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拓展型课程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687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版拓展型课程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687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版拓展型课程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687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版拓展型课程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687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版拓展型课程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68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北师大版拓展型课程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总分栏

题号—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

1、下图为正常人体局部代谢简图;其中A;B、C表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物质A会转化为物质孔下列有关叙

述正询的是()

A.血浆中存在葡萄糖、血红蛋白、激素、02等物质

B.血浆中物质C的含量低于组织液中物质C的含量

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由组织液和血液构成

D.物质B进入血浆后和HCO3一等发生反应,血浆pH基本不变

2、关于固定化酶中用到的反应柱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酶均可自由通过反应柱

B.反应物和酶均不能通过反应柱

C.反应物能通过,酶不能通过

D.反应物不能通过,酶能通过

3、下图是健康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杲些蚤白质的合成、麦芽糖的水解都可以发生在②中

B.①处含有。2、C02、尿素、血红蛋白以及抗体等物质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3.5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p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接触同种过敏原会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人最丢失

5、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B.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D.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

6、在下列各育种方式中,与组织培养技术无关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

C.通过组织培养培育人工种子

D.通过体细胞杂交培养"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

7、儿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

A.受滑卵

B.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C.传代50代以外的细胞

D.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共3题,共6分)

8、研究发现雌激素与甜味感知定切组Y;为探究女性在孕期雌激素水平较高易发生肥胖的原因,研究者采用雌

激素(E2)对体外培养的味觉感受器细胞(STC-1)进行实验处理,并用一定的方法检测了甜味受体T1R2基因

的表达量,结果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o一♦-InME2

81-^-10nME2

iso7-A-50nME2

长•

史o&

嘲•

如o3

V•-

No

H•4

EO&・

♦6

11224

时间(h)

A.雌激素的木质是脂质,不供能不傕化只起调节作用

B.雌激素浓度为10nM时,对甜味受体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C.女性孕期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受体基因表达减弱,对甜味的感知能力明显下降

D.女性孕期摄入更多的甜食容易发生肥胖,从进化和适应角度看对母婴不利

9、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

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会明显下降

D.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可以不经过细胞膜

10、研究发现雌激素与甜味感知定切组丫;为探究女性在孕期雌激素水平较高易发生肥胖的原因,研究者采用

雌激素(E2)对体外培养的味觉感受器细胞(STC-1)进行实验处理,并用一定的方法检测了甜味受体T1R2基

因的表达量,结果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o8InME2

iso7

长•

耍o6

钿o5

V•

No4

H•

EO3

0124

时间(h)

A.雌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不供能不催化只起调节作用

B.雌激素浓度为10nM时,对甜味受体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C.女性孕期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受体基因表达减弱,对甜味的感知能力明显下降

D.女性孕期摄入更多的甜食容易发生肥胖,从进化和适应角度看对母婴不利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共2题,共4分)

11、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难以用观察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包括__________等。

12、微生物是,包括、、及一些等。

本章中提及的微生物主要指用于发酵的。

评卷人得分

四、实验题(共4题,共40分)

13、为了进一步增强洗衣粉对血渍;奶渍、油污、土豆泥等衣物上常见污垢的去除能力;洗衣粉中常常会添加

各种酶类。请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衣物上常见的污垢;加随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类有碱性蛋白酶;。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

(3)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水温以30〜50℃为宜:切忌用70℃以上的热水。根据你所学习的有

关知识,解释此注意事项:O

(4)下面是有关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探究实验;请据表回答:

洗涤物。洗涤。洗衣粉。洗净所需。

脸盆编号。水量。

(等量)温度。(等量)时间O

L油污布。45℃加酶。2L4min

2油污布。45℃普通。2L7min

3油污布。5℃加酶。2L9min

4油污布。5℃普通。2L8min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原则。

②该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是;,

③若1号实验组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14、欲研究双黄连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肝细胞膨胀率

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要求与说明:肝细胞膨胀率是指镜检时测得的膨胀肝细胞数量所占的比例;细胞膨胀率越大说明肝细胞损伤

越严重;肝脏组织的取样及组织切片的制作等具体方法不做要求。)

实验思路:

(1)实验分组与处理:

取50日龄健康小鼠50只;平均分为5组,处理如下表:

前35天的饮水。第36天的0时。

别。

组1清洁饮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组2

组3清洁饮水+lml/L的双黄连口服液。腹腔注射内毒素。

组4清洁饮水+4ml/L的双黄连口服液。腹腔注射内毒素。

组5清洁饮水+16ml/L的双黄连口服液。腹腔注射内毒素。

(2)腹腔注射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禁食12h:并于第36天的12时,取肝脏样品,制作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

观察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摄影,计算肝细胞膨胀率。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表中①;②处应填入的文字分别是;o

(2)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测得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双黄连对内毒素性肝损伤的组织结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则肝细胞膨胀率最大的

组别是。

②经测定发现组5肝脏组织损伤比组3;4严重;这说明o

(3)分析与讨论:

①A酶是存在于肝细胞内特有的酶;在笫36天的11时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A酶的含量,发现组1小鼠血浆中

A前的含量为零,其他各组均不为零,其原因是0

②若该实验增设“血浆中A酶的含量"为检测指标,请预测第36天0~11时组2、3、4小鼠血浆中A酶的含量变

化(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时间)。

15、某同学做实验探究pH对能活性的影响。他准备了5份含有等量果胶酶溶液的试管,用体积分数为0.1%的盐

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不同的pH,每支试管加5块0.1cn?的正方体苹果块,试管均置于25°(:条件下。

(1)请你帮助该同学选取pH梯度o

(2)为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请写出两种方法对本实验进行改进:

(3)生成果汁的量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可根据来判断最适pH。

(4)为确认澄清果汁的大量生成是由于果胶前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怎样的设计?,,

16、橄榄型油菜的花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花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定应关系如下表

所示C

表现型金黄花黄花白花

基因型A_BB、aa__A_BbA_bb

用两株金黄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全为黄花植株,F]自交产生F2。请回答卜列问题:

(1)Fi黄花植株的基囚型是,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若F2中的黄花植株自交

后共得到600株植株,其中黄花植株约有株。

(2)Fi群体中出现了一株金黄花植株;已知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导致的。现有各种类型的纯合植株若干,请设计

杂交实验来确定发生突变的基因。

实验方案:。

实验结果及结论:。

评卷人得分

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

17、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可表示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2)血糖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也可通过图中方式进行调节:便胰

岛素分泌增加。

(3)写出反射弧中具体的结构名称,以简要说明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对肾上腺素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冷觉感

受器专人神经今^传出神经3。

(4)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充当了神经中枢和;又能分泌激素。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

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o

18、少数动物能在缺氧的环境中生活颇长的时间;北欧鲫鱼能在冬季冰冻的小池塘里生活数月之久。研究发现:

洒精在-80℃的状态卜.不会凝固;北欧鲫鱼在正常情况卜的能量代谢过程与绝大多数动物一样,但在寒冷缺氧的

环境中,代谢途径如图1中的①玲②玲⑤^⑥;脑组织的血流量也发生相应变化(图2)。

图1!

(1)写出图1中的物质与反应名称:ABC③

(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释放最多的过程是o

(3)氨基酸可以转化为B物质;同时产生的经肝脏形成o

(4)在入冬之前,细胞会合成较多的脂肪,则C2化合物合成的和B转化的物质一起合成甘油三酯。

(5)寒冷;缺氧环境下;北欧鲫鱼脑组织血流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是

(6)组织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过多对脑组织有伤害,北欧鲫鱼保持脑组织乳酸量正常的机制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酒精随血液流入鲤,再扩散到周围水环境中的生物学意义是

19、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利用转基因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人的血清白蛋白。回答问题:

(1)在培育转基因奶牛时;血清白蛋白基因应与多种调控组建重组在一起,其中应连接在目的基因首

端。通过技术将其导人奶牛的受精卵中。

(2)导入目的基因的受精卵需培养到阶段才可进行胚胎移植。暂不移入的早期胚胎可使用

______________方法保存。

(3)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进行,目前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是SRY-PCR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从被

检测的囊胚中取出几个(填"滋养层”或“内细胞团〃)细胞,提取DNA进行扩增,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

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制成的探针进行检测,若未出现杂交链,则胚胎性别为,而基因工

程中的步骤也会用到DNA探针。

六、综合题(共5题,共40分)

20、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图是人体感染该病毒后;机体

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回答: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某一区域,进而使有关腺

体分泌的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使下丘脑中的兴奋性降低,进而由垂体释

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分化为记忆细胞和细

胞。

(4)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还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

裂解死亡。

(5)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1、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问题:

(1)一般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饰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

度下降,此过程属于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

加,其意义是促进靶细胞对他萄糖的,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

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3)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

T细胞。据此推测:I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病;胰岛B细胞

的损伤是机体通过免疫导致的。

22、霍乱是因摄入受到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霍乱弧菌粘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产生霍乱肠毒素。霍乱肠毒素是一种蛋白质,由一个A亚单位和多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又含有A1和A2

两条多肽链,A1催化ADP-R的合成。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使患者剧烈腹泻,并严重脱水,其

具体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霍乱J场毒素B亚单位

曲二a乱脑・索A叟■位

脑触肠热大■根液、腹泻

x^czi^a.Ni,CrH,OK*HCOf

雄哥融环化・1TDAin

(未活化)"聘湾

细胞

(1)据题意分析,霍乱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空气传播B.媒介物传播C.病媒传播D.接触传播

(2)由图可知,霍乱肠毒素H亚单位的功能是与一结合,使A亚单位以—方式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ADP-R

作用是—;使CAMP在细胞内大豉积累,促进水和无机盐排出,导致肠腔大量积液和腹泻。

⑶霍乱患者常出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症状。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一o

⑷为确诊某疑似霍乱患者,采集该患者粪便样品,表为粪便中常见细菌和霍乱弧菌适宜生长条件,据表分析,

要将霍乱弧菌从粪便样品中分离出来,可依据的原理是—。

微生物温度(℃)PH氧气需求

霍乱弧菌36〜377.2-9兼性

大肠杆菌36〜387〜8兼性

乳酸菌36〜375.5〜6厌氧

双歧杆菌37〜416.7〜7厌氧

A.培养基的成分不同B.培养的温度不同

U培养基的pH值不同D.培养时的氧气需求不同

23、1981年Evans和Kaufman首次成功分离小鼠ES细胞;如图为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进行疾病治

疗的相关研究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心肌细胞一BOB

左钿胞

神经细胞’r

胰岛B细胞

臼维庵早期K胎代孕小癌症模型小1

肝细胞-

(1)致癌基因通过a、c、d等过程最终在宿主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使用PCR技术扩增

致癌基因时,若对一个含致癌基因的DNA扩增n代,则需消耗对引物。

(2)ES细胞除可取自桑根胚外,还可取自,过程b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可诱导ES细胞

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再进行细胞移植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要治疗人类因胰岛素B受损,胰岛素分泌

不足引起的I型糖尿病,却不能移植该图中的胰岛B细胞,理由是o

(3)b过程体现了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的特点。

(4)小鼠还可以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的

特点,在对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时,要先将培养液中的细胞浓度稀释到3ro个/mL,

然后在多孔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只能加入0.1mL细胞稀释液,绝对不能多加,原因是

24、生物工程在人类遗传病的研究和治疗有较大的突破。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应问题。

资料一通过转入特定基因可将体细胞诱导形成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体细胞。下图是应

用iPS细胞技术治疗镰刀型细胞贫力.症的技术流程,请回答:

①分离并培养体细胞

I④纠正遗传㈱陷

②诱导ips细胞

③建立iPS细胞系

(1)过程①是体外培养由患者身体分离的体细胞;需要在配制的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血清:血浆

等天然成分。除对上述培养液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其目的是

(2)过程②中;科研人员首先要利用PCR技术,把所需的c-Myc(c-Myc属于Myc家族的原癌基因)等四种

目的基因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与逆转录病毒结合,以构建________,然后导入人体的体细胞,诱导形成iPS

细胞,并在培养箱中依次进行培养;培养,获得iPS细胞系。

(3)科研人员在iPS细胞中;用健康的基因取代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并在加入的

培养液中培养,使其定向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入患者体内,便患者能够产生正常的红细胞。

资料二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于致病机理的探讨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利用正常大鼠制备遗传性高血压

转基因模型大鼠的流程如图所示。

高血压相关基因

(4)子代大鼠如果和:即可分别在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上说明高血压相关基因已成功表达,

然后可用其建立高血压转基因动物模型。

(5)在上述转基因大鼠的培育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胚胎工程技术是、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

1、D

【分析】

【分析】

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

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

换,同时组织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

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A错误;

B、物质C为02;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

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由组织液和血浆构成;c错误;

D、物质B为乳酸,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HCO3-、HPCh?一等;可以与之反应维持pH稳定,D正

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环境成分的理解,以及对物质出入方式的掌握。

2、C

【分析】

固定化酶中用到的反应柱,反应物能通过,酶不能通过,所以C选项正确。

3、C

【分析】

【分析】

图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⑤一①;饭后3.5小时从消化道吸收来的葡萄糖减少,⑤处的血糖含量

偏低,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浆,导致①处的血糖含量升高;饭

后半小时大量菊萄糖经消化道吸收进入⑤处,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

处。

【详解】

A;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⑤是红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产生只

能是核糖体,人体内麦芽糖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中,A错误;

B、①处含有02、CO2;尿素以及抗体等物质;血红蛋白只能分布于红细胞中,B错误;

C;若③为肝脏细胞;在胰岛素的调节下,饭后3.5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C正确;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刺激胰岛素的分泌,⑤处的胰岛素浓度

低于①处,D错误。

故选:Co

4、D

【分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备的条件。

【详解】

A;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A正确;

B;当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B正确;

C;当接触同种过敏原有人会引起过敏反应;C正确;

D;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大量损失,D错误。

故选D。

5、B

【分析】

【分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

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不能是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

程。

【详解】

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发生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不在内环境中,A错误;

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内环境,所以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的特异性结合是在内环

境中进行的,B正确;

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甲状腺细胞中;不在内环境中进行,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内环境的组成,正确区分哪些结构、生理过程发生

的场所是否属于内环境。

6、B

【分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己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

的潜能。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新植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快繁技术;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

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将花粉培养成完整植株属于植物组织培养,A错误;用秋水仙素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后,由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就可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B正确;人工种子中的胚状体是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C借误;“番茄一马铃薯”杂种

植株的培养过程包括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而将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过程属于植

物组织培养,D错误。

【点睛】

熟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方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尤其要注意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培育

杂种植物的流程。

7、B

【分析】

【分析】

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

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克隆动物)。

【详解】

核移植的供体细胞是应该是体细胞而不是受精卵,A错误;正常细胞在传代10代以内时能保持

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适宜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B1E确;传代50代以外的细胞,遗传物质

发生了改变,不适宜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C错误;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

细胞是核移植的受体细胞,D错误。

二、多选题(共3题,共6分)

8、A:B:C

【分析】

【分析】

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胆固静、性激素、维生素D)。

2;脂质合成场所为光面内质网。雌激素属于脂质;故雌激素的合成场所也是在光面内质网,只

起调节作用。

【详解】

A:雌激素的本质是固醇;其合成场所是光面内质网,不能为细胞供能,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

节作用,A正确;

B;由图可知;雌激素浓度为l()nM时,对甜味受体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显著,B正确;

C;女性孕期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受体基因表达减弱,对甜味的感知能力明显下降,C正确;

D;从进化和适应的角度看;孕期的上述反应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更充足的能量,是有利的,D

错误。

故选ABCo

9、C:D

【分析】

【详解】

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因此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A正确;

剧烈运动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血液中乳酸含量升高,但因为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

因此又会导致血液中乳酸含量先增加后下降,B正确;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会下降,但因为

存在缓冲物质,因此血浆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

换和信息传递都需要经过细胞膜,D错误。

10、A:B:C

【分析】

【分析】

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2;脂质合成场所为光面内质网。雌激素属于脂质;故雌激素的合成场所也是在光面内质网,只

起调节作用。

【详解】

A;雌激素的本质是固醇;其合成场所是光面内质网,不能为细胞供能,不起催化匕用,只起调

节作用,A正确;

B;由图可知;雌激素浓度为10nM时,对甜味受体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显著,B正确;

C;女性孕期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受体基因表达减弱,对甜味的感知能力明显下降,C正确;

D;从进化和适应的角度看;孕期的上述反应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更充足的能量,是有利的,D

错误。

故选ABCo

三、填空题(共2题,共4分)

11、略

【分析】

【解析】

肉眼病毒细菌真菌

12、略

【分析】

【解析】

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的统称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细菌和真菌

四、实验题(共4题,共40分)

13、略

【分析】

【分析】

分析表格:实验1;2为一组对照;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1、3为一组对照,探究温

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加醐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由于酶的活性易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注

意加酶洗衣粉的储存;由于洗衣粉中含有碱性蛋白酶,能催化水解眼角膜上的蛋白质,因此,溅

入眼中会损伤眼角膜;酶的催化效果受温度影响,30〜50c是洗衣粉中的酶适宜温度范围,温度

过高则会使酶变性而失去活性,因此切忌用70℃以上的热水。

【详解】

(1)根据酶的催化作用的专一性特点;血渍;奶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油污的主要成分是脂

肪,土豆泥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纤维素.因此,洗衣粉中需要加入的酸类有碱性蛋白酶、碱性脂

肪醐、淀粉酶、纤维素酶。

(2)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会被水解成可溶性多肽(氨基酸)。

(3)酶的催化效果受温度影响;30〜50℃是洗衣粉中的酶适宜温度范围,温度过高则会使酶变性

而失去活性,因此切忌用70℃以上的热水。

(4)①实验1;2为一组对照;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1、3为一组对照,探究温度对

酶活性的影响,这体现了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②根据该实验的目的分析;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是洗涤温度和不同洗衣粉。

③1号实验组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min;与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一样,这说明洗衣粉中的前失

效。

【点睛】

分析解答本题一方面要结合实险设计原则,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等,另一方面要紧

紧抓住酶的专一性、高效性和需要温和的条件等相关知识才能正确作答。

【解析】

碱性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酸多肽(氨基酸)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30~50℃是洗衣粉中的酶

适宜温度范围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洗涤温度洗衣粉种类洗衣粉中酶失效

14、略

【分析】

【分析】

本实验研究的是双黄连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思路是用内毒素损害肝

脏,在进行不同浓度的双黄连进行药物干预,同时采用健康不做任何处理的小鼠做空白对照,实

验检测的指标是肝细胞膨胀率,细胞膨胀率越大说明肝细胞损伤越严重,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实验结论。

【详解】

(1)组1是空白对照组;组2是注射内毒素后不进行药物干预组,因此①是清洁饮水,②是腹腔

注射内毒素。

(2)①双黄连对内毒素性肝损伤的组织结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组1没有受到内毒素的损

害,肝脏正常,组3;4、5都进行了双黄连的干预,能缓解肝损伤程度,因此肝细胞膨胀率最大

的组别是组2。

②组5双黄连浓度最高;而肝脏组织损伤比组3;4严重,说明高剂量的双黄连对小鼠的保护作

用减弱或长期灌服高剂量的双黄连对小鼠产生了毒副作用。

(3)①A酶是存在于细胞内;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血浆中,组2;3、4、5均注射了内毒素,

血浆中均检测到A酶,由此可推测内毒素导致肝细胞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大,A酶进入血浆。

②据以上分析可知;组2的血浆中A酶含量最高,组4的双黄连浓度高于组3,血浆中A酶浓度

最低,组3血浆中A酶位于两者之间,坐标曲线图如下:

£

求2

AfB3

Htt

的ft

4

o11na(h)

【点睛】

本题以双黄连能够减缓内毒素导致的肝损伤为背景;考查了考生实验设计;实验分析丙得出实

验结论的能力。

【解析】

清洁饮水腹腔注射内毒素组2长期灌服高剂量的双黄连对小鼠产生了毒副作用或高剂量的双黄

连对小鼠的保护作用减弱内毒素导致肝细胞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大,A酶进入血浆

o11110(h)

小鼠血浆中酶的含量变化曲线图

15、略

【分析】

【分析】

实验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对照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

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旦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

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

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详解】

(I)在探究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取的pH梯度为4;5、6、7、8o

(2)本实验探究的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各组实验温度应相同且适宜,果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范围为45〜50°C,故各试管置745〜50°C的条件下实验效果更好;要加快反应速率,应增加底物

与酶的接触面积,故应将苹果制成果泥再进行实验。

(3)在果胶酶的作用下;不溶于水的果胶被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增加了果汁的出汁率,故酶活

性越强,果胶分解越快,生成的果汁越多。可根据生成果汁量的多少(果汁的澄清度)来判断最

适pHo

(4)为确认澄清果汁的大量生成是由于果胶前的作用;可再设置一个对照实验,用等量清水替

代实验组的果胶酶溶液,然后在相同条件和时间下进行反应并测果汁量。

【点睛】

本题结合实验过程,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其次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根据题下信息判断该实验的自

变量和因变量.

【解析】

4、5、6、7、8将温度由25°C提高到大约50C;将正方体苹果块处理成苹果泥酶活性越强,果胶分

解越快,生成的果汁越多生成果汁量的多少(果汁的澄清度)另增加一个试管,放入与果胶酶溶液

等量的清水和与实验组等量的苹果泥,但不加酶溶液作为对照

16、略

【分析】

【分析】

根据题意:“橄榄型油菜的花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两对等位基因

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金黄花基因型为A_BB、aa__.黄花基因型为A_Bb,用两株金

黄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P全为黄花植株(A_Bb),说明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和aabbo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B均为黄花,其基因型为A_Bb,结合金黄花的基因型可知两株金黄花应为

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才能出现均为黄花,所以两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B

的基因型为AaBb,Fi自交产生的F2为3A_BB+4aa__(金黄花):6A_Bb(黄花):3A_bb(白

花),即金黄花:黄花:白花二7:6:3。F2中的黄花植株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l:2,自交后

代中黄花植株的比例为1/3x1x1/2+2/3x3/4x1/2=5/12,所以若F2中的黄花植株自交后共得到600株

植株;其中黄花植株约有600x5/12=250株。

(2)现Fi群体中(AaBb)出现了一株金黄花植株(AaBB或aaBb),已知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导

致的,则可能是A突变形成a,即AaBb突变为aaBb,也可能是b突变形成B,即AaBb突变为

AaBB,若要证明是哪种突变,可让该突变的金黄花植株与双隐性金黄花植株测交,若突变后的

基因型是aaBb,其与aabb测交后代为aaBb、aabb,子代全部表现为金黄花;若突变后的基因型

是AaBB,其与aabb测交的后代为AaBb:aaBb=l:1,即黄花:金黄花二1:1,所以若子代全为金黄

花植株,则是基因A突变成了a;若子代黄花:金黄花=1:1,则是基因b突变成了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提示进行解题,解题关键是能

够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能够利用测交的实验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析】

AaBb金黄花:黄花:白花=7:6:3250让该金黄花植株与双隐性金黄花植株测交(或让该金黄花植

株与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若子代全为金黄花植株,则是基因A突变成了a;若子代出现黄花植

株,则是基因b突变成了B。[或若子代出现白花植株(或黄花植株:白花植株=1:1),则是基

因A突变成了a;若子代不出现白花植株,则是基因b突变成了B)

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

17、略

【分析】

【分析】

分析题图:若甲模式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该调节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其中下丘

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又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激素

乙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以是抗利尿激素;分泌激素丙的内分泌腺受神经直接调节,是反射弧

中的效应器,图中A为突触。

【详解】

(1)据题图和分析可知;图甲可表示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血糖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另外也有神经调节。当血糖升高时,血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另外也可以通过下丘脑来间接控制胰岛素的分泌量,即

图中的丙方式。

(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寒冷环境中冷觉

感受器在皮肤,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

(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渗透压变

化的感受器,又是调节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还是能分泌激素的效应器,即图中乙的模式。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

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点睛】

解题关键是从题图和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反射弧的组

成、水平衡调节等知识点,分析题图中各种激素不同的分泌、调节途径,理解图解表达的内容意

义。

【解析】

分级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感受器环节发育和功能

18、略

【分析】

【分析】

图1中①表示糖酵解,B为丙酮酸,③为三竣酸循环,A为H+;C为水。

图2分析;缺氧环境下,北欧鲫鱼脑组织血流量增加。

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l2。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T6CO2+2()[H]+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3、24旧]+6。2-12比0+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详解】

(1)A表示还原氢;B表示丙酮酸,C表示水。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为丙

酮酸;还原氢和少量的能量;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三竣酸循环过程。

(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

(3)氨基酸可以转化为丙酮酸;同时产生的氨基经过肝脏形成尿素。

(4)在入冬之前,细胞会合成较多的脂肪,则C2化合物合成的脂肪酸和B转化的物质一起合成

甘油三酯。

(5)寒冷、缺氧环境下,北欧鲫鱼脑组织血流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是保证脑细胞获得足够02;

获取足够能量。

(6)组织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过多对脑组织有伤害,北欧鲫鱼保持脑组织乳酸

量正常的机制是:①通过血流量增大迅速带走乳酸;②运至肌肉组织转化乳酸盐,再转变成丙酮

酸加入糖代谢。

(7)酒精随血液流入鲤;再扩散到周围水环境中的生物学意义是酒精凝固点低,使水环境不宜

结冰,减少对鱼体的伤害。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代谢、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间的网络结构能力。

【解析】

H+丙酮酸水三竣酸循环④氨基尿素脂肪酸保证脑细胞获得足够02,获取足够能量(或保证脑

细胞产生的乳酸迅速运走,防匚对脑组织伤害)①通过血流量增大迅速带走乳酸;②运至肌肉组

织转化乳酸盐,再转变成丙酮酸加入糖代谢酒精凝固点低,使水环境不宜结冰,减少对鱼体的

伤害

19、略

【分析】

【分析】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将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上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以利于基因的表达。

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制成的探针可筛选出不同性别的坯胎,此方法

为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和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都采用DNA分

子杂交技术。

【详解】

(1)在培育转基因奶牛时;血清白蛋白基因应与多种调控组建重组在一起,其中乳腺蛋白基因

启动子应连接在目的基因首端。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其导人奶牛的受精卵中。

(2)导入目的基因的受精卵需培养到桑根胚或囊胚阶段才可进行胚胎移植。暂不移入的早期胚

胎可使用冷冻(或“低温”;或液氮)方法保存。

(3)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目前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是SRY—PCR法,操作的基

本程序是:从被检测的囊胚中取出儿个滋养层细胞,提取DNA进行扩增,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

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制成的探针进行检测,若未出现杂交链,则胚胎性别为雄性,而基因

工程中的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步骤也会用到DNA探针。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等相关知识点,解题关键是对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胚胎工程的

操作步骤的识记和理解。

【解析】

乳腺蛋白基因启动子显微注射桑根胚或囊胚冷冻(或“低温”,或液氮)性别鉴定滋养层雌牛目

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六、综合题(共5题,共40分)

20、略

【分析】

【分析】

H7N9病毒-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垂体T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

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一体温上升;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T下丘脑感受

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一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B细胞接受抗原

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

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增加产热量。

(2)饮水较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进而由垂体释放的

抗利尿激素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

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5)综上所述;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示确定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

的调节有体温调节、激素的分级调节、免疫调节等,回忆相关过程并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解析】

甲状腺下降渗透压感受器减少增殖浆(或效应B)效应T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1、略

【分析】

【分析】

题干所述事例中血糖的调节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所以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

液调节。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

动增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血

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胰高

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的

本质是蛋白质,其靶细胞的受体在细胞膜表面。

【详解】

(1)一般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0.8-1.2g/L。

(2)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降低血糖浓度,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B细庖分泌的胰岛

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被

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

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3)1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作为

抗原受到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攻击,是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导致的。

【点^青】

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

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