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第四单元A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第四单元A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第四单元A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第四单元A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第四单元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A卷

—.试题(共12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透过铁路看中国,萼保背后,既有不甘落后的追求,亦有与世界和平共发展的目标,解密于此,因

为中国有“梦”在奋斗的征程,更在通过奋斗将“梦”延续不止。

B.滕嫂植物,长着长长的根茎,叶子也是很多,一长一爬就能长很多,可以顺着墙壁生长。摆在窗台

上,或者是用花架架在客厅,都能带给人们愉快的心情。

C.劳动对于他们,不是疲于奔命,更不再意味着渺小而平凡,他们在享受劳动,享受这一古老的传统,

在此之中,自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真性情,难以割舍,难再分辨。

D.9月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8届跳水亚洲杯混和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段宇,掌

敏洁以31794分的成绩获得冠军。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①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它给人以深

沉的美感享受,②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

境交辉,③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④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人们习惯于讲情景

交融,却⑤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⑥笔者以“情境交辉”为

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①②③④⑤⑥

A淡雅虽然但是/忽视因此

B淡泊然而/因为忽略/

C淡雅即使但是因为忽略因此

D淡青即使而由于忽视所以

A.AB.BC.CD.D

3.下面哪种推断是正确的()

A.金属是导体,铁是金属,所以铁会导电。

B.共产党领导一切,他是共产党员,所以他领导一切。

C.天一下雨地就湿了,现在地湿了,所以天下雨了。

D.鸟是会飞的,苍蝇也会飞,所以苍蝇也是鸟。

4.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上面这句歌词的逻辑推论()

A.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B.若经历风雨,则能看见彩虹。

C.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D.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

5.把下面六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别了,大城市的一切。

①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他确实受了重创,这只能让这片能容纳人世间所有痛苦的土地来抚慰了。

③从荣誉的巅峰重重摔下不会摔死也会受一身重伤。

④他在一个傍晚静悄悄地踏上了归途。

⑤大地宽厚的胸怀能够容纳人世间所有的痛苦。

⑥不,他没有徐志摩潇洒,回家的路,他每一步都走得步履蹒跚。

A.⑥③④①②⑤B.①⑥③④②⑤C.④①②⑤⑥③D.④①⑥③②⑤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甘孜藏族小伙丁真在走红网络后,恶意抢注商标者纷至沓来,既有以“丁真”为名直接申请的人,

也有以“我爱丁真、遇见丁真、丁真笑”等相关内容为名申请的人。

B.电影《你好,李焕英》凭借浓浓的亲情故事、真挚的情感力量,呈现出内容大于技法的效果,让银

幕前的观众对深沉绵长、细腻无私的母爱作了一次集体回望。

C.由盖娅传说出品学的《山水霓裳》服装大秀,遭到众多网友的吐槽。这个一向围绕以“创新中国传

统服饰”为理科念的“中国风”品牌,被冠以“人民艺术堆砌家”称谓。

D.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网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尽管是个专业问题,不该轻易被舆论情绪化

裹挟,但重申其结果一定要经得起舆论拷问,不可敷衍了事。

7.下列关于戏剧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的要素有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舞台说明不是戏剧的要素之一。

B.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

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C.戏剧重视故事情节的完整,强调戏剧冲突,因此会淡化人物在戏剧中的个性表现力。

D.戏剧的语言就是指戏剧演员的台词。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散”“凝”二字准确凝炼,将春雪“时散时凝”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B.颔联写春雪到来时的山中景色:岭梅似乎再次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也开始结冰。

C.颈联“鹿儿”“吟僧”可见诗人孤独寂寞,身处山中苦寒之地,只有麋鹿为伴,偶有僧人光临。

D.诗歌尾联写春雪滋润万物的功力可以与春雨相等,将给山间松径带来一片生机。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

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海尔茂最终暴露了自己自私虚伪的一面,这使娜

拉感到震惊与绝望,于是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千千万万的女人都为男人牺牲过名誉。

海尔茂喔,你心里想的嘴里说的都像个傻孩子。

娜拉也许是吧。可是你想的和说的也不像我可以跟他过日子的男人。后来危险过去了一一你不是

怕我有危险,是怕你自己有危险一一不用害怕了,你又装作没事人儿了。你又叫我跟从前一样乖乖地做你

的小鸟儿,做你的泥娃娃,说什么以后要格外小心保护我,因为我那么脆弱不中用。(站起来)托伐,就

在那当口,我好像忽然从梦里醒过来,我简直跟一个陌生人同居了八年,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喔,想起来

真难受!我恨透了自己没出息!

海尔茂(伤心)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在咱们中间出现了一道深沟。可是,娜拉,难道咱们不能把

它填平吗?

娜拉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一一也许有。

海尔茂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

出来,把东西捌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拉(穿外套)我不能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难道咱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么过日子?

娜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我知道现在

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一一

娜拉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

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拘束,我

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

娜拉连戒指都要还?

娜拉要还。

海尔茂拿去。

娜拉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家里的事,佣人都知道一一她们比我更熟悉。明

天我动身之后,克里斯蒂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海尔茂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

娜拉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一一

娜拉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儿忙。

娜拉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陌生人?

娜拉(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一一喔,托伐,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一一?

娜拉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

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一一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o

——剧终

链接:(前情回放)

娜拉我马上就走。克里斯蒂纳一定会留我过夜。

海尔茂你疯了!我不让你走!你不许走!

娜拉你不许我走也没用。我只带自己的东西。你的东西我一件都不要,现在不要,以后也不要。

海尔茂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

娜拉明天我要回家去一一回到从前的老家去,在那儿找点儿事情做也许不太难。

海尔茂喔,像你这么没经验一一

娜拉我会努力去吸取。

文本二: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样?一一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

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一一我称他什么呢?

上海的文学家罢,一一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

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

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

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

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节选自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泥娃娃”指娜拉,“陌生人”指海尔茂。娜拉认为,在丈夫眼中她没有独立人格、自由,得不到尊

重,丈夫对她而言就像陌生人。

B.娜拉出走坚决,她不去看孩子、解除丈夫义务、归还婚戒、搁下钥匙、让人收拾东西、拒绝丈夫给

她写信与帮助,最后摔门而去。

C.”奇迹中的奇迹”指娜拉夫妇共同期盼的结果,即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婚姻

美好,建立起真正的夫妻关系。

D.舞台上呈现的是娜拉与丈夫的日常生活,二人的矛盾冲突反映的是当时社会上的重要问题,因此《玩

偶之家》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舞台说明表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时,一直在做出

走的准备,表明她出走决心坚定。

B.“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这句台词,表现了娜拉对丈夫、对孩子、对家的爱

与留恋,又显示出其两难心理。

C.文本画线部分,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的描写,写出了海尔茂面对妻子出走而产生的痛苦、绝望、

失落之情,同时又表现出他对娜拉的回归心存幻想。

D.《玩偶之家》剧情几次“突转”,而娜拉愤然离家出走,则是更大的“突转”,剧情高潮迭起,波澜

起伏,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

(3)“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对此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的一

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对这个结尾及评论的理解和看法。

(4)文本二鲁迅对娜拉出走后所推想的结局,你认可吗?请阐述理由。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直

在告诉我们: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敬畏万物、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材料二:

物质丰富的时代、消费文化的误导、勤俭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一代不易形成“浪费可耻”的心态,

很多中学生也形成了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消费观,校园里浪费资源现象非常严重……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不止一次地强调,要厉行勤俭节约,营造一种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崇尚节约,反对浪费”

的主题班会上发言,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H.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括号内填写内容,将卓别林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有一次,卓别林偶然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天气炎热,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剪头发了。镇子上有两

家理发店,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只见地上的头发渣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理发师的头发更像是被

狗啃了一般难看至极,活像一个鸟窝,于是他退了出来。卓别林来到第二家理发店,这家理发店好啊,整

齐干净,陈设一流,理发师的头发更是焕发光彩,帅气逼人。卓别林思索了一会儿,又原路返回到第一家

理发店去理发了。

卓别林的推理过程:小镇地处偏远,只有两个理发店一一(①)一两家理发店的

理发师只能相互理发一一(②)——再加上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全是头发一一

(③)——第二家理发店整齐干净一一(④)——只能

到第一家理发店去理发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

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

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

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样的日子很

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老刘发来“视

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一一红壶、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

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

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一一所有这一切都难

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一但

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一一”“可不是吗?一

层秋雨一层凉啦!”。

D.看过石砌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一一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十多年前是

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义上看二者

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第四单元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1234567

答案CCABDBB

—.试题(共12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透过铁路看中国,犀保背后,既有不甘落后的追求,亦有与世界和平共发展的目标,解密于此,因

为中国有“梦”在奋斗的征程,更在通过奋斗将“梦”延续不止。

B.摩嫂植物,长着长长的根茎,叶子也是很多,一长一爬就能长很多,可以顺着墙壁生长。摆在窗台

上,或者是用花架架在客厅,都能带给人们愉快的心情。

C.劳动对于他们,不是疲于奔命,更不再意味着渺小而平凡,他们在享受劳动,享受这一古老的传统,

在此之中,自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真性情,难以割舍,难再分辨。

D.9月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8届跳水亚洲杯温和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段宇,掌

敏洁以31794分的成绩获得冠军。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书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注

意对形似字、生僻字的写法,做到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

【解答】A.“辉徨”中“徨”应写作“煌”;

B.“藤嫂”中“嫂”应写作“蔓”;

C.正确;

D.“混和”中“和”应写作“合

故选:Co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①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它给人以深

沉的美感享受,②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

境交辉,③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④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人们习惯于讲情景

交融,却⑤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⑥笔者以“情境交辉”为

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①②③④⑤⑥

A淡雅虽然但是/忽视因此

B淡泊然而/因为忽略/

C淡雅即使但是因为忽略因此

D淡青即使而由于忽视所以

A.AB.BC.CD.D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对词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词语的运用

是否恰当。

【解答】“淡泊”是指对于名利冷淡,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贫;恬淡寡欲。“淡雅”指素净雅致、素淡典

雅,用来形容“水墨画”很恰当,因而①处应选填“淡雅”;②处应选填“即使”,和后面的“也”照应,

表示假设的让步;③处前后的语意构成转折关系,且前面有“虽然”,所以应选填“但是”;④处前后的

语意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应选填“因为”;“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忽略”指没有注意到、疏忽,

根据语境,⑤处应选填“忽略”;⑥处选填“因此”“所以”都可以。

故选:Co

3.下面哪种推断是正确的()

A.金属是导体,铁是金属,所以铁会导电。

B.共产党领导一切,他是共产党员,所以他领导一切。

C.天一下雨地就湿了,现在地湿了,所以天下雨了。

D.鸟是会飞的,苍蝇也会飞,所以苍蝇也是鸟。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具体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B.“共产党”是一个集体名词,而“共产党员”是个体的身份,所以不能得出“他领导一切”

的结论;

C.“地湿”的原因有很多,所以不能得出“天下雨了”的结论;

D.“会飞”的物种有很多,所以不能得出“苍蝇也是鸟”的结论。

BCD三项都是不完全归纳,这就会造成以偏概全的现象,出现归纳推理错误。

故选:Ao

4.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上面这句歌词的逻辑推论()

A.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B.若经历风雨,则能看见彩虹。

C.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D.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要仔细分析逻辑推理中存在矛盾之处,熟悉常见的

逻辑推理错误类型。

【解答】“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中“经历风雨”是“见彩虹”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

见彩虹,必须经历风雨,但是经历风雨不必然导致见到彩虹,其等值于“不经历风雨一不能看见彩虹”。

B项通过否定前件得到否定的后件,意思是经历风雨是见到彩虹的充分条件,是错误的推理,因此不能

推出。

故选:Bo

5.把下面六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别了,大城市的一切。

①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他确实受了重创,这只能让这片能容纳人世间所有痛苦的土地来抚慰了。

③从荣誉的巅峰重重摔下不会摔死也会受一身重伤。

④他在一个傍晚静悄悄地踏上了归途。

⑤大地宽厚的胸怀能够容纳入世间所有的痛苦。

⑥不,他没有徐志摩潇洒,回家的路,他每一步都走得步履蹒跚。

A.⑥③④①②⑤B.①⑥③④②⑤C.④①②⑤⑥③D.④①⑥③②⑤

【答案】D

【分析】该题考查排序,高考能力层级为:E.排序题可以先把握基本内容,然后初步分层归类,再进

行连缀排序,最后检查调整,确定顺序,排除法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办法。

【解答】该段文字描写他离开大城市的场景。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话题一致,结构一致,陈述对象一致,

词语照应,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的问题。④句“踏上了归途”与上文照应,应该放在开头,排除AB

两项;①和⑥两句内容协调;③、②和⑤话题一致且词语照应,排除C。

故选:D„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甘孜藏族小伙丁真在走红网络后,恶意抢注商标者纷至沓来,既有以“丁真”为名直接申请的人,

也有以“我爱丁真、遇见丁真、丁真笑”等相关内容为名申请的人。

B.电影《你好,李焕英》凭借浓浓的亲情故事、真挚的情感力量,呈现出内容大于技法的效果,让银

幕前的观众对深沉绵长、细腻无私的母爱作了一次集体回望。

C.由盖娅传说出品学的《山水霓裳》服装大秀,遭到众多网友的吐槽。这个一向围绕以“创新中国传

统服饰”为理科念的“中国风”品牌,被冠以“人民艺术堆砌家”称谓。

D.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网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尽管是个专业问题,不该轻易被舆论情绪化

裹挟,但重申其结果一定要经得起舆论拷问,不可敷衍了事。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

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解答】A.中途易辙,“甘孜藏族小伙子丁真在走红网络后",缺少谓语,又另起炉灶写了一句。在句首

加“在”。

B.正确。

C.句式杂糅,"围绕……为中心””以……为中心去掉“为中心”或把“围绕”改为“以,

D.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尽管”要放在主语前面。

故选:Bo

7.下列关于戏剧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的要素有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舞台说明不是戏剧的要素之一。

B.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

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C.戏剧重视故事情节的完整,强调戏剧冲突,因此会淡化人物在戏剧中的个性表现力。

D.戏剧的语言就是指戏剧演员的台词。

【答案】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

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舞台说明是戏剧中不可缺少

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

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

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

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B.正确。

C.戏剧的语言特色中要求要展现个性表现力,并且要有鲜明的人物对话,这些都是塑造人物形象。

D.戏剧的语言除了台词还包括舞台说明。

故选:Bo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散”“凝”二字准确凝炼,将春雪“时散时凝”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B.颔联写春雪到来时的山中景色:岭梅似乎再次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也开始结冰。

C.颈联“鹿儿”“吟僧”可见诗人孤独寂寞,身处山中苦寒之地,只有麋鹿为伴,偶有僧人光临。

D.诗歌尾联写春雪滋润万物的功力可以与春雨相等,将给山间松径带来一片生机。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答案】(1)C

(2)①视听结合。霏霏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

雪落春山的场景。②巧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因雪而成的雾淞景观想象成梅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新奇

形象。③虚实结合。后两句由实入虚,希望春雪与春雨一齐发力,让万物早日复苏。④融情于景。通过

春山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山中雪景的喜爱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

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能力。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指出诗歌运用的表现手

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点出诗歌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

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解答】(1)C.“鹿儿”“吟僧”可见诗人情趣的高雅,身处山中苦寒之地,却闲适宁静、恬淡自适。

(2)通读诗歌可知,首联写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运用视听

结合手法。“岭梅谢后重妆蕊”将因雪而成的雾淞景观想象成梅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运用的是拟人

手法。尾联“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写希望春雪滋润万物的功力可以与春雨相等,会给

山间松径带来一片生机,让万物早日复苏。是虚写,运用的手法是虚实结合。

答案:

(1)C

(2)①视听结合。霏霏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

雪落春山的场景。②巧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因雪而成的雾淞景观想象成梅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新奇

形象。③虚实结合。后两句由实入虚,希望春雪与春雨一齐发力,让万物早日复苏。④融情于景。通过

春山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山中雪景的喜爱之情。

译文:

雪花打在竹丛和树枝上,不时发出沙沙响声;浓密的雪片从空中飘落下来,聚集在地面上。

岭头的梅花已经凋谢,现在又好像重新开放了;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却又结成寒冰。

要把驯养的小鹿栓牢,严防它们乱跑而被雪天打猎的人捉去;将煮茶的壶水添满,等候山寺的僧人共

同品尝、吟诗。

可以将春雪同春雨的功劳相比;春雪过后,松间小路上的莓苔,将会更加浓密。

赏析:

这首咏雪诗,紧扣诗题中的“春日”、”山中”描绘,点明了时间地点与环境状况,形成了一幅别具

特色的山村春雪景图。

首联第一句写春雪落竹丛,“无声”之中仿佛“有声“,把春雪的那种温柔,缠绵和细密,写的惟妙

惟肖,韵味很浓。首联第二句写春雪的“霏霏漠漠”及其“散”、“凝”的形态,把雪花密而无声的那种状

态写的十分逼真,“散”和“凝”这一组反义词同时加在了雪花的描述上,直接从状态上突出了雪花“似

松非松,似散非散”的特点,矛盾而又统一,这样的雪才富有特色。

颔联,第三句中的“重妆蕊“,“妆蕊”本就是用来描写梅花的,而作者所面对的却是雪白洁净的雪

花,冬天刚刚过去,梅花早已凋零,而作者在这里点睛一笔,生动地再现了春雪缀满枝头,宛如梅花再放

的景象,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千古名句有异曲同工之效。第四句中的“却结冰“,

写出了春雪带来的春寒,连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都又重新结冰,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

况,为当时景色的大环境坐下了铺垫,不得不说,作者在词语的拿捏,内容的安排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颈联,第五、六两句则是平铺直叙地描写了春雪中的人事活动:系鹿防猎客、添茶候吟僧。看似普普

通通的乡家活动,却在这里赋予了雪景的一种动感,动静结合,从朴实中见真感情,使整篇诗欣赏起来更

富有真实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充分体现了山村农家的特点,诗中所描绘的这幅春日雪景也因

这生动的农家描写而显得更加有生命力。

尾联写春雪滋润万物的功力可以与春雨相等,给山间松径带来一片生机。春雨素来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赞美,而此处,作者直抒胸臆,“同功力”三个字将春雪对大地做的贡献直接提升到了与

春雨等价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无尽喜爱与赞美之情。最后又用了“松径”和“莓苔”两个意象将

春雪所作的贡献具体化,正是因为春雪的滋润,这两种植物才会“又一层”,更加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

点,在此处,也可见作者逻辑之严谨,思维之紧密。全诗以写景为主,虽无华丽之辞藻,却有真实之感情,

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春雪之后山村所特有的清新、闲适、淡泊的特色,全诗读来朗朗上口,读者细细品味之

时,脑袋中就能浮现出那样一番雪景,雪景无限风光,着实令人神往。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

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海尔茂最终暴露了自己自私虚伪的一面,这使娜

拉感到震惊与绝望,于是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千千万万的女人都为男人牺牲过名誉。

海尔茂喔,你心里想的嘴里说的都像个傻孩子。

娜拉也许是吧。可是你想的和说的也不像我可以跟他过日子的男人。后来危险过去了一一你不是

怕我有危险,是怕你自己有危险一一不用害怕了,你又装作没事人儿了。你又叫我跟从前一样乖乖地做你

的小鸟儿,做你的泥娃娃,说什么以后要格外小心保护我,因为我那么脆弱不中用。(站起来)托伐,就

在那当口,我好像忽然从梦里醒过来,我简直跟一个陌生人同居了八年,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喔,想起来

真难受!我恨透了自己没出息!

海尔茂(伤心)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在咱们中间出现了一道深沟。可是,娜拉,难道咱们不能把

它填平吗?

娜拉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一一也许有。

海尔茂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

出来,把东西捌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拉(穿外套)我不能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难道咱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么过日子?

娜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我知道现在

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一一

娜拉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

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拘束,我

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

娜拉连戒指都要还?

娜拉要还。

海尔茂拿去。

娜拉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家里的事,佣人都知道一一她们比我更熟悉。明

天我动身之后,克里斯蒂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海尔茂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

娜拉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一一

娜拉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儿忙。

娜拉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陌生人?

娜拉(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一一喔,托伐,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一一?

娜拉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

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一一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剧终

链接:(前情回放)

娜拉我马上就走。克里斯蒂纳一定会留我过夜。

海尔茂你疯了!我不让你走!你不许走!

娜拉你不许我走也没用。我只带自己的东西。你的东西我一件都不要,现在不要,以后也不要。

海尔茂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

娜拉明天我要回家去一一回到从前的老家去,在那儿找点儿事情做也许不太难。

海尔茂喔,像你这么没经验一一

娜拉我会努力去吸取。

文本二: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样?一一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

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一一我称他什么呢?

上海的文学家罢,一一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

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

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

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

死己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节选自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泥娃娃”指娜拉,“陌生人”指海尔茂。娜拉认为,在丈夫眼中她没有独立人格、自由,得不到尊

重,丈夫对她而言就像陌生人。

B.娜拉出走坚决,她不去看孩子、解除丈夫义务、归还婚戒、搁下钥匙、让人收拾东西、拒绝丈夫给

她写信与帮助,最后摔门而去。

C.”奇迹中的奇迹”指娜拉夫妇共同期盼的结果,即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婚姻

美好,建立起真正的夫妻关系。

D.舞台上呈现的是娜拉与丈夫的日常生活,二人的矛盾冲突反映的是当时社会上的重要问题,因此《玩

偶之家》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舞台说明表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时,一直在做出

走的准备,表明她出走决心坚定。

B.“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这句台词,表现了娜拉对丈夫、对孩子、对家的爱

与留恋,又显示出其两难心理。

C.文本画线部分,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的描写,写出了海尔茂面对妻子出走而产生的痛苦、绝望、

失落之情,同时又表现出他对娜拉的回归心存幻想。

D.《玩偶之家》剧情几次“突转”,而娜拉愤然离家出走,则是更大的“突转”,剧情高潮迭起,波澜

起伏,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

(3)“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对此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的一

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对这个结尾及评论的理解和看法。

(4)文本二鲁迅对娜拉出走后所推想的结局,你认可吗?请阐述理由。

【答案】(1)C

(2)B

(3)①这一结尾表明娜拉出走已成事实,暗示剧情在高潮中结束;②萧伯纳的评价,是对娜拉出走的

社会意义的肯定,“砰的一声”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妇女的觉醒。

(4)认可。①娜拉的独立人格已被剥夺;②娜拉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技能;③娜拉没有谋生的经验。

不认可。①娜拉性格倔强,她的思想已经觉醒,开始渴望自由;②娜拉不会拒绝朋友的帮助,有回到从

前老家谋生的打算。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剧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剧本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

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结尾意蕴及作用的能力。作答时,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

(4)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

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

发挥。

【解答】(1)C.“指娜拉夫妇共同期盼的结果”错,由原文“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什

么叫奇迹中的奇迹?”可知,这只是娜拉的希望。

(2)B.”又显示出其两难心理”错,“喔,想起来真难受!我恨透了自己没出息!”“你不受我拘束,我

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可见娜拉出走非常坚决,

并未有两难心理。

(3)从情节上看,节选部分是娜拉与丈夫海尔茂决裂的最后过程。两人的矛盾冲突无法得到缓解,因

为海尔茂根本不理解娜拉,不理解她的选择,他还期待两人能够复合,而娜拉出走最后的关门声标志着

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和结局,宣告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后,夫妻彻底决裂。

而这“砰”的一声,被萧伯纳评价为“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是因为这巨大的声音也是向那些人们、

那个时代敲响的警钟,连娜拉这样的家庭妇女都已经开始觉醒,开始反抗,人们也应该反思如何看待妇

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这声巨响告诫人们,摆正夫妻关系是获得美满家庭的重要条件。

(4)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认为娜拉出走后的结局: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对这一结局的认识,可以认可

鲁迅的观点,也可以不认可鲁迅的观点。

若认可,则可进行如下分析:

“你又叫我跟从前一样乖乖地做你的小鸟儿,做你的泥娃娃,说什么以后要格外小心保护我,因为我那

么脆弱不中用”“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说明娜拉

已缺少独立的人格,不了解外部世界的险恶,脆弱不中用;

“我不去看孩子了……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说明娜拉的生活技能比较差,另外,虽然嘴上说

着,离开家后作为母亲难免思念孩子,比如“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你不许我走也没用。我只带自己的东西。你的东西我一件都不要,现在不要,以后也不要“,可见娜

拉出走时没有经济基础,生活必然艰难;"喔,像你这么没经验”,说明娜拉没有经验去赚钱,而赚不到

钱,没有经济来源的娜拉就只能走上鲁迅所推想的结局;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一一”“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娜拉自己并没有把未来

安排好。

若不认可,则也需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c

(2)B

(3)①这一结尾表明娜拉出走已成事实,暗示剧情在高潮中结束;②萧伯纳的评价,是对娜拉出走的

社会意义的肯定,“砰的一声”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妇女的觉醒。

(4)认可。①娜拉的独立人格已被剥夺;②娜拉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技能;③娜拉没有谋生的经验。

不认可。①娜拉性格倔强,她的思想已经觉醒,开始渴望自由;②娜拉不会拒绝朋友的帮助,有回到从

前老家谋生的打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直

在告诉我们: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敬畏万物、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材料二:

物质丰富的时代、消费文化的误导、勤俭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一代不易形成“浪费可耻”的心态,

很多中学生也形成了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消费观,校园里浪费资源现象非常严重……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不止一次地强调,要厉行勤俭节约,营造一种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崇尚节约,反对浪费”

的主题班会上发言,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节俭”一词,材料一指出了“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材料二指出在当今物质丰

富的时代,由于相关教育的缺失,奢侈浪费在青少年中很严重,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勤俭节

约,国家提倡要营造出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这是从领导人及国家层面说明节俭的重要性。综合三则材料

的内容,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节俭是传统美德,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有极大提升,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奉

行节俭。节俭自古以来便是中华传统美德,脱离了“新时代”大谈节俭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考生对“

节俭”这一概念的定位要准确,节俭是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的传统美德,而不是需要树立的“新风对概

念的正确定位可体现

出考生的思维品质,而所提“感受和思考”可以体现出考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程度。题目设定的场景是

主题班会,文体是“发言稿”,主题是“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内容应体现关于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勤

俭节约的行动自觉的“感受和思考”。多项任务皆需完成,缺一不可。材料中提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

中学生形成了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消费观,校园里浪费严重,我们身边也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

现象。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新时代,仍需节俭”应是本题需要重点解决的

问题。文章内容应批驳材料二中罗列的生活奢侈的现象,不可对其持赞同态度。考生可以由此及彼,从

生活中与节俭相关的现象,阐述节俭的正确性;也可以旁征博引,纵论古今,分析论证节俭美德在新时

代的价值;还可以从接受、弘扬、传承的角度去谈节俭这一话题。只要体现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即

可。

参考立意:

1.世殊时异,节俭不移;

2.共筑富强梦,节俭不可抛;

3.赞节俭之风,歌时代之魂;

4.青春逢盛世,节俭彰美德;

5.节约为本,反对铺张。

【解答】

弦歌不辍,节俭不息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弦歌不辍,节俭不息”。节俭自古乃中华民族之美德,正所谓:“俭,

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想必从小就背着《悯农》长大的我们,应该对“节俭”二字有更深刻的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幸能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新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将节俭的美德抛

之脑后,贪图享受,奢侈浪费。在新时代,我们仍要节俭。

节而俭之,不论富裕与否。

每当有人提倡在生活中应当节俭时,总会有人认为国家已经富裕了,不必节俭。而我想说:节俭不论

富裕与否。20世纪的中国一穷二白,物资不足,使得人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本世纪的中国正努

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们更应养成节俭的习惯,让国家集中物资力量办大

事。马旭是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她和丈夫迄今为止已向家乡学校捐赠超过一千万元,这些钱都是她发明

的专利所得。老两口省吃俭用,能缝缝补补再用的东西绝对不扔,家中只有四件像样的家具。她拥有千万

资产,生活显然可以十分富裕,但她仍然选择节俭,将财富用在更有需要的地方。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不

论富裕与否,都应当节俭。

节而俭之,心中当有天下。

有人认为:我花自己家的钱,关别人什么事?的确,花自己家的钱无可非议,但物资是属于大家的。

现在,偏远的西部地区还有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因交通不便,扶贫政策还未有效实施,物质生活还得不

到基本保障。若我们心中有天下,又怎能心安理得地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呢?与其将钱财无端挥霍,不如

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从我做起,弘扬传统美德。

有人认为,提倡节俭会抑制经济发展。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相反,我认为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会使

物尽其用,这样才会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及时关闭

水龙头,主动践行“光盘行动”,适度消费……从自身做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让以己之力促节俭在全

社会蔚然成风;以己之力,让我们离中国梦更近一步!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括号内填写内容,将卓别林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有一次,卓别林偶然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天气炎热,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剪头发了。镇子上有两

家理发店,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只见地上的头发渣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理发师的头发更像是被

狗啃了一般难看至极,活像一个鸟窝,于是他退了出来。卓别林来到第二家理发店,这家理发店好啊,整

齐干净,陈设一流,理发师的头发更是焕发光彩,帅气逼人。卓别林思索了一会儿,又原路返回到第一家

理发店去理发了。

卓别林的推理过程:小镇地处偏远,只有两个理发店一一(①理发师不能给自己理发)一两家理

发店的理发师只能相互理发一一(②第一家理发店中理发师的“鸟窝”发型是第二家理发店理发师的手

艺)—一再加上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全是头发一一(③说明第一家理发店中的理发师技术好顾客多)

——第二家理发店整齐干净一一(④说明这家理发店的理发师手艺差顾客少)——只能到第一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