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30分)1.“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A.地位得到了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经济得到了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描述的内容是随着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得到了更多的权利,地位得到了提高,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2.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实现转折 B.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C.柏林战役——宣告二战结束 D.莫斯科保卫战——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答案】C【解析】【详解】柏林战役宣告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而不是二战结束,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依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实现转折的战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莫斯科保卫战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英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藏品主要是在18—19世纪得来的,其中大量是来源于埃及、印度、中国等国的珍贵文物。请你依据所学推断,其原因是()A.工业革命 B.三角贸易 C.文化交流 D.殖民掠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藏品主要是在18—19世纪得来的,其中大量是来源于埃及、印度、中国等国的珍贵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资源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因此这间博物馆藏品主要来自殖民掠夺,D项正确;大量珍贵文物是来源于埃及、印度、中国等国,并非工业革命中生产或贸易得来,排除A项;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与题意不相符,排除B项;大量的珍贵文物都是属于国家所有,不可能是“文化交流”所得,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一天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伤亡惨重。人们祈求真主保佑。下图是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请问今天的土叙地震所在区域属于图中哪处文明古国,大部分民众信仰什么宗教()A.C处,佛教 B.B处,基督教C.A处,伊斯兰教 D.B处,伊斯兰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地图可知今天的土耳其、叙利亚位于古代的两河流域,人们祈求真主保佑,可知伊斯兰教信仰真主安拉,D项正确;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文明,今天的土耳其、叙利亚不在古印度地区,排除A项;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地区,但其信仰基督耶稣,与题意中的真主不符,排除B项;土耳其、叙利亚位于中东地区,古埃及文明位于非洲,排除C项。故选D项。5.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是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A.三角贸易 B.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农奴C.新航路的开辟 D.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三角贸易”过程的描述,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无关,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目的是开辟从欧洲到达亚洲的海上航线,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在不到百年时间内,它便从蜗居高原的一群松散游牧部落,一跃崛起,成为雄踞亚欧非,拥地上千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大帝国。它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教,也伴随着帝国的兴起而迅速壮大,这个“它”是指()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C.查理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群松散游牧部落,一跃崛起,成为雄踞亚欧非,拥地上千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大帝国。它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教,也伴随着帝国的兴起而迅速壮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结合,因此题干内容指的是阿拉伯帝国,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形成时还没有伊斯兰教,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的国教是东正教,排除B项;查理曼帝国的国教是天主教,排除C项。故选D项。7.2022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诉讼美国反补贴案胜诉,认定中国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对美方实施6.45亿美元贸易报复。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A.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带有明显大国强权色彩C.具有解决世界贸易争端职能 D.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22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诉讼美国反补贴案胜诉,认定中国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对美方实施6.45亿美元贸易报复。”结合所学知识,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C项正确;联合国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的是世贸组织的职能,并没有讲带有明显大国强权色彩,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欧盟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8.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发并实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1863年,林肯政府开始实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①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都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③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④都解放了劳动力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l861年改革颁布的文件与美国南北战争颁布的文件的相同作用有: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B项符合题意;都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关,但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的颁布,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但没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B。9.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民众生活,以下各项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A.小说《大进军》,关于南北战争杰出生动的历史小说B.电影《乱世佳人》,描写南方女性斯嘉丽的人生境遇C.论文《美国南方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研究》D.战争期间政府留下的文书档案及私人信件【答案】D【解析】【详解】小说、电影、论文都不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排除ACD选项;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政府留下的文书档案及私人信件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可以作为一手史料使用。故选D。点睛: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10.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该条款实质上()A.削弱德国在中国的权益 B.调整战胜国在非洲的利益C.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D.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日本在华势力扩大,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为此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宣称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D项正确;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削弱德国在中国的权益,排除A项;中国是是亚洲国家,排除B项;《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并未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11.全球化是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下列图标代表的国际组织最能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其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因此最能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WTO)。选项D符合题意;A是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A排除;B是北约组织,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B排除;C是欧洲联盟,这是欧洲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C排除。故选D。12.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专制制度,欣赏摩亨佐达罗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感受游牧生活,领略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都与古埃及的文明有关,A项正确;根据所学,摩亨佐达罗属于古印度,排除B项;印度并不是游牧的生产方式,排除C项;汉谟拉比石柱属于古巴比伦,排除D项。故选A项。13.“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据此可知,波隆那大学应运而生的原因是()A.一批知名学者的推动 B.新兴市民阶层要求C.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 D.国王与教皇的支持【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可知,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拥有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推动波隆那大学的诞生,A项正确;新兴市民阶层要求,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题干未说明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排除C项;国王与教皇的支持与题干中“知名的罗马法学者”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图是某同学所做西欧社会8至18世纪某领域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该领域可能是()A.神权 B.议会立法权 C.王权 D.城市自治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是8至18世纪西欧社会“权力”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可知,8-13世纪,西欧处于神权统治时期,王权受制于天主教的神权;13-18世纪,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宗教改革运动开展,天主教的枷锁逐渐被打破,西欧王权不断增强;18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启蒙运动的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权。这一发展趋势与材料相符,C项正确;16世纪宗教改革后,神权失去了在西欧的统治地位,这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西欧社会比较早的议会立法权出现在1689年的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议会拥有立法权,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1-12世纪前后,西欧兴起城市自治运动,这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影响深远,颇具特色。这两次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都推动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B.都爆发了大规模暴力革命C.都打击了美国的殖民统治 D.都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埃及华夫脱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的共同之处是都推动了殖民体系的瓦解,A项正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特点是采取非暴力和不合作的形式抵制政府、抵制英货、罢工、罢业,进行和平的政治抗争,排除B项;这两次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之处是都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C项;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使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使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16.观察下侧世界石油产量柱状图,与这一时期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相关的原因是()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棉纺织业的兴盛C.电力能源运用 D.石油化学工业产生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世界石油产量柱状图”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D项正确;蒸汽机主要以煤炭为原料,排除A项;棉纺织业的兴盛与石油的产量无关,排除B项;电力能源使用的动力是电力,排除C项。故选D项。17.(它)并非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指的是()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殖民主义 D.共产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文艺复兴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文艺复兴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A。18.1793年,下层群众代表在给国会的请愿书中写道:“当一个阶级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饿死另一个阶级的人时,自由不过是虚空的幻想;当富人用垄断对其同类操生杀大权的时候,平等也仍然是虚空的幻想”。这表明法国()A.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阶级对立已经不存在C.革命没有改变法国制度 D.下层群众掌握了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当一个阶级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饿死另一个阶级的人时,自由不过是虚空的幻想;当富人用垄断对其同类操生杀大权的时候,平等也仍然是虚空的幻想”可知,法国大革命后,下层群众并没有获得自由和平等,革命没有改变法国制度,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排除A项;根据材料“当一个阶级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饿死另一个阶级的人时”可知,法国大革命后阶级对立仍然存在,排除B项;根据材料“当富人用垄断对其同类操生杀大权的时候,平等也仍然是虚空的幻想”可知,法国大革命后,下层群众并没有掌握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19.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导致尼克松说的这种境况出现的因素不包括A.欧日崛起,冲击着美国地位B.东欧政局剧烈动荡,社会主义遭遇了重大挫折C.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D.勃列日列夫推行“新政策”联军事工业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政局剧烈动荡,社会主义遭遇了重大挫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题干“1971年”不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欧洲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美利坚胜过旧大陆的原因是()A.确立三权分立制度 B.结束了被殖民统治的历史C.维护了国家统一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建立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权原则,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而在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A项正确;结束了被殖民统治的历史是美国独立战争,排除B项;维护了国家统一是美国南北战争,排除C项;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君主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21.“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此段材料论述的是西欧城市A.兴起的原因 B.兴起的历史意义C.瓦解原因 D.市民阶层壮大的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段材料论述的是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B项正确;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不是其瓦解的原因,也没有体现市民阶层壮大的原因,排除C项、D项。故选B项。22.某同学在历史课前预习中,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形成了下表。据此,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对应的选项是()选项时期称谓A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2世纪爱琴文明时代B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荷马时代,也称“英雄时代”C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风时代,也称大移民时代城邦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前期古典时代,也称民主时代D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2世纪中期马其顿统治时代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C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与ABD项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23.1792年,普奥联军武装干涉法国革命。马赛市的市民自发组织了一支义勇军,他们高唱着《马赛曲》向巴黎进军,“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从中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时期()A.民众完全接受共和思想 B.欧洲普遍处于封建统治下C.资产阶级的斗争性不强 D.人民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可知,法国革命中的《马赛曲》强调公民在革命中的作用,号召人民群众参加革命,说明人民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D项正确;“民众完全接受共和思想”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欧洲普遍处于封建统治下”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公民的作用,无法体现资产阶级的斗争性不强,排除C项。故选D项。24.“采邑(意指必须承担一定义务才能得到的封地)改革是封建统治阶级土地占有形式的变革。采邑制在加洛林王朝时期大为发展,不但国王封赐采邑,许多大封建主也分赐采邑给自己的封臣。这种形式促成了一种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这种封建等级制度是()A.封君封臣制 B.庄园制度 C.分封制度 D.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采邑改革是封建统治阶级士地占有形式的变革。采邑制在加洛林王朝时期大为发展,不但国王封赐采邑,许多大封建主也分赐采邑给自己的封臣。这种形式促成了一种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担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时进行了采邑制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士地的办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使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A项正确;庄园制度是指西欧封建主凭借土地占有及经济强制等权力形成的剥削农民的实体,排除B项;分封制度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C项;中央集权制是指一个国家政府权力全部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权,排除D项。故选A项。25.1945年,斯大林在雅尔塔时提到:“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以下不能为斯大林后半句话提供注脚的是A.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罗斯福新政C.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 D.北约-华约对峙和古巴导弹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的“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表明二战时期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破裂,美苏对峙的冷战局面形成。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与冷战无关,不能为斯大林后半句话提供注脚。故B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对峙是冷战的表现,排除AD;德国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排除C。故选B。26.下表中的史实,可以用来佐证哪一观点()方面措施经济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A.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B.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制度的残余C.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D.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这些措施有助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天皇是封建制度的残余典型代表,但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明治维新后,日本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材料未涉及日本对外侵略的信息,排除C项;明治维新保留了一支忠于天皇的军队,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27.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鼎盛之际,公民大会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发言,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枚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这反应出古代雅典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氏族贵族势力铲除殆尽C.直接民主保障参政机会 D.共鸣权利不受城邦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民大会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发言,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枚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可知,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保障公民参政机会,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ABD项。故排除ABD项。故选C。28.《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阐述了“世界经济”延伸到全球,形成“全世界市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转折点就是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转折点”理解准确的是()A.地理大发现就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B.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国家疆界扩大C.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 D.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市场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世界经济延伸到全球,形成‘全世界市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转折点就是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并结合所学可知,地理大发现即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C项正确;地理大发现就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不能解释地理大发现是转折点,排除A项;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国家疆界扩大是地理大发现的结果,排除B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29.对社会主义的攻击来源于1920年之后的□□发展历程。但社会主义有机会来到人间并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优越性——从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工业化、最广泛的革命输出到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全民普选宪法——恰恰也是在1920年之后。“□□”应是()A.中国 B.苏俄 C.苏联 D.印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8年7月第5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了苏俄宪法,全名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根本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苏联以法律的形式呈现,C项正确,排除B项;1920年的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1920年的印度尚未完成民族独立,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30.下图是某同学复习某一主题时制作的“17-19世纪世界大事年表”,由此可知,该主题是()时间事件时间事件17—-18世纪启蒙运动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787年美国颁布《联邦宪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1年德国颁布《帝国宪法》A.思想与科技的力量 B.近代化的趋势C.制度的确立和创新 D.商品经济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启蒙运动是思想方面的变革,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奠定了思想基础,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美国颁布《联邦宪法》,俄国农奴制改革,德国颁布《帝国宪法》,日本明治维新,法国爆发大革命这些都是政治方面的变革,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科技方面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近代化的趋势,B项正确;启蒙运动和瓦特改良蒸汽机是思想与科技的力量,排除A项;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美国颁布《联邦宪法》,俄国农奴制改革,德国颁布《帝国宪法》,日本明治维新,法国爆发大革命制度的确立和创新,排除C项;商品经济繁荣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0分)31.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吗,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材料二:图2: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3: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给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1)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他把所到之处宣布为西班牙的领地,说明他开辟新航路的实质是什么?(2)图1所反映的内容表明当时欧洲哪方面知识的进步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3)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哥伦布?(4)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1)寻找黄金;殖民扩张(侵略)(2)地理知识.(3)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个航海英雄;哥伦布给美洲带去殖民侵略,是个殖民强盗.(4)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一多次提到黄金,说明他目的是寻找黄金;根据题干可知,哥伦布的言行说明开辟新航路的实质是为了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2)根据图一地球仪可知,地圆学说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因地圆学说,他相信向西航行就能到达东方的印度;地圆学说属于地理知识。(3)根据材料二图二和图三可知,图二是在赞美哥伦布,他的贡献是发现新大陆,在欧洲人严重是个航海英雄;图三印第安人对哥伦布态度相反,因为哥伦布给美洲带去殖民侵略,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在印第安人眼中,哥伦布就是个殖民强盗。(4)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但欧洲的殖民扩张却给亚非拉带来了灾难。32.中国、美国在世界上发挥着举足亲重的作用,两国关系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探究有关问题。材料一“以俄为师”曾经代表了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中国近代社会革命与建设,在“以俄为师”中得到发展,也在“以俄为师”中经历挫折,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王垒《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材料二材料三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双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我们认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1)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以俄为师”的挫折后,吸取教训,走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2)分析图一和图二表现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美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答案】(1)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变化:中美由对抗走向合作(正常化)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改善中美关系对美国有利;应对中苏关系恶化以来苏联的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3)启示:坚持和平发展,珍惜和平发展机遇,不冲突、不对抗;加强互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解析】【小问1详解】革命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以俄为师”中得到发展,如20世纪2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黄埔军校的建立等。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等。中国共产党人在“以俄为师”中经历挫折后吸取教训,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最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曾效仿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但实践中暴露出经济僵化、冒进等问题。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外开放、独立自主,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二图一、图二及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即中美由对抗走向合作(正常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改善中美关系对美国有利;应对中苏关系恶化以来苏联的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等是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小问3详解】启示: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和平发展,珍惜和平发展机遇,不冲突、不对抗;加强互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等。33.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兄弟泯恩仇】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战争的祸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大国崛起》【战争换和平】材料三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