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纲要(第三版)OutlineofCommunication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陈力丹,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曾任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新闻界》主编等职。截至2025年2月11日,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陈力丹”(没有重名)文献2659篇(部),其中独著、第一署名著作、独编著57本,总被引30675次。传播学方面的著作除了《传播学纲要》外,还有《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1993)、《传播学是什么》(2007)、《传播学关键词》(2009)、《传播学入门》(2011)等。胡易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出版学院)教授,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符号与传媒》(CSSCI)主编,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符号学(传播理论、数字人文、品牌形象)研究。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课题“巴蜀图语符号谱系整理分析与数字人文传播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多项主编“传播符号学书系·国际视野”“中国符号学丛书”,出版《文化传播符号学论纲》《符号学-传媒学词典》等专、编、译著十余部围绕“文化·符号·传播”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目录01课程介绍02课程目录03课程内容04课程总结第一部分
课程介绍课程背景课程目标
课程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是一套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密切联系新闻传播工作的实际,广泛吸收新闻传播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挹遐揽,取精用宏,供21世纪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学使用的系列教材。10TH网络信息:图文转向视频,人工智能异军突起。传播技术:改变“时空关系”,解决传播效能和形式问题
传播主体的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是一套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密切联系新闻传播工作的实际,广泛吸收新闻传播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挹遐揽,取精用宏,供21世纪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学使用的系列教材。课程目标了解各种媒介的特点、发展历程和传播机制。熟悉不同媒介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受众特征,能够分析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02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传播类型等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前沿动态。01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传播能力,能够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和方式准确、清晰、有效地传递信息。03能够对各种传播现象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辨别信息的真伪、价值和影响。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传播问题,提出独立的见解和观点04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第二部分
课程目录章节介绍
01第一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观对“传播”的解读以及“传播”在我国历史中的表现形态。第二章介绍了传播学派的新发展。第三章从《论语》“三省吾身”引出“自我传播”话题,并引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知识,以加强科学性和趣味性。第四章酌情强化了人际传播在社交媒体时代的新特点。第五章的标题修订为“群体与组织传播”,增加“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内容。0203040506第六章将原第五节标题改为“大众传播的转型”,以统摄当今大众传播的转型。第七章在结构上将广义的艺术起源作为开篇知识;新增“表达介质与当代艺术”一节。第八章增加汤因比、亨廷顿等对文明形态划分的多种观点。第九章增补了大数据、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传播控制形式。第十章增补了德波《景观社会》对当今传播现象的批判视角介绍。07080910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第一章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
二、
符号、意义、语言
三、
信息与媒介
第一章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章节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传播”的概念及基本要素,了解几种传播模式;2.掌握符号、意义、言语的概念,了解符号的意义生产原理,
能够区分言语、语言与话语;3.掌握信息与媒介的概念。1.准确理解传播学基本概念的能力,能够清晰辨析日常生
活中的相关概念;2.能够运用传播模式深入分析传播现象的能力。能力目标
传播学纲要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传播”(communication),可追溯的最早词源为拉丁文communis,意为“普遍”。com指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munus指效用、产品、作品、利益、服务等等。两个词根合起来,意为“共有”“共享”。西塞罗(Cicero,前106-43),将communication定义为与别人建立一种联系或把握一件事情。20世纪,communications”用来指涉传递讯息与维系社会联系的通讯工具媒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方面著作里,这个词的所指更为广泛,包括物质的交换、交通运输、信件的传递和精神的交流。1915年《清华学报》第一期第二号开篇“小引”中说,“学报者,交换知识之渊薮也。这里“传播”的意思当作“广为扩散”解。(一)传播的概念:古代汉语中,传播一词并不多见,通常意为广泛流传。《宋史.卷四四三.文苑传五.贺铸传》:“铸所为词章,往往传播在人口。”这个意思同“传扬”。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纵观古今中外,传播的定义非常之多,无论怎么变化,“共享”是传播的基本内涵,而且它本意是双向、互动的,是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要在传播学科领域把握传播基本内涵,可以将对它理解限定在人类社会中,一种“寻求信息和意义共享的现象”。(一)传播的概念:辣得唞唔到气这叫啥子辣,再加点~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美国法院认为淤青是父亲虐待儿童的证据,以此为原因要剥夺其抚养权。身为中国人的父亲则认为,刮痧是一种治疗手段,产生的则淤青为一种治疗的正常后果。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所谓“模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对等描述,只是对现象的简略描述,目的在于对复杂事物获得一种抽象、化约的认识,方便对事物进行把握。(二)传播模式: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1935-2017)英国传播学家,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终身教授,《欧洲传播学杂志》创始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总结了自从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诞生以来所有的传播模式,选取了四十八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逐一介绍其涵义、演变过程和主要优缺点,从模式角度描绘了五十年来传播学发展的轮廓。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的论文中,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HaroldLasswell,1902-1978)首次提出传播过程模式,随后又做了修订,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进行顺序化的结构性处理,形成广为人知的“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二)传播模式:1.大众传播的线性模式谁传播者说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效果如何效果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是全程的控制者。“渠道”是信息传递所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载体,web.3.0的信息传播载体形态已经非常多样化了。效果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指信息到达接受者之后引发的各种类型的反应。对谁指传播对象,即信息的接受者。说什么是由众多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既可以是语言符号,也可以包括非语言符号。图1-拉斯韦尔的线性传播模式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1.大众传播的线性模式图2-申农的线性传播模式讯息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噪音来源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讯息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的论文中,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HaroldLasswell,1902-1978)首次提出传播过程模式,随后又做了修订,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进行顺序化的结构性处理,形成广为人知的“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1.大众传播的线性模式“5W”模式界定了大众传播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很广。该模式长期以来被批评为线性的,使传播在效果上成为一个归宿和终点,从而忽略了传播的环境因素,以及完善的传播应有的双向、互动需求。申农—韦弗模式的启发意义在于,传播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它涉及信息、信息传递、信道、编码、解码、再编码、信息冗余、噪声等问题,在传播的双方或多方之间,存在由信道和噪声决定的制度性调节。拉斯韦尔的线性传播模式申农的线性传播模式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2.互动传播与循环模式讯息讯息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图3-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双向循环传播模式双向循环传播模式1954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WilburSchramm,1907-1987)受心理学家奥斯古德(CharlesOsgood,1916-1991)观点的启发,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针对人际传播现象提出了传播的双向“循环模式”。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2.互动传播与循环模式互动过程模式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MelvinDeFleur,1923-2017)在“申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过程模式”。图4-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信息源传送器渠道接收器信宿信息源传送器渠道接收器信宿噪音反馈大众传媒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3.意义阐释模式在传播学者约翰·费斯克看来,上述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传播的过程性。他们都假定传播是从讯息A到B的传递。因此,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媒介、渠道、转换器、接受、噪音以及反馈,因为这些都是与讯息的发送过程相关的术语。”费斯克认为还有一类传播研究的方法是偏重于传播意义的阐释,他称之为“符号学派”。编码含义结构1知识框架生产关系技术基础设施译码含义结构2知识框架生产关系技术基础设施作为意义话语的电视节目图5-霍尔编码译码模式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3.意义阐释模式图6-约翰·费斯克的“媒体话语”模式态度体验相对主义VS多义主义电视节目文本“读者”话语话语含义斯图尔特·霍尔的编码译码模式中出现了含义结构的不确定性。该模式重视“含义结构”,凸显了“含义”的不确定性。麦奎尔根据约翰·费斯克话语理论绘制的媒体话语模式也关注了文本的含义问题。该模式认为“文本含义是存在于受众的话语世界与植入媒体文本的话语的复合或相似”。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3.意义阐释模式图7-雅各布森语义学模式(1958)
雅各布森----语义学模式:将表意过程视为一个由六要素构成的立体过程,这完全不同于香农-韦弗的
单线模式。而传播中某一要素的偏向,则会导致传播的偏向。语境(context)信息(message)接触(contact)符码(code)发送者(addresser)接受者(addressee)指称性(referential)诗性(poetical)交际性(phatic)元语言性(metalingual)情绪性(emotive)意动性(conative)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4.网络时代的传播模式网络时代,从BBS、博客到微博、轻博客、微信,传播手段迅速更新。新环境下的传播模式不断消减着传统新闻媒体的作用,同时自身传播系统的层级也更为复杂化。网络传播的要点在于个性化信息的聚集与传播,基于这种变化,原有的线性、互动、循环等传播模式都受到挑战,在可以随时变化的传者和受者之间,加入了智能化的信息过滤系统。从简单的垃圾信息清除,到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再到个性化推荐系统,网络个人过滤技术的成熟,改变了新媒介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模式,就此出现了个性化信息推荐。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4.网络时代的传播模式图8-个性化信息推荐传播模型社会事件传统媒体报道用户自主生产个人标签、个性化信息聚合、技术筛选、相关信息推荐个人获知信息圈子共享信息生产新热点、推动事件发展信息生产过程信息筛选过程信息互动过程信息流性呈现意见反复加速个性化推荐在算法的加持下,很大程度改变了原有信息流动的路径。个性化推荐传播模型成为一种可能探索。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4.网络时代的传播模式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概念与传播模式4.网络时代的传播模式英国心理学家彼得•罗素(PeterRussell)人工智能光纤人造卫星计算机全球脑人计算机、人造卫星、光纤等技术会将地球上的人连接成彼此密切结合的整体,构成“全球脑”,“社会”成为一个有机体并对其中的个人形成支配。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
人要传递某种意思(具体事物或思想),需要凭借一定的外在标记(声音、手势、具体的可见物),这些标记即符号。符号是意义的物质载体。例如表达“我”这个意思,英文用“I”、德文用“ich”、俄文用“я”这样标记来表示。洛克JohnLocke1632-1704“人们必须找寻一些外界的明显标记,把自己思想中所含的不可见的观念表示于他人。”除了生理的心灵感应(假如这种现象存在的话),人的信息、知识的传播必然要通过符号,符号是一切信息、知识的外在形式。赵毅衡将符号定义为“被认为是携带意义的感知”。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1.符号与意义图9-联合国的“和平”主题雕塑符号承载的意义是在人们的互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约定。只有人们在互动中分享符号的共同解释时,意义才产生。人们根据他人赋予某个符号(事物)的意义,决定如何与它建立某种联系、采取某种行为。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1.符号与意义骆驼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1.符号与意义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
(1857-1913)
索绪尔视符号为一个系统性结构,强调部分与整体的意义关联。“语言是由相互依赖的诸要素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一个要素的价值完全是由于另外要素的同时存在而获致的。在层次上,语言符号有表面意义和引申意义之分。表面意义是指符号的本义,是符号基本或核心的意义;引申意义则是符号的暗示或深层的意义。葛朗台or吝啬鬼红玫瑰or浪漫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1.符号与意义语言符号的意义有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之分。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对所指称对象的概括和把握,而外延意义则是对其适用范围或量的规定。意义并不仅仅意味着人们通常对事物所蕴涵的价值判断,从本质上讲,“意义体现了人与社会、自然、他人、自己的种种复杂交错的文化关系、历史关系、心理关系和实践关系。符号的意义还包含情感意义,它来源于人们日常传播实践的赋予,具有历史文化内涵。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2.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
(1857-1913)
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互相联结而成。能指是形式,所指是意义,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符号犹如一枚硬币,以“一体两面”为特征,能指和所指不可分离。中文的“桌子”,其发音或文字的表现形式即“能指”。由能指所唤起的关于“桌子”发音和文字形式带来的意义的心理形象便是“所指”。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2.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皮尔斯CharlesPeirce1839-1914根据符号与其所指称的对象(客体)之间的关系,就符号和对象(object)发生关系的机制提出了三种可能性。指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类似的关系。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时间、空间或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指示(index)或征候像似(icon)指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关系建立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之上。规约(symbol)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2.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能指对应多个所指是符号的常态。情境条件很重要。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2.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在历史文化层面,能指和所指的对应更为复杂。《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里的“发”作为“能指”所对应的“所指”除了头发的基本概念之外,还有思想层面的含义,即指称“孝”。一般来说,符号的“能指”是外在形式的显现,“所指”才是实在意义,但在某些具体的文化形态中,能指却比所指重要得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3.符号产生的任意和约定性质“任意”不是具体某个人的随心所欲,而是指某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认定的具体符号代表的具体含义,它的产生带有历史的偶然。符号的“任意”只是相对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而言,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东西而具有了规定性。符号的形成是历史的、文化的过程,其能指和所指关系在形成时期是任意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进行能指和所指的关联。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决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发生变化。图1-12赵元任图1-13当年的“马鲭”成功改称“金枪鱼”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4.语言、言语和话语语言是符号系统最庞大的体系,它是历史化的社会存在,包括一系列词汇、语法、惯用法等个人不能任意改变的规则系统。话语则是某一传播的专门领域所使用的有特性的言语,例如新闻话语、公文话语、法律话语等。言语则是具体表达的语言,是个人话语的选择和实践。日常的说话是具体的“言语”,而说话所依据的各种规范则是“语言”。语言和言语密不可分,言语是在语言规约下的具体表现。010203添加标题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5.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人类一切传播的基础。非语言符号的含义,都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非语言符号不能表达所有语言符号的含义。人类的非语言传播要比语言传播久。
非语言符号给出的提示,有时会比语言符号提供的多得多。非语言符号表达的意思也因此更需要与情境相联系,多数脱离情境的非语言符号难以独立表达意义。图1-14非语言符号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6.符号意义的准确与模糊一般来讲,对传播内容的基本要求即是准确,因此人的传播活动要尽量追求符号的准确意义。符号的模糊意义也不容忽视,社会生活现实是动态的,而传播符号是有限的、静态的和抽象的。在这种情况下,符号的模糊意义反而比科学、准确的表达要显得清晰。
一般来讲,对传播内容的基本要求即是准确,因此人的传播活动要尽量追求符号的准确意义。符号的模糊意义也不容忽视,社会生活现实是动态的,而传播符号是有限的、静态的和抽象的。在这种情况下,符号的模糊意义反而比科学、准确的表达要显得清晰。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二、符号、意义、语言6.符号意义的准确与模糊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HeinrichMarx
(1818-1883)
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互相联结而成。能指是形式,所指是意义,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符号犹如一枚硬币,以“一体两面”为特征,能指和所指不可分离。“爱者在十分冲动时写给被爱者的信不是的修辞范例,然而正是表达上的这种混乱,极其明白、极其显著、极其动人地表达出爱的力量征服了写信者。爱的力量征服了写信者就是被爱者的力量征服了写信者。因此,激情所造成的词不达意和行文的语无伦次博得了被爱者的欢心,因为反射作用的、一般的、从而不可靠的语言本性获得了直接个别的、感性上起强制作用的、从而绝对可靠的性质。而对爱者所表示的爱的真诚深信无疑,是被爱者莫大的自我享受,是她自己的信任。”如热恋情人间的信息传播,符号的使用有时是混乱的,但意义是明确的,这种特殊的情形显现了意义在传播中比符号的外在形式更重要。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三、信息与媒介1.信息的内涵信息(information)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客体变化或客体间相互关系差异或关系的表征。信息产生于主体对于客体不确定性的认识过程中,如果获悉的某一消息使人感到关于某一事物的不确定性减少了,这个消息便是信息,即信息论专家克劳德·申农提出的“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特征1总是与现实或历史中的事实、现象相关,通过一定的方式(新闻、资料、档案、数据、图像、观点等等)表现出来。特征3在信息论的内部框架中,信息的功效与传播的时效成正相关,失效的信息不再是信息。特征2只有处在交流中才具有信息的意义,因而需要被相关的接受者接受,无人承认的信息不是信息。
传播学纲要----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三、信息与媒介2.信息与知识、信息与讯息智慧资料信息知识关于信息的定义非常多,其中一种是将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认为信息是某种知识(哈特利(RalphHartley)。广义上,知识也是一类信息,是获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化学考试技能试题及答案
- 以思维导图助力乐理考试理解试题及答案
- 中国香料烟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中国食品广告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保险学课后试题及答案
- 中国车载监控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中国象棋工艺品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中国腊肉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中国羽毛工艺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5年乐理考试的备考计划与节奏控制试题及答案
- QD型吊钩桥式起重机使用维护说明书
- 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
- 车位租赁合同证明书
- 新高考:地理选科指导
- GB/T 3091-20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 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表
- GB/T 19582.2-2008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2部分:Modbus协议在串行链路上的实现指南
- GB/T 12686-2017草甘膦原药
-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企业合规管理培训课件讲义
- 解剖学课件神经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