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原文作者得分不及格_第1页
语文阅读题,原文作者得分不及格_第2页
语文阅读题,原文作者得分不及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阅读题,原文作者得分不及格福建高考(微博)语文卷一现代文阅读题的原作者微博爆料,称自己考自己的文章得分仅一半。

羊城晚报讯记者尹安学报道:“一对答案,妈呀,我自己写的文章,自己都不会分析了!”昨晚,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中一现代文阅读题的原作者林天宏,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用有点调侃的语气说:“这些出高考试题的想得真多!”林天宏估计,这道15分的题目,自己能拿一半左右的分数。

一对答案,作者傻眼

9日晚9时许,林天宏在自己的微博爆料,自己的文章成了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但自己不会做,一时引起博友们疯狂转发。到10日晚7时,转发量已超80000次,评论14000多条。

2006年6月21日,时任《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林天宏,在该报《冰点周刊》“钩沉”栏目发表《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一文。前几天,他突然接到朋友电话,说这篇文章上了高考语文试卷。

林天宏找到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果真在试卷里看到自己的名字。只不过,原文1500字被删减到几百字。

林天宏连忙看文后的3道试题,“我以为自己写的文章嘛,自己肯定清楚,做起来得心应手,没想到一对答案,好多都不会做”。

两次写雨,只是随性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中,林天宏的《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被安排在乙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阅读10段文字后,需要做3大题,其中一道选择题5分,两道简答题分别为4分、6分。

第一道选择题是多选题,要选出对“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林天宏选了C、E,正确答案是D、E。

第二题要简要分析“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林天宏说自己基本答对。

第三题要求考生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林天宏做完一查答案发现,答案有3点,自己只答对一两点。

林天宏郁闷了,他在微博上发泄自己的不满:“其他就不说了,最后一题问作者为什么提了两次大雨,标准答案忽忽说了一堆。真正的原因是我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出卷前问问我好嘛?”出高考试题时,当然不可能问作者,那样就泄题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林天宏说:“为什么两次提到雨?我是南方人啊,在南方经常下雨,北京下雨少嘛,所以我要提两次啊。”

林天宏表示,写作时并没考虑那么多,写到最后,自然又回到了这场雨,“这是很随性、水到渠成的,没有那么多刻意的原因”。

但参考答案第三个要点说,两次提到雨,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现在做完题,我认真想想,要是当年,我也会这么回答。”林天宏是福建人,1997年考入福建师大读书,“高中读书,通过强化训练,自然形成了一套体系、一个标准,在当时严格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我想,我也会这么回答。”

但现在,林天宏脱离这个体系已有14年,“我离开这个体系十多年了,不熟悉这套体系,就不会作答了。”

“我现在看来,题目这么出,参考答案这么写,并不离谱。”林天宏说。

-链接

如此尴尬,前年也有

实际上,“原作者得低分”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09年,同是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同样15分的一篇阅读文章《寂静钱钟书》的原作者周劼人只拿到了一分。

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实习生周劼人在该报发了一篇文章:《寂静钱钟书》,此文后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我对了对答案,除了第一个选择题,我拿了1分外,其余全错。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