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声现象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某中学八年级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
们请一位同学在未输送水的直铁管的其中一个末端敲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
余同学在铁管另一个末端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音。(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
300m/s,水中的声速为150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2次响声,管道至少要37.5米
B.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2次响声,管道至少要31.9米
C.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214.3米
D.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2次声音与第3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是0.57so
【答案】B„
【解答】解:AB.要听到两声,则应满足:t空气-t水=0.1s;t空气-t铁=0.1s;设钢管的
最短长度为L;
由v=且得:
t
——--^=0.1s,
V空气V水
即;-----------------=0.1s,解得L=37.5m;
300m/s1500m/s
——--^-=0.1s,
v空气v铁
即:-----------------=0.1s,解得:L=31.91mo
300m/s5000m/s
由上面两个结果看出,31.91mV37.5m。
且此时31・91m-31,91m=31.91m一31,91m=。。卜,小于o.ls这两个之间的
g水u铁1500m/s5000m/s
声音是听不到的,所以听到两次声音的距离至少是37.5m。故A正确,B错误;
C、要听到三声,则应满足:t水-t铁=0.1s时;
设钢管的最短长度为L';由v=且得:
t
L--=O.ls,即:—丫—--丫——=O.ls,
▼水u铁1500m/s5000m/s
解得:L,-214.3m。故C正确。
D、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即L'"214.3m。则=
v空气v水
214.3m_214.3m5«o57s0故D正确。
300m/s1500m/s
故选:Bo
2.一根长为L的直钢管,当在其中一端敲击一下时,其同学在另外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
并用秒表测量出时间间隔为t;第一次的响声是通过钢管(选填“空气”或“钢
管”)传递过来的,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vo,则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表达
式V1=上®—(用题目中的字符表达)。
一L-tv。一
【答案】钢管;上®_。
L-tv。
【解答】解: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所以先听到的那次响
声是通过钢管传来的;
由丫=且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o=L,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时间为:tl
tV。
=工,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较慢,所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较长,则听到两
V1
次响声的时间间隔t=to—tl,t=L-L,解之可得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Vl=
V。V1
Lv0
L-tv。
故答案为:钢管;.
L-tv。
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
象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如图
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
气能传递声音;以上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D»=iinaii=t[]
甲乙
【答案】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空气能传递声音;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解答】解: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
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递声音;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
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空气能传递声音;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4.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减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
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变大;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
时几乎不能(能/不能)听到声音;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2)如图所示,实验时将闹铃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托盘上,而是放于塑料泡沫之上,
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弱声音通过底座传出。
【答案】(1)变大;不能;真空不能传声;(2)减弱声音通过底座传出。
【解答】解: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希薄,铃声将会变小;停止
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变大;
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里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当靠近玻璃罩时不能
听到铃声;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2)实验时如果将闹铃直接放在玻璃罩的托盘上,声音会通过托盘传出,把闹铃放于塑
料泡沫之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弱声音通过底座传出。
故答案为:(1)变大;不能;真空不能传声;(2)减弱声音通过底座传出。
5.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
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解答】解:因为v=反,
t
所以声音的传播时间:
t空气=_^_=10201n=3$,
u空气340m/s
由题意知:t空气-t金属=2.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
t金属=t空气-2.5s=3s-2.5s=0.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V金属=」一=岂?%=2040m/s;
t金属0-5s
答:金属中的声速是2040m/s。
6.每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小梦家总能看到附近广场上有很多市民放烟花,他在家看到烟
花后2.5s听到声音,请问小梦家离该广场大概多远?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时间t=2.5s,声速v=340m/s,
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由丫=且可得,小梦家离广场的距离:
t
s=vt=340m/sX2.5s=850m。
答:小梦家离该广场的距离大概为850m。
7.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小琳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小明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
端。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人耳能区分
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请解答如下问题:
(1)求敲击声由空气传入小琳的耳朵需要多长时间?
(2)请简要分析说明,小琳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
【解答】解:
(1)因为管长s=8.5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则由v=旦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一=&5m=O.()25S;
tv空气340m/s
(2)由于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
慢,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一定小于0.025s,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
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答:
(1)敲击声由空气传入小琳的耳朵需要的时间为0.025s;
(2)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时间间隔小于0.1s,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考点2声音的特性:
8.2017年8月8日,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
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
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地震过后,人们没有发
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动物反应灵敏
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答案】Co
【解答】解:当海啸发出次声波时,次声波产生的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
内(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动物的听力比人强,许多动物可
以听见,所以野生动物提前逃跑或隐藏,很少大规模死亡。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o
9.观察者静止在路旁,一列动车以速度v向观察者驶来,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o,观
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f,声音的速度为u,f与fo的关系正确的是()
A.f=_y_foB.f=_y_foC.f=_z_foD.f=-Z-fo
u+vu-vu+vU-V
【答案】Bo,
【解答】解: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o,设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f,当波以速度u通
过接收者时,时间t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n=孚,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接收者的完
全波的个数,即接收的频率为f==L。
波源朝向观察者以速度V运动,由于波长变短为入0=入-vt,而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波的
个数增多,即fo=f_=&_,(动车的速度小于声速)。
AQU-V
则f=n'=—y―foo
U-V
故选:Bo
10.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1)这哨声是由管
内的空气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
“do(1)”、“re(2)”、“mi(3)”三个音阶,贝Udo(1)这个音阶与B图位置
对应。
甲乙
【答案】(1)空气;音调;(2)Bo
【解答】解:(1)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当推拉活塞时,空气
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2)当用嘴向容器内吹气时,容器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
越高,因此“do⑴”、“re(2)”、“mi(3)”三个音阶对应的容器分别是:B、C、
A„
故答案为:(1)空气;音调;(2)Bo
1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及其特性”的实验中,小明用塑料尺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
(1)先用适当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发出声音。这一现象表明:发声的塑料尺在振
(2)然后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发出的声音变大。这一现象表明:音的响度与
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系。
(3)再改变塑料尺伸长桌面的长度,用适当的力拨动塑料尺时,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及发
出声音的高低均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表明: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系。
【答案】(1)振动;(2)振幅;(3)频率。
【解答】解:(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
(2)然后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尺的振动幅度变大,即声音变大,即尺子振动的响度
变大,故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
关系。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尺子振动的快慢会变化,即其振动的频率会变化,音
调会变化,即说明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故答案为:(1)振动;(2)振幅;(3)频率。
12.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
行探究:
(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
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①
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
这是因为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3)在图②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
“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个实验表明了固体可以传声。相距同样远,
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
实验现象表明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
(4)如图③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
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这个实验证明了真空不能传声。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
可能是:玻璃钟罩内还有空气。
【答案】(1)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3)
固体可以传声;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4)真空不能传声;(5)玻璃钟罩内还
有空气。
【解答】解:(1)据图可知,敲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共同振动产生的,水越多,瓶子质量
越大,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2)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
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
少。
(3)在图②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
“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个实验表明了固体可以传声,且若相距同样远,讲
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
验现象表明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
(4)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变小直至听不到。这个实验证明了真空不能传声;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
可能是玻璃钟罩内还留有空气;
故答案为:(1)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3)固体可以传声;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4)真空不能传声;(5)玻璃钟罩
内还有空气;
13.阅读短文《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回答问题。
不知道你的手机用多久了?如果用的时间够久的话,指纹识别模块(Home键或手机背盖
上的指纹识别模块)是不是已经磨损了?或者你的手指上有汗或手指脱皮,是不是指纹
识别就失效了?利用超声波指纹识别,就不会出现上面说的那些情况。具体来讲,超声
波指纹识别属于第三代指纹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声呐探测海底深度类似。超声波能
穿透材料,而且材料的不同,超声波被反射、吸收的情况会有变化,产生的回波自然也
就不同,皮肤与空气对超声波的阻抗不同,就可以区分指纹波峰和波谷的位置,也就做
出指纹的三维图象。超声波指纹识别的优点很明显:首先,手指无需接触指纹模块,也
就不会出现指纹模块被磨损的情况,这也意味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块可以隐在手机内部,
手机外观也就会得到提升;其次,超声波的识别深度是可以穿过手指表皮的,手指脱皮
也不用怕识别不了,如果手指有水或汗液,照样能识别;最后,在安全性上,因为超声
波识别的是三维图象,像以前那样只需一张指纹平面图是无法蒙混过关的。
(1)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超声波获取指纹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类似的是
CO
A.超声波焊接器
B.超声波清洗器
C.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500m/s,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若6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海底深度为4500m;
在月球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超声波技术测量月球表面物体间距离,
理由是真空不能传声。
(3)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图甲是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
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ms、0.36ms、
0.30ms、0.36ms、0.26ms,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
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图乙中的A(lms=0.001s)o
甲乙
【答案】(1)C;(2)20000;4500;不能;真空不能传声;(3)A。
【解答】解:(1)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超声波获取指纹信息,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A.超声波焊接器,是超声波焊接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的振动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
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超声波
引起物体振动,这属于声能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清洗器,是超声波清洗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引起水的振动,水的振动引起
污垢振动,污垢脱离机械,达到清洗的目的,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B超向人体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人体的内部器官发射回
来,通过发射回来的超声波得到一些人体内部的器官状况,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C符
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是碎石机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的振动引起结石振动,结石
被振碎,随尿液排出体外,这是超声波引起结石的运动,属于声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
合题意。
故选:Co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是超声波。
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若6s后收到回
声信号,
根据丫=反得,超声波运动路程为:s'=vt=1500m/sX6s=9000m,
t
所以海底深度为:s=As'=AX9000m=4500mo
22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超声波技术测量月球表面物体间距
离。
(3)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
为0.30ms、0.36ms、0.30ms>0.36ms、0.26m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根据v=旦得,手机到B和D点距离最大,并且这两点
t
到手机距离相等,手机到A和C点距离变小,并且这这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手机到E
点距离最小。
A、如图,B和D到手机距离最大,并且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A和C到手机距离变小,
并且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E点到手机的距离最小,故A符合题意。
B、如图,B到手机距离最大,并且两点到手机距离不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B和D到手机距离最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D到手机距离最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20000;4500;不能;真空不能传声;(3)A。
;考点3声的利用;
14.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
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
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测速仪______
11—1Id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0m
C.汽车的速度是26.2m/s
D.汽车的速度是42.5m/s
【答案】D„
【解答】解: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i=vX—L=340m/sX
2
♦5s_=85m,故A错误。
2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2=vxlL=340m/sx2i3s_=51m,
22
故B错误。
CD、在两次信号时间间隔内汽车通过的距离s=si-S2=85m-51m=34m,
34m内汽车用时t=at-'」2=0.9s-0.25s+0.:15s=0.8s,所以汽车的速度为v=^
22t
-34m=42,5m/s,故C错误,D正确。
0.8s
故选:D。
1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
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
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从图乙可知,
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0.32秒,则该被测车速度是
14.17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答案】0.32;14.17o
【解答】解: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0.32s;
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i=2驾且=0.16s,
2
由丫=反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t
Xi=v波ti=340m/sX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12=2^243.=0.12s,
2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X2=vst2=340m/sX0.12s=40.8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Xi-X2=54.4m-40.8m=13.6m;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ls+0.12s=
1.12s,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丫=亘=6m=i4.17m/s。
t0.96s
故答案为:0.32;14.17o
16.演绎式探究:
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i=vo+a(t-to),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
to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o表示温度为to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
il
序号液体to(℃)vo(m・s1)a(m*s-1,C-1)
1水2515002.5
2甘油201923-1.8
3水银201452-0.46
4酒精201180-3.6
(1)根据资料和表可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的关系是:随着温
度逐渐升高,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c(a或b或c)表
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3)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某次测量时水温为
15℃,声呐发出声音2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答案】(1)变大;(2)c;(3)这里的水深为1475m。
【解答】解:
(1)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水的温度系数a是一个正数,所以当温度升高时,由vi
=vo+a(t-to)可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会变大;
(2)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水银、酒精的温度系数a都是负数,当温度升高时,声音
在水银、酒精中的传播速度会减小;而酒精和水银相比,由于酒精的温度系数a的绝对
值更大,所以声音在酒精中速度减小得更快,故c图象符合要求。
(3)由题意可得,15℃时水中的声速:
v=vo+a(t-to)=1500m/s+2.5m/(s・℃)X(15℃-25℃)=1475m/s,
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X2s=ls,
2
因丫=且,这里的水深:
t
s=vt=1475m/sXls=1475m。
答:(1)变大;(2)c;(3)这里的水深为1475m。
17.学习完声现象后,物理小组同学对声速进行进一步研究。
(1)想粗略测量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的方案,其中正确的
是C
A.在直跑道上量出足够长的距离s,甲站在一端鸣枪,乙站在另一端看到发令枪冒烟时
开始计时,听到枪声立即停止计时,记录时间t,则声音传播速度v=2且
t
B.站在空旷的操场上对着一面墙鸣枪,距这面墙的距离为s,记录发令枪发声到听到回
声的时间t,则声音传播的速度丫=反
t
C.站在空旷的操场上,距一面墙的距离为s,按照均匀的时间间隔打鼓,调节节奏,使
听到反射回来的第一次鼓声与打出来的第二次鼓声完全重合,听到反射回来的第二次鼓
声与打出来的第三次鼓声完全重合…记录打鼓20次的时间t,则声音传播的速度v=
38s
t
(2)他们在网上查资料得到声音在不同温度下的速度值。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参考数据,
可以推算5℃时的声速是:334.5m/so
声速/m・s1331.5332.7333.9335.1336.3337.5
温度/℃0246810
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走”直线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
温度低的地方“走”。赤日炎炎,在沙漠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呼喊声,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沙漠地表空气温度高,随着高度增加空气温度降低,声音在传播
时向上(上/下)拐弯了。
【答案】(1)C;(2)334.5;上。
【解答】解:
(1)A、由于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听到枪声立即停止计时,声音通过路程是s,
则声音传播的速度v=巨,故A错误;
t
B、记录发令枪发声到听到回声时,声音是从发声处出发,到远处的墙,然后反射回来
又经过距离s回到发声处,声音通过总路程是2s,则声音传播速度v=2且,故B错误;
t
C、由于听到反射回来的第一次鼓声与打出来的第二次鼓声完全重合,则根据打鼓20次
的时间t可知:从打出来的第一次鼓声听到反射回来的第一次鼓声时声音所用的时间为:
19
声音通过路程是2s,则声音传播的速度v=2且=产一=&丝
故C正确;
to工t
19x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空气的温度为时,声音的速度331.5m/s;空气的温度为
2℃时,声音的速度332.7m/s;空气的温度为4℃时,声音的速度333.9m/s;空气的温度
为6℃时,声音的速度335.1WS…
由此可知,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温度每升高2℃,声音的传播速度就会增
加故温度每增加1℃,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增加0.6m/s,故5℃时的声速是
333.9m/s+0.6m/s=334.5m/s。
由题可知,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
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即
声音传播时会向上拐弯。
故答案为:(1)C;(2)334.5;上。
18.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
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
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
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声音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能
M_o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
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
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响度。这里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控制
变量法。
【答案】(1)声音;能量;(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响度;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
(1)因为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所以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
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声音的影响;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即音箱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说明声音的响
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
显,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即音量控制的是音箱响度的;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研究影响
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需控制音调不变,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声音;能量;(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响度;控制变量法。
19.国庆期间,金明中学西校区的小虎跟随父母前往江西旅游,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
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祖国好”,历时5s听到回声,已
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l)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解答】解:(1)由丫=巨可得,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t
s声=丫)st=340m/sX5s=1700m;
(2)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
s汽艇=v汽艇t=10m/sX5s=50m,
如图所示:
—、――山崖
汽艇S初次《飞—
・呜笛时听到回声时
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汽艇前进的距离等于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距离的2倍,
所以,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
s=S声-S汽艇=1700m-50m=825m。
22
答:(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1700m;
(2)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为825m。
考点4喙声的危害+晒制]
20.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噪声,为了减弱这种噪声污染,有些汽车使用了“以声
消声”的方法,用车内麦克风监听噪声,然后利用喇叭产生反相噪声,与原噪声进行叠
力口,最终听到的声音会变弱。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叫"vwj
8wew#
士■,,1:;,»/VW
■■—期制岸声信号
@•
A.噪声是一种超声波,对司机的驾驶起干扰作用
B.噪声源声音越强,车内喇叭产生的抑制声波的频率要相应加强
C.车内喇叭在产生反相抑制声波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汽车行驶时,风产生的噪声与轮胎产生的噪声不同,主要是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答】解:A.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人耳听不到,噪声人耳能听到。
故A错误。
B.噪声源声音越强,说明声源响度大,车内喇叭产生的抑制声波的频率加强,只能提
高抑制声波的音调,故B错误。
C.车内喇叭在产生反相抑制声波时,消耗了电能,引起喇叭振动,故C正确。
D.汽车行驶时,风产生的噪声与轮胎产生的噪声不同,主要是两种物质的音色不同,故
D错误。
故选Co
21.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
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下面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哪一种,摩托车上安装的消声器这是
声源处减弱噪声,城市道路旁安装隔音板,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向2025年的在线游戏市场青少年保护策略与法律风险防范报告
- 互联网金融平台合规整改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快时尚品牌个性化定制服务与消费者满意度报告
- 2024安全主题班会方案(30篇)
- 农业物联网在2025年精准种植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报告
- 2023行政人事个人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23年电大专科个人与团队管理机考单项选择试题及答案
- 2023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
-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版不锈钢护栏国际市场拓展与战略合作合同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试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时事政治考试题及完整答案(全国)
- 常见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 电梯公司合伙合同协议书
- 中国智能安防出海深度解读报告
- 煤矿职工心理健康讲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培训宣贯
- 宣讲入团活动方案
- 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短视频传播机制-洞察及研究
- 浙江弘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高档面料、纱线绿色印染、智能化生产线兼并技改提升迁建项目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