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与植被_第1页
生物圈与植被_第2页
生物圈与植被_第3页
生物圈与植被_第4页
生物圈与植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生物圈与植被练习卷一、选择题1.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空间分布示意图。若在黄河三角洲潮下带修建防潮大坝,该地的植被分布将出现()A.淡水芦苇面积增加 B.盐生芦苇范围向陆地扩张C.盐地碱蓬面积增加 D.盐生碱蓬范围向陆地扩张2.多刺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浑身布满硬刺,生长于高海拔的流石滩草坡。下图为多刺绿绒蒿景观图。绿绒蒿周身长满硬刺主要是为了()A.适应高寒气候 B.吓阻食草动物C.减少水分蒸腾 D.便于昆虫授粉3.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题。该保护区()A.所处纬度大约是30°N 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 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1200米以上4.香樟是义乌的市树,在义乌各地随处可见。市内有千年以上树龄香樟1棵,800年以上树龄香樟4棵、200年以上树龄香樟103棵,百年以上树龄香樟近千棵,成为义乌香鲜明的风光特色。香樟树形雄伟壮观,树冠开展,枝繁叶茂,浓荫覆地,枝叶秀丽而有香气。关于樟树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叶片厚实,覆有蜡质 B.针状树叶,耐寒耐旱C.终年常绿,革质叶片 D.夏季盛叶,冬季落叶5.下列有关植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昆明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植被对气候有调节作用C.北方的针叶林冬季都会落叶D.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6.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示意某种植物形态。该植被性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搭配正确的是()A.叶片柔嫩、宽大,利于散热 B.根系发达,利于固定植株C.植株高大,利于获取阳光 D.叶片小,减少水分蒸腾7.下列地理事项属于植被的是()A.森林 B.盆栽 C.一树花枝 D.几株灌木8.符合图植物根部特征的植被是()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9.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独木成林”而闻名的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据此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A.树冠广展,树根深 B.树冠广展、树根浅C.树冠扁窄、树根浅 D.树冠扁窄、树根深10.森林土壤的表层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原因主要是()A.森林地区有机质分解的速度快 B.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于近地表C.森林提供的有机质主要在根系 D.草原地区有机质分解的速度慢二、综合题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附近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A和C为研学小组成员分别在甲、丙两地拍摄的照片。(1)图片A是植被,C是植被。(2)说出甲地植被景观特征。判断乙地的植被类型,并说明植被景观一年中随环境变化的特点。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上生长有大片森林,树高一般能达到15〜20米,受地下冻土影响,森林直根很难向下穿越,侧根发达。林中常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倒木的形成受冻土深度、风力大小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湖塘。材料二大兴安岭地理位置及倒木景观(1)推测大兴安岭北部倒木主要植被类型。(2)判断夏季、冬季大兴安岭倒木多出现的坡向,并分别说明原因。(3)在倒木被清理后的平坦地区容易形成湖塘,简述其形成过程。

2.3生物圈与植被课时练习卷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选择题1.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空间分布示意图。若在黄河三角洲潮下带修建防潮大坝,该地的植被分布将出现()A.淡水芦苇面积增加 B.盐生芦苇范围向陆地扩张C.盐地碱蓬面积增加 D.盐生碱蓬范围向陆地扩张答案:A解析:基于材料信息及已有知识,我们了解到黄河三角洲潮下带构建的防潮大坝有效阻碍了潮流运动,这一举措直接导致淡水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此同时,咸淡水交互区湿地及咸水湿地的面积则相应缩减。由此引发淡水芦苇区域的扩增,而盐生碱蓬则逐渐向海洋方向退缩,其覆盖面积显著减少。因此,选项A正确,CD则不符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防潮大坝的建成隔绝了海水,原本受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正逐步转变为淡水或微咸水生态系统。鉴于盐生芦苇适宜生长于高盐环境,其分布范围或将逆向扩展至海洋方向,而非内陆,故B选项亦不成立。

故答案为:A。2.多刺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浑身布满硬刺,生长于高海拔的流石滩草坡。下图为多刺绿绒蒿景观图。绿绒蒿周身长满硬刺主要是为了()A.适应高寒气候 B.吓阻食草动物C.减少水分蒸腾 D.便于昆虫授粉答案:B解析:高山流石滩,这一独特生态区域,坐落于冰川雪线之下,以其低温和短暂的生长期而著称,植被稀疏成为其显著特征。绿绒蒿,作为该环境下的顽强生命,其周身密布的硬刺,不仅是一道防护屏障,有效抵御了食草动物的啃食,还巧妙地减少了因寒风侵袭而带来的伤害。而某些高寒植物,则通过生长出细小的绒毛,来进一步对抗严酷的自然环境。此外,由于高寒地区气温极低,蒸腾作用相对较弱,为了适应这一极端条件,部分植物的叶子逐渐退化为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与此同时,这些高寒植被以它们那鲜艳夺目的花色,成为了自然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迅速吸引昆虫前来授粉,确保了种群的繁衍与延续。综上所述,选项B的描述是准确的。

故答案为:B。3.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题。该保护区()A.所处纬度大约是30°N 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 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1200米以上答案:A解析:AB、由图可知,山麓地带为常绿乔木,可推测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所处纬度可能是30N,年降水量应该大于800mm,A正确,B错误;

CD、由图可知,山麓起点海拔在230米以下,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5001300米等高线之间,CD错误;

故答案为:A。4.香樟是义乌的市树,在义乌各地随处可见。市内有千年以上树龄香樟1棵,800年以上树龄香樟4棵、200年以上树龄香樟103棵,百年以上树龄香樟近千棵,成为义乌香鲜明的风光特色。香樟树形雄伟壮观,树冠开展,枝繁叶茂,浓荫覆地,枝叶秀丽而有香气。关于樟树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叶片厚实,覆有蜡质 B.针状树叶,耐寒耐旱C.终年常绿,革质叶片 D.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答案:C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义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树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香樟是香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特点为终年常绿,革质叶片,C正确。

A.叶片厚实,蜡质叶片是地中海地区气候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特征,A错误。

B.针状树叶为亚寒带地区气候特征,B错误。

D.香樟为常绿阔叶林,故冬季不落叶,D错误。

故答案为:C。5.下列有关植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昆明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植被对气候有调节作用C.北方的针叶林冬季都会落叶D.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答案:C解析:A.昆明地处南方,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一气候特点孕育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作为其主要的地带性植被,此描述准确无误,故A项不符合题意。B.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蒸腾作用调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浓度,从而间接地对气候产生调节作用。此外,植被因其较大的热容量,能有效减缓气温的剧烈变化,这一解释同样准确无误,故B项不符合题意。C.提及北方针叶林时,需明确并非所有针叶林在冬季都会落叶。事实上,存在常绿针叶林种类,它们在冬季依然保持绿意盎然,不落叶。因此,该选项中的“冬季也有不落叶的”虽为事实,但前提“北方的针叶林中也有常绿针叶林”已足以说明问题,而“冬季也有不落叶的”这一表述略显冗余,且可能误导读者以为所有北方针叶林冬季均不落叶,故C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D.植被与气候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特定的植被类型适应于特定的气候条件,而一定的气候条件也会塑造出相应的植被类型。因此,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的最关键因素,这一观点准确无误,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示意某种植物形态。该植被性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搭配正确的是()A.叶片柔嫩、宽大,利于散热 B.根系发达,利于固定植株C.植株高大,利于获取阳光 D.叶片小,减少水分蒸腾答案:D解析:A.该植被地上部分短小精悍,而其根系却异常发达,此特征明显指向从更广阔地域汲取水分的生存策略,进而可合理推测当地气候趋于干旱。为适应此环境,植被叶片势必细小以减少蒸腾作用并避免晒伤,故A项所述“植被叶片不可能宽大”虽结果正确,但逻辑表述有误,A错误。B.尽管该植物根系发达,但其主要功能在于高效吸收稀缺的水分资源,而非稳固植株于土壤之中,因此B项中“为了固定植株”的表述与事实不符,B错误。C.图中清晰展现,该植被植株形态紧凑,高度有限,而非C项中简单笼统的“较为矮小”所能准确描述,故C项表述不够精确,C错误。D.在干旱环境下,水分稀缺且温度偏高,植被通过进化出小型叶片以减少不必要的水分蒸发,这是一种高度适应性的生存策略。D项准确概括了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生态逻辑,D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D。7.下列地理事项属于植被的是()A.森林 B.盆栽 C.一树花枝 D.几株灌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描述,植被是指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由多种植物共同构成的整体,故A选项正确;盆栽则是通过人工方式培育的植物,并不属于自然植被的范畴,因此B选项错误;一树花枝、几株灌木等仅代表单一的植物种类,并不构成由多种植物组成的植被,所以C、D选项均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8.符合图植物根部特征的植被是()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答案:A解析:通过细致观察图像,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图中植物的根系为板根,这是一种独特于热带木本植物的不定根形态,其呈板状特征,可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气生根,同时也是热带气候环境下所特有的生态现象。因此,A选项正确,而BCD选项则不符合图像所展示的内容。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9.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独木成林”而闻名的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据此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A.树冠广展,树根深 B.树冠广展、树根浅C.树冠扁窄、树根浅 D.树冠扁窄、树根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榕树“独木成林”,说明榕树的树冠广展;“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说明榕树树根比较浅,容易被大风吹倒,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10.森林土壤的表层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原因主要是()A.森林地区有机质分解的速度快 B.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于近地表C.森林提供的有机质主要在根系 D.草原地区有机质分解的速度慢答案:B解析:有机质分解的速度与当地的水热状况紧密相关,而与植被的覆盖类型无直接联系。具体而言,森林地区的有机质分解速度并非必然迅速,而草原地区亦非必然缓慢。以亚寒带针叶林地区与热带草原地区为例,前者因气候寒冷而有机质分解速度相对较慢,后者则因气候温暖而可能较快。因此,选项A、D的表述均不符合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草类植物的根系往往茂密且多集中于土壤表层,这有助于为表层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相反,树木的根系分布通常较深,对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贡献相对较少。这解释了为何森林土壤的表层有机质含量往往低于草地土壤,故选项B正确。至于选项C,它提到森林主要是通过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至地表,但忽略了森林根系对土壤有机质贡献较少的事实。因此,该选项的表述不够全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二、综合题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附近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A和C为研学小组成员分别在甲、丙两地拍摄的照片。(1)图片A是植被,C是植被。(2)说出甲地植被景观特征。(3)判断乙地的植被类型,并说明植被景观一年中随环境变化的特点。答案:(1)热带雨林植被;热带荒漠植被。(2)景观特征:植被高大稠密,垂直分层明显;深绿色,无季相变化;全年均有开花结果;有板状根;茎花现象;多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3)植被类型:热带草原植被。植被景观变化: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解析:(1)从图中可以明确看出,甲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其植被类型为繁茂的热带雨林植被;而丙地区则呈现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以稀疏的热带荒漠植被为主。(2)观察A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了解到甲地的热带雨林植被之所以如此繁茂,是因为该地区纬度低,全年享受着充足的光照、热量和水分,这促使植物迅速生长、更新,形成了高大且稠密的植被结构,垂直分层现象显著。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使得雨林终年保持深绿色,无明显的季相变化。此外,雨林林下环境潮湿,部分树木通过长出不定根或气生根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形成了独特的板状根现象。而枝叶的茂盛生长则导致靠近根系的部分光照不足且生长空间受限,从而容易生长出花枝,形成茎花。在雨林下层,由于光照不足,这里成为了喜阴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的理想栖息地。(3)图中乙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其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但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节之分。在湿季,降水丰沛,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使得草原葱绿一片,高草和疏林随处可见;而到了干季,降水稀少,蒸发作用强烈,导致草类因缺水而变得枯黄。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上生长有大片森林,树高一般能达到15〜20米,受地下冻土影响,森林直根很难向下穿越,侧根发达。林中常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倒木的形成受冻土深度、风力大小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湖塘。材料二大兴安岭地理位置及倒木景观(1)推测大兴安岭北部倒木主要植被类型。(2)判断夏季、冬季大兴安岭倒木多出现的坡向,并分别说明原因。(3)在倒木被清理后的平坦地区容易形成湖塘,简述其形成过程。答案:(1)大兴安岭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结合图片,树叶叶面较小,大兴安岭北部倒木主要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2)夏季东南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