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综合题问法与技巧解读-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专练(西北四省专用)解析版_第1页
常见综合题问法与技巧解读-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专练(西北四省专用)解析版_第2页
常见综合题问法与技巧解读-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专练(西北四省专用)解析版_第3页
常见综合题问法与技巧解读-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专练(西北四省专用)解析版_第4页
常见综合题问法与技巧解读-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专练(西北四省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04常见综合题问法与技巧解读

目录

问法1分布特征类

问法2过程分析类

问法3原因措施类

问法4区位评价类

问法5地理实践类

【新考法11分布特征类

-题型解读

【试题特征】关于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根据地理事物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点状、线状、

面状三种。

【解题方法】

1.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角度答题语言

先“总”首先描述整体分布特征(如分散、集中、均匀、不均等),或描述点状事物分布的形状(如呈环状、

线状、条带状、串珠状等)

然后局部分述。

后“分"①"点"没有大小差异:可为"位置十数量、疏密",如XX方位分布密集或沿XX(如交通线)分布;也可

为数量或空间的变化,如由XX方位向xX方位增多。

②"点"有大小之分:描述大小、等级的分布差异,如小城市分布在大城市周围,或者污染重的工厂

主要分布在XX方向

再“极值”最后描述极值区域,如XX方位分布最多(最集中),XX方位分布最少

2.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角度答题语言

位置十变化由xX方位向Xx方位增加(或减少)

位置十走向XX方向延伸,与XX(海岸线、纬线、等高线)平行(XX参照物即影响等值线的因素)

位置十延伸

位置十疏密XX方向密集(稀疏)

位置十极值XX方向数值最高(低乂极值是图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3.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答题角度答题语言

面积大小及变化面积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变大还是变小

空间范围的形状呈现XX形状(环状、半环状带状等)

分布位置及变化分布在XX方位;沿xX(如河流、海岸线、铁路线)分布;向XX方位扩展

空间格局及变化集中成片或碎片化严重

■题型专练

典例

1.(2024・新课标卷•高考真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

和人口从东京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分散。2000年,颁布相关法规,进一步促使大型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

心和网购物流中心等)在东京都市圈外围地区开设,然而由于经济长期低迷,东京中心城区的活力下降。

为了扭转这种趋势,东京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减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进大型购物中心在中心城区再

集聚,如图示意2019年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

C2000年以前大型

U购物中心

.2000-2019年新增

大型购物中心

蛇网购物流中心

=高速铁路

一轨道交通

-----公路

15km

指出2000年前后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变化特点。

【答案】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外围地区增加多,中心城区增加少;(由集中在中心城区到)沿交通线分

布。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到,2000年以前的大型购物中心,主要集中在东京市周边地区。而2000年以后,其

大型购物中心的数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其范围开始向外逐渐拓展,空间分布范围扩大,尤其是外围地区

增加数量较多,中心城区增加数量相对较少。从增加的位置来看,其增加数量较多的更倾向于高速铁路及

轨道交通的沿线,原本2000年以前的购物中心主要是沿轨道交通分布呈散点分布,现逐渐向环形放射状分

布转型。

【问法2】过程分析类

■题型解读

【试题特征】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对地理事象的过程性探究已经是

近年来高考的重要方向,通过地理过程性的探究,可以清晰地考查出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时空综合思维、要

素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能力,甚至可以深入考查地理实践力,更能反映地理学发展方向,已成为高校选拔人才

的最佳考查方式。

【解题方法】地理过程要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结合必备知识和题目信息,对设问中的关键词进行

要素拆分和过程(时段)拆分,建立思维模型,把握答题的方向和角度。具体如下:

类型拆解要素拆解思路

要素拆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细化概念、思维建模

过程拆分地理过程过程的起点、终点、节点

地域拆分空间地域将区域整体划分为次一级

区域

■题型专练

典例

2.(2024•浙江,高考真题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滦河三角洲潟湖一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

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

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

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图1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图2为岸线(海堤和岸滩)生态修复项目设计示意

图中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并简析其形成过程o

【答案】东北一西南(平行于海岸线)河流带来泥沙沉积于沿海地区,潮流推动泥沙向岸边运动;受

沿岸流影响,形成沙坝,部分露出海绵,形成沙岛。

【分析】据材料二图1可知,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平行于海岸线。其形成过程:带状沙

岛位于滦河入海口附近,滦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在入海口处,受潮流推动作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

再加上受沿岸流影响,形成滨岸沙坝;随着时间推移,沙坝不断堆积增高,在海平面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部分逐渐露出海面,形成呈带状分布的沙岛。

【问法3】原因措施类

-题型解读

【试题分析】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最直接的题型就是分析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方

法措施。命题形式上,常以区域图为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是“分析XX地理

现象(自然或社会)的原因”“分析XX地理事物成因”“简述……措施””提出……建议”等。

【解题方法】

1.原因类

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阐释"还是"指出"

等,并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①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

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②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

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

生影响上人手分析。

第三步,简洁准确作答。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

2.措施类

措施类题目常用措施、建议、方向、方法等词语,做题时不可拘泥于已有的知识储备,出题人会在图像、

表格、文字材料、题干中给出相关信息,注意提取信息。

第一步,找到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步,根据主要原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治

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题型专练

典例

3.(2024・山东・高考真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尔湖(如图)是澳大利亚海拔最低的地方湖水深度较浅。某研学小组对埃尔湖流域开展了研究。

活动一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埃尔湖碳储量大,是巨大的碳库。

⑴分析埃尔湖入湖碳量大的自然原因。

活动二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考察,发现埃尔湖沉积物中有多层泥炭层,有的厚度巨大。埃尔

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旱季,强烈蒸发使湖泊水面缩小,有的地方泥沙裸露,有的地方"变成"盐壳,最厚

处可达数米;雨季,若大量河水汇入,湖泊水面扩大,最大可超过15000km?。

(2)从湖泊水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的主要原因。

【答案】⑴多条入湖河流流经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区,生物量大,提供大量枯落物等含碳物质;入湖河流

流程长,数量众多,搬运大量含碳物质入湖。

(2)雨季,湖泊水面扩大,湖中泥炭处于渍水、缺氧环境,微生物不活跃,碳不易释放;旱季,湖泊水面缩

小,湖床裸露,泥炭层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蒸发旺盛,缺少水分,微生物不活跃,碳不易释放;湖泊

水面的定期扩大,使得湖底泥炭不断被深埋,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碳不易分解。

【分析】L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东北部分布有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景观,生物量较大,埃尔湖的

入湖河流流经,会搬运大量的枯落物入湖,为埃尔湖提供碳源;图中可看到,多条河流入湖,且流程较长,

向埃尔湖输送的含碳物质较多。

2.由材料可知,埃尔湖雨季,湖泊水面扩大,可推测湖中泥炭处于渍水、缺氧环境,不利于微生物活动,泥

碳不易被分解,碳不易释放;埃尔湖旱季,湖泊水面缩小,可推测大片湖床裸露,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作用

下,泥炭层蒸发旺盛,缺少水分,也不利于微生物活动,泥炭不易被分解,碳不易释放;雨季旱季的交替

使得湖底泥炭不断积累、深埋,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泥炭得以保存,碳不易释放。

【问法4】区位评价类

■题型解读

【试题特征】区位条件评价的设问形式多为“分析某地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区位条件”“从……

角度评价……区位条件”,一般有三类:直接评价、给出限制条件进行评价、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

【解题方法】在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等,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①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从多角度分析,如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

个角度分析;③注意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除此之外,解答分析评价类设问时,要

充分利用题目材料信息,合理迁移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组织答案时突出“关键词”。

■题型专练

典例

4.(2022・上海•高考真题节选)日本处于西北太平洋岛弧链,北海道是日本的第二大岛。读图文资料,回答

下列问题。

北海道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均高于日本本国平均水平,水稻等粮食产量位于日本前列,素有日本''食

材库”之称;北海道旅游业具有冬、夏双旺季的特点。

表为北海道水稻生产信息和日本总水稻生产信息对比

北海道日本

耕地占比26100

北海道土地大小占比22100

65岁以上水稻种植入口占比3866

单位成本(日元)199260

单位面积耕种时长(时)17.824

鄂霍次克海

太平洋

000~等局线/m

|琉球群岛|

气温re降水量/mm

301---------1600

89101112月份

图2札幌气候资料图

北海道主要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请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评价其合理性。

【答案】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适度发展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北

海道群岛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且平原面积较广,发展水田农业,可充分利用人工湿地,涵养

水源,调节气候;北海道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时间较长,适宜发展旅游业,且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小。

【分析】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结合北海道的自然地理环

境概况可知,北海道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渔业。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产业等,

结合北海道的社会经济状况可知,北海道的第三产业主要指旅游业。根据题意,本小题主要分析日本第一

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区位条件,并说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或可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由所学洋流知识可

知,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渔业资源丰富,适度发展渔业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小;北海道群岛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且平原面积较广,发展水田农业,可充分利用

人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由上一小题可知,北海道夏季可避暑纳凉,冬季

山地冰雪旅游优势明显,故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时间较长,适宜发展旅游业,且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小,可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问法5】地理实践类

・题型解读

【试题特征】该类试题侧重于考杳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主要题型有研学旅行、地理实验、作图等

【解题方法】1.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类试题一般选择具体的区域,通过研学探究发现区域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设计题目,

学生在分析题目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思考当地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演化过程,人

类生产活动的条件、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等。

2.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是演示和模拟地理现象的直接途径在解答地理实验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该实验涉及哪个地

理原理或规律;其次是分析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方案、实验器材选择的合理性,分析实验原理,理解地理原理或

规律的形成过程;最后调动、运用所学原理和规律解释地理现象,注意使用科学、规范、严谨、简练的地理术

语。

3.作图

地理作图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根据地理事物形成过程画出过程示意图,根据地理数据画出坐标图、统计图,根

据等高线地形图画出地形部面示意图或河流流向,根据地球运动规律画出光照图、昼夜分布图或正午太阳高

度及影子朝向示意图等。解答该类试题要熟悉各类图表的绘制方法,画图时要注意抓住主题,厘清构要素(箭头

指向、曲线变化、空间变化、阶段划分等),准确描绘变化特点。

・题型专练

典例

5.(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校地理小组到潺沱河流域开展研学活动。图a为潺沱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图b

为流域水情监测系统的相关模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3°114°

数据查询空间叠加分析

海拔径流量

数据输入与处理流域水情分析

坡度降水量

制图与产品输出数据存储与管理

ab

任务一调研水库功能

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在澹沱河流域发挥重要作用O

⑴在两水库中任选其一,简述其承担的主要功能。

任务二设计信息系统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为该流域设计水情监测系统。

(2)结合图b,说明6—8月需要重点关注的数据并绘制流域水情监测系统结构框图。

任务三分析垂直地带性规律

小组到五台山开展垂直地带性调查,观测到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麓多为耕地、荒草地。

⑶指出山麓地带的典型植被类型,分析该地带出现耕地、荒草地的原因。

【答案】(1)黄壁庄水库:发电;灌溉;城市用水;防洪等。或岗南水库:防洪、发电;调节水量;灌溉、

渔业、城市供水等。

⑵重点关注的数据:径流量、降水量。

海拔一-数据查询-J-数据存储或管理

坡度--数据输入处理--空间叠加分析一

降水量、径流量--流域水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