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页(共15页)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史前时期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5•大东区模拟)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这一结论,需要选取的证据是()A.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B.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C.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D.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树2.(2025•阜阳一模)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一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该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国家。这可以佐证中国()A.成为最早的文明古国 B.具有一万年的文化史 C.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D.考古工作的成就辉煌3.(2025•鼓楼区校级模拟)自然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4000年前后,我国黄河、淮河流域的考古遗迹中都存在着有关洪水的地质记录。据此推测,大禹治水的传说()A.真实可信,是经考古证实的历史 B.完全虚构,是编造出来的故事 C.有所夸张,但蕴含真实历史信息 D.真实可信,是代代流传的信史4.(2025•新宾县二模)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A.继承发展 B.多元一体 C.民族认同 D.休戚与共5.(2025•新宾县二模)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河姆渡骨耜河姆渡猪纹陶钵半坡彩陶盆河姆渡遗址稻谷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6.(2025•长沙校级模拟)“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的发展 B.狩猎工具的改进 C.建造房屋 D.火的使用7.(2025•丛台区校级一模)在中国目前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和化石,有200多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建始直立人,17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160万年前的蓝田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35万年前的南京人,30万年前的和县人,十几万年前的长阳智人,3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这些古人类遗址和化石()A.是研究中国人类起源的依据 B.为新石器时代研究提供帮助 C.反映的都是旧石器时代生活 D.都是黄河流域发现的古人类8.(2025•碑林区校级二模)每年清明节,陕西省黄陵县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宣读祭文。之所以公祭黄帝,是因为()A.黄帝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黄帝带领人们治理了水患 D.黄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9.(2025•丛台区校级一模)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北京人遗址是世界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早期人类遗址,下列文物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A.出土的甲骨文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打制石器 D.司母戊鼎10.(2025•洪湖市一模)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黄帝创制等传说来自不同地区。在中国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这些地域性传说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传说系统。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A.创新性特质 B.区域性差异 C.连续性特点 D.一体性特征11.(2025•南海区一模)新石器时代的苏羊遗址,内部修建大型人工环壕,居住区和墓葬区分别位于环壕内外两侧。据此可知,苏羊聚落内部()A.阶级分化明显 B.社会分工明确 C.经济生活便利 D.布局规划清晰12.(2025•昆山市校级模拟)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基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C.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 D.青铜铸造技术成熟13.(2025•吴江区模拟)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古代陶器精美数量众多 B.手工业分工细致 C.书写材料不断改进 D.中华音乐文化源远流长14.(2025•吴江区模拟)《尚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豫州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位于九州的中心。久而久之,豫州就叫“中土”或“中州”了。这主要表明了河南在古代的()A.区位优势 B.历史沿革 C.风土人情 D.自然环境15.(2025•张家港市模拟)某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烧火堆、灰坑等,研究还发现了水稻栽培痕迹。由以上信息可知,该遗址处于()A.原始社会末期 B.旧石器时代 C.封建社会早期 D.新石器时代16.(2025•郸城县一模)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由此可知()A.中华文明从传说转为信史 B.各地的文明要素都在中原汇聚 C.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 D.中原地区是各地文明的发源地17.(2025•平塘县一模)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实证了稻作农业“中国起源说”。下列与河姆渡遗址有关的是()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干栏式建筑 C.甲骨文 D.人面鱼纹彩陶盆18.(2025•长治一模)如图所示为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双鸟朝阳纹牙雕。该文物可以论证河姆渡居民时期()A.新石器已广泛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高超 C.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D.人们已会建造房屋19.(2025•贵州模拟)位于黔东南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在半山腰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该建筑与我国哪一原始农耕居民的建筑结构最类似()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蓝田人 D.丁村人20.(2025•岳阳模拟)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北京人是其中典型代表。在北京人的生活洞穴里,发现了烧过的石头、骨头和灰烬物。这说明北京人()A.能够制作工具 B.过着定居生活 C.已经会使用火 D.开始农业种植21.(2025•山亭区模拟)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市开幕,习近平致贺词提到:“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在良渚文化遗址中,贵族墓葬与平民墓葬,在规模、葬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材料说明了()A.原始宗教礼仪出现 B.阶级分化比较明显 C.磨制玉器广泛使用 D.早期国家完全形成
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史前时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CCBBAABCDD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ADADCBCACB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5•大东区模拟)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这一结论,需要选取的证据是()A.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B.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C.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D.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树【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说明玉蟾岩人会种植水稻,可以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树都不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排除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说明玉蟾岩人会种植水稻,可以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2.(2025•阜阳一模)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一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该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国家。这可以佐证中国()A.成为最早的文明古国 B.具有一万年的文化史 C.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D.考古工作的成就辉煌【分析】本题考查良渚文化,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一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该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这是中国早期文明出现的重要代表,说明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其他地区的文明遗址,不能说明中国成为最早的文明古国,排除A项;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一4300年,不能说明中国具有一万年的文化史,排除B项;题目只提及一处遗址,不能说明考古工作的成就辉煌,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以良渚文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3.(2025•鼓楼区校级模拟)自然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4000年前后,我国黄河、淮河流域的考古遗迹中都存在着有关洪水的地质记录。据此推测,大禹治水的传说()A.真实可信,是经考古证实的历史 B.完全虚构,是编造出来的故事 C.有所夸张,但蕴含真实历史信息 D.真实可信,是代代流传的信史【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的传说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料的来源的相关史实。【解答】根据“在距今4000年前后,我国黄河、淮河流域的考古遗迹中都存在着有关洪水的地质记录”可知,大禹治水的传说有所夸张,但蕴含真实历史信息。大禹治水的事迹与考古发现相印证,这说明上古神话传说也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C项正确;真实可信,是经考古证实的历史,错误;大禹治水只是传说,排除A项;完全虚构,是编造出来的故事,错误;大禹治水的传说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排除B项;真实可信,是代代流传的信史,错误;大禹治水的传说有一定历史依据,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禹治水的传说的相关史实。4.(2025•新宾县二模)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A.继承发展 B.多元一体 C.民族认同 D.休戚与共【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帝和炎帝。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民族的形成的特点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流交往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B是正确的选项;继承发展、民族认同、休戚与共,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黄帝和炎帝,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5.(2025•新宾县二模)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河姆渡骨耜河姆渡猪纹陶钵半坡彩陶盆河姆渡遗址稻谷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是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题干中的农具、陶器、农作物可以反映原始农耕生活,B项正确;早期人类起源于旧石器时代,而图片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排除A项;炎黄联盟属于远古传说,而题干是考古发掘的文物,排除C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早期国家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2025•长沙校级模拟)“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的发展 B.狩猎工具的改进 C.建造房屋 D.火的使用【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有了保障,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解答】A.半坡居民是我国最早种植粟的人类,河姆渡居民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原始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有了保障,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发展。A符合题意。B.狩猎工具不断的改进,使原始居民获取的猎物不断增加,与走出洞穴过上定居生活无关,排除B。C.建造房屋是过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原因,排除C。D.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就会使用火,火的使用不是走出洞穴过上定居生活的原因,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需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需牢记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是我国农耕原始居民的代表。7.(2025•丛台区校级一模)在中国目前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和化石,有200多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建始直立人,17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160万年前的蓝田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35万年前的南京人,30万年前的和县人,十几万年前的长阳智人,3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这些古人类遗址和化石()A.是研究中国人类起源的依据 B.为新石器时代研究提供帮助 C.反映的都是旧石器时代生活 D.都是黄河流域发现的古人类【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在中国目前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和化石,有200多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建始直立人,17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160万年前的蓝田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35万年前的南京人,30万年前的和县人,十几万年前的长阳智人,3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可知,这些古人类遗址和化石是研究中国人类起源的依据。故A正确;这些古人类遗址和化石是研究中国人类起源的依据,不能为新石器时代研究提供帮助,排除B;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生活,排除C;巫山猿人、元谋人属于长江流域发现的古人类,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古人类遗址和化石是研究中国人类起源的依据。8.(2025•碑林区校级二模)每年清明节,陕西省黄陵县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宣读祭文。之所以公祭黄帝,是因为()A.黄帝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黄帝带领人们治理了水患 D.黄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近代以来,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公祭黄帝是因为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B符合题意;相传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的是仓颉,排除A;带领人们治理了水患的是大禹,排除C;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黄帝是部落联盟首领,没有建立王朝,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公祭黄帝是因为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9.(2025•丛台区校级一模)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北京人遗址是世界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早期人类遗址,下列文物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A.出土的甲骨文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打制石器 D.司母戊鼎【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故A错误;B.“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故B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故C正确;D.“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北京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0.(2025•洪湖市一模)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黄帝创制等传说来自不同地区。在中国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这些地域性传说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传说系统。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A.创新性特质 B.区域性差异 C.连续性特点 D.一体性特征【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创新性强调中华文明的先进性,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B.区域性差异只能反映一部分材料内容,排除B项;C.连续性强调中华文明前后继承关系,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D.根据材料“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姻造人,黄帝创制等传说来自不同地区。在中国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这些地域性传说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传说系统”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但在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揉合在了一起,说明中华文明具有一体性特征,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炎帝和黄帝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1.(2025•南海区一模)新石器时代的苏羊遗址,内部修建大型人工环壕,居住区和墓葬区分别位于环壕内外两侧。据此可知,苏羊聚落内部()A.阶级分化明显 B.社会分工明确 C.经济生活便利 D.布局规划清晰【分析】本题考查半坡人遗址,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内部修建大型人工环壕,居住区和墓葬区分别位于环壕内外两侧”可知,苏羊遗址中居住区和墓葬区分开,说明对不同的功能区布局规划清晰,D项正确;题干未提及不同墓葬中陪葬品多少等差异,不能看出阶级分化明显,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生产、纺织等劳动任务的分工,不能看出社会分工明确,排除B项;题干体现了遗址中的布局,未提及居民生活是否便利,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以半坡人遗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2.(2025•昆山市校级模拟)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基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C.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 D.青铜铸造技术成熟【分析】本题考查良渚文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遗址出现了王城、祭坛、礼器系统,王城、祭坛、礼器系统的出现是早期国家形成的表现。题干材料说明良渚文化遗址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故A符合题意;当时存在氏族制度,排除B;礼乐制度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C;青铜铸造技术成熟是在夏商周时期,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良渚文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当时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13.(2025•吴江区模拟)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古代陶器精美数量众多 B.手工业分工细致 C.书写材料不断改进 D.中华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分析】本题考查半坡人、陶寺遗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骨笛、陶埙、石磬都是乐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多种乐器,说明中华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故D正确;骨笛、石磬与陶器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乐器的发明,不能说明手工业分工细致,排除B;材料强调音乐文化,不涉及书写材料,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半坡人、陶寺遗址,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主题是中华音乐文化源远流长。14.(2025•吴江区模拟)《尚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豫州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位于九州的中心。久而久之,豫州就叫“中土”或“中州”了。这主要表明了河南在古代的()A.区位优势 B.历史沿革 C.风土人情 D.自然环境【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掌握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豫州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位于九州的中心”可知,河南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心地带,有区位优势,A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体现关于河南地区在不同时代的名称及区划的变革,排除B;题干并未体现风土人情,排除C;题干中涉及自然环境,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大禹治水的知识。15.(2025•张家港市模拟)某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烧火堆、灰坑等,研究还发现了水稻栽培痕迹。由以上信息可知,该遗址处于()A.原始社会末期 B.旧石器时代 C.封建社会早期 D.新石器时代【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某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烧火堆、灰坑等,研究还发现了水稻栽培痕迹”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种植水稻,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故D正确;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青铜器,排除A;旧石器时代还未开始农业生产,排除B;封建社会早期已经使用铁器,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16.(2025•郸城县一模)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由此可知()A.中华文明从传说转为信史 B.各地的文明要素都在中原汇聚 C.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 D.中原地区是各地文明的发源地【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黄河、长江、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5000年左右,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华文明从传说转为信史,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各地的文明要素都在中原汇聚,排除B;中原地区是各地文明的发源地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17.(2025•平塘县一模)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实证了稻作农业“中国起源说”。下列与河姆渡遗址有关的是()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干栏式建筑 C.甲骨文 D.人面鱼纹彩陶盆【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河姆渡遗址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性农耕遗址,河姆渡人住干栏式建筑。故B正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均与半坡遗址相关,排除AD;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排除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河姆渡人住干栏式建筑。18.(2025•长治一模)如图所示为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双鸟朝阳纹牙雕。该文物可以论证河姆渡居民时期()A.新石器已广泛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高超 C.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D.人们已会建造房屋【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双鸟朝阳纹牙雕是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反映了河姆渡人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河姆渡人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新石器已经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技术高超、人们已会建造房屋,排除AB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登高作业考试题及答案测试卷
- 田径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校科研管理岗位面试题目及答案
- 儿童认知测评题库及答案
- 中央b类考试题及答案
- 管理英语2考试题及答案
- 书法考试题及答案
- 外国中文老师考试题及答案
- 专项公益资金管理办法
- 金融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 建筑安全员c2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广东惠州惠城区招聘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6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特训题库(含答案)之教育文化素养论述题库
- 2025海南省老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6人(第1号)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26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湖北省利川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导言课 课件(内嵌视频)
- 1.1.2 生物的特征 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 2025云南玉溪国润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