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新课标卷地区选做】(2023上·湖南长沙·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节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材料二: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节选自《韩非子·二柄》)1.材料一加粗的部分仅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故疑则举A而归之B于仁C以君子长者之道D待天下E使天下相率F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G故H曰忠厚之至也。2.下列对材料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表示“用来……的”,与《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的用法一致。B.“劝”在“爵禄不足以劝”“劝学”“惩恶劝善”“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意思不完全相同。C.典冠,即掌管国君之冠;其中“典”字与苏武归汉后担任的官职“典属国”中“典”字用法一致。D.畜,在这里是“养育”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俯不足以畜妻子”中的“畜”字意义完全一致,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苏轼对尧的这一举动表示认可,认为其中体现了圣人的心意。B.苏轼认为,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是因为用爵位俸禄行赏,用刀锯作刑具,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没用。C.韩非子主张,臣子如果取得的成绩和他的职事相当,并且完成职事的情况和他的话相符合,君主就应该给予他奖赏。D.韩非子用韩昭侯的例子说明,哪怕臣子做了让君主高兴的事,但是如果臣子做的事超越了他的职责范围,也还是应该受惩罚。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2)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5.根据文本推测,如果苏轼穿越成为韩昭侯的谏臣言官,他一定不会认可韩昭侯的奖惩方案。请结合材料一,给出苏轼的奖惩方案并说明理由。
【全国卷地区选做】(23—24高三上·宁夏银川·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师旷侍坐。景公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人?”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中坐,酒酣,将出,又复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奚以教寡人?”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矣。”景公出之舍,师旷送之,又问政于师旷。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矣。”景公归,思,未醒,而得师旷之所谓。公子尾、公子夏者,景公之二弟也,甚得齐民,家富贵而民说之,拟于公室,此危吾位者也。今谓我惠民者,使我与二弟争民耶?于是反国,发廪粟以赋众贫,散府余财以赐孤寡。仓无陈粟,府无余财,宫妇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禄米。鬻德惠施于民也,已与二弟争民。居二年,二弟出走,公子夏逃楚,公子尾走晋。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成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上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区釜以出贷小斗斛区釜以收之。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焉,余以衣士。故市木之价,不加贵于山;泽之鱼盐龟鳖蠃蚌,不贵于海。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秦周之民相与歌之曰:‘讴乎,其已乎!苞乎,其往归田成子乎!’今田成氏之德而民之歌舞,民德归之矣。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出涕曰:“不亦悲乎!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1.文中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于民A也B上之C请爵禄D行诸大臣E下之F私大斗斛区釜以出G贷H小斗斛区釜以收之。2.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意为授予、给予。与《赤壁赋》中“横槊赋诗”的“赋”意思不同。B.豆,古代食器。与《鱼我所欲也》中“一箪食,一豆羹”的“豆”意思相同。C.归,意为归附。与《短歌行》中“天下归心”的“归”意思不同。D.涕,文中指眼泪。与成语“痛哭流涕”的“涕”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向师旷问政,师旷三次回答的内容一样,主要是师旷不愿意回答景公提出的问题,因此用这种方法来应付。B.齐景公为了施惠于民,给贫困的人发放粮食,把府库中多余的财物赐给孤寡,一系列的做法赢得了百姓的拥护。C.齐景公登上柏寝之台,为国家的雄伟壮观而感慨,晏子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晏子说后世田成氏将拥有这个国家,并给出了理由。D.齐景公担忧自己的国家被田成氏占去,晏子回答他若想夺回需要做亲近贤人而疏远不贤的人等一系列得民心的事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富贵而民说之,拟于公室,此危吾位者也。(2)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参考答案【新课标卷地区选做】1.CE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当有所怀疑时,就用仁爱之心来行事(执行赏罚之事)。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举而归”作谓语,“之”作宾语,“于仁”作状语,故应在C处停顿;“以君子长者之道”作状语,修饰谓语“待”,“天下”作宾语,故应在E处停顿;“使”作谓语,“天下”既作“使”的宾语,又作“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的主语,故应在G处停顿。
2.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这可以用来推广恩泽。/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B.正确。“劝”,勉励;/勉励;/勉励;/奉劝。句意:用爵位俸禄不足以勉励善行。/勉励学习。/惩戒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C.正确。“典”,掌管。句意:掌管君主帽子的侍从看见君主受寒了。/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D.错误。“畜”,驾驭统治;/养育。句意:所以英明的君主驾驭管理臣下时。/养育妻子和儿女。故选D。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B.“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没用”错,夸大范围,过于绝对。原文是“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可见,苏轼认为这样的奖赏只是对部分人有用。故选B。
4.(1)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没有根据的过失。(2)(每个臣子)都在他的官职内恪守职责,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相当,那么群臣就不会结党营私,胡作非为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辜”,无辜的人;“失”,犯……的过失;“不经”,不符合经典、没有根据。(2)“守业”,恪守职责;“贞”,忠实;“朋党相为”,结党营私,胡作非为。
5.参考答案一:奖惩方案:不惩罚典衣者,奖赏典冠者。理由:典衣者虽然没有及时加衣服,但是,并不是做了坏事,所以不惩罚他;典冠者虽然越职,但是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参考答案二:奖惩方案:轻罚典衣者,奖赏典冠者。理由:典衣者没有及时加衣服,理应受罚,但也不是大错,所以轻罚;典冠者虽然越权,但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参考答案三:奖惩方案:对典衣者不惩罚,对典冠者也不奖赏。理由:典冠者功过相抵,不奖赏;典衣者也没有犯重大过失,因此也不惩罚,这样既不会“过仁”,也不会“过义”。【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参考答案(1),根据“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概括出奖惩方案及理由是:典衣者虽然没有及时加衣服,但是,并不是做了坏事,所以不惩罚他;典冠者虽然越职,但是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参考答案(2),根据“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概括出奖惩方案及理由是:典衣者没有及时加衣服,理应受罚,但也不是大错,所以轻罚;典冠者虽然越权,但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参考答案(3),根据“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概括出奖惩方案及理由是:典冠者功过相抵,不奖赏;典衣者也没有犯重大过失,因此也不惩罚,这样既不会“过仁”,也不会“过义”。参考译文:材料一:《传》中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就尽量给奖励,这可以用来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就尽量免除刑罚,这是为了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畏惧皋陶执法的坚决,而喜欢帝尧用刑的宽大。四岳说:“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鯀正违抗命令、毁坏同族之人。”不久,(尧)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鯀的建议呢?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尚书》中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时,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不可犯(执法)没有根据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道义的标准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道义的标准,就流为残忍的人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道义的标准是不可超过的。古时候,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这赏赐的办法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对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没有作用。用刀锯作刑具,这刑罚的威力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没有作用。先王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并且用爵位俸禄不足以勉励善行;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并且用刀锯不足以来制裁它们。所以当有所怀疑时,就用仁爱之心来行事(执行赏罚之事)。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节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材料二:让做臣子的陈述他的意见,君主便根据他的意见交给他职事,然后专门根据他的职事来责求他的成绩。如果取得的成绩和他的职事相当,完成职事的情况和他的话相符合,就给予奖赏;如果取得的功绩和他的职事不相当,完成职事的情况和他的话不相符合,就加以惩罚。所以群臣之中那些话说大了而功绩小的就要惩罚,这不是惩罚他取得的功绩小,而是惩罚他取得的功绩与他的言论不相当;群臣之中那些话说小了而功绩大的也要惩罚,这并不是不喜欢大功,而是认为功绩与言论不相当的危害超过了他所取得的大功,所以要惩罚。从前韩昭侯喝醉了酒睡着了,掌管君主帽子的侍从看见君主受寒了,所以把衣服盖在君主的身上。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身边的侍从说:“谁给我盖衣服的?”身边的侍从回答说:“是掌管帽子的侍从。”韩昭侯因而同时惩处了掌管衣服的侍从和掌管帽子的侍从。他惩处掌管衣服的侍从,是认为他没有尽到他应尽的职责;他惩处掌管帽子的侍从,是认为他超越了他的职责范围。韩昭侯并不是不怕着凉,而是认为侵犯他人职权的危害比着凉更厉害。所以英明的君主驾驭管理臣下时,臣下不得超越了职权去立功,也不可以说话与做事不相当。超越了职权就处死,言行不一致就治罪。(每个臣子)都在他的官职内恪守职责,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相当,那么群臣就不会结党营私,胡作非为了。(节选自《韩非子·二柄》)【全国卷地区选做】1.BEH【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对待民众,向上请求爵位俸禄赐给大臣,向下私自增大量器出贷粮食,缩小量器来回收。其于民也,上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区釜以出贷,小斗斛区釜以收之。“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断开,故B处断开;“上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与“下之……”是并列结构,中间应断开,故E处断开;“大斗斛区釜以出贷”与“小斗斛区釜以收之”是并列结构,中间应断开,故H处断开。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授予,给予;吟。句意:发放粮仓的粮食给那些贫困民众。/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B.正确。二者都是器具。句意:杀一头牛,自己只拿一豆肉。/一篮食物,一碗汤。C.错误。二者意思相同。都是“归附、归向”的意思。句意:还是去投奔田成子!/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D.正确。二者都是“眼泪”的意思。句意:齐景公眼泪汪汪地说。/非常伤心地痛哭,涕泪交加的样子。3.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主要是师旷不愿意回答景公提出的问题,因此用这种方法来应付”错。师旷三次回答内容一样,不是敷衍齐景公,而是强调惠民的重要,齐景公当前要做的就是施惠于民。4.(1)他们的私家富贵,民众又喜欢他们,可以和公室相比,这是危害我君位的事情。(2)齐国曾遇特大荒年,路边饿死的人不能数清,父子相携投奔田成子的,没有听说不能活下去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说”,痛“悦”,喜悦;“拟”,相比;“此危吾位者也”,判断句。(2)“饥”,荒年;“胜”,尽;“趋”,投奔。参考译文:齐景公到晋国去,同晋平公饮酒,师旷陪坐一旁。齐景公向师旷请教如何治理国事,说:“太师要用什么来教导我呢?”师旷说:“君主一定要施惠于民罢了。”饮酒中途,酒兴正浓,将要离开之际,景公又向师旷请教如何治理国事,说:“您用什么来教导我?”师旷说:“君主一定要施惠于民罢了。”景公离开宴席去(馆舍)住处,师旷送行,景公又向师旷请教如何治理国事。师旷说:“您一定要施惠于民罢了!”景公回到住处(馆舍),考虑着这句话,酒还没有醒,就明白了师旷说话的意思。公子尾、公子夏是齐景公的两个弟弟,很得齐国民众的心。他们的私家富贵,民众又喜欢他们,可以和公室相比,这是危害我君位的事情。现在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