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专家详解】:A.介词,对于;B.助词,舒缓语气;C.助词,呢;D.助词,舒缓语气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余闻而愈悲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专家详解】A.表递进,并且;
B.表承接,就;C.表因果,因而;D.通“尔”,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以从征平原功”中“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辰继野 B.以货贿事发 C. 乃以墨涂字观之 D.以命归之【专家详解】B.“凭借”。A.“从”。C.“用”。D.“用”。
语法公式
1.基本主干式
主语+谓语+宾语
我打他
2.完全式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
(定语)宾语
愤怒的我狠狠地打了
瘦弱的
他
3.倒装式
主语(定语)+谓语(状语)+宾语(定语)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也”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者,…。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者也。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如今人方为刀,我为鱼肉。(《鸿门宴》)6.用“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7.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用“乃、则、即、诚、皆”等词表示判断。如:(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3)水旱疾,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治平篇》(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5)环皆山也。(《醉翁亭记》)8.否定判断句式,由否定副词“非”构成。如:(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略秦。(《六国论》)(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这种句式就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的形式。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如:
有罪受罚(《左传·哀公六年》)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用“为”引出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成“为…所…““…为所…”的形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其形式和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样。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靠动词本身在语境中的种表现表被动,如: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也经常被省略。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1)承前省略如: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哙拜谢,(哙)起,(哙)立而饮之。(《鸿门宴》)(2)承后省略。如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在对话环境中,常省略主语。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沛公)曰:“我持白壁一双,……”
(《鸿门宴》)(4)不规则省略。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渔人)使舍船,从口入,(口)初,才人。(《桃花记》)2.省略谓语(1)承前省略。如:我持向壁一双,欲献项王,(持)玉千一双,欲与亚父。(《鸿门案》)(2)承后省略。如:因跪请秦王(击)。秦王不肯击。(《艰颜前相如列传》)3.省略宾语(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秦),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沛公奉卮酒为(之)寿,《《鸿门宴》)(3)上句宾语与下句主语相同,常承后省略如:哙侧其盾以撞(卫士),卫士仆地。《鸿门案》4.省略介词在介词的省略中,“于”的省略最常见,“以”的省略次之。如:
大王见臣(于)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促织》)5省略量词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如: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四、倒装句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为了强调宾语,把它放在动词的前边,有四种情况。(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①动宾结构:沛公安在?(《鸿门宴》)②介宾结构: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为了强调宾语,用助词“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4)在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情形:(1)中心词十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4)中心词+数(量)词。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在古汉语中,通常把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作补语,而按现代汉语习惯应该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标志词:于、以。如:
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古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典例精析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专家详解】A、(主谓倒装。)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专家详解】C.
A.“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三处省略主语;D.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对下列语句中相关文言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请于王”。是被动句。B.“将军朝夕刍豢黍梁”。“刍豢黍梁”是名词活用作动词。C.“子非吾子也”。是判断句D.“然后内之”。省略了主语“其母”。【专家详解】A。“使人请于王”意为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不是被动句。
过关训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D.微斯人,吾谁与归?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C.生孩六月,慈你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毋宁毙于虞人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人。”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C.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1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C.以臣为愚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14.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B.遂持驹去C.齐桓公出猎D.明日朝,以告管仲1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初三期中试卷及答案
- 2025企业资产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权益转让协议
- 煤炭加工过程中的余热发电技术考核试卷
- 毛织品行业市场竞争态势考核试卷
- 木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考核试卷
- 牛的饲养遗传改良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 临沂大型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安全检测考核试卷
- 临床踝泵运动护理宣教
- DB34T 2146-2014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报告编制规范
- 废品站承包小区合同(2篇)
- 浅谈电力调度数据网的传输特性
- 2024年青海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高标准农田设计实施方案(技术标)
- 苹果酒的家庭做法-苹果酒的效果和作用
- 海上基本急救全套教学课件
- 安全文明施工承诺书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急预案及护理流程
- 2024年内蒙古航开城市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