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

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集通勤、运动与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太原滨河自行车专用道自投入使用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上了

骑行,普通成年人骑行整段该自行车专用道需要MIOmin,则该自行车专用道的长度约为()

A.75cmB.75kmC.750mD.150dm

2.春晚中很多节目都会使用舞台机械升降演员,来增加表演空间的层次感。如图所示,当演员在匀速升起

的升降台上不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观众为参照物,该演员是静止的B.以观众为参照物,升降台是静止的

C.以该演员为参照物,升降台是运动的D.以该演员为参照物,观众是运动的

3.测量是物理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测量方法对物理探究的结果至关重要,下列测量硬币直径的

做法中,正确的是()

4.“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话题引发了创新小组同学们的思考。为测量物理课本

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页,共18页

A.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

C.用整本书的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5.国庆期间,小铭一家开车去太行山大峡谷游玩。中途的某一时刻,他们与大峡谷的距离和车上的速度表

指针如图所示。若小明爸爸开车一直以此速度行驶,则他们到达大峡谷所用的时间为()

A.1.2/zB.1.4/zC.1.6/iD.1.8/i

6.三辆汽车在某段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道路监控摄像机先后拍摄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张照片,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111/1111

Ba

A./车速度最大B.8车速度最大

C.以C车为参照物,/车在同向运动D.以2车为参照物,/车在反向运动

7.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

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08km//i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

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25mB.15mC.10m

8.“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小李佩戴该手

环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环记录情况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总步数:2700步步频:180步/分钟

时速:9.2千米/小时消耗:135大卡

第2页,共18页

A.时间为O.l/iB.通过的路程为2.3人加

C.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0.6mD.每跑一步需要的平均时间为0.25s

9.小榆和小月周末约好一起去公园游玩,小榆和小月家距离公园的路程之比为5:3,她们一起分别从各自

的家里出发,小榆到达公园用了5min,小月到达公园了6min,则她们的速度之比为()

A.2:1B.1:2C.25:18D.2:5

10.如图甲所示的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大学城,某次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10min后到第一个派送

点停靠并派送快递,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其路程s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甲乙

A.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2.0bn

B.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13min

C.派送车在10~13min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6km/h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11.冰壶又称冰上溜石,是一种冰上投掷性竞赛项目,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冰壶的高度N2,如图乙

所示,其高度为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

第3页,共18页

12.某位同学先后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记录的测量结果如下:16,72cm16.71cm、16.32cm、

16.73cm、16.72cm。分析结果可知,有一次记录的结果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cm;本次测量的

结果应记作cm。

13.双休日,小明随父母自驾外出。行驶过程中,他看到汽车仪表盘的示数如图所示,按如图甲的速度匀速

行驶一段时间后,仪表盘示数变为如图乙所示,则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km,所用时间是

甲乙

14.小智在“错题本”中记录了如下错题,请你帮助他找出错误之处、分析错因并写出正确解答过程。

错题记录错题改正

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

路程的平均速度为lm/s,求该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错误之处:______;

解:该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错因分析:______;

正确解答:______O

前+"后=4MS+1MS=2.5M/S。

2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15.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如图显示他们

测量过程中小车在/、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时:分:秒”)

(1)实验的原理是。

(2)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3)小车通过段的路程为o”;小车通过/C段的平均速度为m/so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8c段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8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处的时间,

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8C段的平均速度。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是否正确?o理由是o

(5)分析图中信息可知,小车全程(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6)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第4页,共18页

00:05:041

16.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在内径约为1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

-40cm

,30cm

入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管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40cm

-20cm

■30cm

,10cm

情况,如图所示。•20cm

■■Ocm

■10cm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点运动10cm>20cm、30cm和40c机所0-0cm0

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图甲);乙同学的方

案: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图乙)。你认为应选同学的方案,原

因是______

(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你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是

,依据是。

从。点开始的路程s/cm010203040

从。点开始计时的时间051020

(3)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从。点开始气泡做运动。

(4)气泡运动到30cm处的速度是m/so

17.某小组在“探究汽车行驶的快慢”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事先用皮尺测量了汽车的实际长度是

4.0m,小亮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组照片,如图甲所示。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4s

曝光一次,照片中汽车的长度是2.0cm,照片中。到C的长度乙=12.0cm。

第5页,共18页

(1)小明同学测量汽车行驶的频闪照片,得到04<4B=_BC,由此可知汽车从。到。过程中,行驶速度

的变化情况是,汽车从。到C的平均速度为m/so

(2)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中,①②③三条曲线能大致描述汽车从O到C整个运动情况的图像是(填序号

)。

(3)如图丙所示,这是汽车“行车记录仪”中《尸尸软件记录的一段时间内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

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力1、力2和13三个时刻中,汽车行驶得最慢的时刻是,

理由是0

18.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交警在育才中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人”"的标志牌。有家长反映,经常

有车辆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9.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王亚平进行太空授课。在太空中,孱

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面一样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如图所示)。关于停留在水中

的乒乓球,小文说乒乓球是静止的,而小雅说乒乓球是高速运动的。对小文和小雅的说

法,你作何评价,并简述理由。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第6页,共18页

20.频闪摄影是借助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物体连续运动的过程。创新摄影小组用频闪摄影

记录了小鸟降落树枝的过程,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图所示,从开始拍摄到小鸟降落到树枝的路程是

24cm,在第一个频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为0.56/§。求:

(1)从开始拍摄到小鸟降落到树枝的平均速度;

(2)在开始拍摄的第一个频闪时间间隔内,小鸟飞行的路程。

21.国庆时,小梦同学爸爸开车带着全家人去北京游玩,他们先开车去太原南站,

再搭乘高铁去北京。07:20时,小梦同学坐在汽车上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

牌处。小梦同学通过手机查询到太原开往北京方向的列车时刻如下表。

太原南站到北京西站部分列车时刻表

车次太原南发北京西到

G60407:0009:56

G79208:0210:53

G9208:3311:00

G61010:5714:03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梦同学一家人最快能搭乘上哪一车次的列车?

(2)小梦同学在网上查阅到太原南站到北京西站的时程为509.6卜篇,则小梦同学他们所搭乘的列车从太原南

站到北京西站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绿波”交通随着太原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车辆与道路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

行效能,达成太原交通提速五公里的目标,太原交警支队运用交通科技手段,在迎泽西大街-迎泽大街全线、

府西街、长风西街等城市主干道实施交通信号“绿波”协调优化,为市民提供畅通、快捷的交通环境。

交通信号“绿波”控制又称为“绿波带”,通过信号灯协调控制,使在上游交叉路口绿灯启亮时开出的车

辆,以适当的车速行驶,可以正好在下游交叉路口绿灯启亮时到达,此时的车速称为“绿波速度”,此时

第7页,共18页

车辆可以不遇红灯或者少遇红灯通过,车辆犹如行驶在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中。

在“绿波”协调优化下,迎泽西大街白天平峰期间建议行车速度为50卜加他,可连续通过9个路口,用时约

5分49秒;迎泽大街白天平峰期间建议行车速度为50%6/人可连续通过6个路口,用时约3分钟。相比

于使用“绿波”协调优化之前,车辆停车次数缩短到一次或不停车,车辆行驶时间缩短了约38%。

(1)文章中有一处物理描述性错误,请你指出:O

(2)车辆白天在迎泽大街以平峰期间建议车速行驶时,连续通过6个路口所走的路程为km。车辆在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的。

(3)请结合短文说说“绿波”交通带来的好处:(写出一条即可)。

第8页,共1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s

【解析】解:已知成年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5x3.6加1"=18km//z,由。=]可知,该自行车

专用道路段长度约为s=况=18人机/八x(4+瞿仇=75km,故4CQ错误,8正确。

60

故选:Bo

Q

成年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5m/s,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长度即可。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

2.【答案】D

【解析】解:A以观众为参照物,演员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演员是运动的,故/错误;

8以观众为参照物,升降台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升降台是运动的,故3错误;

C以该演员为参照物,升降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升降台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该演员为参照物,观众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观众是运动的,故。正确。

参照物是用来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标准。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说明物体是运动

的,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就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了运动的相对性,属于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3.【答案】D

【解析】解:4、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准桌面;

8、无法确定圆柱体直径的位置;

C、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准桌面,无法确定圆柱体直径的位置;

D,三角尺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可以确定圆柱体直径的位置,零刻度线与桌面对齐。

故选:Do

三角尺和直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

D图中展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

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

4.【答案】D

【解析】解:A.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故/

错误;

第9页,共18页

8、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故3错误;

C、测出整本书的总厚度为二再数出书的页数,纸的张数为页数的一半,用总厚度工除以总张数“,就是

一张纸的厚度,在精确测量时,还应去掉封面和封底,因此一般封面和封底的纸比内页的纸厚,故C错误;

零刻线磨损的尺仍然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故。正确。

故选:Do

(1)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来减

小误差;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

(3)在使用累积法测纸的厚度时要注意:纸的张数为页数的•半;

(4)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认识、长度测量的正确操作方法、累积法的运用等,基础性题目。

5.【答案】C

s

【解析】解: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70卜机/瓦到大峡谷的距离是s=112km,由。=三可得,若

小明爸爸开车一直以此速度行驶,到达大峡谷所用的时间:

s112km.-,

t=—=――——=1.6/i

v70km/h0

故选:Co

已知到大峡谷的距离,由速度表指针读出汽车行驶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读出速度表的示数是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由题意可得,/、B、C三辆汽车运动的时间相同;

s

由图甲、乙可知,三辆汽车通过的路程S4<SB<§C,由。=£得,三辆汽车的速度大小关系应为

vA<vB<VC;

由图甲、乙可知/、C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故以C车为参照物时,/车在反向运动;

/、8车的运动方向相同,但。故以3车为参照物时,/车在反向运动。

故选:Do

由题意知,/、3、C三辆车运动的时间相同,通过图示判断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得出它

们运动的快慢。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

第10页,共18页

变,则是静止的。

此题考查运动快慢的比较和机械运动,关键是看懂图示,并且从图示中获得相关信息。

7.【答案】B

s

【解析】解:已知速度"=108Am//z=30m/s,刹车时间为0.5s,由。=£可知,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

少s=讥=30nz/sx0.5s=15m,2正确、/CD错误。

故选:Bo

已知行驶速度和反应时间,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行车安全可减小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求路程问题,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单位换算。

8.【答案】B

s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可知,跑步总步数为2700步,步频为180步/min,由。=彳可知,跑步时间

t=-=步.=15min=0.25九,A错误;

v180步/mm

B、通过的路程s=讥=9.2km\x0.256=2.3km,3正确;

C、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1=丝叁粤=0.85m,C错误;

2700

D、已知步频为180步/分钟,则每跑一步需要的平均时间力1=黑=0.33s,。错误。

lot)

故选:Bo

(1)根据总步数和步频求运动的时间;

(2)根据运动的时间和时速求通过的路程;

(3)根据总路程和总步数求一步的平均长度;

⑷根据步频求一步需要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

9.【答案】A

。卜榆5min5

【解析】解:小榆和小月家到达公园的时间之比:==7

X小月0mm0

又知小榆和小月家距离公园的路程之比为:—=1,

s小月O

S小榆

则她们的速度之比为:%邈=察=出检、泻=tx,=2:1.

。小月s小月力小榆35

t小月

故选:Ao

第11页,共18页

已知小榆和小月家距离公园的路程之比,求出她们到达公园的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其速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10.【答案】D

【解析】解:4、由图可知,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1.0由《,故/错误;

BC、由图可知,派送车在第10min到达第一个派送点,第13min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所用派送车

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t=13min-10min=3min,故2错误;

派送车在10〜13min内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所用的时间力=10min

_s_1-0/cm_.

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v=i=T0-=7.故。正确。

而九

故选:Do

(1)由图可知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

(2)(3)在s-力图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静止;

(4)由图可知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

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s-力图像的认识,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

11.【答案】11.401

【解析】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lrwn,即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根加;冰壶的/端与2.00sl对齐,8端与13.4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

13.40cm—2.00cm=11.40cm»

故答案为:11.40;1=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

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

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属于基础题目。

12.【答案】16,3216.72

【解析】解:观察五次测量结果,16.32cm的准确值与其他四次不同,因此是错误的;

从测量结果看,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而,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如〃,故物体的长度

r16.72cm+16.71cm+16.73cm+16.72cm

L=---------------------------------------------------------=16.72cm。

第12页,共18页

故答案为:16.32;16.72-

(1)偏差较大的为错误数据,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2)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

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偏差较大的是错误数

值,测量值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的单位为分度值。

13.【答案】400.5

【解析】解:由图甲可知,此时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卜机";由图甲、乙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

S40^772

s=12601fcm-12561km=40km,所用时间力=-=此-=0.5/z

v82kmi7hro

故答案为:40;0.5o

汽车仪表盘的速度单位是km",从图甲中可直接读出汽车的速度;

s

汽车仪表盘中两个路程的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再根据”=E可求出汽车所用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前+"后=4m+1Ms=2.5m/s将平均速度等同于速度的平均值该物体在整个路程中

22/

2s_2u前”后_2x4Msx—/s_

_m

的平均速度0-2_+A_而不谑4m/s+lm/S_0艮

。前。后

【解析】解:

错误之处.”前+“后4m/s+lm/s门-,

错因分析:将平均速度等同于速度的平均值;

正确解答:解:该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2s2。前。后2x4m/sxlm/s

二十上。前后4m/s+Im/s4“〃/、

u前0后

故答案为:"="前+"后=4Ms+I-/'=2.3m]s;将平均速度等同于速度的平均值;该物体在整个路程

22/

2s2o前。后2x4mlsxlm/s.

中的平均速度"s।s°前+0后4m/s+lm/smS°

0前。后

平均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是一道综合题。

第13页,共18页

s

15.【答案】v^-较小25.00.15不正确小车从/处滑下到达8处时速度不为零不是增大斜面的倾斜

程度

s

【解析】解:(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通过某段路程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了

方便计时,斜面的坡度应较小。

(3)由图可知,小车通过段的路程为sAB=90.0cm-65.0cm=25.0cm;

小车在NC段的路程s4c=90.0si=0.9m,在NC段所用的时间14c=00:05:10-00:05:04=6s,

小车通过/C段的平均速度:v=-O.15m/s;

ACtAC6s

(4)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达3点时速度不为零,而从3点由静止释放速度为零,运动到。点时,

用时较长,计算的速度偏小,因此小明的方法不正确;

⑸由图可知,在43段所用的时间以B=00:05:06-00:05:04=2s,

小车通过48段的平均速度:VAB==12.5cm/s=0.125m/s,

IAB2s

则1MB<04C,所以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6)因为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所以使斜面的坡度变大,能够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变大。

Q

故答案为:(1)。=丁(2)较小;(3)25.0;0.15;(4)不正确;小车从/处滑下到达8处时速度不为零;(5)

不是;(6)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s

(1)公式。=7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s

(3)读出/C段的路程,根据”=[可求小车通过/C段的平均速度;

(4)小车从N点运动到C点,在经过3点时速度不为0,而让小车从3点由静止释放,此时8点小车的速度

为0,因此由静止释放测得的时间不是下半程的时间;

(5)根据图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6)斜面的倾斜程度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速度大小。

s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学会分析实验器材的使用,是一道对实验操作的考查试题。

16.【答案】乙便于测量时间15s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匀速直线0.02

【解析】解:(1)因为实验目的是测量气泡从。点运动到10”?、20cm、30c〃?和40c〃?处所用的时间,因此

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为便于测量时间,等气泡运动上升到0位置时开始计时,故同意乙同学的方案;

第14页,共18页

(2)根据表中的时间关系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时间为15s;

(3)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速度:v=-=--=2cm/s=0.02m/s,结合(3)可知30cm处的速度为0.02M/S;

t15s

故答案为:(1)乙;便于测量时间;(2)15;路程与时间成正比;(3)匀速直线运动;(4)0.02。

(1)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并选择合理的方案;

(2)根据表中时间关系可知漏掉的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即可判断;

(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变化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s

(4)根据表中数据读出气泡在10c加到40cm区间所用时间,利用公式。=£得到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到了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描点法的应用,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的能力,深入理解数据间的关系

是本题的关键。

17.【答案】先加速后匀速20③ii配速越大速度越慢小

【解析】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车通过的路程04<43=3。即先增大后相等,由速度

s

V=[可知,汽车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因为汽车的实际长度是4.0m,照片中汽车的长度为2.0cm,照片中。到C的长度12.0cm,

4f)?77

所以的实际长度为soc————x12.0cm=24m,

2.0cm

Q24?77

汽车从。到C的平均速度约为。=广=o_FTP=20nliS;

(2)由乙s—力图像知:①图线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故①不符合题意;由②知汽车一直做匀

速运动,故②不符合题意;由③知汽车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故③符合题意;故选③。

(3)配速是指跑每公里所用的时间,速度时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故配速时速度的倒数,配速越大,速度

越慢,故〃时刻的配速值最大,运动速度最慢。

故答案为:(1)先加速后匀速;20;(2)③;(3)ii;配速越大速度越慢。

s

(1)由相等的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根据"=Z可知速度的变化情况;由汽车实际尺寸和图示尺

寸的比及0c图上距离可知OC的实际距离;

(2)图乙中的s—力图像可以看成③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3)由配速的定义可知,配速是速度的倒数,配速越大速度越小。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配速的概念,熟练掌握s-力图像。

18.【答案】(1)停表、刻度尺

(2)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2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第15页,共18页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4点,另T名同学站在8点;

③汽车车头行驶至/点时,/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2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3

点时,3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4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Z;

s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

⑶若“〉30knz//z则超速,若o〈30km//i则不超速

【解析】解:

Q

(1)根据。=7知,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所以需要停表和刻度尺;

(2)实验步骤:

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3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4点,另一名同学站在2点;

③汽车车头行驶至4点时,/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8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3

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s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

(3)实验结论:若。>30km//i则超速,若。<30km//i则不超速。

故答案为:(1)停表、刻度尺;(2):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2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4点,另一名同学站在8点;

③汽车车头行驶至/点时,/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2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3

点时,3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4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Z;

S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3)若”>30km"贝超速,若”<30km"则不超速。

s

(1)根据。=£知,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据此确定实验器材;

Q

(2)用停表测量时间t,用刻度尺测量路程s,用”=f算出平均速度;

(3)用算出的平均速度与30fem//i比较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测量,设计、叙述测量汽车速度的测量方法是关键。

19.【答案】答: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结论不同的原因是参照物选取不同。小文说乒乓球是静止的,选取

的参照物是空间站;小雅说乒乓球是高速运动的,选取的参照物是地球。

【解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取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