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目录 1 11 1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对地热能资源均有相应的战略规划和增长目标,同时日益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稳定市场预期,江苏省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结构偏传统,在“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如何加大清洁能源占比,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地热能作为是“五大”非碳基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高温地热异常带上,地热资源丰富,尤其是中深层地热资源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据初步估算,江苏省地江苏省自2000年以来,已完成了全省浅层地温能的普查,实施各类中深层地热勘查项目近200个,勘查区域从温泉出露区向全省广大区域快速拓展,勘查深度也从原来的1000米以浅发展到3000米及更深,圈定了一批地热远景区和勘查靶区,钻探成功地热深井130多口,发现2处大型隐伏中温(温度>90℃)地热田,首次发现了高温干热岩(温2度>150℃)地热资源,初步建立了中温地热资源集发电-供暖(制冷)-干燥-种植养殖-康养理疗-生活热水-回灌的综合高效利用模式,洪泽、苏州吴中、常熟、金坛等县(市、区)以及苏州、扬州、镇江、泰州、南通、盐城等地级城市相继编制了地热能勘查规划。此外,在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也开展了地热资源评价专题。江苏省地热勘查开发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预期未来将进入一个更加快速的发展阶段。亟需涵盖多种电磁方法的地热勘查综合性指导文件,用于指导和规范省江苏省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种新研发的、适合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百花齐放,各具特天然源方法在经济发达、干扰强烈的地热勘查区应用效果较差。天然源方法包括天然源电磁测深法和天然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法,其中天然源电磁测深法(MT,AMT,EH4)容易受到电磁干扰,造成频谱曲线畸变,导致局部地段反演结果和地质解释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很难在城建区开展工作;天然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法受天然地震事件分布、地震活动强弱等因素的影响,在缺少对震源精确定位或震源参数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给成像结果带来较大偏差。因此,在经济发达、干扰强烈的江苏传导类电法的勘探深度较浅,无法达到中深层地热勘查的要求。传导类电法主要包括电阻率剖面法、电阻率测深法及激发极化法等,其属3于几何勘探方法,探测深度与供电极距的大小有关,难以穿透低阻屏蔽国外的冰岛、北美等人烟稀少的地区,中深层热储勘查应用较多的是大地电磁法(MT)。国内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深层热储勘查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大功率人工源电磁法。大功率人工源电磁法具有探测深度大、信噪比高、成本低、高效、绿色环保等优势,在中深层热储勘查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譬如,除了常规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包括时频电磁法(TFEM)、广域电磁法(WFEM)、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TEM)等在内的大功率人工源电磁法日趋成熟,并且在地热勘查应用中也取得了许多成功案例,有效地提高了地热勘查的准确率,极大地降低了地热开发的风险和成本。例如,TFEM在河北雄安新区深部雾迷山组热储体勘查中,查清了6km以浅的地层结构和隐伏断裂;WFEM在江苏南京、扬州、苏州、连云港,以及海南海口等多地开展了热储体勘查的应用(参见表一);青海省共和盆地干热岩示范区、河北省的马头营干热岩示范区、海南省海口福深热1井国家重点计划干热岩示范区、江苏干热岩验证孔“苏热1井”等,大功率人工源电磁法手但总体而言,大功率人工源电磁法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技术方法体系,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尚缺乏与本拟制定规范类似的标准,给市场投资主体以及物探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困扰和盲目性。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技术(组合),经济、快速、高效地查明中深层地热资源禀赋情况,提高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各个地区应用的有效性,4降低勘查成本,缩短勘查开发周期,打破目前制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当务之急,需尽快制定出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技术江苏省实现高效、低成本、规范有序、可持续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尚(1)江苏省地热地质条件复杂,地热成因类型及热储岩性、模式多样,地理条件独特,各种人文干扰强烈,为中深层地热勘查及靶区优江苏省地跨华北陆块、苏鲁造山带、扬子陆块三大地质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复杂。根据构造演化特征、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资源地热区、苏中地热区及苏南隆起地热区。地热成因类型主要有对流型和传导型两类,前者与断裂构造有关,呈带状分布,后者广泛分布于省内中、新生代盆地和构造隆起区内局部凹陷带。热储岩石类型丰富,时代差别大;主要有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型);元古代变质岩、古生代、中生代碎屑岩、中生代岩浆岩(裂隙型),新近纪-古近纪半固结-松散层(孔隙-裂隙型)。复杂的地质条件,难以建立统一的地热系统模式,对地热的物探方法勘查江苏省地理条件独特。我省是全国地势最低,平原、湖泊面积占比最高的省份。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7%;受到古黄河、长江、淮河水系影响,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比约17%。平原地区第四系和新近纪松散沉积层广泛分布,厚度大,浅层地下水资源5十分丰富。东部沿海地区受到海水侵入影响,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江苏省内城镇、工厂星罗棋布,高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纵横交错,带干扰强烈,对地热储集体的判断增加了难度。选择应用效果好、经济成(2)由于地热热储体与围岩相比普遍存在较大的电性差,因而电磁法相较于其它物探方法探测热储体更为敏感。通过对国内外地热资源勘查中物探方法应用的分析研究,发现电磁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预测的(1)部委及省政府高度重视地热能的技术研发和高效利用。2021年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和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于2021年8月9日由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明确提出了“加快地热等绿色清洁能源资源利用”。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做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2年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明确提出:侧重于科技创新,着力于加强高效率、低成本的低碳技术供给,同时也适当考虑了低碳技术标准等政策创新方面的内容,以促进低碳技术产业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省委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三十三次会议通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碳达峰碳6中和的决定》,文件强调: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支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发展。2023年11月1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苏政办发〔2023〕45号),强调新能源与源技术、变革性储能、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系江苏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双碳方针及江苏省的能源、双碳政策要求,优化能源结构,扩大清洁可再生能源占比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充分利用江苏地热能资源,加快我省地(2)江苏省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种新研发的、适合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共同推动了相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完善。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WFEM、TFEM、LOTEM等以外,还会有新的大功率人工源电磁法面世,如何科学、合理应用好新方法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技术规范给以引导、指导,因此,也需要需尽快制定出地热地面人工源(3)江苏省经济发达城镇化建设程度高,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经济建设需要贴近城镇等经济开发区,不可避免需要面对地球物理勘查中的强人文干扰。科学、合理、有效解决这一强人文干扰问题,需要有(4)现行标准概况。目前已有通用电磁法标准21本,地方标准3本,企业及其他标准4本,均为单一技术规程;针对地热勘查的通用地球物理勘查标准有《地热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规7范》、《陆上干热岩重磁电勘探技术规范》、《地热资源勘查技术规程》、《地热勘查重磁电资料解释技术规范》等4本;这些标准均缺乏地热勘查中针对多种电磁方法的综合性指导文件及针对江苏省的人工源二、任务来源省地方标准立项计划》,计划项目名称为《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为文件起草承担单位,对口行政主三、编制过程文件、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省地方标准立项计划》,计划项目名称为《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同月标准牵头单位,根据标准编制内容及需求,与多家业内相关单位协作,成立标准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成员单位有:由江苏省地质局、江苏华东地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组织协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炭地质局、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长江大学。召开了第一次编制小组会议。会议确定了标准的主要制定原则、制定大8纲、主要内容、人员分工和进度计划等。同时,标准编制组认真学习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结合标准制定工作流程,对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探讨和2024年7月-12月,标准编制小组初步确立了标准框架后,编制小总则、工作准备、工作内容与要求、报告评审与资料汇交,并据此完成2025年1月-2月,标准编制组组织内部专家进行评审,针对标准草案提出意见,标准编制组汇总意见,逐条落实,修改完善,完成了标2025年3月-6月为标准的征求意见阶段,向行业内省内、省外知多形式的征求意见方式,进行标准的征求意见工作,根据征求的意见进预计2025年7月-8月,与标准相关的主管部门对接,完成标准的四、主要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地热地质条件、地理条件及与江苏有相似地质按照GB/T1.1—2020对标准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将标准共分为九个章节及六个相关附录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9用文件、术语和缩略语、总则、工作准备、工作内容与要求、报告评审前言部分: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第一章“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的技术第三章“术语和缩略语”:本标准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广域第四章“总则”:规定了地热资源按照埋藏深度的分类、江苏地热第五章“工作准备”:该部分包含资料收集和方法准备两部分;资料收集主要规定勘察工作开展前应搜集的资料;方法准备部分主要规定各种电法工艺的适用性、有效性及方法选择,并列举了需要进行方法试第六章“工作内容与要求”:该部分包含技术设计、野外工作、数据处理、资料解释、成果报告编写及要求五部分,从勘察工作开展的全检查要求,同时规定了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并规定了资料解释的要附录A给出了江苏省地层岩石电阻率参数综合统计表;附录B给出了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附录C给出了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班报表;附录D给出了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广域电磁法班报表;附录E给出了地热地面人工源电磁法勘查时频电磁法班报表;附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