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淄博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FTR是一种细胞膜上的C「通道蛋白。胞内Cr浓度升高,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使通道打开,胞
外Cr浓度升高也可促进通道打开。CFTR基因中3个碱基的缺失,引起CFTR结构和功能异常,使支气管
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严重可导致囊性纤维化(CF)。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FTR可允许C「双向转运,cAMP抑制剂可减少胞内C「外流
B.CFTR异常导致细胞向外转运C「减少的同时也会影响水分子转运
C.CF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从根本上治疗细菌感染的CF
2.CD44是一种细胞表面的跨膜黏附糖蛋白,在细胞黏附、迁移和促进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44分子包含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三个结构域。STAT3基因是CD44起作用后的靶基因,STAT3能
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熟CD44由囊泡运输至细胞膜,通过跨膜区锚定于膜上
B.CD44胞外区的空间结构会影响其与信号分子结合的特异性
C.敲除CD44基因可以促进STAT3基因的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D.CD44可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
3.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后形成吞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病原体被蛋
白酶降解成12〜18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肽段与次级溶酶体膜内侧的MHCH蛋白结合形成抗原肽-
MHCII分子,通过分泌性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呈递抗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
B.溶酶体中的蛋白酶合成时,需要消耗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提供的能量
C.提取MHCII蛋白的过程中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缓冲体系应为碱性
D.树突状细胞形成的抗原肽-MHCII分子可通过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
4.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后,其细胞表面蛋白FasL与靶细胞表面蛋白Fas结合,启动
程序性死亡。同时也会分泌大量穿孔素(Pf)、颗粒酶(Gz)等物质,其中Pf单体能够插入靶细胞膜中,
单体聚集形成孔,Gz由此进入靶细胞作用于促凋亡因子Bid,进而引起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诱导靶细
胞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B.Pf能够使靶细胞内外渗透压产生差异,导致靶细胞失水裂解
C.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FasL、Gz诱导靶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细胞凋亡
D.释放的病原体可刺激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
5.果蝇的体色有黑体和灰体,眼色有红眼和朱红眼。随机选取多只灰体红眼雌果蝇和多只黑体红眼雄果蝇
杂交,耳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雌黑体红眼:灰体红眼=1:5
雄黑体红眼:灰体红眼:黑体朱红眼:灰体朱红眼=1:5:1:5
A.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灰体、红眼为显性性状
B,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本的眼色基因均为杂合
C.母本中体色基因纯合的个体占1/3
D.耳中灰体红眼果蝇随机交配,F?中黑体朱红眼占1/32
6.一段双链DNA的一条核甘酸链上有2个胞喀咤(C),其中1个C被甲基化生成5-甲基胞喀咤(5-
mC),C与5-mC进一步被氧化脱氨基分别生成胸腺嘴陡(T)和尿喀咤(U)。细胞内存在尿喘咤错配修复
系统,该系统能在U的两侧将核甘酸单链切开,清除两切点间包含U的核甘酸片段后再合成正确的片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尿喀咤错配修复系统具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功能
B.在修复并进行复制的过程中,可能使用4种核甘酸作为原料
C.修复时,以切口处3'末端核甘酸链为引物延伸正确DNA片段
D.若未被修复,复制两次后,两个位点的C才都会被A替代
7.倒位使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发生改变,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倒位环。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分为
臂内倒位和臂间倒位(如图)。倒位环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互换。减数分裂过程中,无着丝粒
或含2个着丝粒的染色体通常会丢失,使配子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ADE
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A.倒位环形成的时间为减数分裂I前期
B.若无互换,有倒位的精原细胞都产生2种配子
C.若有互换,臂内倒位的精原细胞都产生4种配子
D.若有互换,臂间倒位的精原细胞能产生既存在重复又存在缺失的配子
8.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乳酸穿梭”研究发现,神经元大量活动
时,星形胶质细胞可摄取葡萄糖并转化为乳酸,乳酸通过单竣酸转运体释放到细胞间隙,再转入神经元,
转化为丙酮酸进行有氧呼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元,具有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C.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神经元可以乳酸作为底物供能
9.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释放致热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引起发热。糖皮
质激素可抑制致热因子的释放消除发热症状,还可作用于下丘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下丘脑中存在感受体温变化的感受器
B.致热因子作用后,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
C.体温调定点升高时,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
D.糖皮质激素可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
10.PIF3是胚轴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种子破土前DELLA蛋白抑制PIF3的活性。赤霉素与GID1蛋白结
合,促进GA-GIDLDELLA复合物的形成,使DELLA蛋白降解。种子破土后,蓝光受体蛋白被激活,可
与GID1蛋白和DELLA蛋白直接作用,抑制赤霉素诱导DELLA蛋白降解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霉素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B.黑暗条件下,PIF3能促进胚轴伸长生长
C.光照条件下,赤霉素可解除DELLA蛋白对PIF3的抑制作用
D.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可使种子无需发芽便可产生a-淀粉酶
11.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因一次性难以捕到足够数量的个体,易造成估算值不准确。科研人员
通过多次标记,多次重捕,对多次捕获计算的数据取平均值,提高估算的准确性。下表是用该方法调查1
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数据,不考虑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因素,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
捕获总数带标记个体数未标记个体数并标记
第一次捕获32032
第二次捕获541836
第三次捕获37343
A.65只/公顷B.85只/公顷
C.92只/公顷D.96只/公顷
12.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与版酶活性可反映土壤的肥力。科研人员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施肥,探究其对土壤
微生物数量和胭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6oo
boO微生物数量
S5oo
O□腺酶活性
I4oo
XCK:不施肥
)3oO
0WM:农家有机肥
菰2o0
娶NP:化肥(氮肥为尿素)
珏1O
)0S:麦秸未经处理直接还田
ffi
M+NP:农家有机肥毗肥
SM+NPS+NP0
S-NP:麦秸未经处理直接还田+化肥
A.土壤中只有能合成版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B.有机肥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C.土壤微生物数量与JR酶活性呈正相关,麦秸直接还田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D.施用有机肥使农作物产量增加,导致该地人均生态足迹增大
13.米醋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调味品,《醒园录》中有“赤米不用舂,洗净蒸饭,拌曲发香,用水或用酒
泼皆可发,……俟月余可用。如有发霉,用铁火针烧极红淬之。”的记载。下列有关米醋酿制的说法正确
的是()
A.“不舂”保留稻壳的目的是为后续发酵提供菌种
B.米饭“拌曲”后要密封,有利于产生酒精和醋酸
C“用水或用酒泼皆可发”,说明利用糖和乙醇都可以酿醋
D.为防止霉菌感染,米醋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
14.三维细胞培养技术(3D细胞培养)是通过人工模拟细胞间质微环境,允许动物细胞在三维空间中生长
和相互作用的技术。与传统的细胞培养相比,3D细胞培养更接近体内细胞的实际生长环境。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传统细胞培养时,细胞并不都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
B.用胰蛋白酶处理传统培养的贴壁细胞,断裂其胞间连丝使之游离便于传代
C.3D细胞培养前需要对动物组织进行灭菌处理,培养时需定期更换培养液
D,利用3D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干细胞分化过程时,通常需要进行分瓶处理
15.科研人员利用花菜对DNA的粗提取实验进行改进。使用不同的研磨液过滤提取DNA、加酒精后用不
同的去杂质方法纯化DNA,并进行相关检测,结果如下表。OD260/OD280的比值可检查DNA纯度,纯
DNA的OD260/OD280为1.8,当存在蛋白质污染时,这一比值会明显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研磨提取加酒精后去杂质
去
研磨液的沉淀提取的杂沉淀纯化的
NaCl浓度质量DNA浓度OD260/OD280质质量DNA浓度OD260/OD280
(mol/L)(g)(ng/jiL)方(g)(ng/(iL)
式
离
0.140.078959.51.290.06881.51.53
心
4℃
冰
20.0409100.61.57箱0.1028336.41.41
静
置
A.研磨液配置过程中,需用2moi/L的HC1溶液将研磨液调至弱碱性
B.与0.14mol/L相比,用2mol/L的NaCl溶液研磨得到的沉淀物中的DNA浓度更高
C.去杂质时应用1500r/min的离心转速将DNA沉淀下来,且离心法获得的纯度高
D.DNA分子在碱性溶液中加热降解后可与二苯胺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依次经过糖酵解,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IDH是TCA循环的关键酶,
可催化生成a-KG及CO2。IDH基因突变可引起a-KG减少,进一步促进HIF-la积聚并激活相关信号通
路,引起下游VEGF基因等肿瘤相关基因高表达,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正常细胞在细胞周期调控
过程中可通过表达Skp2蛋白,降解IDH,使细胞的主要供能方式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中糖酵解和TCA循环均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B.若在细胞中添加Skp2蛋白抑制剂,则VEGF基因的表达量会减少
C.肿瘤细胞可通过增加Skp2基因的表达,使细胞供能方式由TCA循环向糖酵解转变
D.无氧条件下,肿瘤细胞通过糖酵解过程将葡萄糖中能量都转移到乳酸和ATP中
17.玉米籽粒大小由两对基因R/r和Q/q控制。亲本的R/r基因对籽粒中Q/q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科研
人员利用小籽粒玉米(RRqq)和小籽粒玉米(rrQQ)进行了正反交实验,所结籽粒全为大籽粒或小籽
粒,选取部分籽粒进行种植,Fi种植后所结籽粒均发生性状分离,过程如图。再从Fi和F2中选取部分籽
粒单独种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交反交
PRRqqR)jrrQQ(d)rrQQ&)xRRqq⑻
F1大籽粒小籽粒
恤恤
F2大籽粒:小籽粒大籽粒:小籽粒
3:13:1
A.Fi大小籽粒基因型都为RrQq,籽粒大小与父本是否带基因R有关
B.F2大籽粒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体占1/9
C.从Fz大籽粒植株中随机选一株自交,植株所结籽粒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概率为1/2
D.随机从F2小籽粒植株中选一株给Fi小籽粒植株受粉,所结籽粒中小籽粒占1/2
18.巨噬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a)除能杀死肿瘤细胞外,还能增强对食物抗原的免疫反应。食
物中的脂肪能诱导小肠释放缩胆囊素(CCK),CCK通过肠-脑轴降低肠道对食物中抗原的反应,利于营养
物质的吸收,机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食物中脂肪一小肠f沿鼻A脑霜龛。%
CCKAS巨噬细胞
A.脂肪诱导小肠释放CCK,CCK刺激传入神经使其膜外变为负电位
B.迷走神经释放神经递质ACh增强巨噬细胞释放TNF-a的能力
C.CCK通过肠-脑轴对巨噬细胞释放TNF-a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长期食用含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19.浅水湖泊存在清水稳态和浊水稳态两种稳定状态,浊水稳态下可能出现水华现象。在一定营养水平下
两者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如图。植被盖度是植物垂直投影的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留
相
梅
W翅
K
A.与浊水稳态相比,清水稳态的浮游植被盖度低
B.浊水稳态下,浅水湖泊仍具有维持自身结构或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C.营养盐浓度在a〜b之间时,沉水植被盖度决定稳态类型
D.使湖泊由浊水稳态向清水稳态转变的最好的方法是种植沉水植物
20.米曲霉中的pyrG基因编码的OMP脱竣酶是尿喀咤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该酶还能将无毒的5-FOA转化
为毒性产物抑制自身生长。pyrG基因发生突变,将无法合成该酶。现有5株米曲霉突变菌株,欲判断其是
否为pyrG突变型,将野生菌株(WT)和突变菌株按图1位置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4。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1234
A.利用紫外线照射米曲霉,通过定向突变获得突变菌株
B.本实验中,需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才能将米曲霉接种到培养基上
C.在2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5-FOA配制成4培养基
D.实验结果说明以上5株米曲霉突变菌株均为pyrG突变型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光照强度过大会对植物造成损害,类胡萝卜素参与叶黄素循环,可促进非光化学淬灭(NPQ)对过量
光能的耗散。大狼耙草为北美洲入侵种,研究人员以株高一致的大狼耙草种苗及当地物种山葛苣种苗为材
料,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呼吸速率(Rd)、色素含量等,结
果如下表。
叶绿素含类胡萝卜
光照强PmaxRd
物种量素含量
度
(g/m2)(g/m2)
100%22.963.000.160.038
大狼耙
40%14431.080.200.041
草
14%9.800.920.270.045
100%7.412.920.130.029
山葛苣40%13.321.260.210.039
14%8.201.230.220.037
(1)光照对植物的作用有,遮光下因______(填物质)减少,C3的还原速率降低。植物激素
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2)光照强度从14%增加到100%的过程中,山葛苣的光合速率变化是o在光照强度为100%时,
大狼耙草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山莒苣,原因是o
(3)SOQ1蛋白和HHL1蛋白是NPQ调控因子,为探究两者对NPQ的调控机制,以野生型植株(Col-
0)、soql突变体、hhll突变体及hhll和soql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实验,并测定强光下相应蛋白质的表
达量,结果如图。强光下,soql基因和hhll基因对NPQ的调控起作用(填“协同”或"相抗衡”),
在soqI突变体中,hhlI基因对NPQ调控的响应机制是0
N
P
Q
港Col-0soqIhhlIhhllsoaI
褫
、
孟蛋白
WHHLI
向
SOQl蛋白
22.哺乳动物雌性个体中存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下丘脑分泌的GnRH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FSH(促
卵泡生成素)和LH(促黄体生成素),两者共同作用于卵巢,刺激卵泡发育、成熟卵泡排卵以及合成雌激
素等(图1)。雌激素的合成需要卵泡内膜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的共同参与(图2)。
图2
(1)FSH和LH可统称为(写中文名称),雌激素分泌过程中存在的调节方式有。雌激素包
括雌酮和雌二醇,其中作为信号分子对其他细胞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
(2)医学上可用药物来曲噪促进排卵,已知来曲噪的作用靶点是芳香化酶,来曲咏促进排卵的机理是
(3)长期服用来曲噗会导致骨质疏松,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葛根素可通过激活产生B-catenin蛋白的信号转
导通路缓解这一症状,请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材料:生理状态相同的成年雌性大鼠若干只,来曲嗖、葛根
素,骨密度检测仪、蛋白质检测仪等。
实验思路:o
实验现象:«
23.栽培番茄果实成熟后表现为红色和黄色,极少的野生番茄因能积累花青素呈现蓝色。与花青素合成、
降解有关的基因为T/t和E/e,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控制花青素合成的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现有蓝色亲本
1和非蓝色亲本2、3、4,用特定引物对亲本的基因T/t、E/e进行扩增,E的片段长度为138bp,e的片段
长度为117bp,用限制酶切割基因T/t片段,T能被切割,t不能被切割,电泳结果如图1。
蓝色浅蓝色’非蓝色
13F]1234s8
SSR1
SSR2
SSR3
SSR4
SSR5
SSR6
SSR2、SSR6位于3号染色体,SSR1、SSR3位于5号染色体
SSR4、SSR5位于10号染色体
图1图2
(1)亲本1的基因型为o亲本1和2杂交得到的耳果实均为蓝色,亲本1和3杂交得到的耳果实
均为浅蓝色,说明T/t、E/e基因中,降解花青素的基因是d浅蓝色耳自交后代所结番茄成熟后的颜
色及比例为o
(2)SSR是DNA中简单的核甘酸重复序列,具有多样性,染色体上不同的基因可与特定的SSR连锁遗
传,常用SSR标签进行基因定位。科研人员利用SSR标签对亲本1、3以及耳、F2中部分个体进行检测,
结果如图2o
基因T/t、E/e所在的染色体分别是,与基因T连锁的SSR是。除图2所示基因型外,非蓝色
番茄的基因型还可为。
(3)利用亲本2的体细胞经诱变培养获得一株能合成花青素的突变株,利用突变株与亲本2杂交,后代成
熟果实中蓝色与非蓝色的比例接近1:1,而突变株自交后代成熟果实中,蓝色与非蓝色的比例却接近2:
1,原因可能是O
(4)经检测上述突变基因(原种群中不存在该突变基因)与基因T位于相同的染色体上,但不确定两基
因是否为等位基因,已知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发生互换。为探究两基因的关系,科研人员让
突变株与亲本1杂交获得耳,耳单株种植收获种子,同一株可植株的种子混合种植,观察统计F2成熟果
实的颜色。
①若两基因是等位基因,则;②若,则两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24.物种多样性的测定有三个空间尺度:a、丫多样性。描述a多样性可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
样性指数是指在无限大小的群落中,随机抽取两个个体,它们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即1-随机抽取的两个
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3多样性反映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可用群落甲和群落乙的独有物种数之和
与群落甲、乙各自的物种数之和的比值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群落,其部分物种组成如下表。
物种丰富物种A数物种B数物种C数
度量量量
甲群
70601030
落
乙群
50303040
落
(1)只考虑A、B、C这三个物种,甲、乙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是(用小数表示)。分析
上述计算结果可推测,在群落的物种数目一定时,群落中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越(填“均匀”或“不均
匀”),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越高。天然森林被砍伐后,形成的次生林比原群落的辛普森指数增大,原因可能
是O
(2)若甲、乙两群落共有物种数为30,两群落之间的B多样性为(用小数表示)。
(3)研究发现,乙群落正在进行演替,影响其演替的因素有(写出2条即可)。为了保护甲群落的
生物多样性,人们在当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设置缓冲带,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原理。
25.研究两种蛋白质(如X和Y)能否相互作用常用酵母双杂交技术。BD和AD是构成GAL4转录因子的
两个独立结构域,X和Y能相互作用时,BD和AD在空间上才能靠近,形成完整的GAL4转录因子,激
活酵母菌报告基因的转录(图甲)。酵母菌中的His3、TrpkLeu2和Ade2四个基因分别合成组氨酸、色
氨酸、亮氨酸、腺口票吟等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科研人员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探究植物中的WRKY17蛋白
能否与MPK3蛋白相互作用。用于实验的酵母菌经过基因改造后不能产生GAL4转录因子,也不能合成上
述四种营养物质。BD质粒上携带Trpl基因,AD质粒上携带Leu2基因。
BD-X融合基因
AD-Y融合基因
图甲
(1)首先利用PCR获取MPK3和WRKY17这两个目的基因,设计引物时常需添加保护碱基以提图酶切
效率,保护碱基最好添加在引物的(填“3'端”或"5'端”)。PCR反应缓冲液中一般要添加Mg2+,作
用是。之后分别将MPK3基因和WRKY17基因拼接到BD和AD质粒上。
(2)将不同类型的质粒导入酵母菌进行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乙。
①②③④
AD++—
BD+-+-+和-分别代表有和无
WRKY17-AD--+
MPK3-BD+一+
缺亮氨酸和色氨酸
的二缺培养基
缺亮氨酸、色氨酸、
组氨酸和腺嘿吟的
四缺培养基
图乙
①四组酵母菌均可在只缺少亮氨酸和色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该实验的报告基因为
②结果显示WRKY17与MPK3(填“能”或“不能”)相互作用,判断理由是«设置实验组②的
目的是o
(3)酵母双杂交技术能否用于筛选宿主细胞膜上与甲流病毒表面HA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并说明理由
淄博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LCFTR是一种细胞膜上的C「通道蛋白。胞内Cr浓度升高,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使通道打开,胞
外Cr浓度升高也可促进通道打开。CFTR基因中3个碱基的缺失,引起CFTR结构和功能异常,使支气管
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严重可导致囊性纤维化(CF)。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FTR可允许C「双向转运,cAMP抑制剂可减少胞内C「外流
B.CFTR异常导致细胞向外转运C「减少的同时也会影响水分子转运
C.CF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从根本上治疗细菌感染的CF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
因。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囊性纤维化(CF)是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胞内Cr浓度升高,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使通道打开,胞外C1
浓度升高也可促进通道打开,通道蛋白参与的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据此可知,CFTR可允许C「双
向转运,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是在胞内Cr浓度升高时,影响C1-通道打开,影响C1-外流,所以cAMP
抑制剂可减少胞内C「外流,A正确;
B、氯离子的转运与水的转运密切相关,氯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影响水的渗透方向,因此CFTR异常导致细
胞向外转运Cl减少的同时,也会间接影响水分子转运,B正确;
C、依据题干信息,CFTR基因中3个碱基的缺失,引起CFTR结构和功能异常,使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
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严重可导致囊性纤维化(CF),可知,CF的出现是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抗生素只能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治疗CF,CF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需要通
过基因治疗或或其他针对基因突变的方法来从根本上治疗,D错误。
故选D。
2.CD44是一种细胞表面的跨膜黏附糖蛋白,在细胞黏附、迁移和促进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44分子包含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三个结构域。STAT3基因是CD44起作用后的靶基因,STAT3能
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熟CD44由囊泡运输至细胞膜,通过跨膜区锚定于膜上
B.CD44胞外区的空间结构会影响其与信号分子结合的特异性
C.敲除CD44基因可以促进STAT3基因的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D.CD44可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和动物细胞染色体上原本就存在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
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是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
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详解】A、依题意,CD44是一种细胞表面的跨膜黏附糖蛋白,包含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三个结构
域,可推断成熟CD44由囊泡运输至细胞膜,通过跨膜区锚定于膜上,A正确;
B、依题意,CD44在细胞黏附、迁移和促进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观点,CD44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通常决定了它与信号分子结合的特异性,B正确;
C、依题意,STAT3是CD44的靶基因,且STAT3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CD44促进肿瘤发生,
因此,敲除CD44基因会抑制STAT3的活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C错误;
D、CD44在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D正确。
故选C。
3.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后形成吞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病原体被蛋
白酶降解成12〜18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肽段与次级溶酶体膜内侧的MHCII蛋白结合形成抗原肽-
MHCII分子,通过分泌性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呈递抗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
B.溶酶体中的蛋白酶合成时,需要消耗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提供的能量
C.提取MHCII蛋白的过程中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缓冲体系应为碱性
D.树突状细胞形成的抗原肽-MHCII分子可通过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
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详解】A、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主要依赖于膜的流动性,而不是膜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
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溶酶体中的蛋白酶)需要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线粒
体和细胞质基质,B正确;
C、MHCII蛋白活性受到pH等条件影响,应模拟体内pH,碱性条件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或失活,故使
用碱性缓冲体系并不适合保持MHCII蛋白的生物活性,C错误;
D、辅助性T没有呈递抗原的功能,只能分泌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D错误。
故选B。
4.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后,其细胞表面蛋白FasL与靶细胞表面蛋白Fas结合,启动
程序性死亡。同时也会分泌大量穿孔素(Pf)、颗粒酶(Gz)等物质,其中Pf单体能够插入靶细胞膜中,
单体聚集形成孔,Gz由此进入靶细胞作用于促凋亡因子Bid,进而引起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诱导靶细
胞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B.Pf能够使靶细胞内外渗透压产生差异,导致靶细胞失水裂解
C.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FasL、Gz诱导靶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细胞凋亡
D.释放的病原体可刺激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
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
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
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辅助性T细
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物也会刺激细
胞毒性T细胞,使其活化,A正确;
B、穿孔素(Pf)单体能够插入靶细胞膜中,单体聚集形成孔,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靶细胞,
从而改变靶细胞内外渗透压,导致靶细胞失水皱缩死亡,B错误;
C、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Fas(靶细胞表面蛋白)-FasL(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以及颗粒酶
(Gz)诱导靶细胞死亡的方式,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被靶细胞裂解后释放的病原体可以作为抗原,刺激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T细胞可增殖分化
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等,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进一步发挥免疫作用,
D正确。
故选B。
5.果蝇的体色有黑体和灰体,眼色有红眼和朱红眼。随机选取多只灰体红眼雌果蝇和多只黑体红眼雄果蝇
杂交,耳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雌黑体红眼:灰体红眼=1:5
雄黑体红眼:灰体红眼:黑体朱红眼:灰体朱红眼=1:5:1:5
A.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灰体、红眼为显性性状
B,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本的眼色基因均为杂合
C.母本中体色基因纯合的个体占1/3
D.耳中灰体红眼果蝇随机交配,F?中黑体朱红眼占1/32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表分析:B中,雌性个体中:黑体:灰体=1:5,全为红眼;雄性个体中:黑体:灰体=1:5,红
眼:朱红眼=1:1,说明控制体色的性状无性别差异,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性状有性别差异,位于
X染色体上。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多只灰体红眼雌果蝇和多只黑体红眼雄果蝇杂交,Fi中,雌性个体中:
黑体:灰体=1:5,全为红眼;雄性个体中:黑体:灰体=1:5,红眼:朱红眼=1:1,说明控制体色的性状无
性别差异,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体对黑体为显性,控制眼色的性状有性别差异,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
眼对朱红眼为显性,A正确;
B、结合A项可知,控制眼色的性状有性别差异,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若控制眼色
的基因用B、b来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XBY,B正确;
C、若控制体色的基因用A、a来表示,则亲本为A-Xaa-Aa:aa=5:l,则可推知,雌性亲本灰体的不同
基因型之比为AA:Aa=2:l,即母本中体色基因纯合的个体占2/3,C错误;
D、结合B、C两项可知,Fi耳中灰体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雌果蝇,l/2AaXBXB、l/2AaXBX%雄果
蝇的基因型为AaXBY,按照拆分法,可知,子代中黑体的概率为1/4,按照配子法,朱红眼的概率为1/4X
1/2=1/8,故F2中黑体朱红眼占1/4x1/8=1/32,D正确。
故选C。
6.一段双链DNA的一条核甘酸链上有2个胞嚏咤(C),其中1个C被甲基化生成5-甲基胞喀咤(5-
mC),C与5-mC进一步被氧化脱氨基分别生成胸腺嚏咤(T)和尿喀咤(U)。细胞内存在尿嚓咤错配修复
系统,该系统能在U的两侧将核甘酸单链切开,清除两切点间包含U的核昔酸片段后再合成正确的片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尿喀咤错配修复系统具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功能
B.在修复并进行复制的过程中,可能使用4种核甘酸作为原料
C.修复时,以切口处3'末端核甘酸链为引物延伸正确DNA片段
D.若未被修复,复制两次后,两个位点的C才都会被A替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
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甘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
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尿嚏咤错配修复系统具有限制酶(用于在U的两侧切开DNA链)、DNA聚合酶(用于合成
新的DNA片段以替换被切除的部分)和DNA连接酶(用于将新合成的DNA片段连接到原有的DNA链
上)的功能,A正确;
B、DNA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糖核昔酸,故DNA修复和复制过程中需要四种核甘酸,B正确;
C、DNA子链的延伸方向是夕—3,,在DNA修复过程中,通常以切口处的3,末端作为引物,由DNA聚合
酶延伸合成新的DNA片段,C正确;
D、未被修复的C和5-mC在复制过程中会被错误地配对,C会被错误地配对为A,5-mC被氧化脱氨基生
成U,U会被配对为A,故若未被修复,在一次复制后两个位点的C都会被A替代,D错误。
故选D。
7.倒位使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发生改变,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倒位环。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分为
臂内倒位和臂间倒位(如图)。倒位环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互换。减数分裂过程中,无着丝粒
或含2个着丝粒的染色体通常会丢失,使配子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EADE
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A.倒位环形成的时间为减数分裂I前期
B.若无互换,有倒位的精原细胞都产生2种配子
C.若有互换,臂内倒位的精原细胞都产生4种配子
D.若有互换,臂间倒位的精原细胞能产生既存在重复又存在缺失的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1、缺失: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如当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时,会引发猫叫综合征,患者会出现
两眼间距较远、耳位低下、发育迟缓等现象,并伴有听力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
2、重复:是指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如当果蝇X染色体部分重复时,果蝇会出现棒眼现象。
3、倒位:是指染色体局部片段位置颠倒180度,致使染色体内重新排列。例如当女性第九染色体长臂倒
位时,女性会出现习惯性流产。
4、易位:是指染色体片段位置发生改变,如当第二十二号染色体的一部位易位到第十四号染色体上时,
可能会患有慢性粒白血病。
【详解】A、倒位环发生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
B、在倒位的同时,若不存在互换,则一个精原细胞都可以产生4个精细胞,两种类型,B正确;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臂内倒位形成的倒位环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如果发生了发生了互换,就会
产生不同的染色体重组,最终生成的配子可能包含正常染色体、与原倒位同样的染色体,或由于不同的交
换方式而生成双着丝粒染色体和无着丝粒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无着丝粒或含2个着丝粒的染色体通
常会丢失,使配子致死,所以臂内倒位的精原细胞不会产生4种配子,C错误;
D、臂间倒位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倒位环,经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交
换,可生成四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一种含正常染色体,一种含同样倒位染色体,另两种则含有部分重复和
部分缺失的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8.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乳酸穿梭”研究发现,神经元大量活动
时,星形胶质细胞可摄取葡萄糖并转化为乳酸,乳酸通过单竣酸转运体释放到细胞间隙,再转入神经元,
转化为丙酮酸进行有氧呼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元,具有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C.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神经元可以乳酸作为底物供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神经系统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
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膨大部分,里面含有细胞核。树突是细
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
细的突起,它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
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
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B
正确;
C、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C正确;
D、乳酸可以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但在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
D错误。
故选D。
9.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释放致热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引起发热。糖皮
质激素可抑制致热因子的释放消除发热症状,还可作用于下丘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下丘脑中存在感受体温变化的感受器
B.致热因子作用后,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
C.体温调定点升高时,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
D.糖皮质激素可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
失的热量,体温就会降低;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导致体温升
高。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
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详解】A、体温感受器可分布在体表,如皮肤;也可分布在体内,如下丘脑,A正确;
B、致热因子释放出来起作用后,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为了维持新的调定点,会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和减
少汗腺分泌来减少散热,从而升高体温,B错误;
C、当体温调定点升高时,正常体温相对于新的调定点会显得较低,机体会产生寒冷的感觉,并通过颤
抖、血管收缩等方式来升高体温,C正确;
D、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致热因子的释放,以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从而消除发热症状,D正确。
故选B。
10.PIF3是胚轴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种子破土前DELLA蛋白抑制PIF3的活性。赤霉素与GID1蛋白结
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工报备管理办法
- 创业学分管理办法
- 创新创业管理办法
- 初中班级管理办法
- 制剂监督管理办法
- 制度管理办法条例
- 加工点管理办法
- 化学毒物管理办法
- 家庭教育中的孩子情感教育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 医疗设施的温度管理高效智能温控系统解析
- 公交车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朱熹文公世系通谱
- 员工食堂调查问卷表
- 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岗位服务规范
- 华为智能会议室解决方案主打胶片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 《小学生C++创意编程》第1单元课件 软件下载安装
- 2022年辽宁阜新市海州区招聘中小学教师3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全国各省市邮编对照表
- YY/T 1665-2019振动叩击排痰机
-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桥梁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