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注册环保工程师模拟测试完美版带解析公共基础部分数学1.已知向量$\vec{a}=(1,-2,3)$,$\vec{b}=(2,1,-1)$,则$\vec{a}\cdot\vec{b}$的值为()-A.-3-B.-1-C.1-D.3-解析:根据向量点积的定义,若$\vec{a}=(x_1,y_1,z_1)$,$\vec{b}=(x_2,y_2,z_2)$,则$\vec{a}\cdot\vec{b}=x_1x_2+y_1y_2+z_1z_2$。对于$\vec{a}=(1,-2,3)$,$\vec{b}=(2,1,-1)$,有$\vec{a}\cdot\vec{b}=1\times2+(-2)\times1+3\times(-1)=2-2-3=-3$。所以答案是A。2.函数$y=\frac{1}{x-2}$的定义域是()-A.$(-\infty,2)$-B.$(2,+\infty)$-C.$(-\infty,2)\cup(2,+\infty)$-D.$[2,+\infty)$-解析: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不能为零。在函数$y=\frac{1}{x-2}$中,$x-2\neq0$,即$x\neq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infty,2)\cup(2,+\infty)$,答案是C。3.求极限$\lim\limits_{x\to0}\frac{\sin3x}{x}$的值。-A.0-B.1-C.3-D.$\frac{1}{3}$-解析:根据重要极限$\lim\limits_{u\to0}\frac{\sinu}{u}=1$,令$u=3x$,当$x\to0$时,$u\to0$。则$\lim\limits_{x\to0}\frac{\sin3x}{x}=\lim\limits_{x\to0}\frac{\sin3x}{x}\times\frac{3}{3}=3\lim\limits_{x\to0}\frac{\sin3x}{3x}=3\times1=3$。所以答案是C。4.设函数$y=x^3+2x^2-5x+1$,则$y^\prime$等于()-A.$3x^2+4x-5$-B.$3x^2+2x-5$-C.$x^2+4x-5$-D.$3x^2+4x+5$-解析:根据求导公式$(x^n)^\prime=nx^{n-1}$,对函数$y=x^3+2x^2-5x+1$求导,$y^\prime=(x^3)^\prime+2(x^2)^\prime-5(x)^\prime+(1)^\prime$。因为$(x^3)^\prime=3x^2$,$(x^2)^\prime=2x$,$(x)^\prime=1$,常数的导数为0,所以$y^\prime=3x^2+4x-5$。答案是A。5.计算不定积分$\intx\cosxdx$。-解析:使用分部积分法,设$u=x$,$dv=\cosxdx$。则$du=dx$,$v=\sinx$。根据分部积分公式$\intudv=uv-\intvdu$,可得$\intx\cosxdx=x\sinx-\int\sinxdx=x\sinx+\cosx+C$($C$为积分常数)。物理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因为()-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B.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是压强,$V$是体积,$n$是物质的量,$R$是常量,$T$是温度),当体积$V$不变时,温度$T$升高,压强$p$增大。从微观角度看,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对器壁的碰撞力增大,压强增大。而体积不变时,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不变。所以答案是A。7.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u=100m/s$,$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处虽无图,但可理论分析),则该波的波长$\lambda$和频率$f$分别为()-A.$\lambda=2m$,$f=50Hz$-B.$\lambda=1m$,$f=100Hz$-C.$\lambda=2m$,$f=100Hz$-D.$\lambda=1m$,$f=50Hz$-解析:从波形图中可知波长$\lambda$的值(假设能从图中看出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若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为2m,则$\lambda=2m$。根据波速公式$u=\lambdaf$,已知$u=100m/s$,$\lambda=2m$,可得频率$f=\frac{u}{\lambda}=\frac{100}{2}=50Hz$。所以答案是A。8.一束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片,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60^{\circ}$角,则透过这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A.$\frac{1}{4}$-B.$\frac{1}{8}$-C.$\frac{1}{2}$-D.$\frac{3}{4}$-解析:设入射自然光光强为$I_0$,自然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后,光强变为原来的一半,即$I_1=\frac{I_0}{2}$。再根据马吕斯定律$I=I_1\cos^2\theta$($\theta$是两个偏振片偏振化方向的夹角),这里$\theta=60^{\circ}$,$\cos60^{\circ}=\frac{1}{2}$,则$I=I_1\cos^260^{\circ}=\frac{I_0}{2}\times(\frac{1}{2})^2=\frac{I_0}{8}$。所以透过这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frac{1}{8}$,答案是B。9.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A.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B.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C.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D.以上说法都正确-解析: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开尔文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由于从单一热源吸热并全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选项A、C正确,选项B少了“自发地”这个条件,不准确。所以答案是A、C。10.有一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振子质量为$m$,其振动的周期$T$为()-A.$2\pi\sqrt{\frac{k}{m}}$-B.$2\pi\sqrt{\frac{m}{k}}$-C.$\frac{1}{2\pi}\sqrt{\frac{k}{m}}$-D.$\frac{1}{2\pi}\sqrt{\frac{m}{k}}$-解析:对于弹簧振子,其振动周期公式为$T=2\pi\sqrt{\frac{m}{k}}$,其中$m$是振子质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所以答案是B。化学1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铜-B.蔗糖-C.氯化钠-D.酒精-解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A选项错误;蔗糖和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B、D选项错误;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C选项正确。所以答案是C。12.已知反应$N_2(g)+3H_2(g)\rightleftharpoons2NH_3(g)$,$\DeltaH\lt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减小$NH_3$的浓度-D.加入催化剂-解析:该反应$\DeltaH\lt0$,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选项错误;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选项正确;减小$NH_3$的浓度,平衡向生成$NH_3$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选项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D选项错误。所以答案是B、C。13.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A.$CO_2$-B.$CH_4$-C.$H_2O$-D.$CCl_4$-解析:判断分子是否为极性分子,要看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否对称。$CO_2$是直线型分子,结构对称,是非极性分子;$CH_4$和$CCl_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结构对称,是非极性分子;$H_2O$是V型分子,结构不对称,是极性分子。所以答案是C。14.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A.$3d^44s^2$-B.$3d^54s^1$-C.$3d^64s^0$-D.$3d^34s^3$-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原子序数为24的元素是铬(Cr)。由于半充满的$d^5$和全充满的$d^{10}$结构比较稳定,所以铬的价电子构型为$3d^54s^1$,而不是$3d^44s^2$。$3d^64s^0$和$3d^34s^3$不符合电子排布规律。所以答案是B。15.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A.$0.1mol/L$的$HCl$溶液-B.$0.1mol/L$的$NaOH$溶液-C.$0.1mol/L$的$CH_3COOH$溶液-D.$0.1mol/L$的$NH_3\cdotH_2O$溶液-解析:$HCl$是强酸,$0.1mol/L$的$HCl$溶液中$c(H^+)=0.1mol/L$,$pH=1$;$NaOH$是强碱,$0.1mol/L$的$NaOH$溶液中$c(OH^-)=0.1mol/L$,$c(H^+)=\frac{K_w}{c(OH^-)}=\frac{1\times10^{-14}}{0.1}=1\times10^{-13}mol/L$,$pH=13$;$CH_3COOH$是弱酸,$0.1mol/L$的$CH_3COOH$溶液中$c(H^+)\lt0.1mol/L$,$pH\gt1$;$NH_3\cdotH_2O$是弱碱,$0.1mol/L$的$NH_3\cdotH_2O$溶液中$c(OH^-)\lt0.1mol/L$,$c(H^+)\gt1\times10^{-13}mol/L$,$pH\lt13$。所以$pH$最大的是$0.1mol/L$的$NaOH$溶液,答案是B。力学16.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u$,物体的质量为$m$,则拉力$F$的大小为()-A.$\mumg$-B.$\frac{mg}{\mu}$-C.$mg$-D.无法确定-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拉力$F$与摩擦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摩擦力$f=\muN$,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N=mg$,所以$f=\mumg$,则拉力$F=f=\mumg$。答案是A。17.一简支梁受均布荷载$q$作用,梁长为$L$,则梁跨中截面的弯矩为()-A.$\frac{qL^2}{8}$-B.$\frac{qL^2}{4}$-C.$\frac{qL^2}{2}$-D.$qL^2$-解析:对于简支梁受均布荷载$q$作用,梁跨中截面的弯矩计算公式为$M=\frac{qL^2}{8}$。所以答案是A。18.图示桁架结构(此处虽无图,但可理论分析),其中零杆的数量为()-解析:判断零杆可根据节点法。在无荷载作用的两杆节点中,两杆内力都为零;在无荷载作用的三杆节点中,若其中两杆在一直线上,则另一杆内力为零。通过对桁架各节点的分析,可以确定零杆的数量(具体数量需根据实际桁架结构确定)。19.一圆轴受扭转力偶作用,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是()-A.均匀分布-B.线性分布-C.抛物线分布-D.正弦分布-解析:圆轴受扭转力偶作用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与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呈线性分布,即$\tau=\frac{T\rho}{I_p}$($\tau$是切应力,$T$是扭矩,$\rho$是到圆心的距离,$I_p$是极惯性矩)。所以答案是B。20.某构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此处虽无图,但可理论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构件材料的屈服极限为()-解析:屈服极限是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屈服阶段对应的应力值即为屈服极限,可从曲线中找到开始出现水平段或明显转折点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具体值需根据实际曲线确定)。专业基础部分水污染控制工程21.下列不属于污水物理处理方法的是()-A.沉淀-B.过滤-C.气浮-D.生物膜法-解析:物理处理方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沉淀、过滤、气浮都属于物理处理方法。生物膜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不属于物理处理方法。所以答案是D。22.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污泥龄是指()-A.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停留的时间-B.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停留的时间-C.活性污泥在整个处理系统中平均停留的时间-D.活性污泥在污泥回流系统中停留的时间-解析:污泥龄是指活性污泥在整个处理系统中平均停留的时间,它是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所以答案是C。23.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消化处理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是()-A.氧气-B.氢气-C.甲烷-D.氮气-解析:厌氧消化是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菌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过程。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是甲烷。所以答案是C。24.为了去除污水中的磷,可采用的化学沉淀剂是()-A.硫酸铝-B.氢氧化钠-C.氯化钠-D.氯化铵-解析:化学沉淀除磷是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磷酸根离子生成难溶性磷酸盐沉淀,从而去除磷。常用的化学沉淀剂有铝盐(如硫酸铝)、铁盐等。氢氧化钠主要用于调节污水的pH值;氯化钠和氯化铵一般不用于除磷。所以答案是A。25.下列关于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曝气池的作用是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氧气-B.曝气池的形式有多种,如推流式、完全混合式等-C.曝气池中的溶解氧浓度越高越好-D.曝气池的容积大小与处理水量和水质有关-解析:曝气池的主要作用是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氧气,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代谢,A选项正确;曝气池有推流式、完全混合式等多种形式,B选项正确;曝气池中的溶解氧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溶解氧会增加能耗,同时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C选项错误;曝气池的容积大小需要根据处理水量和水质来确定,D选项正确。所以答案是C。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6.下列污染物中,属于一次污染物的是()-A.臭氧-B.硫酸雾-C.二氧化硫-D.硝酸雾-解析: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二氧化硫是直接从燃烧含硫燃料等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属于一次污染物。臭氧、硫酸雾、硝酸雾是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所以答案是C。27.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A.重力沉降-B.惯性分离-C.过滤分离-D.静电吸附-解析:袋式除尘器是利用纤维滤料制作的袋状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其工作原理是过滤分离。重力沉降是依靠重力使颗粒物沉降;惯性分离是利用颗粒物的惯性力使其与气流分离;静电吸附是利用静电场使颗粒物吸附在电极上。所以答案是C。28.为了控制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可采用的技术是()-A.三元催化转化器-B.电除尘器-C.湿式除尘器-D.旋风除尘器-解析:三元催化转化器可以同时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是控制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技术。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主要用于去除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对氮氧化物的去除效果不佳。所以答案是A。29.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径大小与危害程度的关系一般是()-A.粒径越大,危害越大-B.粒径越小,危害越大-C.粒径与危害程度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大气中粒径越小的颗粒物,越容易被人体吸入并深入到呼吸道和肺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往往在大气中容易沉降,不易进入人体呼吸道深部。所以答案是B。30.下列关于大气扩散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斯扩散模式适用于任何气象条件-B.大气扩散模式可以准确预测污染物的浓度分布-C.大气扩散模式考虑了污染物的排放源强、气象条件等因素-D.大气扩散模式只适用于点源排放-解析:高斯扩散模式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并非适用于任何气象条件,A选项错误;大气扩散模式是对污染物扩散的一种近似模拟,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污染物的浓度分布,B选项错误;大气扩散模式考虑了污染物的排放源强、气象条件、地形等因素,C选项正确;大气扩散模式有适用于点源排放的,也有适用于面源、线源排放的,D选项错误。所以答案是C。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31.下列固体废弃物中,属于危险废物的是()-A.建筑垃圾-B.生活垃圾-C.医疗废物-D.一般工业废渣-解析: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化学毒物等有害物质,具有传染性、毒性等危险特性,属于危险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废渣通常不属于危险废物。所以答案是C。3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主要来源于()-A.垃圾自身的水分-B.降水-C.地下水渗入-D.以上都是-解析: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垃圾自身的水分、降水以及地下水渗入。垃圾自身含有一定的水分,在填埋过程中会渗出;降水会进入填埋场与垃圾接触形成渗滤液;如果填埋场底部防渗措施不完善,地下水也可能渗入形成渗滤液。所以答案是D。33.下列关于焚烧处理固体废弃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焚烧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体积-B.焚烧可以回收热能-C.焚烧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D.焚烧适用于处理热值较高的固体废弃物-解析:焚烧处理固体废弃物可以使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燃烧分解,从而减少其体积,A选项正确;焚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可以回收利用,转化为热能,B选项正确;焚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噁英、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C选项错误;焚烧适用于处理热值较高的固体废弃物,这样可以保证焚烧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有效回收热能,D选项正确。所以答案是C。34.堆肥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原理是()-A.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有机物分解腐熟-B.利用高温使有机物分解-C.利用化学药剂使有机物分解-D.利用物理方法使有机物分离-解析:堆肥处理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通风条件下,使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有机物分解腐熟。所以答案是A。35.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场应设置()-A.防渗层-B.渗滤液收集系统-C.气体导排系统-D.以上都是-解析: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场为了防止危险废物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应设置防渗层,阻止渗滤液下渗;设置渗滤液收集系统,收集和处理渗滤液;同时,危险废物在填埋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为了防止气体积聚引发安全问题,应设置气体导排系统。所以答案是D。物理污染控制工程36.下列属于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的是()-A.声源控制-B.传播途径控制-C.接收者防护-D.以上都是-解析: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包括声源控制,即降低声源的噪声辐射;传播途径控制,如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接收者防护,如佩戴耳塞、耳罩等。所以答案是D。37.对于一个点声源,距离声源$r_1$处的声压级为$L_{p1}$,距离声源$r_2$处的声压级为$L_{p2}$,则$L_{p1}-L_{p2}$等于()-A.$20\lg\frac{r_2}{r_1}$-B.$20\lg\frac{r_1}{r_2}$-C.$10\lg\frac{r_2}{r_1}$-D.$10\lg\frac{r_1}{r_2}$-解析:对于点声源,声压级与距离的关系为$L_{p1}-L_{p2}=20\lg\frac{r_2}{r_1}$。所以答案是A。38.下列关于电磁辐射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没有危害-B.所有的电磁辐射都是有害的-C.电磁辐射污染可以通过屏蔽等措施进行防护-D.电磁辐射污染只存在于工业领域-解析: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危害,如可能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A选项错误;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是有害的,只有超过一定强度和频率的电磁辐射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B选项错误;电磁辐射污染可以通过屏蔽等措施进行防护,如采用金属屏蔽材料等,C选项正确;电磁辐射污染不仅存在于工业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电脑、微波炉等也会产生电磁辐射,D选项错误。所以答案是C。39.振动污染控制的方法有()-A.隔振-B.吸振-C.阻尼减振-D.以上都是-解析:振动污染控制的方法包括隔振,即通过设置隔振装置减少振动的传递;吸振,利用吸振器吸收振动能量;阻尼减振,通过增加阻尼材料消耗振动能量。所以答案是D。40.热污染主要来源于()-A.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用水排放-B.火力发电厂的废热排放-C.城市的废热排放-D.以上都是-解析: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用水排放,将大量的热量带入水体;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并排放到环境中;城市中人口密集、工业活动频繁,也会产生大量的废热排放。所以答案是D。专业案例部分水污染控制案例41.某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为$Q=10000m^3/d$,进水$BOD_5$浓度为$C_{in}=200mg/L$,要求出水$BOD_5$浓度为$C_{out}=20mg/L$。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泥负荷$N_{s}=0.2kgBOD_5/(kgMLSS\cdotd)$,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3000mg/L$。试计算曝气池的容积$V$。-解析:首先根据污泥负荷公式$N_{s}=\frac{Q\timesC_{in}}{V\timesMLSS}$,可得$V=\frac{Q\timesC_{in}}{N_{s}\timesMLSS}$。将$Q=10000m^3/d$,$C_{in}=200mg/L=0.2kg/m^3$,$N_{s}=0.2kgBOD_5/(kgMLSS\cdotd)$,$MLSS=3000mg/L=3kg/m^3$代入公式,$V=\frac{10000\times0.2}{0.2\times3}=\frac{10000}{3}\approx3333.3m^3$。42.某印染废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废水,进水悬浮物浓度$C_{in}=300mg/L$,要求出水悬浮物浓度$C_{out}=30mg/L$。已知混凝剂的投加量为$100mg/L$,试计算每天处理$500m^3$废水所需的混凝剂用量。-解析:混凝剂的投加量为$100mg/L$,每天处理废水$V=500m^3=500\times1000L$。则每天所需的混凝剂用量$m=100mg/L\times500\times1000L=50000000mg=50kg$。大气污染控制案例43.某水泥厂的水泥磨车间,每小时产生含尘废气$Q=5000m^3$,废气中粉尘浓度$C_{in}=5000mg/m^3$。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除尘,要求除尘效率$\eta=99\%$。试计算除尘器出口的粉尘浓度$C_{out}$和每小时收集的粉尘量$m$。-解析:根据除尘效率公式$\eta=\frac{C_{in}-C_{out}}{C_{in}}\times100\%$,可得$C_{out}=C_{in}(1-\eta)$。将$C_{in}=5000mg/m^3$,$\eta=99\%$代入,$C_{out}=5000\times(1-99\%)=50mg/m^3$。每小时收集的粉尘量$m=(C_{in}-C_{out})\timesQ=(5000-50)\times5000mg=24750000mg=24.75kg$。44.某燃煤锅炉每小时燃烧煤炭$m=10t$,煤炭的含硫量为$S=1\%$,假设煤炭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试计算该锅炉每小时排放的二氧化硫量。-解析:煤炭中硫的质量$m_{S}=m\timesS=10\times1000\times1\%=100kg$。根据化学反应$S+O_2=SO_2$,硫与二氧化硫的摩尔比为1:1,硫的摩尔质量为$32g/mol$,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64g/mol$。则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m_{SO_2}=2m_{S}=2\times100=200kg$。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案例45.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每天接收生活垃圾$Q=500t$,垃圾的压实密度$\rho=0.8t/m^3$。假设填埋场的填埋高度$h=10m$,填埋场的使用年限$n=20$年。试计算填埋场所需的占地面积$A$。-解析:首先计算20年接收的生活垃圾总体积$V=\frac{Q\times365\timesn}{\rho}=\frac{500\times365\times20}{0.8}=4562500m^3$。根据$V=A\timesh$,可得填埋场所需的占地面积$A=\frac{V}{h}=\frac{4562500}{10}=456250m^2$。46.某危险废物焚烧厂,每天处理危险废物$m=20t$,危险废物的低位发热量$Q_{net}=10000kJ/kg$。假设焚烧过程中热效率$\eta=80\%$,试计算每天可回收的热量$Q$。-解析:危险废物的总发热量$Q_{total}=m\timesQ_{net}=20\times1000\times10000kJ=2\times10^8kJ$。每天可回收的热量$Q=Q_{total}\times\eta=2\times10^8\times80\%=1.6\times10^8kJ$。物理污染控制案例47.某车间内有一台噪声源,在距离噪声源$r_1=1m$处测得声压级$L_{p1}=90dB$。试计算在距离噪声源$r_2=10m$处的声压级$L_{p2}$。-解析:根据点声源声压级与距离的关系$L_{p1}-L_{p2}=20\lg\frac{r_2}{r_1}$,将$L_{p1}=90dB$,$r_1=1m$,$r_2=10m$代入,$90-L_{p2}=20\lg\frac{10}{1}=20dB$,则$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同市人民医院注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应急考核
- 晋中市人民医院国际10-20系统电极安放考核
- 中国纤维素纤维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石油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中国活性碳项目投资计划书
-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
- 如何利用数据可视化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方案5范文
- 中国涂料消泡剂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羧酸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网友回忆版)(题目及答案解析)
- 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二)听力原文
- 卫健委健康科普宣传员职责
- 《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规范》
- 湖北自考18969《沟通与项目管理》复习要点资料(武汉大学出版社-徐莉主编)
- 简明儿童少年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父母版培训考核附有答案
- 初中英语课堂惩罚小游戏1++课件
- 如何有效建立危化品管理中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 传染病科工作中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
- 化肥采购投标文件(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