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整体备考一、考点解读对小说的考查选择题,一般为四选一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性格和心理分析、故事情节作用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表现手法作用分析、小说主题概括和审美取向分析、语言风格赏析等;简答题,人物形象分析是历年必考题,其次是某种物象在文中的作用分析,其他还有细节作用、线索作用的分析等;探究题,主要是探究结构技巧,某个情节的作用,还有探究人物形象。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的新视野——叙事。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体裁,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线索变化、安排技巧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更应该在复习中得到重视。如果说先前的学习还处于零碎状态,那么现在有必要系统地思考与研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答题之道了。二、重点考向(一)了解命题卷别出处试题类型考查重点2022·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节选自冯至写于抗战时期的历史小说《伍子胥》第六节选择题2,简答题2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情节赏析、人物心理概括分析、情节效果比较鉴赏2022·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李广田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作的散文选择题2,简答题2内容理解、艺术特点分析鉴赏、散文标题理解、散文手法(细节)赏析2021·新高考Ⅰ卷卞之琳《石门阵》抗战小说选择题2,简答题2内容理解、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情节手法的作用、物象含义分析2021·新高考Ⅱ卷废名《放猖》(文本一)《莫须有先生教国语》(文本二)双文本(散文+小说)选择题2,简答题2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内容理解和分析、语言赏析、叙述视角的作用2020·新高考Ⅰ卷于坚《建水记(之四)》文化散文选择题2,简答题2内容理解、艺术特色分析鉴赏、句段作用、线索作用2020·新高考Ⅱ卷双雪涛《大师(节选)》短篇小说节选选择题2,简答题2内容理解、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物象作用、句子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越来越凸显审美鉴赏与创造,命题由重“考点”转向重“文本”,由“考什么”转向“为什么考”。1.选文上选文上更加灵活多样,文体由“单一”走向“多元”。一是文体形式多样化,以小说、散文为主,历史小说、故事新编、纪实小说、书信体等都有出现,如2022年全国乙卷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和全国甲卷文本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呈现出打破传统小说模式和文体界限的“散文化”倾向。二是凸显群文阅读理念,如2022年全国甲卷、2021年新高考Ⅱ卷都出现了组合文本的形式。整体呈现出打破传统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模式、反套路命题的趋向。2.命题上(1)设问指向越来越细致、灵活,全面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前一道选择题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鉴赏,后一道选择题则针对理解分析文本内容。(2)注重情境化设置,注重课内外知识、不同文本间的连接性考查。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9题要求学生比较“渔夫拒剑”改写前后文学效果的差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进行个性化解读。(3)注重文本理解,强调文学整体素养,将知识点与文本阅读鉴赏融会贯通进行考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考查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和文学评价能力,在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体裁、题材和风格作品,深入细读、研习文本等方面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考生需要对文本有一个充分的理解,需要去仔细地研读,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写出有深刻见解的内容。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9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通晓教材小说具有环境美、形象美、情节美、结构美、智慧美和语言美等美育元素,小说阅读可以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在部编新教材中,小说阅读涉及文学阅读与写作、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五个任务群15篇文本和《红楼梦》。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情,塑造了不同类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其手法各异,风格不同,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高考对小说阅读各种能力的要求,均可以在阅读文本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三、巩固基础1、明类型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常见分类: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武侠小说等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2、知特征1.小说三要素及主题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小说独特的系统机制:通过以情节为主导、人物为焦点、环境为依托的结构,概括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1)人物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2)情节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但它经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3)环境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从侧面刻画人物,显示作品主题。(4)主题小说的主题是指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5)小说三要素及主题关系图2.中外小说塑造人物方面的几点不同近几年,高考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常常眷顾西方小说,如2019年全国Ⅱ卷的《小步舞》(莫泊桑)、2020年全国Ⅰ卷的《越野滑雪》(海明威)等,因中西方小说有所不同,特别是塑造人物方面的不同更加明显,这里简单作比较。(1)中国小说注重人物的对话,而西方小说则注重以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其心理与情感。如《红楼梦》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像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对话,王熙凤与老太太之间的对话等;如《老人与海》以人物的内心独白为主要表现形式,像对圣地亚哥内心独白的描写,表现圣地亚哥的心理发展过程。(2)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西方小说则有相当细致的心理刻画。如《水浒传》中描写武松在面临一只老虎的时候,那种内心的恐惧,用“变作冷汗出了”的方式来表现;如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大多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主人公通过内心的独白,直抒胸臆,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直接向读者倾诉、宣泄。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常用的“意识流”“内心独白”“心理象征”“心理时空错位”等艺术技法,都是在西方小说重视心理描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小说虚构,散文写实。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式描绘的。(2)小说重在表达作者对人、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散文重在作者情感的表达。(3)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就不能不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4)写景状物对于小说而言,是小说的环境描写;对于散文而言,则是突出景物的特点,表达对景物的赞美以及自身感情。四、知识建构一、小说阅读常识:(一)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包括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两种;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如《祝福》)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种,主要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社会背景、地方风俗、社会关系。(二)六要素小说作为写人叙事类文章,具备一般记叙文应有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二、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一)人物1.小说中,对形象特点的分析和对性格特点的分析有什么不同?答:形象特点不等于性格特点,形象特点=性格特点+身份地位+外在形象。如果分析性格特点,不需要写出人物的身份;如果分析形象特点,则必须结合其语言动作、穿戴打扮等,写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如农民、科学家、士兵、商人等。如果只要求概括,那就只概括要点,不必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分点列出。类型具体作用主要人物人物本身:思考人物的典型性,对其他人物的正衬或反衬作用。主题方面:思考人物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感情、给人的启示等。情节结构:若是线索人物、则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正衬和反村两种,要指明是怎样衬托的。主题方面:次要人物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主题。情节结构:或是线索人物,起贯串全文的作用;或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效果:如果从次要人物的视角叙事,那么次要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使表达更为真实亲切等。3.请写出人物类考查的答题模式。答:XXX是小说的主要(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有,①烘托(衬托)XXX人物+具体分析:②突出(丰富)作品的主题+具体分析;③是小说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体分析;④是故事的见证者,使表达更为真实亲切+具体分析。XX在文中暗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时代特色),突出了人物……的特点,表达了……的主题,同时具有线索作用,串联起小说的情节、使结构更为严谨。(二)情节1.概括小说的情节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进行,其中必须注意抓准题干要求中涉及的对象。2.小说中,一般情节有什么作用?请分点列出答题术语。答:①从情节本身的作用考虑。一般来说,小说的情节前后大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具体作用有:a.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b.照应前文或标题;c.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情节;d.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产生波澜,出人意料;e.是小说的线索,贯串全文。②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情节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小说的情节呈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历程,要考虑这一情节对人物形象塑造所起的作用。答题术语:刻画了人物……的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塑造了……的人物形象。③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考虑。要考虑这一情节是否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常用答题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④从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考虑。要思考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从而明确情节在揭示主题或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答题术语:揭示(暗示、突出、深化)了……的主题。⑤从情节给读者的感受角度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要考虑读者的审美感受,因此小说的情节往往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小说中,特殊情节有什么作用?请分点列出答题术语。(1)开头类型作用1一般开头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③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2设疑(悬念)式开头①设置悬念,引出下文;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3写景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结尾类型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尾①结构安排上,使平淡的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让人觉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③从表达主题看,它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表现人物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表达效果上,令人伤感,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①主题上,喜剧性的结局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表达效果上,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③读者的情感体验上,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愉悦之感。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无穷的回味余地。探究小说情节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从哪四个方面入手?请分点列出。答:从情节本身看:结合文本具体情节,说说此情节是否对前后情节有铺垫、照应、对比等方面的作用。从表现人物看:分析这一情节是否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情感、命运),是否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真实等。从表现主题看:说说这一情节表达了什么思想或情感是否突出了小说主题(或主题的某一方面)。从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看:分析这一情节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对读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三)环境1.概括自然环境的特点应注意哪两个方面?请分点列出。答: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要学会从景物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注意文中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尤其关注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2.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应注意哪四个方面?请分点列出。答:从“时”的角度。“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从“地”的角度。“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从“人”的角度。“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紧张的还是冷漠的等等。从“事”的角度。“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寻找并分析概括。3.小说中的环境有什么作用?请分点列出。类型答题角度具体作用自然环境对环境本身点明时间、季节,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交代什么背景,渲染什么气氛。奠定什么感情基调。对情节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发展。对人物突出人物怎样的处境,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揭示人物怎样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怎样的命运。对主题表现怎样的主题。深化怎样的主题。社会环境对环境本身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对人物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影响、决定人物什么性格。对主题揭示怎样的社会本质特征或主题。4.请写出环境类考查题的答题模式。答:自然环境:①……具体描写了……的景色,营造了……的气氛,莫定了……的抒情基调;②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为……的情节做铺垫);④表达(深化)了……的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突出、烘托、交代)了……,为……的活动提供了背景;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四)主题1.探求小说的主题主要从那四个方面入手?请分点列出。答: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有些小说的题目就是对小说主题的概括,或是一语双关,或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思想性格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把握小说主题的目的。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作品独特而精巧的构思,与主题有着必然的关联。通过分析作品的构思手法,诸如线索的安排、悬念的设置、伏笔照应等,可以推断出作品的主题。2.请写出小说主题类考查题的答题模式。答:小说通过叙述……的情节(或对……的描写),揭露(或批判、讽刺)了……的现象(或赞扬了……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五)语言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主要从哪三个层面入手?请分点列出,答: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表层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最后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2.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主要从哪六个方面入手?请分点列出。答:①词语运用:经过千锤百炼的词语,其艺术效果是凝练、细腻、形象、逼真的,尤其是动词、形容词、关联词、副词、叠词用得好、能形象地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也能很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②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③修辞方面:分析作品运用的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④语言特色:从语言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等角度考虑,如果是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还要注意考虑与其身份地位、文化程度、性格心理相符。还可以根据小说题材来分析语言特色,如乡村题材(包括人物语言),常常通俗朴实,具有地方特色;城市小市民题材,常常细腻委婉,寓意深刻。⑤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华丽、豪放、婉约、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⑥语体色彩:口语、朴实、风趣、形象、生动、有地方色彩:书面语,庄重、典雅、含蓄深沉等。3.请写出语言表达艺术类考查题的答题模式。答:①指出语言特色(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表达方式再次,语言表达最后);②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③指出其表达效果(如表达了什么内容,塑造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什么主题,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六)标题1.探究标题的意蕴主要从哪两个角度入手?请分点列出。答: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意思,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深层含义:即其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往往要联系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具体分析。如果标题运用了表达技巧,如比喻、双关、反语、引用等,应明确点出。2.探究标题的作用主要从哪六个角度入手?请分点列出。答题角度具体作用1从主旨看标题是不是有双关、象征、暗讽、对比等作用,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2从结构看通读全文,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标题具有统领全文、贯串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3从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展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4从环境看标题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5从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看标题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6从读者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七)表现手法1.小说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六类?请分类写出。表现手法具体类型1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2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3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4表现手法白描、象征、对比、衬托、讽刺、渲染、黑色幽默。5常用结构手法线索、悬念、意外、伏笔与照应、铺垫、抑扬、延宕、留白。6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重视)、设问、反问、双关、反语、引用、对比、映衬(衬托)、顶真(顶针、联珠)、移用(移就)、通感(移觉)、婉曲(委婉)、回环(回文)、呼告、互文、仿词、飞白、层递、析字。请写出叙述人称的作用。叙述人称作用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3.请分点写出叙述方式的作用。叙述方式作用1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写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进行叙述。作用: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也可与上下文形成对比或照应。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补充交代。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又叫分叙。作用:条理清晰,便于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4.请写出以下描写手法的作用。描写手法作用1细节描写:包括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表现地方特色等。2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身份和境遇,显示人物的性格变化等。3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等。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的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4侧面描写:包括借助次要人物衬托、借助事物形象(物象)表现、借助环境烘托等。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5.请写出以下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表现手法作用1白描:就是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加渲染与烘托的写作手法。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2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人物或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表现手法。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性,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质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①使抽象的事物和情感具体化、形象化;②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3对比: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的方面进行比较。①凸显一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显主旨;②表达作者的好恶袭贬;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4衬托:用次要人物(事物)作暗村来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有正衬、反衬两类。①从侧面突出人物(事物)特征,表现主旨;②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5渲染:在高潮或主体出现前,对环境、场面、事件、人物等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①营造气氛,进行铺垫,奠定感情基调,预示结局;②增强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增强小说的表现力、感染力。6.请写出以下常用结构手法的作用。结构手法作用1线索:是贯串文章始终、起组织材料作用的人物、事物或感情。一般来说,内容简单、事件单一的短篇文学作品,大都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长篇文学作品,大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复线按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双主线,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①单线。一线串珠,将零散的材料组成有机的整体,条理井然,结构严谨;显示思路,突出主旨。②明暗线交织。或隐或显,若断若续,显隐结合,摇曳多姿;丰富小说的内容,突出人物,表达主旨。③主副偕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悬念:俗称“卖关子”,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迷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的一种艺术手法。①巧布疑云,引人注意,突出有关内容;②增加行文之美,增强吸引力和表现力。3伏笔与照应:伏笔,是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如对文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故事情节先作一个提示或露一点消息;照应,又叫呼应,是指在适当的地方让前面埋下的伏笔显现其作用,或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或对前文简单的暗示予以详细描写。作用:①使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②使结构紧凑严密,浑然天成,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③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思考、回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铺垫: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①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情节发展更合理;③使结构更严谨;④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5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撬动新质生产力
- 佳木斯新质生产力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年台州市椒江区属国有企业招聘特殊人才及职业经理人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社旗县高一数学试卷及答案
- 沙溪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工程合同附加协议范本
- 动物胶在户外运动装备材料中的耐候性考核试卷
- 罐装水生产设备选型与性能评估方法考核试卷
-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建筑信息化管理考核试卷
- 矿山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考核试卷
- GCP培训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乒乓球社团活动记录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考核试题及答案
- 数据结构-第6章-图课件
-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库150题(含答案)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
- 保洁服务岗位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 皮内针讲课课件
- 村卫生室静脉输液准入申请审批表
- 提高钢柱安装垂直度合格率QC成果PPT
-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诊断与解决方法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