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1页
学科融合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2页
学科融合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3页
学科融合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4页
学科融合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部分学生发展的瓶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学生不能将学到的内容综合起来。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跨学科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可在阅读中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阅读遇到的问题。对于阅读而言,本身就包罗万象,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开展跨学科教学,也能更好地对接这一特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与发展。【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学科融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英语学科的能力。因此,教师可借助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这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能力水平与真实需要,设置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要整合学科内部知识,还要开展学科间的连结。一、以音乐为引子,激发感知欲求将音乐融入阅读,一方面可烘托阅读的气氛,如果学生阅读的内容是悲情的,教师设置此类音乐,能快速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情境,进而进入阅读的状态。另一方面,音乐歌词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对接英语阅读的主题,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与词汇等。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2Unit5HumansandNatureLesson1Aseastory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播放英语歌曲UndertheSea,让学生在旋律中感知海洋生物的生活,也可导入Octopus?蒺sGarden,让学生知晓章鱼在海底建造花园的故事。当然,教师也可导入Sailing这首歌曲,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对海洋的向往和冒险精神;导入BeyondtheSea,激发学生对大海彼岸的渴望,进而进入课本的阅读情境;导入TheOcean,让学生进一步地发现海洋的壮丽与神秘;导入SeasickSteve,让学生走进一个在海边长大的男人的故事;导入CruelSea,让学生全面认识海洋,既知晓它的美丽,也体会它的残酷,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1]教师将这些歌曲先呈现出来,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音乐。以Sailing为例,教师线上播放音乐,让学生跟唱,让学生既享受音乐,也理解主题。在听音乐的同时,教师也设置这些问题:Whatisthesongmainlyabout?Whatmightthe“stormywaters”and“highclouds”symbolize?Ifyouweretowriteasongaboutasea,whatwouldbeyourdestinationandwhy?学生可边听边回答,在音乐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也能很快地给出答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进入文本主题的探究中。二、以绘画为基点,理顺文本内容在理顺文本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绘画融入其中,借助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更清晰地知晓作者的表达,知晓文本讲述了哪些事,这些事的变化是怎样的等等。本来阅读文字是抽象的,但绘画是具体的、形象的,将绘画与阅读结合,就更容易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也能让他们更好地转换思维。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Unit1LifeChoicesLesson1Lifestyles为例,教师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activitiesareabigpartofyourlife?显然,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方式有关,能让他们在回答中更好地理解生活。学生可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兴趣,可谈论自己熟悉和关心的话题。对学生来说,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自由地表达。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融入绘画,让他们将经历的活动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可画出他们网上冲浪、跑步、读书、参与志愿者服务、与朋友在网上聊天等图片。学生可以简笔画的方式呈现图片,他们可画出一个或者多个图片。[2]这样的活动降低了学生参与的门槛,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教师将他们所画的图片呈现出来,再让他们用一些英语短语进行表达。学生可这样表达:findinformationonasearchengine,gorunning,readbooks,dovoluntarywork,chatwithfriendsonline,doschoolwork,playsports,playcomputergames。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情况,对所画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再以一段话的形式呈现自己的生活样态。借助美术,学生表达生活,也更好地理顺对应的教材文本的内容。三、以语文为借鉴,提升迁移能力语文与英语都属于语言类学科,也都属于工具类与人文类学科,因此,两者有很多相通与相融的地方。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技能运用于英语阅读中,提升迁移能力。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语文学科中分析题目、段落、句子的方法也运用到具体的英语文本的分析中。[3]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2Unit5HumansandNatureLesson1Aseastory为例,基于单元的主题,教师先是给学生呈现的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散文《地震》,教师引导学生用what,how,where等,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提问。教师设置这样的语文文本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单元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以英语的方式进行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学科融合,获得语文与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学生提出的问题有:WhathappenedontheseventeenthdayofthesixthmonthintheseventhyearoftheKangxireign?Whatsoundwasheardbeforetheearthquakeandfromwhichdirectiondiditcome?Whatdidthepeopledowhentheyrealizeditwasanearthquake?Howdidthewomanmanagetorescueherchildfromthewolf?学生提问的过程也是他们分析文本的过程,只是他们以英语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进一步地,教师引导学生将《地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出来,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描述方式。学生罗列的词汇有: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俄而、久之、逾一时许、良久等。同样地,在本单元的阅读文本中,教师也是引导学生将其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的词汇找出来,以更好地理解文本。这就是将语文中的勾圈点等方法挪用到英语阅读中来。学生可基于刚才的体验,将aboutthreeyearsago,oneday,allatonce,inlessthanaminute,then等词语找出来,这能让学生更明晰作者的思路。四、以信息科技为工具,增强学习互动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可将信息科技融入其中,这能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力。首先,教师可借助信息科技给学生创设更真实的阅读环境。毫无疑问,高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枯燥的、抽象的阅读文本,但如果设置对应的情境,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不是所有的情境都可用实物进行展示,或者将学生带入现实的场所。这就需要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视频、PPT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文本中的情境,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其次,教师可借助信息科技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学习平台,让他们在上面完成一些练习,同时可获得即时的评价与反馈。再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建构在线学习小组,让学生不受时间与地点的束缚,在小小的屏幕上进行有效的互动。可以看出,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在丰富的情境中与文本进行互动,在即时反馈中与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互动,在合作学习中与同伴进行互动。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2"Unit6TheAdmirableLesson1Amedicalpioneer为例,阅读部分主要讲述有关屠呦呦的生平与事迹,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奋斗精神,也要引导他们热爱中国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为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走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呈现有关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现状,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进一步地,教师呈现有关屠呦呦工作的视频,学生能看到她工作时的态度,能看到她所在的实验室,能看到她的研究成果,这能将文本的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同时,教师还在视频中呈现中国中医药的历史,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医学家,更多的医学文化,进而也深刻地体会阅读文本的文化背景。除了呈现情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上进行网上阅读,并获取即时评价。学生可搜索并选择与屠呦呦相关的传记、访谈录、相关纪录片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上传他们的阅读心得、思维导图、与屠呦呦相关的创作。比如学生可上传这样的阅读心得:Aslongasoneworkshard,everyonecanachievesuccess.Don?蒺tunderestimatetraditionalculture,itisthefoundationforsuccess.Embracingtraditionalcultureleadstoembracingthefuture.[4]学生可上传心得等,这能获得即时的评价和反馈。另外,教师可设置这些合作性课外作业:一是完成对屠呦呦生平事迹介绍的PPT;二是讨论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医学领域的贡献;三是以屠呦呦为题材,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学生可在家中通过腾讯教室开展合作,以PPT制作为例,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人。学生自行选择项目经理、研究员、设计师、演讲者等角色。利用腾讯教室的资源共享功能,学生共同在线查找屠呦呦的相关资料。再通过腾讯教室的文档协作工具,学生可共同编辑和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借助信息科技,可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可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阅读本身就是一次互动,一次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自己的互动。借助信息科技,教师能让这些互动轻松地开展起来,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真实的成长。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眼睛动起来,看到更多的画面,实现图文结合式的阅读;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大脑动起来,在形象的情境中,思考更多深入的问题;也要让学生耳朵听起来,听到更多地道的表达,感知更准确的语音与语调。在即时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反思,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尽可能地肯定他们,给他们以鼓励。在线上合作时,教师也作为旁观者观察他们合作的过程,要让他们展示起来,在分享与沟通中相互提升。总之,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