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9页(共29页)2025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共23小题)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存储二氧化碳,即碳汇,对实现碳中和有重要作用。如图示意祁连山不同海拔等级(一级:1770~2770m,二级:2770~3770m,三级:3770~4770m,四级:4770~5740m)森林碳储量与不同坡向森林碳储量(单位:106t)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祁连山区森林碳储量坡向差异明显的因素主要是()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我国天山北坡某山地坡地与谷地植被存在着较大差异;受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谷地较少有人类活动干扰。如图示意该山地地形剖面,Ⅰ、Ⅱ、Ⅲ为该山地的三个草甸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地的植被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依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2.分析图示中Ⅰ草甸区植被数量状况()A.植被的数量较多;距离冰川季节性消融区近 B.植被的数量较多;海拔高、蒸发弱;水分条件好 C.植被的数量较少;风化作用强烈,利于土壤形成 D.植被的数量较少;气温低;多砾石;土壤贫瘠3.Ⅰ草甸区与永久冰雪带之间存在的植被带可能是()A.高山灌丛 B.高寒荒漠 C.山地草原 D.高寒苔原坎苏河流域位于天山伊犁河谷东部,是干旱与半干旱区,兼具高山积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该流域森林植被主要是以雪岭云杉为主的山地常绿针叶林,雪岭云杉集中分布在海拔1200~3200m的中山带,常绿针叶林带以下为典型的草原带。雪岭云杉的分布受海拔、坡向等地形条件影响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海拔1200m以下几乎没有雪岭云杉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贫瘠 B.气温高 C.洪灾严重 D.降水少5.雪岭云杉多集中分布在()A.迎风坡和阳坡 B.背风坡和阴坡 C.迎风坡和阴坡 D.背风坡和阳坡6.落叶阔叶林带在该地区缺失,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力低 B.纬度位置低 C.距离海洋远 D.风力侵蚀强某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如图示意该谷地植被分布。据此回答7﹣8题。7.从沟谷到坡顶植被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 B.从沿海到内陆 C.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8.影响坡底乔木生长最主要的因素是()A.气温 B.光照 C.土壤水分 D.土壤肥力乌鞘岭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点。图1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图2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典型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9.甲、乙、丙自然区所对应的常见地貌景观正确的是()A.甲—①乙—②丙—③ B.甲—②乙—③丙—① C.甲—③乙—②丙—① D.甲—③乙—①丙—②10.自然区内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分异最明显的分别是()A.甲、乙 B.乙、甲 C.丙、甲 D.乙、丙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气候越湿热垂直分层越明显。如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森林植被中,垂直分层最明显的是()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某地理兴趣小组赴海南岛开展植被和土壤的地理研学活动。如图为海南岛位置及研学小组绘制的海南岛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12.研学小组考察的山脉最可能位于图中()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3.形成该山雨林植被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坡向14.研学小组发现,常绿季雨林土壤较山地雨林贫瘠,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多,雨水淋溶作用强 B.温度高,微生物分解快 C.海拔低,人类活动影响大 D.坡度陡,有机质流失多造礁珊瑚生活在热带浅海中,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一层层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珊瑚对水温变化敏感,有一定的温度适应范围。科学家常钻取珊瑚骨骼岩芯样品,重建古代气候状况。2015年南海东沙环礁近四成珊瑚在厄尔尼诺事件中死亡。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珊瑚礁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5.造成图示范围东西部珊瑚礁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 B.洋流 C.纬度 D.光照16.导致2015年南海东沙环礁近四成珊瑚死亡的机制是()A.热带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南海云量增多—南海水温降低 B.热带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南海云量减少—南海水温升高 C.热带太平洋西部水温偏低—南海云量增多—南海水温降低 D.热带太平洋西部水温偏低—南海云量减少—南海水温升高某中学开展地理野外考察,在考察过程中观察到考察点1植被茂密,为阔叶林,考察点2植被相对稀疏,为针阔混交林。同学们采集了两考察点典型树木的叶片制作植物标本,发现同种植物叶片存在差异。查询资料了解该地针叶树为马尾松,是20世纪50年代当地植树造林选取的先锋树种。如图示意此次考察的路线及主要考察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7.经过自然演替,未来该区域两考察点植被将会()A.以针叶林为主,差异不断缩小 B.以阔叶林为主,差异不断缩小 C.植被类型不变,差异不断扩大 D.植被类型改变,差异不断扩大某山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山麓海拔约250m,年降水量550~790mm,年均温10.8℃。海拔1000m以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当前为次生植被。表为该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即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完成下面小题。海拔(m)植被类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g•kg﹣1)0~10cm10~20cm20~40cm250灌草丛6.74.53.9700疏林灌丛10.15.44.31000落叶阔叶林11.77.55.01400针阔混交林18.113.610.11800针叶林24.420.617.22000草甸51.738.423.718.若不受人为干扰,该山地海拔250~700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是()A.疏林灌丛、疏林灌丛 B.疏林灌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2024年9月4~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将更加广泛,中国人民对非洲的了解也将更加深入。图1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19.非洲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20.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南坡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A.北坡处于向阳坡,雪线高 B.北坡坡度更陡峭,雪线高 C.南坡处于迎风坡,雪线低 D.南坡纬度相对高,雪线低土壤干层是土壤剖面中的干燥化土层,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植被过度消耗深层土壤水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土层含水量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且在雨季不能恢复。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干燥化现象最典型的地区。图1为黄土高原上生长了6~10年后开始退化的人工林所形成的“小老头树”现象,据研究,该现象的产生与地下干层的形成密切相关。图2示意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完成下面小题。21.在相同条件下,下列黄土高原农业用地类型中土壤干燥层厚度最大的是()A.果园 B.草地 C.耕地 D.坑塘水面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2.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二.解答题(共1小题)24.(2025•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怒江等沿江的横断山脉地区。山高谷深的地形特征,加上不同尺度的大气环流影响,形成了干热河谷独特的植被分布规律。材料二图1为四川攀枝花附近某干热河谷垂直自然带及农业分布示意图。(1)指出甲处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该处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图2选择一幅图,绘制能加剧河谷干热程度的山(谷)风,并解释原因。(3)描述该河谷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并据此说明河谷内水旱农业布局的合理性。
2025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3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DBDCCDCCA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ACBBDBCACAC题号23答案D一.选择题(共23小题)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存储二氧化碳,即碳汇,对实现碳中和有重要作用。如图示意祁连山不同海拔等级(一级:1770~2770m,二级:2770~3770m,三级:3770~4770m,四级:4770~5740m)森林碳储量与不同坡向森林碳储量(单位:106t)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祁连山区森林碳储量坡向差异明显的因素主要是()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分析】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有热量、水分、光照、土壤等。【解答】解:无法明确阴坡的地形和土壤与其他坡向是否存在明显差异,AB错。读图,阴坡森林碳储量最大,原因在于祁连山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阴坡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热量不足,土壤蒸发较少,水分条件更好,有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森林碳储量最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而不是热量,D正确,C错。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我国天山北坡某山地坡地与谷地植被存在着较大差异;受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谷地较少有人类活动干扰。如图示意该山地地形剖面,Ⅰ、Ⅱ、Ⅲ为该山地的三个草甸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地的植被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依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2.分析图示中Ⅰ草甸区植被数量状况()A.植被的数量较多;距离冰川季节性消融区近 B.植被的数量较多;海拔高、蒸发弱;水分条件好 C.植被的数量较少;风化作用强烈,利于土壤形成 D.植被的数量较少;气温低;多砾石;土壤贫瘠【分析】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分析。【解答】解:读图可知,I草甸区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较高,处于森林带以上,靠近常年积雪带,位于冰川季节性消融区,气温低,不利于植被生存;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多砾石(角砾)分布,植被数量较少,土壤发育差,土壤贫瘠,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3.Ⅰ草甸区与永久冰雪带之间存在的植被带可能是()A.高山灌丛 B.高寒荒漠 C.山地草原 D.高寒苔原【分析】影响植被的因素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I草甸区所在位置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为高山草甸;在高山草甸之上,由于海拔变高,热量条件继续变差,导致自然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植被生长,分布高寒荒漠。继续向上,热量条件进一步变差,最终分布永久性冰雪,形成积雪带,故在I草甸区和永久冰雪带之间存在的植被带是高寒荒漠,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坎苏河流域位于天山伊犁河谷东部,是干旱与半干旱区,兼具高山积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该流域森林植被主要是以雪岭云杉为主的山地常绿针叶林,雪岭云杉集中分布在海拔1200~3200m的中山带,常绿针叶林带以下为典型的草原带。雪岭云杉的分布受海拔、坡向等地形条件影响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海拔1200m以下几乎没有雪岭云杉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贫瘠 B.气温高 C.洪灾严重 D.降水少【分析】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由材料可知,雪岭云杉是山地常绿针叶林,其基带分布在干旱与半干旱区,海拔1200m以下几乎没有雪岭云杉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少,D正确。常绿针叶林带以下为典型的草原带,土壤较肥沃,A错误。为干旱半干旱区,洪灾较少,C错误。气温不是影响该地针叶林出现的主要因素,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5.雪岭云杉多集中分布在()A.迎风坡和阳坡 B.背风坡和阴坡 C.迎风坡和阴坡 D.背风坡和阳坡【分析】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与当地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地区自然带更替规律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数目越多;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因为阳坡获得热量多;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阳坡雪线比阴坡高。【解答】解:雪岭云杉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山地的迎风坡,受到地形抬升,降水较为丰沛,水分条件好,适合雪岭云杉的生存;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少,水分条件差,不利于雪岭云杉的生存;阳坡,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土壤中水分含量低,不利于雪岭云杉生存;阴坡,蒸发较弱,土壤中的含水量较高,利于雪岭云杉的生存,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6.落叶阔叶林带在该地区缺失,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力低 B.纬度位置低 C.距离海洋远 D.风力侵蚀强【分析】落叶阔叶林带在该地区缺失的主要原因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角度分析。【解答】解:落叶阔叶林带在该地区缺失,其主要原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上水汽难以到达,难以满足其生长的水分条件,C正确。落叶阔叶林带在该地区缺失与风力侵蚀、纬度位置、土壤肥力等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落叶阔叶林带在该地区缺失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某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如图示意该谷地植被分布。据此回答7﹣8题。7.从沟谷到坡顶植被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 B.从沿海到内陆 C.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分析】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是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二是地球内能,这种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非地带性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决定的自然综合体的分异规律。【解答】解:地方性分异规律是指在较小的地理尺度上,由于地方性的因素,如地形、岩石风化物等,通过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形成的地域分异现象。根据示意图,在较小范围的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符合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图中信息并未体现纬度的变化,A错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图中并未体现植被从沿海向内陆分布的规律,B错误。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分异规律,虽然示意图中标注了不同植被在不同海拔的分布情况,但是海拔差异较小,从沟谷到坡顶的海拔差异小于200m,其气温和降水差异较小,显然不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故并非属于垂直分异规律,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8.影响坡底乔木生长最主要的因素是()A.气温 B.光照 C.土壤水分 D.土壤肥力【分析】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解答】解: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气候较为干旱。图示区域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差异。沟谷中地下水接近地表,土壤中水分多,形成沼泽化土壤,发育水生植被;坡底水分条件较好,适合乔木生长;随海拔升高,地下水埋深增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逐渐向耐旱植被演替;因此影响坡底乔木生长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壤水分,C正确。图示区域内海拔高度差异不大,气温、光照、土壤肥力等与其他部位差异不大,不是影响坡底乔木生长的最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乌鞘岭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点。图1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图2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典型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9.甲、乙、丙自然区所对应的常见地貌景观正确的是()A.甲—①乙—②丙—③ B.甲—②乙—③丙—① C.甲—③乙—②丙—① D.甲—③乙—①丙—②【分析】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甲为东部季风区,乙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丙为青藏高寒区。图①为冰川地区,位于青藏高寒区;图②为沙丘,对应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图③为丹霞地貌,对应东部季风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0.自然区内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分异最明显的分别是()A.甲、乙 B.乙、甲 C.丙、甲 D.乙、丙【分析】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影响,自然景观呈现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受其影响,自然带呈现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导致的,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甲为东部季风区,乙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丙为青藏高寒区。纬度地带性分异最显著的是东部季风区,经度地带性分异最明显的是西北干旱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气候越湿热垂直分层越明显。如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森林植被中,垂直分层最明显的是()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分析】垂直分层最明显的植被判断可以从气温、降水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结合所学可知,热量条件越差,群落垂直结构较为简单;热量条件越好,植被越丰富,垂直群落越复杂。结合选项可知,热带雨林纬度最低,水热条件最好,因此群落的垂直结构最为复杂,垂直分层最明显,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垂直分层最明显的植被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某地理兴趣小组赴海南岛开展植被和土壤的地理研学活动。如图为海南岛位置及研学小组绘制的海南岛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12.研学小组考察的山脉最可能位于图中()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分析】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有热量、水分、光照、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等。【解答】解:观察该地垂直地带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基带处为稀树草原,说明基带处水分条件较差。图中4地,甲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受雨影效应影响,降水较少,可能形成稀树草原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3.形成该山雨林植被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坡向【分析】形成该山雨林植被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可以从气温、降水、光照、土壤等角度分析。【解答】解:观察该地垂直地带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基带处为稀树草原,说明基带处水分条件较差,随着海拔的升高,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有所增多,而雨林带高大乔木的生长对水分条件需求量大,因而造成该山地垂直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应是水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形成该山雨林植被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4.研学小组发现,常绿季雨林土壤较山地雨林贫瘠,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多,雨水淋溶作用强 B.温度高,微生物分解快 C.海拔低,人类活动影响大 D.坡度陡,有机质流失多【分析】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地形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解答】解:常绿季雨林位于300﹣700米,山地雨林位于700﹣1200米。随着海拔升高,温度不断降低,微生物分解速度降低,是影响两地土壤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B正确。两雨林海拔相近,地形抬升作用相似,因而降水差异较小,A错误。人类活动会影响植被覆盖率,对土壤贫瘠度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山地处本身开发难度大、开发程度低,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较小,C错误。坡度在所给材料中无法进行直接判断,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土壤形成因素与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造礁珊瑚生活在热带浅海中,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一层层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珊瑚对水温变化敏感,有一定的温度适应范围。科学家常钻取珊瑚骨骼岩芯样品,重建古代气候状况。2015年南海东沙环礁近四成珊瑚在厄尔尼诺事件中死亡。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珊瑚礁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5.造成图示范围东西部珊瑚礁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 B.洋流 C.纬度 D.光照【分析】造成图示范围东西部珊瑚礁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洋流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珊瑚生长环境为热带浅海,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海区主要为太平洋,东部主要为太平洋东部海域,西部为太平洋西部海域,东部受寒流影响水温低,西部受暖流影响水温高,故珊瑚礁东少西多,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洋流,B正确。纬度相差小,光照差别不大,CD错误。图示范围东西部珊瑚礁主要位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东西部降水差异不大,A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造成图示范围东西部珊瑚礁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6.导致2015年南海东沙环礁近四成珊瑚死亡的机制是()A.热带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南海云量增多—南海水温降低 B.热带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南海云量减少—南海水温升高 C.热带太平洋西部水温偏低—南海云量增多—南海水温降低 D.热带太平洋西部水温偏低—南海云量减少—南海水温升高【分析】珊瑚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珊瑚虫是一种腔肠动物,个头小、娇气,只有适宜的水温、光照、水质条件才能繁茂生长,建造珊瑚礁。【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年份,信风减弱,热带太平洋西部水温偏低,上空出现异常的反气旋活动,气流辐散下沉,上空的云量减少,抵达南海表面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导致南海表层水温升高,进而导致珊瑚死亡,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导致2015年南海东沙环礁近四成珊瑚死亡的机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某中学开展地理野外考察,在考察过程中观察到考察点1植被茂密,为阔叶林,考察点2植被相对稀疏,为针阔混交林。同学们采集了两考察点典型树木的叶片制作植物标本,发现同种植物叶片存在差异。查询资料了解该地针叶树为马尾松,是20世纪50年代当地植树造林选取的先锋树种。如图示意此次考察的路线及主要考察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7.经过自然演替,未来该区域两考察点植被将会()A.以针叶林为主,差异不断缩小 B.以阔叶林为主,差异不断缩小 C.植被类型不变,差异不断扩大 D.植被类型改变,差异不断扩大【分析】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植被以森林为主,主要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其中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春季萌叶抽枝、夏季盛叶,秋季叶落转黄,冬季则完全无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的流失;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季风气候区,海拔不高,两地条件差异不大,所以自然演替应该向当地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变,所以以阔叶林为主,差异不断缩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某山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山麓海拔约250m,年降水量550~790mm,年均温10.8℃。海拔1000m以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当前为次生植被。表为该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即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完成下面小题。海拔(m)植被类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g•kg﹣1)0~10cm10~20cm20~40cm250灌草丛6.74.53.9700疏林灌丛10.15.44.31000落叶阔叶林11.77.55.01400针阔混交林18.113.610.11800针叶林24.420.617.22000草甸51.738.423.718.若不受人为干扰,该山地海拔250~700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是()A.疏林灌丛、疏林灌丛 B.疏林灌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分析】该山地海拔250~700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气候分析可知。【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拔1000m以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当前为次生植被。海拔1000m为落叶阔叶林,海拔250~700m热量条件优于1000m,但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年均温较低,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若不受人为干扰,该山地海拔250~700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都会成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该山地海拔250~700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24年9月4~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将更加广泛,中国人民对非洲的了解也将更加深入。图1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19.非洲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异规律。【解答】解:非洲自然带随着纬度变化,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变化,是典型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20.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南坡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A.北坡处于向阳坡,雪线高 B.北坡坡度更陡峭,雪线高 C.南坡处于迎风坡,雪线低 D.南坡纬度相对高,雪线低【分析】雪线高度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它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两个基本因素,同时地形因素也会影响雪线位置的高低。降水量越大的地区,雪线的位置越低。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山地的阳坡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融雪快,雪线位置高;而阴坡因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位置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位置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位置高。山地的缓坡容易积雪,则积雪越多,雪线位置越低;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位置就较高。【解答】解: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雪)量较北坡多,雪线较低,C正确。乞力马扎罗山的纬度差异小,D错误。该山位于赤道附近,一年中南北坡受太阳照射时数差异较小,A错误。南北坡坡度都较大,差异不明显,B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土壤干层是土壤剖面中的干燥化土层,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植被过度消耗深层土壤水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土层含水量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且在雨季不能恢复。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干燥化现象最典型的地区。图1为黄土高原上生长了6~10年后开始退化的人工林所形成的“小老头树”现象,据研究,该现象的产生与地下干层的形成密切相关。图2示意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完成下面小题。21.在相同条件下,下列黄土高原农业用地类型中土壤干燥层厚度最大的是()A.果园 B.草地 C.耕地 D.坑塘水面【分析】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候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植被过度消耗深层土壤水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果园、草地、耕地三种农业用地中,因果树根系发达,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最大,草地、耕地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集中在土壤表层,A正确,B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坑塘水面能对深层土壤水进行充分补给,土壤干燥层厚度小,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土壤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2.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砂砾岩层呈现出连续弯曲状态,是由于水平挤压形成的,所以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故C正确。图中并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A错误。根据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流水作用形成山谷中的沉积物,但不是地貌的主要方面,B错误。图中植被较为茂密,固沙能力较强,风沙作用比较微弱,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分析】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从降水、气温、地形、土壤、河流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因为地势较低,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植被能够较容易获得生长的水分,形成草甸植被,故D正确。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造成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水分条件的不同才是导致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该地区大气环流差异较小,所以山坡和山谷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小,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分布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教师岗位全职聘用合同(幼儿早期教育)
- 国际足球赛事赛事安保与应急预案编制协议
- 网约车公司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与业务执行服务协议
- 医疗垃圾处理标准体系构建-洞察阐释
- 针对私人飞机的客舱灭火系统租赁与维修保养协议
- 水电安装与长期售后服务补充协议
-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评估与治理协议
- 珠宝创意设计定制与市场拓展合同
- 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合作协议
- 客户体验优化与CRM策略创新-洞察阐释
- 台球助教培训流程
- 湖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沪科版2025年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考查范围:第16~18章)
- 智能座舱试题解析及答案
- 生态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在线形考综合测试(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脱敏算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全面剖析
- 三人养殖合作合同范本与三人合伙协议书8篇
- 龙门吊安装、拆卸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GB/T 25020.1-202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第1部分:钢支柱
-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