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_第1页
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_第2页
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_第3页
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_第4页
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沉鱼落雁美轮美奂

B.鸡鸣狗吠雪中送炭

C.莫名其妙水滴石穿

D.眉清目秀眉开眼笑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唱歌也好听。

B.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全班同学的榜样。

C.我对他的决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没有考虑到我们的感受。

D.她的舞蹈跳得很好,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3.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

A.一举两得

B.胸有成竹

C.走马观花

D.风雨同舟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用)

B.雨打芭蕉心已伤,门前流水尚有声。(对偶)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拟人)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夸张)

5.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欣慰欣喜

B.陶醉沉醉

C.美妙美妙

D.轻松轻快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

B.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还需要更加努力。

C.我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

D.那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一时无法回答。

7.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

A.一举两得

B.胸有成竹

C.走马观花

D.风雨同舟

8.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用)

B.雨打芭蕉心已伤,门前流水尚有声。(对偶)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拟人)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夸张)

9.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欣慰欣喜

B.陶醉沉醉

C.美妙美妙

D.轻松轻快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

B.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还需要更加努力。

C.我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

D.那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一时无法回答。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用)

B.雨打芭蕉心已伤,门前流水尚有声。(对偶)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拟人)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夸张)

2.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欣慰欣喜

B.陶醉沉醉

C.美妙美妙

D.轻松轻快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

B.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还需要更加努力。

C.我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

D.那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一时无法回答。

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

A.一举两得

B.胸有成竹

C.走马观花

D.风雨同舟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用)

B.雨打芭蕉心已伤,门前流水尚有声。(对偶)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拟人)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夸张)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沉鱼落雁”是形容女子美貌的成语。()

2.“鸡鸣狗吠”是形容乡村生活的成语。()

3.“莫明其妙”是形容事情难以理解的成语。()

4.“眉清目秀”是形容人外貌好看的成语。()

5.“眉开眼笑”是形容人心情愉快的成语。()

6.“一举两得”是形容做一件事情得到两个好处的成语。()

7.“胸有成竹”是形容人做事有把握的成语。()

8.“走马观花”是形容人做事草率的成语。()

9.“风雨同舟”是形容在困难时刻互相帮助的成语。()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通过广泛阅读,我们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写作时,这些积累会自然地流露出来,使得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读书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2.题目:请简述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答案: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山水、花鸟、月光、梦境等。例如,山水意象常用来寄托诗人的志趣和情感,如“庐山谣”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花鸟意象则常用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月光意象常用来营造凄美、浪漫的氛围,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梦境意象则常用来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3.题目:请简述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答案: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主谓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被动句等。例如,主谓句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状语后置句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宾语前置句如“吾欲之南海,何如?”;判断句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被动句如“燕丹留太子丹,太子丹为燕王。”

五、论述题

题目:试论述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具体体现。

答案: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具体的背景,还能够深刻地影响人物性格的形成和情节的推进。

首先,环境描写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不同的环境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例如,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他所处的环境充满了压迫和剥削,这种环境塑造了阿Q自卑、懦弱、自欺欺人的性格。同时,环境的变化也能够揭示人物性格的演变。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成长环境从大观园的繁华到贾府的衰落,这一变化过程深刻地反映了宝玉性格的成熟和转变。

其次,环境描写对于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环境的变化往往能够引发人物的行动和冲突,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前的长江之滨的环境描写,为后来的战争提供了背景,同时也预示了火攻这一关键情节的发生。此外,环境描写还能够为故事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在荒野中遇到简·奥斯汀,这一偶然的环境描写为两人相识和后续情感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境描写的作用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烘托气氛: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或社会环境,营造特定的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增强可信度:真实的环境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现实感,增强作品的可信度。

3.突出主题:环境描写往往与作品的主题密切相关,通过环境的变化来突出和深化主题。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解析思路:A、B、C选项中的词语均存在字形或字音错误,而D选项中的词语“眉清目秀”字形、字音均正确。

2.D

解析思路:A选项中“不仅...而且...”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但...而且...”;B选项中“名列前茅”与“榜样”语义重复;C选项中“对他的决定感到非常失望”与“没有考虑到我们的感受”语意不符;D选项表述正确。

3.C

解析思路:A、B、D选项均为成语,而C选项“走马观花”并非成语。

4.A

解析思路:A选项中的修辞手法为引用,引用了诗句;B选项中的修辞手法为对偶;C选项中的修辞手法为拟人;D选项中的修辞手法为夸张。

5.C

解析思路:A、B、D选项均为近义词,而C选项“美妙”与“美妙”意思相同。

6.D

解析思路:A选项中“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语序不当,应改为“虽然他的成绩提高了”;B选项中“还需要更加努力”语序不当,应改为“还需要更加努力地”;C选项中“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语序不当,应改为“我对他表示赞同”;D选项表述正确。

7.C

解析思路:A、B、D选项均为成语,而C选项“走马观花”并非成语。

8.A

解析思路:A选项中的修辞手法为引用,引用了诗句;B选项中的修辞手法为对偶;C选项中的修辞手法为拟人;D选项中的修辞手法为夸张。

9.C

解析思路:A、B、D选项均为近义词,而C选项“美妙”与“美妙”意思相同。

10.D

解析思路:A选项中“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语序不当,应改为“她的歌声动听优美”;B选项中“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语序不当,应改为“虽然他的成绩提高了”;C选项中“我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语序不当,应改为“我对他表示赞同”;D选项表述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BCD

解析思路:A、B、C、D选项均为正确的修辞手法。

2.ABCD

解析思路:A、B、C、D选项均为意思相近的词语。

3.ABCD

解析思路:A、B、C、D选项均为没有语病的句子。

4.C

解析思路:A、B、D选项均为成语,而C选项“走马观花”并非成语。

5.ABCD

解析思路:A、B、C、D选项均为正确的修辞手法。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成语“沉鱼落雁”是形容女子美貌的。

2.×

解析思路:成语“鸡鸣狗吠”是形容乡村生活的,并非成语。

3.√

解析思路:成语“莫明其妙”是形容事情难以理解的。

4.√

解析思路:成语“眉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