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剖析与训练:声现象(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剖析与训练:声现象(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剖析与训练:声现象(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剖析与训练:声现象(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剖析与训练:声现象(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声现象

【考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特性

声现象

【考点3】声的利用和噪声控制

【考点4】有关回声的综合计算

典例剖析

LJ

【考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2024•赤峰)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敲打鼓面,旁边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乙中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丙中弹吉它时,增大拨动弦的力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D.丁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

【考点】1.声音的传播条件;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防治噪声的途径;4.声与能量.

【分析】(1)声可以传递能量,声还可以传递信息。(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

确定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4)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

1

【答案】C

【解析】A、甲图中敲打鼓面,旁边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B、乙

图中车间工人佩戴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吉他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弦

的振动幅度有关;拨动弦的力度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

D、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须要介质,

不能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故D错误;故选:C。

【点拔】此题为声学综合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以及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等,

难度不大,属于声学基础学问考查。

【变式1-1](2024•重庆模拟)请你想象一下,假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

0.l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

来也。”此时发生的状况是()

A.和正常时一样

B.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

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D.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

【考点】声音的传播及应用。

【分析】小李步行的速度约为l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lm/s,小华追上小李时,他发出

的声音还未传到小李所在位置,因此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小华会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

先听到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先发出的声音。

【答案】B

【解析】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先听

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

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

故选:Bo

【点拔】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小华追小明的速度大于声速,小华在追小明的过程中听到自己

发出的声音,先听到后发出的声音。

【变式1-2](2024•长沙模拟)请回答下列有关声音的问题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一段对话。请你对两位同学的对话的正确性作出推断。并给出证明。

甲同学:假如飞机在无风状况下作水平飞行,当你听到从头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时。发觉飞

2

机已拂过头顶,在你前上方,说明飞机是超音速飞行。

乙同学:假如飞机在无风状况下作水平飞行。无论飞机是否超音速飞行,当你听到从头顶传

来飞机的轰鸣声时,飞机确定已拂过你的头顶。在你前上方了,所以。我们无法据此来推断

飞机是否超音速飞行。

(1)请你依据所学学问推断分析正确(填甲或乙)

请说明理由

(2)下列三张图片分别反映了飞机以三种不同速度在空中(不考虑空气的流淌)水平飞行

时,产生的声波的状况。图中一系列圆表示声波的传播状况,A点表示飞机的位置。请你利

用给出的图。用刻度尺、直角尺等工具估测下图a、b、c中飞机飞行的速度。已知声音在空

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要求写出完整的解析过程)

【考点】声音的传播和应用版权全部

【分析】(1)声音产生到人耳听到,须要确定的时间;(2)abc三个图可分别理解为:a、

飞机运动到A点时,声波已传播到前面了,即飞机运动慢于声音;飞机运动与声音同步;飞

机运动到A点时,声波还在后面,即飞机运动快于声音。

【解析】(1)乙同学分析正确;理由是:假如飞机在无风状况下作水平飞行,当听到从头顶

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时,飞机确定已拂过头顶,因此飞机的声音传播到人的耳朵须要确定的时

间,而这段时间飞机在不停的飞行,因此无法确定是否是超音速飞行。

(2)当飞机运动到某圆圆心时,在四周激发起声波,声波从圆心运动r和飞机从圆心运动

到A点所用的时间相同。设A点离某圆圆心距离为x,该圆半径为r,则v=340X工,x和

r

r都可在图中量出。因此,从图上可以看出,a图飞机速度小于声速,b图等于声速,c图大

于声速。

【点拔】本题考查了多普勒效应的应用,知道当飞机运动到某圆圆心时,在四周激发起声波,

声波从圆心运动r和飞机从圆心运动到A点所用的时间相同,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考点2】:声音的特性

【例2】(2024•常州)2024年,古巴驻美国外交官声称,在房间内遭到“声波武器”的袭扰,

3

科学家发觉这是某种蟋蟀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房间内记录的声音和在野外记录的

四种蟋蟀声音(横坐标单位为10一%),经对比,“声波武器”来自()

房间内蟋蟀声

A.蟋蟀品种1B,蟋蟀品种2

C.蟋蟀品种3D.蟋蟀品种4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依据波形图区分是哪一个图象。

【答案】A

【解析】在房间内记录的声音和在野外记录的蟋蟀声音相同,则须要音调和音色相同,A图

中蟋蟀品种1与房间内蟋蟀声的波形、频率相同,则它们的音色、音调相同,故A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拔】本题考查了声音波形图,驾驭确定音调和音色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1](2024•眉山)如图所示,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

4

D.瓶四周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干脆传入人耳

【考点】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分析】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声音的

传播须要介质。

【答案】B

【解析】A、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故A错误;

B、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故A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C、

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故D的音调

最高,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瓶四周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不能干脆传入

人耳,故D错误。故选:Bo

【点拔】解决此类问题要会依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

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变式2-2](2024•上海模拟)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试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下面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o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

听到—(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

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细

致倾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觉音调渐渐—(选填“变高”或“变低”)了,视察发觉

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确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

声音,这时由于。

A.使纸板接触齿B.改变钢尺伸出C改变薄塑料滑D.改变吹笔

数不同的齿轮桌面的长度过梳子的速度帽的力度

【考点】L频率与音调的关系;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

5

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答案】(1)D;(2)音调;空气;(3)钢尺;响度;变低;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

波。

【解析】(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不符合题意。B、变更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

合题意。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

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变更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探讨响度跟振

幅的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

(2)图A中,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硬纸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图图

D中,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

(3)图B中,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

振动发出的声音;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

音调越来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确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波,人

耳感觉不到。

【点拔】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特征和人耳听觉范围条件的应用;解析此题

的关键是明确各个图的试验原理,然后驾驭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以及驾

驭声的发生、传播等即可解题。

【考点3]声的利用和噪声限制

【例3】(2024•日照)高速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限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限制噪声

【考点】1.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2.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1)音调的凹凸与振动频率有关;(2)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

(3)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答案】B

【解析】A、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A错误;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

6

分,故B正确;CD、利用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防止噪音产生,也

不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D错误。故选:B。

【点拔】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的措施,都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的

考查,识记性比较强。

【变式3-1](2024•西城模拟)在中国科学技术馆2层的“探究与发觉”展厅中,有一组体

验声音聚焦的装置。它是由两个具有抛物面的圆形物体组成,如图所示为其中的一个。小莉

和小刚分别站在两个抛物面的焦点处,小莉小声说话,小刚可以清楚地听到小莉的声音。这

是因为小莉发出的声音先后在两个抛物面上发生—,并使声音—于小刚所在区域。

【考点】声音的利用。

【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回声假如与原声混在一起,

可使原声加强,响度增大。

【答案】反射;集中。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莉发出的声音经过圆形抛物面物体先后进行两次反射,从而形成回

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并使声音于集中小刚所在区域使原声加强,使响度大于原来的声

音。

【点拔】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现象,知道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可以使原声加

强。

【变式3-2](2024•广州)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

表。甲乙相比()

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Hz

甲701100

乙110700

7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

【考点】1.声音的特性;2.噪声的限制.

【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调表示声音的凹凸,频率越高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答案】D

【解析】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

即甲的音调高于乙的音调,故AB错误;C、响度越大,其振幅越大,故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

幅度较小,故C错误;D、甲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说明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故D

正确。故选:Do

【点拔】本题考查了音调、响度的区分,属于基础学问。

【考点4】有关回声的综合计算

【例4】(2024•安徽)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试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

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试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

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依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m/so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依据速度公式v=_§■就可解析此题。

t

【答案】1500。

【解析】由题意可知,看到火药发光,经过10s听到钟声,可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15km

用的时间为t=10s,声则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v=亘=15000m=i500m/s。

t10s

【点拔】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在解析过程中应留意单位的统一。

【变式4-1](2024•眉山)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

8

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其次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

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测速仪/——、

[口口1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分析】(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

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在其次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

超声波行驶了0.2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2)找出汽车在

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起先,到

其次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车

速度。

【答案】D

【解析】(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

时间为0.25s,由v=且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匕=

t

340m/sX0.25s=85m,故A错;其次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其次

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汽车接收到其次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z=

340m/sX0.2s=68m;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s'=S1-s2

=85m-68m=17m,故B错;

(2)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t'=At-ti+t2=0.9s-0.25s+0.2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171rl=20m/s,故C错、D正确。故选:Do

t0.85s

【点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

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0.9s,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

不是0.9s。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起先计时,到其次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

9

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变式4-2](2024•海珠模拟)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nl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

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A.1次敲击声B.2次敲击声C.3次敲击声D.4次敲击声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

体,再次是气体。(2)知道人耳朵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即利用速度公式分

别计算出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来比较即可。

【答案】A

【解析】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当乙同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另一端时,声音会传播两

次,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四周的空气传播过来的。

由于铁管长20m,故其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是,据V=2可知,t=§=_52^-0.00385s;

tV5200m/s

同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是:t=§=2°mco0588s

V340m/s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之差小于0.1s,所以此时人耳朵是不

能区分开这两次声音的,故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故选:A»

【点拔】知道人耳朵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压轴精练

1.(2024•陕西)雨后的山林中,鸟鸣噫亮,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

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辨别鸟鸣声和流水声

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确定不同

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

【答案】D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鸟鸣声、流水声都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

鸟鸣声和流水声是不同材质、构造的发声体发出的,所以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

鸟鸣声和流水声虽然声源不同,但都是在空气中传播,所以速度相同。故C错误;D、在茂

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10

【点拔】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减弱噪声的措施,是一道基础题。

2.(2024•宁夏)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BCD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须要介质

C.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听到的铃声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由此

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C、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

色是相同的,但瓶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D、“辽宁号”航

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点拔】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防止噪声的途径,以及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

3.(2024•梧州)如图是2024年第十四届梧州宝石节骑楼城创意水街文化活动中的一个情景,

一导游利用扩音器讲解:“装满六堡茶的小船正缓缓前行,演绎着六堡茶‘茶船古道’的历

史故事”。导游用扩音器讲解的主要目的是()

A.变更声音的音色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提高声音的音调D.变更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B

【解析】解: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11

【点拔】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进行分析解析。

4.(2024•邵阳)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全国上下要燃放大量鞭炮,气氛甚是热情!

据报道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造成损失很大,国家提倡要改良。今年小军同学放假

回家,先到网上下载了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

播放,呵呵!这电子鞭炮声效果妙极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

B.可随意调整声音响度到最合适

C.轻松避开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

D.使声能转化成电能

【答案】D

【解析】ABC、由题知,燃放大量传统鞭炮时,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造成损失很大,

而电子鞭炮可以避开火灾、无污染,且音色逼真、音量可以自由调整,故ABC正确;

D、电子鞭炮发声时消耗电能,得到了声能,即将电能转化成声能,故D错误。故选:D„

【点拔】本题以清明节燃放鞭炮为背景,考查了声音的特征、环境爱护、能量转化等学问,

通过此题对学生进行了环境爱护的教化。

5.(2024•连云港)电子驱蚊器利用变频声波干脆刺激蚊虫中枢神经,使其特别苦痛,食欲

不振,繁殖力下降,无法在此环境生存,从而达到驱蚊的目的其部分参数见表格,取g=

10N/kg关于驱蚊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电子驱蚊器参数

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功率2W

声波频率22kHz〜55kHz

产品质量60g

产品尺寸9.9X6X3.3(cm3)

A.驱蚊器的重力为0.6N

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被正常人听到

C.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

D.驱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0.02kW-h

【答案】B

12

【解析】A、驱蚊器的重力,G=mg=O.06kgX10N/kg=0.6N,故A正确;B、人的听觉范围

20~20000Hz;22kHz〜55kHz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能被正常人听到,

故B错误;C、22kHz〜55kHz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

声波,故C正确;D、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W=0.002kwX10h=0.02kw・h,故D正确。

故选:Bo

【点拔】本题考查重力的计算公式,人耳的听觉范围,超声波,以及电能的计算。是一道综

合题。

6.(2024•白云区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

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丁声音属于噪声

【答案】B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频率大,丁振

动频率更大,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相同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振幅最小,丁的振幅较大,乙和丙振幅相同,

故乙丙响度相同,甲的响度最小。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丁图是无规则的振动,所

以丁图属于噪音。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拔】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

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7.(2024•人大附自主招生)如图(a)所示,停在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

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依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

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i、Pz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m、我分别是测

速仪检测到的R、B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R与口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13

是()

以八四八P2八n队(b)

A.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B.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408m

C.测速仪其次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136m

D.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0m/s

【答案】C

【解析】(1)图b中R与B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每小格表示的时间t=3・6s=o.4s;

9

故A错误;(2)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超声波)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t!=lxo.4sX3=0.6s,因为v=旦,所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

2t

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i=vti=340m/sX0.6s=204m,故B错误;

(3)由图b可知,测速仪其次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t2=Lx0.4X2s=0.4s,

2

因为V=旦,所以测速仪其次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t

S2=vt2=340m/sX0.4s=136m,故C正确;由于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在渐渐减小,说明汽车

渐渐靠近测试仪;(4)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s2=204m-136m

=68m,这段距离用时:t=Zit+tz-如=3.6s+0.4s-0.6s=3.4s,汽车的速度:

v汽车==20m/s,故D错误。故选:Co

3.4s

【点拔】汽车在接收到信号之间的距离,要通过其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的变更求出。如何确

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3.6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

次信号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3.6秒。要从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起先

计时,到其次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

8.(2024•常州模拟)喜爱课外探究的小凯,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

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

同音调的声音。

(1)在图中,A区是—音区,B区是—音区,C区是—音区(以上三个空都选填“高”、

14

“中”或“低”).理由是:较厚较长的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的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

动—(选填“快”或“慢”)。

(2)往气孔用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缘由是一。

A.这是声音的回声B.铜片在接着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原因D.铜片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AKBKCK

【答案】⑴低;中;高;慢;(2)不变;(3)Bo

【解析】(1)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图知I区的铜片较厚较长,振动较慢,

II区次之,振动较快;III区较的铜片薄较短,振动最快,故I区发出的音调最低,III区发出

的音调最高。(2)往气孔用力吹气时,其振动幅度变大,即响度变大,但其振动的快慢是不

变的,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3)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停止吹气后,口

琴仍“余音未绝”,其缘由是铜片在接着振动;故选B。

【点拔】本题考查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小,

音调越低,属于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9.(2024•嘉兴)如图所示是小刚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支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

时,竹笛可以发出奇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变更。

①竹管开口②管侧劈形小口③竹管④木劈⑤布团⑥铁丝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o

(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位置是—,音调

最低的位置是—。

(3)在民族乐器中,—(二胡/腰鼓/古筝/箫)的发声原理与此相像。

【答案】(1)空气柱;(2)a;c;(3)箫。

【解析】(1)吹奏竹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2)由于空气柱越长竹笛

15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

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3)在以

上四种乐器中,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乐器是箫。

【点拔】(1)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凹凸的确定因素。(2)乐器分为弦乐器、管乐器、

打击乐器三大类。其中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的,其音调凹凸受琴弦的粗细、长短、松

紧程度、材料等因素确定;管乐器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其音调凹凸受空气柱的长短来确

10.(2024•贵阳模拟)在探讨弦乐器的音调时,小涛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

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使琴弦拉紧,如图所示,再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

小木块将弦支起,用力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到弦发出的声音。

(1)试验中,是通过—来变更弦的松紧的。

(2)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将B木块向A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再用同样的力弹拨弦

的中部,听到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原来声音的音调—(填“高”、“低”或“一样”)。

(3)此试验时,若要探讨弦乐器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必需保证弦的长短、—等

因素相同,这种探讨问题的方法叫—法。

【答案】(1)变更钩码个数;(2)高;(3)粗细;限制变量。

【解析】(1)为了限制琴弦的松紧,可以通过变更钩码个数来变更作用在弦上力的大小。(2)

在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不变的状况下,将B木块向A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再用同样的力弹拨

弦的中部,弦的振动部分变短,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原来声音的音调高。

(3)要探讨弦乐器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必需保证弦的长短、粗细等因素相同,

这种探讨问题的方法叫限制变量法。

【点拔】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限制其他因

素不变,这种方法是限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试验中常常用到,确定要驾驭。

11.(2024•青岛模拟)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经过探讨,得到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的关

系式为vi=v0+a(t-to),其中:vi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为表格中的温度,V。表示温

度为t。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

(1)依据资料和表可知,水中的声速随温度上升而—,酒精中的声速随温度上升而—。

16

(2)依据以上资料计算,温度为5℃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m/so

(3)如图,是甘油、水和水银中的声速随温度变更的图象,其中—表示水银中声速的规

液体to/℃Vo/(m/s)a/[m/(s•℃)]

丙酮201192-5.5

水2515002.5

甘油201923-1.8

水银201451-0.46

酒精201180-3.6

(V1

【答案】⑴增大;减小;(2)1450;(3)bo

【解析】(1)由表格供应的数据可以知道水的a是一个正数,所以当温度上升时,声音在

水中的传播速度会增大;由表格供应的数据可以知道酒精的a是一个负数,所以当温度上

升时,声音在酒精中的传播速度会减小;

(2)依据以上资料计算,温度为5℃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

水银的a值是负的,所以速度会随温度减小,b图象符合要求。

【点拔】这是一道数学和物理相结合的题目,分析思路用的是物理的基本思路,但是解题的

过程中对于题目中所供应的公式的理解则须要用到数学上的学问。

12.(2024•衡水中学自主招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

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依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状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测速仪发出的声波到达被

测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从图乙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

号所用的时间是一秒,则该被测车速度是一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

保持不变)

17

【答案】0.32;14.17„

【解析】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0.32s;

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a="红=0.16s,

2

由丫=旦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Xi=v波匕=34。111/$*0.16s=54.4m;

t

超声波其次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2=2生=0.12s,

2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X2=v波tz=340ni/sX0.12s=40.8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Xi-X2=54.4m-40.8m=13.6m;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其次次发出的时间为Is末,超声波其次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当是ls+0.12s=1.12s,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丫=且=13•匕11n=14.17m/so

t0.96s

【点拔】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读懂图象蕴含的信息、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

题的关键,物理过程特别困难,难度较大。

13.(2024•长郡中学自主招生)某中学八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

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溢水)上敲击

一下,使铁管发出噫亮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试验结

束以后,A同学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听到2次响声;C同学听到3次响声。已知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

是v铁=5100m/s。若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分别为XA,XB,XC,则它们的

大小分别满意的条件是—;—;—o(请依据XA,XB,xc的依次填空)

【答案】XA<42.5m;42.5mWxB<255m;xc2255m。

18

【解析】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依次(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

为X。

要辨别(相邻的)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一2一--“一s>0.1s,解得:XA242.5m;

340m/s1700m/s

要辨别(相邻的)水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唯一^0.1s,解得:XB2255ID;

17700in/s5100in/s

结论:C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xc22551n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

均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B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255HI>XB242.5m时,

水和空气传播的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0.Is(可以辨别);空气和铁传播的时间间隔等于或大

于0.1s(可以辨别);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不能区分);A

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XA<42.5ID时,随意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

小于0.1s,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

【点拔】此题有确定的难度,理解题意和利用方程求解要辨别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水和钢

铁传来的声音各自须要的距离是解析本题的关键。

14.(2024•渝中区模拟)汽车匀速行驶,在距离隧道右侧入口165m处起先鸣笛,司机经过

1s听到隧道入口处山崖反射回来的回声,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m/so此时,他看到这条

长150m的隧道内有一工人正在检修设备,马上亮灯提示工人离开。恰好工人正好处在向左、

向右跑都能平安脱险的位置。为了平安脱险,工人奔跑的最小速度是—m/so(当时声音的

速度v声=315m/s)。

左右

||

隧道□

I--------------------1汽车

【答案】15;5。

【解析】(1)笛声传播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路程的总和:s总=165mX2=330m,

笛声传播的路程:s声=v声1=315111/5*ls=315m,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总-s声=330m-315m=15m,汽车的速度为:v车=—茎=15m=]5m/s,

tIs

(2)此时汽车到隧道右出口的距离:s=165m-15m=150m,由丫=且得汽车到达隧道右出

t

口的时间:t右==一=150m=ios,汽车到达隧道左出口的时间:

v车15m/s

t左侬叱里皿=20s,设工人距右出口的距离为s右,则距离左出口的距离为

v车15m/s

19

150m-s设最小奔跑速度为v,则向右跑时:v=一巴,

t右

向左跑时:一法=150m-s右,%*s右,即:壬止而个右,

t左t左t右t左10s20s

解得:s右=50m,最小奔跑速度:v=——=-^l-lnl=5m/so

t右10s

【点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驾驭和运用,依据汽车的行驶路程和速度,求出左右

隧道口的时间,即工人跑到左右隧道口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难点所在!

15.(2024•海淀模拟)下面是小明的一篇口记:

10月15日星期三晴

“丁零零丁零零…”瞭亮的铃声打破了校内的安静,放学了,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大街上,

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车铃声、汽笛声尖锐刺耳。我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就躺在软软的沙

发上,觉得上了一天的课有些疲惫,当我打开录音机观赏那美丽的轻音乐时,全身的毛孔别

提多舒适了。“小明,把录音机关掉!”这是爸爸的声音,他在书房里看书。我不理解,心

也凉了半截…

(一)指出以上材料中哪些属于噪声,哪些属于乐音?

(二)小明的爸爸不允许小明观赏轻音乐的缘由是什么?

(三)你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提出2种解决方法)

【解析】(一)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车铃声、汽笛声尖锐刺耳。这些对于小明来说都是

噪音;录音机中美丽的轻音乐,对于小明来说是乐音,但对于看书的爸爸来说是噪音;

(二)录音机中美丽的轻音乐,对于小明来说是乐音,但对于看书的爸爸来说是噪音;所以

小明的爸爸不允许小明观赏轻音乐。

(三)据减弱噪声的途径来说可有如下方法:即可以让小明减小录音机的音量、可以让小明

将自己的房间的门窗关严,也可以让看书的爸爸带上耳罩等均可。

【点拔】知道什么是噪声,并熟识减弱噪声的几种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6.(2024•河北模拟)在一次百米赛跑中,某计时员违规,他给某运动员计时时,实行了听

枪声计时的方法。结果记得该运动员的成果是11.30so

(1)所记录的这个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是偏大了还是偏小了?

(2)若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该运动员实际所跑的时间是多少秒?(结果保留两

位小数)。

20

【解析】(I)假如计时员听到枪声才起先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起先

计时,所测时间确定是偏小了;

(2):v=亘,...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t声=且=l°°m一管o.29s,

tv340m/s

运动员实际所跑的时间:t运动员=t+t声=11.30s+0.29s=ll.59so

[点拔】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是本题的关键。

17.(2024•乌鲁木齐模拟)如图所示,有甲、乙二人测量河岸到峭壁的距离,站在岸边,

甲离乙20m远,他们站在一条从河岸到峭壁的直线上,甲放了一枪,乙听到两次枪响,测得

两次枪声的时间间隔为4s.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设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解析】设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为s,甲开枪后,乙第一次听到枪声所用时间a=盟二,

V

甲开枪后,乙其次次听到枪声所用时间t2=S甲乙+)S,依据题意t2-t1=t,

V

即:5甲乙+匕3_5甲己=t可得:区=3•.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VVV

s=(9—34clm/sX4u=680m

22

【点拔】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确定声音从甲处传到峭壁到反射回乙处的路程是本题

的关键。

18.(2024•天津模拟)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小琳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小明去敲

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Is以上,请解析如下问题:

(1)求敲击声由空气传入小琳的耳朵须要多长时间?

(2)请简要分析说明,小琳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

【解析】(1)因为管长s=8.5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则由丫=且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g—=8-5m=0.025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