有燃起人们热情、疗治社会痼疾的希望,到了庄子时代,这种行为所能发挥的作用则微乎其微、让人沮丧了。因为庄子眼中的现实已无法被治愈,意味着积极努力改造世界行为无效徒劳。于是,当书中孔子宣扬自己的救世理论,往往遭到《庄子》书中人物的批评与嘲笑。比如在《庄子·天道》里,借着老聃之口严厉批评了孔子所提倡的兼爱、仁义搅乱人的本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救世,孔子与其弟子研究借鉴西周周公思想创建了一整套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B.孔子寄希望于统治阶级,渴望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从而能运用行政手段来实践这套伦理道德。C.孔子形象在《庄子》一书中反复出现却前后不一,可见庄子对孔子非常了解又非常矛盾的心理。D.儒家思想强调入世,主张积极进取,实现理想;而道家侧重出世,主张隐逸无为,疏离现实。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有着强烈的参政激情,但他在现实中屡屡碰壁,周游列国十几年却没有得到一个统治者认可,政治抱负不得施展。B.《论语》中的孔子非常谦虚,他自认为自己尚未具备君子的三样品格,但他的弟子却都认为孔子C.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当时社会还可以修补和挽救,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认为当时的社会已无法被治愈,救世行为徒劳无效。D.《庄子》中借着老聃之口严厉批评孔子所提倡的兼爱、仁义思想,是时代的变化与世情的推移影响了《庄子》作者的体现。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3.下列《论语》中孔子的言论,会得到庄子肯定的一项是(3分)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4.材料二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5.《论语》和《庄子》里的孔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两者对孔子的评价有何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概(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六元抗币鬼天气,让不让人活了?望着漫天飘舞的雪花,秀梅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进入腊月后,大成的哮喘越发严重了,喉咙里呼噜呼噜地像拉风箱,每呼吸一次,胸口就重重地起伏一次。秀梅咬了咬牙,再一次牵起了小锁。“你,你干嘛去?”大成支起身子紧张地问。“还是送人吧,胡先生心善,家境又好,孩子到了那里,会有好日子过的。”“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咱一家人,活要活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大成一着急,又剧烈地喘起来。“可你的病….….”“死不了,你把草药再熬一下,喝了药出身汗就好了,咳,咳,咳……”话未说完,大成就又咳又喘地蜷成一团。“你别急,我听你的,这就熬药去。”转过身子,秀梅的泪哗哗地流。去年秋收时,大成还像头壮牛似的,两百来斤的担子搁肩上健步如飞,三百多斤的碾子能举过头顶。谁料想,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不仅冲毁了自家的草房,还冲垮了大成的身体。为了保住何老财三进三出的四合院子,大成在冰冷的洪水中奋战了两天两夜。结果何老财的院子保住了,大成却患上了重疾,咳嗽声惊天动地,高烧不止。后经郎中救治,烧虽然退了,哮喘却日益加重,好端端的壮汉子,转眼成了病秧子。何老财见大成再无油水可榨,就以看草荡的两间破棚子为工钱,将大成打发了事。如今一家老少五张嘴,还有大成的看病费用,全靠秀梅替人缝缝补补挣的那点小钱。可这点钱别说看病,肚子都填不饱。没办法,秀梅只好挖些甘草、洋金花、麻黄根等药草回来,给大成煎服下去。郎中说,中药压高一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不住了,得看西医,用抗生素。那天,秀梅正在医院门前徘徊,开私塾的胡先生将她拉到一边轻声说:“锁他娘,大成的病不能再拖了,你看这样可好?你把小锁过继给我,我出钱给大成看病。你放心,我没有孩子,会把小锁当亲生儿子待的。”秀梅一听魂飞魄散,然而静下心来想想,胡先生的话没有错,大成不能再耽搁了啊。可是当她把想法一说,大成就恼了,怎么劝说都没用。眼见着丈夫一天天衰弱下来,秀梅急得满嘴起泡。“老乡,能借你家的锅烧饭吗?”正痛苦着,耳边传来轻轻的询问。秀梅抬头一看,是新四军战士,为首的是位女同志,20多岁,穿着军装,打着绑腿,剪着齐耳短发。“快,快请进。”秀梅连忙站起身。在这之前,秀梅就已知道,新四军是来打鬼子的,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大成,新四军来了!”一进门,秀梅就兴奋地嚷起来。“是吗?快,快请同志们坐坐!”大成精神一振,病痛立时减轻许多。战士们一放下行李,就忙着担水,扫地,抹桌子,亲热得跟一家人似的。秀梅将锅子又细细洗了一遍,才添上水烧起来。为首的那位女同志解开背包,从小布包里倒出大半碗玉米面。三个孩子立刻围过来,小眼睛铜铃似的瞪着,喉咙里咕噜咕噜地直咽口水,女同志见状又倒出一些面粉来。不一会儿,粥煮好了,女同志先给三个孩子各盛了一碗粥,第四碗粥则给了床上的大成。大成再三推托,女同志说:“咱们都是穷苦人,天下穷人是一家,一家人还客气啥?”大成问:“大姐,你腰里有盒子枪,一定是个官吧?”女同志笑道:“在革命的队伍里,大家都是同志,我姓张,你就喊我张同志吧。”言语间,屋外雪花稠密起来。秀梅连忙走出门,把张同志的马牵到屋檐背风的地方。刚拴好缰绳,张同志也跟了出来。张同志问:“大姐,大哥得的什么病?”“他,他……”秀梅一下子哭出声来,眼泪哗哗地流。听着秀梅的哭诉,张同志也落下了泪。第二天大清早,秀梅想给马喂点草料,却发现张同志他们已出发了,破烂的桌子上留着一只口袋,打开一看,是玉米面。袋子旁还有面值六元的抗币,显然是给大成治病的。雪已悄然停止,一行脚印,朝着朝霞升起的东方蜿蜒而去。望着坚实的足印,秀梅流下了眼泪。后来,秀梅和大成也参加了革命,并打听到救了大成性命的张同志叫张茜,是陈毅军长的夫人。(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小说用秀梅与大成的争执直接揭示矛盾,交代主要人物,突出秀梅、大成一家人面临的困境。C.女同志把煮好的粥先给了孩子和大成,写出了新四军心系穷苦百姓的高尚品德。D.小说以“六元抗币”为题,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点明了小说的革命题材,引导读者探究小说内涵。“抗币”,这陌生的名词容易引发读者关注。高一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六元抗币》为题,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点明了小说的革命题材,引导读者探究小说内涵。“抗币”,这陌生的名词容易引发读者关注。B.小说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秀梅家里,活动时间是一个下雪天以及第二天早晨,场景集中,情节紧凑,故事具有戏剧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C.“一行脚印,朝着朝霞升起的东方蜿蜒而去”描写雪后初霁的美丽景象,交代了新四军的离去,赞美新四军扶危济困的义举,象征未来一片光明。D.小说通过对张同志的外貌、语言、行动的描写,以点带面全方位表现出英姿飒爽,关心劳苦大众的新四军形象。8.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三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9.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左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⑦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高一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节选自《战国策》)【注】①长安君:赵太后的幼子,赵国公子。②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做了燕国王后。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3分)今媪尊长安君A之位B而封之C以膏腴之地D多予之E重器F而不及G今令有功H于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B.用事,指执政、拥有权力,也指起兵、使用武力,文中是第二种意思。C.黑衣,战国时,赵王宫中值宿警卫常穿黑衣,所以用“黑衣”借代卫士。的意思相同。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课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B.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避其锋芒,转移话题,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D.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2)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4分)14.烛之武与触龙劝告成功的根本原因有什么共同点?(3分)高一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A.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华D.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16.词中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试作具体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答志时,曾皙描绘了同行之人在暮春时节沐浴临风的两句是:,(2)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两句是:(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9分)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①),而是来自直观的感受。他在自己的家庭中长期接触到那么多聪明美丽的青年女性,看到她们的才华是那样出众,(②),对她们的才华又爱又敬,为她们的命运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7分)让人感受到素雅、古朴、宁静、厚重的美感。传统瓦房建筑具有防腐铺在坡面上的瓦片.形成了空气流通的缝隙,整栋屋子冬暖夏凉。房顶屋脊上.能工巧匠们通常会装上方,一砖一瓦见证了他的千年辉煌与沧桑。20.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3分)21.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四、写作(60分)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命题:朱汉腊审题:付雨璐备课组长:付雨璐)高一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2025年春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试卷依据作者态度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特点”,庄子更多是利用孔子的形子》中的孔子是俨然道家代言人、宛如道家弟子和尚未得道者的形象。③《论语》对孔子的形象是全面肯7、C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8、答案①何老财的残忍、胡先生的乘人之危与新四军同志留面、留钱治病、救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新四军解救穷苦人的主题。②大成舍命抢救财产与何老财寡情薄义形成对比,突出大成正直、善良的形象,激发人们对大成的同情、对为富不仁的何老财的痛恨。③秀梅一开始听到胡先生买小锁吓得魂飞魄散与秀梅主动送小锁给人形成对比,表现了秀梅一家人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突出了新四军同志雪中送炭、救人于水火的崇高品质。(每点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