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部编版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_第1页
2024年新部编版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_第2页
2024年新部编版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_第3页
2024年新部编版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_第4页
2024年新部编版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部编版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感受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小女孩的幻觉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培养同情心和爱心。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的含义,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2.难点深入理解幻象与现实的对比,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情感力量,树立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2.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的心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谁能简单说一说小女孩在大年夜经历了什么?(请学生回答,回顾上节课内容)2.大年夜本是一个全家团聚、欢乐幸福的日子,可小女孩却在街头流浪,又冷又饿。她的命运是如此悲惨,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小女孩的世界,去感受她那令人心疼的遭遇。(二)讲授新课1.精读课文,分析小女孩的五次幻象第一次擦火柴请学生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为什么会擦燃第一根火柴?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女孩在寒冷的街头,实在太冷了,她渴望温暖,所以擦燃了第一根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此时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她对温暖的极度渴望。(请学生朗读相关段落,教师适时指导朗读技巧)提问:大火炉真的出现了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大火炉并没有真的出现,这只是小女孩的幻觉。说明小女孩当时非常寒冷,她的生活中缺少温暖,只能靠幻想来满足自己对温暖的渴望。第二次擦火柴让学生轻声朗读第78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又为什么擦燃第二根火柴?这次她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讲解:小女孩看到火炉消失后,肚子饿得咕咕叫,她渴望食物,于是擦燃了第二根火柴。她看到了一只烤鹅从盘子里跳出来,向她走来。引导学生想象烤鹅出现时小女孩的惊喜,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课文。(请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倾听并评价)追问:烤鹅会真的来到小女孩身边吗?这反映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烤鹅不会真的出现,这是小女孩的幻觉。这表明小女孩饥寒交迫,生活中极度缺乏食物,她的现实生活非常悲惨。第三次擦火柴请学生快速浏览第910自然段,说一说小女孩擦燃第三根火柴的原因以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小女孩因为非常孤独,渴望得到关爱,所以擦燃了第三根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多媒体展示圣诞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圣诞树的美丽,体会小女孩眼中的美好。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圣诞树的段落,读出小女孩的惊喜和向往。(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情感的变化)思考:圣诞树象征着什么?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圣诞树?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总结:圣诞树象征着幸福和美好。小女孩生活中没有这些,只能在幻觉中看到,说明她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但现实却让她无法实现。第四次擦火柴指名朗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擦燃第四根火柴后看到了谁?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小女孩看到了亲爱的奶奶。奶奶是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她非常想念奶奶,所以在幻觉中见到了奶奶。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奶奶的深厚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请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提问:小女孩为什么说"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小女孩知道奶奶一旦把她带走,她就会摆脱现在的痛苦生活,所以她急切地希望奶奶把她带走。这体现了小女孩对现实生活的绝望。第五次擦火柴全班齐读第1315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为什么会擦燃一大把火柴?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小女孩看到奶奶要离开,她非常害怕,为了留住奶奶,她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看到奶奶把她抱起来,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小女孩和奶奶飞走时的画面,感受小女孩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问:小女孩所向往的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地方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现实中存在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那是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天堂,但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表现了小女孩对现实生活的彻底失望,她只能在幻想中寻找安慰和幸福。2.分析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小女孩的五次幻象分别与她的现实生活形成了怎样的对比?这种对比有什么作用?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大火炉与寒冷的现实对比,突出了小女孩极度渴望温暖。烤鹅与饥饿的现实对比,表现了小女孩对食物的强烈需求。圣诞树与孤独、困苦的现实对比,反映了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奶奶与无人关爱、无依无靠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小女孩对亲情的渴望。飞到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地方与悲惨的现实对比,表达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这种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详细描写了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如寒冷、饥饿、孤独、无家可归等,让读者深深同情小女孩的命运。通过描写小女孩的幻觉,表现了小女孩内心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小女孩的同情。结尾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而第二天人们却在谈论她,这种强烈的反差更让人感到悲哀和同情,也让读者对社会的冷漠和不公感到愤怒。教师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对社会的不公和冷漠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以及这些幻象所反映的她的内心世界和悲惨命运。2.强调幻象与现实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培养同情心和爱心。(四)课堂练习1.仿照课文中描写小女孩幻觉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感受。(如极度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或身处困境时的幻想等)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小男孩在街上卖报纸。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他的家里很穷,父母都生病了,他不得不出来卖报纸挣钱给父母买药。小男孩看着街上的行人,他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手里拿着热气腾腾的食物。小男孩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件暖和的棉衣,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啊!这时,小男孩看到了一个卖烤红薯的老人。老人的红薯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小男孩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他多么想买一个红薯啊,可是他没有钱。小男孩继续往前走,突然,他看到了前方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他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枚硬币。小男孩高兴极了,他捡起硬币,心想:"我可以用这枚硬币给父母买药,还可以买一个红薯吃。"问题:小男孩为什么要出来卖报纸?小男孩看到行人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小男孩的饥饿?小男孩捡到硬币后有什么想法?3.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画,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中描写小女孩五次幻象的段落。2.把课堂上写的小短文修改完善后,读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3.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下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