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6.1 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灾害_第1页
《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6.1 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灾害_第2页
《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6.1 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灾害_第3页
《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6.1 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灾害_第4页
《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6.1 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灾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灾害课前篇

预习教材课堂篇

分点突破随堂练

学以致用课后篇

课时分层训练课前篇

预习教材一、洪涝灾害1.形成2.分布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________季风气候区、温带__________气候区。(2)地形因素:________、________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沿河沿海3.主要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____________,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____________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4.危害特点人口越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基础设施水土流失密集越高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______________,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中下游平原二、干旱灾害6.形成7.危害(1)农作物减产。(2)影响畜牧业,加剧____________和沙漠化。(3)引发水资源短缺,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4)引发__________、火灾、虫灾等灾害。草场退化沙尘暴

三、台风灾害9.台风(1)在________或__________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2)特点: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3)频发海域:______________。热带副热带西北太平洋10.灾害危害11.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海地区,多发于________季节。东南夏秋四、寒潮灾害12.成因____________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________等现象的天气过程。13.活动特点北半球____________地区的深秋到________时节。14.危害(1)使农作物遭受________,造成农业损失。(2)造成畜牧业损失。(3)阻断________,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强冷空气冻害中高纬度初春冻害交通15.对我国的影响______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蒙古、____________地区。冬西伯利亚【判断正误】1.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影响。

(

)√2.降水稀少的地区都会形成旱灾。

(

)×3.我国西北地区是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

)×4.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

)√5.寒潮多发生于冬季。

(

)×课堂篇

分点突破知识点一

洪涝灾害【从生活中学】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将鲧“围堵障”的方法改为“疏顺导滞”,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1.黄河中下游流域易发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答案]

黄河中下游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河中下游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排水不畅,易发洪涝。2.对于治理洪水,鲧采用了“堤工障水”的方法,禹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疏顺导滞”是不是一定比“堤工障水”的方法有效呢?[答案]

不一定。治理洪水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建议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相结合。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黄河、海河、淮河是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的?归纳大江大河防治模式。[答案]

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在海河、淮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防治模式: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河道整治,加固堤防,开辟分洪区,调整并扩大洪水出路。【核心知识归纳】洪水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如下表原因具体内容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物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分析:原因具体内容自然原因水系状况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河道弯曲河谷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入海口狭窄续表原因具体内容人为原因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区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续表【用到生活中去】

2020年夏季,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持续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据此完成4~5题。4.南方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③农业用水少④城市地区排水设施落后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B[解析]

持续的强降雨是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同时城市地区排水设施落后加剧了洪涝灾害。5.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口、城市密集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C.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C[解析]

长江干流易发大洪水,与河道特征、支流分布状况、流域内的地形和植被情况等自然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知识点二

干旱灾害【从生活中学】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8年8月初,据国家电网消息,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北京、河北、山东等18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据报道,自7月中旬以来,一些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湖南、辽宁、江西、贵州、安徽的局部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当地积极应对,科学调配,力争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6.自7月中旬以来,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高温少雨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答案]

每年的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干旱天气,高温少雨。7.我国发生的旱灾有什么特点?[答案]

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长。8.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答案]

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分别是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核心知识归纳】旱灾的特点及成因我国东部季风区旱灾频发的原因分析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下面为我国旱灾多发区的成因分析。【用到生活中去】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8月1日至2015年3月21日,潍坊市平均降水量仅为561.1毫米,为1952年山东省潍坊市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同期降水量最低值。潍坊市26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锐减,抗旱形势严峻。据此完成9~10题。9.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气候异常导致降水持续偏少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C[解析]

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10.我国东部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是

(

)A.受季风气候影响

B.春季播种的农作物面积大C.平原地形降水少

D.夏季炎热,蒸发量大A[解析]

我国东部处于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多发。知识点三

台风灾害【从生活中学】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1月22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2018年中国气候公报》。公报指出,2018年台风灾害损失偏重。中国气象局总结了2018年台风的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生成和登陆的台风多(2018年西太平洋生成29个台风,其中有11个台风登陆我国,数量惊人);第二个特点是登陆位置偏北(2018年夏季,“安比”“云雀”和“温比亚”3个台风在一个月内相继登陆上海,非常少见);第三个特点是灾情比较重。11.简述台风的危害。[答案]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等各种设施;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12.说出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答案]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核心知识归纳】台风灾害的特点灾害总特征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源地西北太平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台风生成区菲律宾以东洋面;南海中北部洋面发生时间盛夏至秋初分布集中区东南沿海地区范围南起广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时常受台风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可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差异沿海重、内陆轻南方重、北方轻杭州湾以南频次高,杭州湾以北频次低广东、海南东部沿海频次最高,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沿海次之续表移动路径西移路径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西移,进入南海在广东、海南沿海,越南沿海登陆西北路径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岛和琉球群岛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苏沿海一带登陆转向路径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移动后,转向东北袭击我国东部沿海、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灾情严重差异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变化灾害损失有逐年增加趋势(与沿海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续表【用到生活中去】

2020年第2号台风“鹦鹉”已于7月14日下午5点在广西玉林北流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其强度持续减弱。据此完成13~14题。13.台风“鹦鹉”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狂风④暴雨

⑤沙尘暴

⑥洪涝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C[解析]

台风会诱发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等灾害。14.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A.春夏多、秋冬少

B.内陆重、沿海轻

C.春夏少、秋冬多

D.沿海重、南方重D[解析]

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知识点四

寒潮灾害

15.寒潮在我国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答案]

春季和秋季。16.说出寒潮天气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表现形式。[答案]

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核心知识归纳】我国的寒潮灾害时间分配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高峰期春季高峰期:3—

4月;秋季高峰期:10—11月源地源地形成北方大陆、冰雪洋面的极地冷气团,气温很低,干冷空气堆积,形成高密度冷气团,发展成为冷高压后,在西北气流引导下大举南侵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地区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影响差异山体北侧山体北侧阻挡南下冬季风,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山体阻挡南下冷气流,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影响范围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两广地区寒潮灾害影响农业低温、大风对北方农牧业有重大危害地区差异北方地区因秋末寒潮带来的初霜使晚秋作物遭受冻害,牧区因寒潮霜冻使牧草和牲畜受灾寒潮天气北方天气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南方天气降温、冻害、雨雪影响范围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续表

17.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发生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B.寒潮影响的范围一般较小,此次例外C.寒潮可能会引发多种自然灾害D.寒潮一般只影响陆地,不影响海洋C[解析]

寒潮发生会造成暴风雪、冰冻、冻雨、大风、风暴潮等多种灾害。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春秋两季;寒潮影响的范围较大;寒潮不仅影响陆地,也会影响海洋。18.受寒潮影响,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暴雨频发③河运翻船④农作物遭受冻害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B[解析]

受寒潮影响,华北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大风降温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华北地区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华北地区河流结冰,且河流水量小,河流不能通航。随堂练

学以致用

下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发生频次等值线分布图(单位:次)。据此完成1~2题。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生物灾害

D.台风灾害A[解析]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种灾害中只有旱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2.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

)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天气影响⑤地形影响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B[解析]

我国旱涝灾害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天气、地形影响。

下表是2013年8月某日浙江舟山某地气象观测资料表。据此完成3~4题。时间12时前后251

002103018时前后309905024024时前后271

00410503.该气象灾害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

)A.狂风暴雨

B.阴雨连绵

C.高温晴好

D.寒冷少雨A[解析]

据18时前后的降水量可知,该自然灾害影响下,形成暴雨天气;根据风速可知,该自然灾害影响下,形成狂风天气。4.该日影响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寒潮

C.洪涝

D.台风D[解析]

8月份,浙江舟山不会出现寒潮;降水强度大,不会是干旱;根据风速和气压变化可知,该自然灾害为台风。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单位:次)。据此完成5~6题。5.冷冻灾害多发省份是

(

)A.皖、粤

B.粤、赣

C.赣、湘

D.湘、桂C[解析]

冷冻灾害多发地区位于南岭北侧,主要省份是江西、湖南两省,简称分别是赣、湘。皖是安徽的简称,主要在长江以北地区;粤是广东的简称,位于南岭以南;桂是广西的简称,位于南岭南侧。

C

课后篇

课时分层训练【合格考过关练】

下图为华北地区海河某支流流域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C[解析]

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集中;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较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B[解析]

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因此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飓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A

4.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

)A.①

B.②

C.③

D.④D[解析]

影响美国的飓风多形成于大西洋上,图中只有④地位于大西洋。

2018年4月13日,寒潮来袭,甘肃低温冻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亿元。据此完成5~6题。5.关于此次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B.强冷空气北上造成的C.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产业是工业D.空气移动速度慢A[解析]

此次寒潮是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空气移动速度快;受寒潮影响,农业生产损失最严重。6.代表寒潮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

)D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寒潮过境时,导致气温大幅度下降。

下图为我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图。某年春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完成7~8题。7.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的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B[解析]

结合图例和省区轮廓,图示重旱的地区在我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四川。8.对于图中重特旱区旱灾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雨季未到,降水稀少B.气温回升迅速,蒸发旺盛C.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渗漏D.植被丰茂,蒸腾强烈D[解析]

我国西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主要有:雨季未到,降水稀少,气温回升迅速,蒸发旺盛和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渗漏。植被丰茂,蒸腾强烈不是干旱的主要原因。【等级考提分练】

A

10.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解析]

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图中显示的是山区林地逐渐减少,耕地增加,应是过度开垦砍伐造成的地表植被减少,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城镇出现后,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2010年春季,西南五省面临世纪大旱,5

000多万人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

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据此完成11~13题。11.这次干旱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

)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