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堂)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堂)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堂)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堂)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表现在哪些方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P66-70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各地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又相互交融4、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p70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个性。(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5.中华文化包容性指的是什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哪些积极意义?

p7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因为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还在于它所特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1)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2)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误区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注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是文字的一种。误区3: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误区4: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误区5: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注意: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误区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注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1)区别①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强调纵向时间上的久远,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强调横向内容上的丰富,侧重于从静态上、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表现不同:源远流长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表现为:中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2)联系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三.【拓展延伸】四.【真题剖析】1、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2、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D3、“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A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5、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1)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一、永恒的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p713、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p72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p75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p76-77(熟悉)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p71+p78-80(作用+意义)3、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p81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71一、永恒的中华民族之魂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71(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一、永恒的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p7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71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2)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3)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4)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5)是中华民族之魂;(四精一魂)一、永恒的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p7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71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p7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特征:a.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爱国主义是具体的b.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一、永恒的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p713、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p72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p75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7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p76-77(熟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p71+p78-80(作用+意义)(1)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四精一魂(2)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意义:①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基固体3、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p81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p76-77(熟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p71+p78-80(作用+意义)(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一、永恒的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p713、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p72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p75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p76-77(熟悉)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p71+p78-80(作用+意义)3、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p81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71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误区2: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误区3: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误区4: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误区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才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注意: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误区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误区7: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注意: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三.【拓展延伸】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2)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当中既有文化精华,又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思维拓展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四.【真题剖析】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①

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2、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B3、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

4.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优秀思想家、文学家提出了许多至理名言,如:修身、治国、平天下。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亲仁善临,国之宝也。

(1)上述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2)这些名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1)上述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2)这些名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上述名言说明了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①中华民族的这些精神,无论是在国家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生死存亡的关头,都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中华民族奋发进取。今天,我们发扬这种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要坚持团结统一,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发展。要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意义,怎么做5.探究四:近年来,以《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仁者无敌》、《特殊使命》、《亮剑》、《夜幕下的哈尔滨》等为代表的一批红色影视片在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播放,它们以不同的手法诠释了中华民族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广大观众受到强烈震撼。试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答红色影视热播的现实意义。答案:红色影视所张扬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会产生高昂奋进的巨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粉碎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抵制各种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历程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民族精神重要性(作用)民族精神的力量(p71+p76四精一魂)基本内涵内涵(是什么?)核心—爱国主义丰富发展特征、丰富发展弘扬培育孕育精髓包容性含义意义原因--见证----汉字、史书典籍①具体的②一致性③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为什么?(重要性p71\76+必要性p78\79\80)

怎么样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B2、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这说明()A、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B、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B4.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了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原因是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B.封建统治者在科技发展上身先士卒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D.我国劳动人民具有热爱科学的优良传统6.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是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人所钟爱,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②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回答4~6题。7.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差异性的表现有①吴越文化开放,滇黔文化内敛②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③滇黔文化更具有多样性④吴越文化文明,滇黔文化野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是各地区文化的松散集合D.我国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9.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形成这种地区文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B.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C.外来文化的影响D.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10.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学。三大英雄史诗A.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和斗争B.体现着不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C.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标准D.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11.1999年12月31日23时45分,江泽民点燃了中华世纪坛的圣火,预示着中华民族精神将在未来岁月中奏响新的乐章。据此说明正确的是()①圣火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稳定不变的③民族精神具有传承性④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C12.“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则,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这种观点()①是及其有害的②认为民族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③没有看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④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C返回13.1999年12月31日23时45分,江泽民点燃了中华世纪坛的圣火,预示着中华民族精神将在未来岁月中奏响新的乐章。据此说明正确的是()①圣火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稳定不变的③民族精神具有传承性④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C14.“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则,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这种观点()①是及其有害的②认为民族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③没有看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④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C

15.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简要说明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6.辨析题.科学技术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答:(1)认为“科学技术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错误的。文字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它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科学技术仅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而且古代科技知识中的很大部分也是通过汉字流传后世的。汉字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识。17.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