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高一期中调研监测考试语文试题2024.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费孝通曾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我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主要来自书本与经典,所以才有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认知格局。强调书本以及经典的重要性,当然很有道理,因为经典记载了过去我们认识世界的经验和总结。但是,费孝通认为若是只通过书本来认识社会的话,应该有两个逻辑前提:一个是过去出版的著作里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因此任何知识都可以从书本中得到了解;另一个是过去的书中应该包含了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这两个逻辑前提是不成立的。特别是在一个发展日益迅速、竞争强度日渐增加、社会状况日趋复杂的时代,我们的认知也处在知识爆炸的情境中。这样的中国,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解决问题的需求,要面对的要素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所以按照费孝通的说法,认识和治理中国这样的社会,应该以社会调查作为根本途径。费孝通认为社会调查是认识论的起点。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的一个认识过程。我们要认识社会,必须从实际调查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费孝通真正将社会调查变成理论体系,形成社会学调查,与他攻读博士学位阶段严格的学术训练有关,这使他可以通过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过去做过的社会调查。费孝通强调了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的区别。社会调查是描述性的,告诉我们社会是什么,《江村经济》这本书就是一种描述性的著作,也就是如今所说的民族志。社会学调查是要带着问题或假设去调查,除了描述还需要解释,费孝通从社会调查到社会学调查的分水岭,是云南三村的调查。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拿到博士学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回到云南,希望将刚刚学到的这套社会学方法运用于调查。他带着问题,在《江村经济》的基础上,去调查研究中国的乡村社会。这就为如今调查需要使用哪种模式做了一个区分,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个民族志的调查,有时需要做一个社会学的调查。(摘编自周大鸣《认识中国:从费孝通的社会调查经历谈起》)材料二:为摸清社会现实,以图与日寇长期斗争,抗战时期颠沛西南的费孝通领导了云南三村调查。在《禄村农田》的导言中,他提出“型式”的概念。禄村调查是对《江村经济》结论的验证,费孝通认为禄村和江村是两种不同的社区,代表着两种“型式”。“型式”强调的是社区之间的不同,但他并不是完全没有看到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型式”概念已经包含“类型”的意味了,区别两种不同的社区,进行归类划分,只不过是将相远的或不同的区别开来。而《云南三村》出版后,“类型”作为一个研究着眼点展现出来,它着重于由特殊的事物或现象抽象出来的共通点。在此阶段,他不再只着眼于社区间的区别,而注重观察其结构的相同、相似之处,把相同相近的归在一起,形成“类型”,以达到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1978年后,费孝通都在用社会调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志在富民”的社会科学家情怀。1983年开始小城镇研究时,费孝通提出“类别”的概念,对“小城镇”这个总体性的概念进行分类。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其范畴比较复杂,功能也不尽相同,且都具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但是不同的小城镇的形成基础是不同的,是由各地的历史形成的。“类别”相较于“类型”,又向前进了一步,不仅强调不同小城镇的共通点,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个性与特色。今天我们常说的“特色小镇”,也可以从费孝通当年的研究中找到一些线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费孝通的关注点进一步拓展,他在《小城镇·再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出“苏南模式”这个名词。“模式”是从发展方式上说的,不同的发展路子就是不同的发展模式。各地乡镇的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不同,因而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子。考察苏南地区乡镇工业时,他发现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别具一格,自成体系,可以称为一个“模式”。这里兴办社队企业,后来改制为乡镇企业,保存了集体经济实体,形成了城市工业带动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又牵引着农村农副业发展的大系统。这种工业化模式即“苏南模式”。1986年费孝通到温州考察时,发现了一种与苏南地区差异较大的发展路子。温州以家庭手工业或家庭企业为基础,开辟专业市场,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模式。温州模式属于个体所有制,这也与苏南不同。这使他意识到之前提出的“苏南模式”概念是不明确的,甚至还带有一点“模范”“样板”的危险因素。于是他提出“因地制宜,多种模式”的主张。至此“模式”的定义被明确为“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据此,费孝通提出了“珠江模式”“闽南模式”等多种模式,认识到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去发展经济。社会调查,行行重行行,这便是费孝通认识中国社会的全过程。(摘编自周大鸣《社会调查是费孝通认识中国社会的根本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认知格局,主要原因是传统社会里人们忽略了对“两个逻辑前提”的分析。B.相较于描述性的社会调查而言,社会学调查突出了问题意识和解释性分析,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查模式。C.“‘型式’概念已经包含‘类型’的意味了”,指费孝通在强调社区间的不同时,也意识到它们之间有共通之处。D.费孝通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调查,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之后,都始终体现着他作为社会学家的爱国情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今时代,我们无法单凭书本和经典上的知识,来认知并解决中国社会遇到的各类问题。B.费孝通社会学调查方法的形成,固然受到留学经历的影响,但也与中国社会现实因素密切相关。C.今天我们提出的“特色小镇”概念,就是以小城镇在地区发展中具有的独特性地位为依据的。D.“珠江模式”等一系列发展模式的提出,得益于费孝通“行行重行行”的治学风范和反思精神。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青年毛泽东经常深入社会最基层,了解人民、服务人民、唤醒民众,从中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逐步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B.当代杰出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社会调查的大舞台中历练,及时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加强自我修炼。C.路遥奔波在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采访调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况,为创作《平凡的世界》做准备。D.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地区视察,一路看一路听汇报,发出了“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先声。4.抓住并理解核心概念,就掌握了阅读学术著作的钥匙。请根据表格提示,梳理材料二对下列核心概念的相关阐述,完成表格中空缺的部分。调查对象核心概念突出特点应用情境云南三村型式①用于归类划分,以区别不同社区类型注重社区间的相同、相似之处用于把结构相同、相近的社区归类②类别关注到了小城镇的个性与特色③模式④用于描述发展方式上不同的发展路5.请结合费孝通认识社会的思考和实践,对下面材料中中学生认识和了解湘西社会的做法进行简要评析。在阅读完小说《边城》后,由12名中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南湘西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带着预想和问题,同学们进入茶峒古镇,领略秀美风景,感受淳朴民风。在古码头上听船工讲古镇往事,感受这里作为国家精准扶贫首倡地的今昔变化,矮寨大桥更是作为世界级的人类工程成为湘西的新地标。清水江畔,学生们交流着所感所想。一名学生说道:“这里和小说里一样,但比小说更加美好。”返回学校,他们把自己记录的见闻感受整理汇编,在学校官方媒体平台上发表,让更多人看到湘西之美。他们立志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答案】1.A2.C3.B4.①强调社区之间的不同②小城镇③用于区分不同特色的“小城镇”④强调某个地区、某个历史条件下的特色经济发展5.①学生们通过阅读《边城》获得了对湘西世界的认知,这与费孝通阐释的通过书本与经典认知社会的观点相符;②学生们带着预设和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的做法,符合费孝通提出的认识中国应该以社会调查作为根本途径的主张;③学生们立志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人领略湘西之美,体现出他们像费孝通那样拥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的情怀。【解析】【导语】材料一探讨了费孝通对中国传统社会认知方式的反思,强调社会调查作为认识中国社会的根本方法,尤其是社会学调查的独特价值。材料二进一步介绍了费孝通在不同阶段的调查工作,通过概念如“型式”“模式”等理解和解释中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体现了费孝通用实践推进理论研究,并随时代变化不断调整方法,展现了社会学调查的重要性和动态性。【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A.“主要原因是传统社会里人们忽略了对‘两个逻辑前提’的分析”错误。材料一提到“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主要来自书本与经典,才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认知格局”,而不是因为忽略了“两个逻辑前提”。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就是以小城镇在地区发展中具有的独特性地位为依据的”错误。材料二“1983年开始小城镇研究时,费孝通提出‘类别’的概念,对‘小城镇’这个总体性的概念进行分类”“‘类别’相较于‘类型’,又向前进了一步,不仅强调不同小城镇的共通点,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个性与特色”“我们常说的‘特色小镇’,也可以从费孝通当年的研究中找到一些线索”可知,“特色小镇”可以从费孝通当年的研究中找到线索,但不是以小城镇在地区发展中具有的独特性地位为依据,而是基于对小城镇的“类别”研究,包括共通点和个性特色等多方面。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观点:认识和治理中国这样的社会,应该以社会调查作为根本途径。A.青年毛泽东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深入社会最基层做调查,最终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能支撑材料一第一段强调的观点。B.当代杰出青年通过实践去认知和提升自我。但仅仅是自我提升,没有涉及治理社会。不能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C.路遥为创作《平凡的世界》,奔波于乡村城镇等地采访调查,了解社会各阶层生活情况,这表明他不是仅凭书本知识进行创作,而是深入生活、开展社会调查来获取创作素材,能支撑材料一第一段强调的观点。D.邓小平到东北视察,通过实地查看和听汇报,发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先声,这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来做出重要决策,没有单纯依据书本和经典,有力地支撑了材料一第一段的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二,在《禄村农田》的导言中,费孝通提出“型式”的概念,他认为“禄村和江村是两种不同的社区,代表着两种‘型式’,‘型式’强调的是社区之间的不同”,所以“型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社区之间的不同。②材料二提到“1983年开始小城镇研究时,费孝通提出‘类别’的概念,对‘小城镇’这个总体性的概念进行分类”,所以“类别”的调查对象是:小城镇。③材料二提到“‘类别’相较于‘类型’,不仅强调不同小城镇共通点,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个性与特色”,所以“类别”的应用情境是:区分不同特色的“小城镇”。④材料二指出“‘模式’的定义被明确为“‘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所以“模式”的突出特点:强调某个地区、某个历史条件下的特色经济发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①在阅读完小说《边城》后,学生们走进湖南湘西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一名学生说“这里和小说里一样”,这与费孝通阐释的通过书本与经典认知社会的观点相符;②阅读完小说《边城》后,“由12名中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南湘西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认为“比小说更加美好”,返回学校,“他们把自己记录的见闻感受整理汇编,在学校官方媒体平台上发表”,符合费孝通提出的认识中国应该以社会调查作为根本途径的主张;③“他们立志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体现出他们像费孝通那样拥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的情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田之上张晓根杨景林眯着眼,仰在门前晒太阳,睁眼一瞥,又合上,好像没看见我们。驻村工作队来他家,是为了告诉他太阳能发电项目,让他见识一下我们如何给千坪村带来光明“钱”景。杨大明喊,景林叔,鼻子哼了哼。又喊了一声,他才睁开眼,阴阳怪气地说,你们皮鞋蛮亮,是从宾馆来的吧?我下意识看皮鞋,真是油光水滑,早上从租住的民房出门时,特意擦去了泥灰,打了鞋油。杨大明说,我们来,是向您汇报太阳能发电项目。听到他这样说,我马上来了劲,开始讲宏大的计划。杨景林眼睁得像灯泡,脖子一伸一缩地干咳着。我滔滔不绝地讲着,以为他会竖起大拇指,他却把木棍往地上一戳,甩出三个字:我反对!我心头拔凉拔凉的。从百里之外来这儿接任队长,我做梦都想把千坪村变成太阳能发电村。杨景林提起木棍,指着杨大明呵斥,你在广东赚了几个臭钱,就忘了本?杨大明一脸懵圈,木头样立着。我抱不平。若他果真忘了本,就不会回村当支书,拓路,建学校,带头捐资。杨大明打起哈哈,呵呵,看您说到哪了,景林叔,我们要去乡里开会啦。咳得直打颤,嘴唇一翕一合,好像在说,你们走吧。树叶子黄了,是北边来的风刮的。我陪技术员来栗山组,为安装设备做规划。杨景林就住这组,但反对项目就是反对乡村振兴,量他水沟里的泥鳅翻不了大浪。我们正讨论得火热,①门外响起一阵刺耳的干咳声,一根木棍戳进铁门,随后一只乌黑的棉鞋出现。杨景林佝偻着进来,木棍咔哒咔哒击在水泥板上,冲击每个人的耳鼓。他立稳脚,立目横眉,向杨大明射出两道逼人的光。我们都怔住了,只见杨景林一把抓住杨大明的胳膊,拖着往外走。您这是干嘛?杨大明想立住,但杨景林倾斜着身子拉扯,脖上的青筋如条条蚯蚓在爬。他只好搀扶着杨景林出门。他们一正一斜,拖拖拉拉往村口滑行。我们满腹狐疑地跟着他们,出了村口,过了石桥,上了坡,停下,张望脚下的田。杨景林就势一歪,坐在只有枯草的田里,咕嘟咕嘟说着什么。杨大明像被使了定身法,两眼呆滞,神情恍惚。我们靠近他们,听到杨景林在问,砍的是右腿吧?他伸出柴棒般的手,捋起杨大明右脚裤管,膝盖上露出一条蜈蚣似的疤。杨大明哽咽说,当年我在这里开荒,砍灌木丛时,砍到膝盖,血流了一地。他慢慢蹲下,揉着膝,好像现在仍在痛。杨景林拿起木棍,敲了下杨大明黑亮的皮鞋,数落说,千坪村三千一百亩田,有三百多亩长草,你书记咋当的?杨大明低头。②风在空旷的原野上吟哦,冷意袭上心头。景林叔,回去吧。但杨景林铁砣样扎在田里,直到杨大明答应不再让这些田抛荒,他才干咳两下,挣扎着爬起。技术员一声不吭,等到把杨景林送走,才问,太阳能发电还要不要规划?当然规划。我毫不含糊地说。杨景林上访了。这个,得尺进丈。我坐杨大明的小车,前往县信访局,心里五味杂陈。子说搞太阳能发电是花架子,这是对驻村工作队的全盘否定。一片黄叶在车前飞旋,砸在挡风玻璃上:杨大明见我拉长脸,便打开音乐,古筝声似泉水叮咚,却让人觉得嘈杂难忍。李队长,我在见到那块荒田后,常梦见当年公社开大会的场景。我戴着大红花,书记把“新时代南泥湾开垦者”的奖状颁给我。在支书杨景林的介绍下,我入了党。我还梦见拿柴刀砍灌木丛,砍着,砍着,砍到膝盖,还砍到头上……我把头扭向窗外。他停顿了下,嗫嚅说,太阳能发电,投入大,又没技术。③我瞪了他一眼,投入大,找钱;没技术,派人学。他闷着头,不再吱声。我们走进信访局,只见杨景林端坐在沙发上,绷着一张老黑脸,动也不动。我和杨大明一左一右坐到他身边,他以为要挟持他出信访局,像弹簧样弹起,准备逃跑,一下没站稳,向前滑去,我俩忙搀扶,他才没倒下,两眼圆鼓鼓的,手握木棍,如握着一杆枪。拿抽纸捂住嘴咳起来,止住咳后,把抽纸揉成一团,放进口袋,瞄了一眼我们,不紧不慢地说,刀把田、黄鳝丘,这些小田不好种,许多田的土都板结了,产量又低,你们不改田,搞什么屁太阳能发电?老支书啊,专款专用,资金不能挪。其实,项目还在审批,可不这么说,又该怎么说呢?以前,杨大明与我是同一战线的,这次,他变了口风,当场表态,将钱投到修渠改田上。我头轰的一声响,原本用它来作启动资金的想法,顷刻化成泡影。来的路上,我就察觉到杨大明对太阳能发电有看法,没料到他这么干脆就把我卖了。杨景林手持木棍,缓缓站起,木棍指着杨大明,说,你早该这样!挖掘机开进栗山组的水田。杨景林从衣兜里掏出报纸包裹的东西,交给杨大明。报纸上墨笔标注:五千一百八十二元三角。打开报纸,里边是皱巴巴的钞票,最大的面额一百,最小的一角,厚厚的一沓。看着金字塔似的钞票,我对杨景林有了由衷的敬意。挖掘机从杨大明家的荒田开挖。小田开始破硬合并成大田,水渠也动工疏通加固。大雪纷纷扬扬,北风呼呼刮着。杨景林半坐半躺在竹椅靠背上,微闭着双眼,两颊凹陷,面色暗紫。几天前,一辆三蹦子顶风冒雪,突突跑来,嘎地停在田边。杨景林戴着灰毡帽,裹着泛黄的军用棉袄,上下已沾满雪花,坐在车厢的木椅上。抱着那根木棍。我俩赶紧奔向三蹦子。④他艰难地抬起木棍,指着我沾满泥土的胶鞋,咳得说不出话。他儿子抹着泪说,爹硬要来看看水田,也许这是他最后来看水田,他肺癌晚期,今早还咳出了血。我和杨大明心里一酸,要他快回家。屋里翻腾着炭火的热气。我抓着杨景林左手,杨大明抓着他右手,他的手冰凉,不停抖动着。老人吃力地撑开眼皮,嘴角欠了欠,断断续续说着什么。他儿子俯耳听了会儿,转述他说的内容,太阳能发电果真好,修渠改田后,可以搞……听到这话,我像坐过山车,从最低点跃到最高点。他儿子又从躺椅的毯子下拿出《太阳能发电基础知识》的书,这是我儿子从网上给爷爷买的。我握住杨景林的手,眼泪像决了堤地流。(有题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景林眼一瞥、鼻子一哼和说话阴阳怪气等行为,让“我”和杨大明陷入尴尬的处境,表现出他对我们的冷淡和不满。B.虽然杨景林也在栗山组,但“我”认为他翻不了大浪,说明“我”此时还没有认识到杨景林的执着会给项目推进带来很大的阻力。C.杨景林把杨大明拖到荒田,捋出大明膝盖的伤疤,试图唤起大明的回忆和对土地的情感,改变他坚持发电项目的想法。D.杨大明的梦境反映出他对过去荣誉的自豪和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村子带来不好的后果。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刺耳的干咳声、木棍戳进铁门等细节既表现出杨景林的愤怒,又透露出我们对他的到来感到意外。B.句子②吟哦的风、空旷的原野营造了凄冷的氛围,烘托出“我”因项目推进困难而感到忧虑的心理。C.句子③“瞪”这一动作和简短有力的语言,表现出“我”对杨大明动摇的不满和“我”立场的坚定。D.句子④沾满泥土的胶鞋与前文油光水滑的皮鞋形成对比,表明“我”的工作态度由好高骛远转变为脚踏实地。8.小说最后“眼泪像决了堤地流”蕴含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小说以修渠改田和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的矛盾为中心展开情节,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D7.D8.①为杨景林生命垂危感到悲伤;②为老支书杨景林病重依然不忘乡村发展的精神所感动;③对太阳能发电项目得到认可的激动;④受到杨景林的精神感召,坚定了乡村振兴的信念。9.①叙事集中紧凑,情节紧紧围绕两种主张的矛盾冲突展开;②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表现出两代乡村干部的不同立场,突出他们奉献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守和初心;③揭示小说主题,展现时代变迁过程中乡村振兴事业传承与发展的阵痛与思考;④增强小说的叙事张力,让小说更有可读性,增强读者的阅读期待【解析】【导语】这篇小说通过描绘驻村干部与村民杨景林之间围绕太阳能发电项目冲突,揭示了现代化发展与传统农业的矛盾。杨景林代表了对传统耕作的坚守,他对土地的情感和坚持修渠改田诉求反映出村民对改善生活条件的实际需求,而驻村干部初期对项目的盲目热情及疏于基层实际的态度经过碰撞后发生转变。【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村子带来不好的后果”错,关于杨大明的梦境,原文中确实描述了他梦见自己戴着大红花、获得奖状的场景,这反映了他对过去荣誉的自豪和怀念。但原文中并没有明确描述杨大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村子带来不好的后果”,“我还梦见拿柴刀砍灌木丛,砍着,砍着,砍到膝盖,还砍到头上”,他的梦境只能体现一种担忧。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D.“表明‘我’的工作态度由好高骛远转变为脚踏实地”解读不准确。“我”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即推动千坪村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并非好高骛远;“沾满泥土的胶鞋”更多地是反映出“我”工作内容的转变,从最初太阳能发电项目变为修渠改田,而非工作态度的根本性转变。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情感态度的能力。①“眼泪像决了堤地流”首先是因为杨景林生命垂危,“他肺癌晚期,今早还咳出了血”,我为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感到悲伤。②杨景林虽然病重,“他艰难地抬起木棍,指着我沾满泥土的胶鞋,咳得说不出话”,却依然不忘关心乡村发展,这种精神令我深感感动,“老支书啊,专款专用,资金不能挪”“看着金字塔似的钞票,我对杨景林有了由衷的敬意”,可见“我”对老支书充满敬意。③杨景林“嘴角欠了欠,断断续续说着什么……他儿子俯耳听了会儿,转述他说的内容,太阳能发电果真好,修渠改田后,可以搞……”,他对太阳能发电项目给予了认可,这让我内心十分激动,“听到这话,我像坐过山车,从最低点跃到最高点”。④杨景林的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我握住杨景林的手,眼泪像决了堤地流”,说明我受到了他的感召,坚定了乡村振兴的信念。【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情节设置效果的分析能力。①叙事集中紧凑,情节紧紧围绕两种主张的矛盾冲突展开。如“我们”和杨景林的矛盾冲突,杨景林和杨大明的矛盾冲突,杨大明和“我”的矛盾冲突,都围绕修渠改田和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的矛盾展开,叙事集中紧凑。②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表现出两代乡村干部的不同立场,突出他们奉献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守和初心。杨景林坚持修渠改田,这是他几十年来的工作方向,体现了他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守初心;而“我”则主张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这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思路,也体现了新一代干部勇于创新的精神。③揭示小说主题,展现时代变迁过程中乡村振兴事业传承与发展的阵痛与思考。小说通过修渠改田和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乡村振兴事业在时代变迁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阵痛与思考。④增强小说的叙事张力,让小说更有可读性,增强读者的阅读期待。两种主张的矛盾冲突,使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了小说的叙事张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曹)操以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操问以策谋之士,荐其从子蜀郡太守攸及颖川郭嘉。操征攸为尚书,与语,大悦。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操以山阳满宠为许令,操从弟洪有宾客在许界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以白操,操召许主者,宠知将欲原客,乃速杀之。操喜曰:“当事不当尔邪!”是时,诸军大乱,平虏校尉泰山于禁独整众而还。道逢青州兵劫掠人,禁数其罪而击之。青州兵走,诣操。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操。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得行!”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具陈其状。操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犹狼狈,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操引军还许。操辟陈国何夔为掾,问以袁术何如,对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术无信顺之实而望天人之助,其可得乎!”操曰:“为国失贤则亡,君不为术所用,亡,不亦宜乎!”操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夔常蓄毒药,誓死于辱,是以终不见及。沛国许褚,勇力绝人,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坚壁以御外寇,淮、汝、陈、梁间皆畏惮之。操徇淮、汝,褚以众归操,操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焉。关中诸将以袁、曹方争,皆中立顾望。凉州牧韦端使从事天水杨阜诣许,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运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谋之士,而士之长于略者,相踵而兴。孟德智有所穷,则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无遗策。迨于子桓①之世,贾诩、辛毗、刘晔、孙资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之也定。故以子桓之鄙、叡之汰,抗仲谋、孔明之智勇,而克保其磐固。魏足智谋之士,昏主用之而不危。故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注]①子桓,即曹丕。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曹公有雄才A运略B决机C无疑D法E一而兵精F能用G度外之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意为掌管、主持,与《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当”意思相同。B.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与《琵琶行》“闻舟中夜弹琵琶者”的“夜”用法相同。C.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忽魂悸以魄动”的“以”在意思和用法上都不相同。D.左右,意为帮助、辅助,与“左右逢源”“如左右手”中“左右”的意思都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禁认为敌人就在后面,随时会追上,应该事先做好迎敌准备,于是他在从容地挖好壕沟安好营寨后,才拜见曹操汇报情况。B.许褚勇力过人,聚集少年勇士及宗亲坚守寨垒抵御外侵,后率领部众归附曹操,被委任为都尉,跟随许褚的侠客们也都得到重用。C.杨阜认为袁绍成就不了大业,因为袁绍虽宽容却不果断,导致自己错过时机,虽喜欢谋略却迟疑不决,导致自己缺乏威信。D.王夫之认为贾诩等人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才能,又能很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从而确保了曹魏政权坚如磐石,国势不危。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洪以白操,操召许主者,宠知将欲原客,乃速杀之。(2)为国失贤则亡,君不为术所用,亡,不亦宜乎!14.王夫之评价曹操“推心以待智谋之士”,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说法?请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A12.C13.(1)曹洪把(这件事)禀告给曹操,曹操召见许都的长官,满宠知道曹操要宽恕那个门客,于是赶快杀了他。(2)治理国家失去贤才就会灭亡,您不被袁术任用,(袁术)灭亡,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14.①听从荀彧推荐任用荀攸;②认可满宠执法公正;③赞赏于禁军事才能并论功行赏;④尊重何夔见解并包容其做法;⑤赏识许褚并委以重任。【解析】【导语】两篇文章皆围绕曹操用人展开。材料一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曹操重用荀彧、于禁等,善于发现人才,能依据其才能委以重任,对违法亲友亦不偏袒,且能赏识不同类型人才。材料二则着重强调曹操推心置腹对待智谋之士,正因众多贤才辅佐,即便后继君主平庸,魏国仍能稳固。两文从不同角度体现曹操用人策略对其势力发展的关键意义,彰显用人之道在乱世中的重要性。【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公有雄伟的才能、运筹的谋略,决策时机毫不迟疑,法令统一且军队精锐,能够任用关系疏远的人。“曹公”为主语,“有”是谓语,“雄才运略”是宾语,故在B处断开;“决机”是主语,“无疑”是谓语,故在D处断开;“法一而兵精”是以“而”连接的并列结构,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处理/对着。句意:处理事情难道不就应该这样吗!/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B.正确。名词作状语,在路上/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意:在路上遇到青州兵抢掠百姓。/听到船中有在夜里弹奏琵琶的人。C.正确。介词,凭借/连词,表并列。句意:用什么来抵御敌人呢?/忽然魂魄惊动。D.正确。帮助、辅助/到处、各个方面/左边、右边。句意:就有荀彧、郭嘉、荀攸、高柔这些人辅佐他。/指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学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含贬义时用于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取巧。/像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导致自己错过时机”“导致自己缺乏威信”错误。杨阜在评论袁绍时提到袁绍“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但没有具体提到这两点造成了袁绍错过时机和缺乏威信。材料中杨阜的原话是“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后事”,是从袁绍的性格特点推测其未来结果,而没有具体说明这些性格已经导致了错过时机或缺乏威信。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洪以白操”,省略句,洪以(之)白操;“白”,禀告、报告;“原”,赦免。(2)“为国”,治理国家;“不为……所”,被动句式;“不亦……乎”,反问句式,不也……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听从荀彧推荐任用荀攸:曹操向荀彧询问策谋之士,荀彧推荐了荀攸与郭嘉,曹操征召荀攸担任尚书,与之交谈后对其才能十分认可,称赞其“非常人也”,随后任命荀攸为军师,体现出曹操重视荀彧推荐,愿意给予荀攸施展谋略的重要职位,信任并依靠他的才能。②认可满宠执法公正:曹洪的宾客在许界屡次犯法,满宠将其收治,曹洪求情遭拒后向曹操告状,曹操召见相关主管人员时,满宠担心曹操赦免宾客而抢先将其杀掉,曹操却称赞满宠“当事不当尔邪”,表明曹操尊重满宠依法行事、不徇私情的做法,未因堂弟情面干涉执法,侧面体现对满宠这类贤能之士的信任与支持。③赞赏于禁军事才能并论功行赏:在诸军大乱时,于禁独自整顿军队有序返回,途中遇青州兵劫掠百姓,于禁惩治了青州兵,后面对青州兵告状,于禁先做好防备才去拜见曹操。曹操赞赏于禁在混乱中能整军、讨暴坚垒,夸赞其有不可动之节,甚至认为古代名将都不及他,还依据于禁前后功劳,封其为益寿亭侯,可见曹操赏识于禁的将才,重视并嘉奖有能力的将领,让其能充分施展军事才能。④尊重何夔见解并包容其做法:曹操征召何夔为掾后,向其询问袁术之事,何夔表达了对袁术的看法,曹操认可其观点。曹操虽对属官公事常施杖刑,但何夔以蓄毒药誓不受辱的方式避免杖责,曹操并未强行处置,反映出曹操尊重何夔作为谋士的见解,包容他的特殊应对方式,重视其在身边所发挥的作用。⑤赏识许褚并委以重任:许褚勇力过人,曾聚众数千家抵御外寇,曹操攻占相关地区时,许褚率众归附,曹操称许褚为“吾樊哙也”,当日便任命许褚为都尉,让其负责宿卫工作,还任用跟随许褚的侠客为虎士,体现曹操对许褚才能的赏识,迅速给予其重要职责,希望他能为自己效力,展现出对有能力之人的重用与信任。参考译文:材料一:曹操任命荀彧为侍中,代理尚书令。曹操向荀彧询问可出谋划策的人才,荀彧推荐了自己的侄子、蜀郡太守荀攸以及颍川人郭嘉。曹操征召荀攸担任尚书,与他交谈后,十分高兴,说:“公达,不是平常之人啊。我要是能和他一起商议大事,天下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于是任命荀攸为军师。曹操任命山阳人满宠为许县县令,曹操的堂弟曹洪有门客在许县境内屡次触犯法律,满宠逮捕并惩处了他们。曹洪写信给满宠求情,满宠没有听从。曹洪把这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召见许县主管此事的官员,满宠知道曹操将要赦免那些门客,就赶快把他们杀了。曹操高兴地说:“处理事情难道不就应该这样吗!”当时,各路军队大乱,只有平虏校尉、泰山人于禁整顿军队,有秩序地返回。途中遇到青州兵抢掠百姓,于禁斥责他们的罪行并攻打他们。青州兵逃走,去向曹操告状。于禁到达后,先安营扎寨,没有马上拜见曹操。有人对于禁说:“青州兵已经向曹公告您的状了,您应该赶快去曹公那里分辩一下。”于禁说:“如今贼寇在后面,随时可能追来,不先做好防备,用什么来抵御敌人呢!况且曹公英明,谗言怎么能得逞呢!”于是从容地挖好壕沟,安好营寨后,才进去拜见曹操,详细陈述了当时的情况。曹操很高兴,对于禁说:“在淯水之难时,我尚且狼狈不堪,将军您在混乱中能整顿军队,讨伐暴乱,坚守营垒,有不可动摇的气节,即使是古代的名将,又怎么能超过您呢!”于是记录于禁前后的功劳,封他为益寿亭侯。曹操率领军队返回许县。曹操征召陈国的何夔为属官,问他袁术这个人怎么样,何夔回答说:“上天所帮助的是顺应天命的人,众人所帮助的是有诚信的人。袁术没有诚信、顺应天命的实际表现,却期望上天和众人的帮助,这怎么能得到呢!”曹操说:“治理国家失去贤才就会灭亡,您不被袁术任用,袁术灭亡,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曹操性情严厉,属官处理公事时,他常常施以杖刑;何夔经常怀揣毒药,发誓宁死也不受这样的羞辱,因此最终没有遭受杖刑。沛国人许褚,勇猛过人,聚集了青年以及同宗族的数千家人,构筑坚固的壁垒来抵御外来的贼寇,淮河、汝水、陈国、梁国一带的人都畏惧他。曹操攻占淮河、汝水一带时,许褚率领众人归附曹操,曹操说:“这就是我的樊哙啊!”当天就任命许褚为都尉,让他做自己的侍卫,那些跟随许褚的侠客,都被任命为虎士。关中的各位将领因为袁绍、曹操正在争斗,都保持中立,观望局势。凉州牧韦端派从事、天水人杨阜到许县,杨阜返回后,关西的各位将领问他:“袁绍、曹操谁胜谁败会怎样呢?”杨阜说:“袁公宽厚但缺乏决断,喜好谋划却很少能果断决策;缺乏决断就没有威严,很少决策就会耽误后事,如今虽然势力强大,但最终不能成就大业。曹公有雄才大略,决策时毫不犹豫,法令统一而且军队精锐,能任用关系疏远的人,所任用的人都能各尽其力,必定是能成就大事的人啊。”材料二:曹操推心置腹地对待有智谋的人才,而那些擅长谋略的人才,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曹操的智谋有时穷尽了,就有荀彧、郭嘉、荀攸、高柔这些人辅佐他,因此谋划时没有遗漏的策略。等到曹丕在位的时候,贾诩、辛毗、刘晔、孙资都能洞察千里之外的形势,而且能坚定地把握局势。所以凭借曹丕的浅陋、曹叡的骄奢,对抗孙权、诸葛亮的智勇,却还能保住魏国的稳固。魏国富有智谋之士,昏庸的君主任用他们而国家不陷入危险。所以善于用人的人,就可以在天下无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入清江界,地名九段田,沃壤百里,黄云际天,他处未有也张孝祥①野水弥漫欲涨川,稻云烘日更连天。定无适粤千金橐②,可买临江九段田。黄犊眠边高树荫,白鸡啼处远炊烟。此中若许投簪绂③,便老锄耰卜数椽。[注]①乾道元年,罢职在家的张孝祥再次受到起用,此诗即作于其赴任桂林途中。②千金橐:西汉初,陆贾奉命至南越(粤)赐封,返回时,南越王赏其千金。③簪绂: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路过清江县,看到此处沃壤百里,水源充沛,这里独有的景象让他感到十分欣喜。B.第二句写绵延天际、即将收获的水稻如烘日之云,既形象又照应题目中的“黄云际天”。C.颔联运用典故,将自己和陆贾对比,慨叹囊中羞涩,虽有想法却无力买下江边的田地。D.尾联直抒胸臆,若能离开官场,便在此耕田锄地终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16.请简要赏析颈联“黄犊眠边高树荫,白鸡啼处远炊烟”写景的妙处。【答案】15.C16.①“黄犊”与“白鸡”色彩对比鲜明,“高树”与“远炊烟”的颜色也相互映衬,画面鲜活生动。②安静的黄犊,啼叫的白鸡,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使田园生活场景富有生机和活力。③黄犊在眼前休息,白鸡在远处啼叫,远景近景结合使得整个田园画面更加开阔和深远。④运用白描手法,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黄牛、白鸡、炊烟等典型的农村景物,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解析】【导语】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在赴任桂林途中经过清江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九段田的美丽景色:广阔的田地、丰收的稻谷、宁静的乡村生活。诗人感叹自己虽无财力购买这片田地,但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将自己和陆贾对比”错误。“定无适粤千金橐”意思是我肯定没有像陆贾那样去南越得来的千金,通过提到陆贾的典故,表达自己虽有想法却无力买下田地的无奈和遗憾,诗人并没有将自己与陆贾进行对比。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的能力。①色彩绚丽。颈联描绘了黄色的小牛犊和白色的公鸡,高高的翠绿色的树与远处灰色的炊烟相互映衬,整个画面色彩丰富,显得鲜活生动。②动静结合。其中“黄牛在树荫中安然入睡”是静态的,“袅袅升起的炊烟”“白鸡的啼叫声”是动态的景物,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展现了宁静、安逸的乡村生活。③远近结合。其中看见眼前的“黄牛在树荫中安然入睡”,又听到远处“白鸡的啼叫声”,乡村中常见的两种动物构成美好的乡村生活图景,远景近景结合使得整个田园画面更加开阔和深远,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④白描手法。黄牛在树荫下休憩,白鸡的啼叫声与远处的炊烟相映成趣,画面感强烈,给人一种安逸的感觉,其中粗笔勾勒“黄犊”“高树”“白鸡”“炊烟”景物,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典型的农村景物,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学们去爬山,行至山顶,抬眼远望,远处小山村依稀可见,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2)当你一觉醒来,梦中光怪陆离的世界如泡沫般消散,只剩眼前的枕席和一丝缥缈的回忆。此情此景,正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言:“______,______。”(3)宋代词人常借古人在战场上的英雄事迹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如“______,______”,就是借古人之事,抒自己胸臆。【答案】①.暧暧远人村②.依依墟里烟③.惟觉时之枕席④.失向来之烟霞⑤.年少万兜鍪⑥.坐断东南战未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暧”“惟”“兜鍪”“樯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航天育种也叫太空育种,是让农作物种子搭乘着返回式航天器,到太空“出趟差”,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然后再回到陆地上,经过科学家的多代筛选培育,最终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并非所有的种子都能获得太空之旅的资格,(甲)①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具有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②然后科研人员用返回式航天器将种子带上太空,③利用宇宙中的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作用下使种子产生优良变异。④然而整个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后续在地面上完成的。⑤返回地面后,⑥科研人员再培植、选育出植物的新种质、新品种。(乙),而是自身基因的变异,没有打破物种界限。而转基因则是将一个外来基因移植到另一个作物当中。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航天育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近年大量的育种材料被送入太空,未来会有更多具有新性状和新口味的新品种进入市场,丰富百姓生活。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B.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10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C.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创业的。D.“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19.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然后写明怎样修改即可,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8.C19.(1)语句:①;修改为:“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具有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特点”或“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2)语句:③;修改为:“利用宇宙中的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作用使种子产生优良变异”或“在宇宙中的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作用下种子产生优良变异”。(3)语句:⑥;修改为:“科研人员再选育、培植出植物的新种质、新品种”。20.甲:首先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乙:航天育种不是转基因【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出趟差”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强调。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引用。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一是语句①“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具有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应修改为:“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具有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特点”或“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二是语句③“利用宇宙中的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作用下使种子产生优良变异”句式杂糅,应修改为:“利用宇宙中的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作用使种子产生优良变异”或“在宇宙中的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作用下种子产生优良变异”;三是语句⑥“再培植、选育”语序不当,应修改为:“科研人员再选育、培植出植物的新种质、新品种”。【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结合前文“并非所有的种子都能获得太空之旅的资格”及后文“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具有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然后……”可知,带上太空的种子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后具有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故此处可填“首先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乙处,结合后文“而是自身基因的变异,没有打破物种界限”可知,此处应填“航天育种不是……”;再结合后文“而转基因则是……”可知,前文应是对“转基因”进行发问的,故此处可填“航天育种不是转基因”。(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下面是针对国人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开展的调查。如图1所示,超过70%的受调查者能够列出六个及以上的传统节日,五分之一的受调查者能够列出三至五个,只有不足5%的人列出少于三个传统节日;而对比西方节日,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调查者能列出六个及以上西方节日,将近一半的人能列出三至五个,剩下三分之一列出少于三个西方节日。图1受调查者能列出的我国传统节日图2“清楚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与西方节日的数量对比问题的回答情况如图2所示,有超过一半的人并不知道清明节和寒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高三联考试卷及答案
- 厦门高一生物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赤峰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纸板容器制造工艺改进考核试卷
- 磁性材料研发考核试卷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台州临海工投紫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招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潜水装备的水下环境适应性考核试卷
- 北京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南成人大专考试试题及答案
- 硅冶炼厂的尾气处理与减排措施考核试卷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金湖辅警考试题库
- 融水同练乡初级中学-如何识别与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课件】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精美课件
- 中华农耕文化历史与现实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农业大学
- 冀少 七年级 下册 生物 第三章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呼吸的过程(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课件
- 预制菜销售合同8篇
- 2025年上半年浙江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招聘政府雇员8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招聘4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春教科版(2024)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中考语文试卷名著专题汇编《骆驼祥子》看图题(含答案)(截至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