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年级/班级:九年级试卷标题: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0题,每题1分)要求:考察学生对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窥视纷至沓来精益求精B.蜷缩落英缤纷雕梁画栋C.装帧红袄绿裙震耳欲聋D.蹦跳拂袖而去炽热如火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决定举办读书活动。B.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一本关于历史的故事书。C.老师要求我们认真复习,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D.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3.下列成语中,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知难而进,百折不挠C.破釜沉舟,背水一战D.精卫填海,夸父追日二、古诗文阅读(共20题,每题2分)要求:考察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赏析和默写能力。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登高所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难的感慨。B.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C.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D.诗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2)请写出这首诗中的名句。()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怀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B.诗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壮阔。C.诗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D.诗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2)请写出这首词中的名句。()三、现代文阅读(共10题,每题2分)要求:考察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赏析能力。6.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去南京时,有船从海路直放上海。我因有琐事,未能陪他走。他独自去了。后来父亲来信说:“事都办妥了。我已看到南边的屋子了,所有的家具也都买了来,只等你来家。”这时候我的心中却只有一件事:父亲在车站送我。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来的,母亲劝他再抽空来看一次。他答应了。我也知道他不会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起路来,脚底下仿佛生风。他走路的姿势很特别,上半身向前探着,两条腿迈得很开,像是在跳一种特殊的舞。我看见他走过来,心里很欢喜,却不敢向他招手,恐怕他看见我的眼泪。他的背影混在来来往往的人里,我几乎找不着。父亲走了几步,忽然又回过头来,我看见他眼圈红了,想说什么,却没说。我又看见他举起手来,想跟我告别,却没跟我招手。我看见他的手慢慢放下去,头慢慢回过去,终于看不见了。我站在那里,心里很难过。我想,父亲大概也难过了吧。后来我回到家里,跟母亲说:“爸爸今天一定很难过。”母亲说:“是的,他今天一定很难过。”(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别的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B.文章中父亲的形象是一个慈爱、勤劳、坚强的父亲。C.文章通过父亲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亲情的珍视。D.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别的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和感激。(2)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3)请简要分析文章中父亲的形象特点。()(4)请写出这篇文章中的名句。()四、作文(共30分)要求: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7.请以“回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五、综合性学习(共10分)要求: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8.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B.《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历史小说。C.《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神魔小说。D.《水浒传》是清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武侠小说。9.下列关于古诗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是唐代诗人屈原所作的一首抒情诗。B.《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怀古诗。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怀古词。D.《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叙事诗。六、古诗文默写(共10分)要求:考察学生的古诗文默写能力。10.请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2)青青子衿,__________。(3)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4)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5)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6)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7)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8)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9)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10)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B解析:A项中“窥视”应为“窥视”;C项中“红袄绿裙”应为“红衣绿裙”;D项中“蹦跳”应为“蹦跶”。2.C解析:A项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B项中“关于历史的故事书”应为“关于历史的故事”;D项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应为“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3.A解析:A项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衰退;B项中“知难而进,百折不挠”表示面对困难不退缩;C项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表示下定决心,不留后路;D项中“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表示坚持不懈,追求目标。二、古诗文阅读4.C解析:A项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难的感慨”正确;B项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正确;C项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错误,应为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D项中“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正确。5.B解析:A项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正确;B项中“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壮阔”错误,应为运用了比喻手法;C项中“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正确;D项中“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正确。三、现代文阅读6.D解析:A项中“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正确;B项中“父亲的形象是一个慈爱、勤劳、坚强的父亲”正确;C项中“反映了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亲情的珍视”正确;D项中“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和感激”正确。四、作文(略)五、综合性学习8.C解析:A项中《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B项中《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历史小说;C项中《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神魔小说;D项中《水浒传》是清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武侠小说。9.C解析:A项中《离骚》是唐代诗人屈原所作的一首抒情诗;B项中《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怀古诗;C项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怀古词;D项中《长恨歌》是唐代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