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3.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 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4.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调响度 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 D.音色音调响度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将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9.如图是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D.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10.下列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指声音的响度的是()A.悦耳动听 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 D.尖厉刺耳1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和图乙 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C.图丙的响度比图丁大 D.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12.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A.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 B.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C.两者音色相同 D.两者传播速度相同二、填空题13.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情,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结石。由此可知,声波实际上是通过介质传播声源振动的______和_______。14.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国庆假期,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自制小乐器的作业,小华同学制作了一个“弦琴”,如图所示,如果他将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发出的音调会越_________。15.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声速为340m/s,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是______m.若鸣笛的同时,船以72km/h的速度向前行驶,悬崖与听到回声处的距离_______m16.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再把瓶口封上,这时你将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如果逐渐把瓶内的空气抽去,你听到的手机声的大小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这实验说明________17.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1.1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_______m,汽车速度是______m/s。(已知此时气温是15℃)18.“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19.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0.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________的振动引起的.(2)吹________(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________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三、解答题2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440m处鸣笛,经过2.5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多少?(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汽车的行驶速度。22.一辆客车在某公路直线路段上匀速行驶,需通过其正前方的高山悬崖下的隧道,距山涯s1时进行鸣笛测试,经4s后听到回声,且此时距山崖s2=660m,已知声速为340m/s,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1)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2)客车鸣笛时到悬崖的距离s1;(3)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2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测速仪发出的声波到达被测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从图乙可知:(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1)汽车接受到第一声超声波时,距离测速仪多远?(2)汽车接受到第二声超声波时,距离测速仪多远?(3)则该被测车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4.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底部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4秒被探测仪接收,求探测处到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25.今年国庆节期间,小云同学随父母去川西旅游,站在风景如画的两山之间的山沟中欣赏美丽风景,情不自禁的大声发出赞叹,随后听到多次回声。第1次和第2次回声的时间间隔为1s,两山的间距为340m,求:(1)两山分别距小云同学的距离;(2)在小云同学听到第4次回声时,距他发出赞美声的时间间隔为多少s。26.我们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利用秒表测量速度,有误差较大的缺点,现用一种用手机软件自带的计时功能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软件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如图所示,甲、乙两人使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的、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和。求:(1)若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间隔为,求人能听到回声时,人与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2)本实验中声音从处传播到处所用的时间;(3)本实验中测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A.每个人说话的音色都不一样,“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正确,不合题意;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B正确,不合题意;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C正确,不合题意;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得知病情信息,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C解析:C【分析】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长短的关系。故选C。3.D解析:D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D。4.A解析:A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胡琴、琵琶、羌笛等乐器,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但是不同乐器可以演奏相同的曲调,也可以发出一样大的声音,所以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故选A。5.B解析:BA.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量,即响度,故A错误;B.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B。6.C解析:C【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真空不能传声。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声音的振动引起纸杯振动,即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解析:CA.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觉到音叉在振动,能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电影院墙壁的小孔可以吸收声波,从而减小(减弱)回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中的声音振动有规律,振动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不是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D.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时,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解析:DA.甲、乙两者的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但是振幅相同,所以响度是相同的,A错误;B.甲、丙两者的振幅相同,故响度是相同的,但是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是不同的,B错误;C.乙、丙两者的频率是不同的,故音调是不同的,但是振幅是相同的,所以响度是相同的,C错误;D.甲、丁两者的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频率也是相同的,所以音调是相同的,D正确。9.A解析:A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B.发声体都在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是鼓面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鼓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所以是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解析:C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好听,是指声带好,是指振动物体的材料好,指的是音色好,故A不符合题意;B.余音绕梁,指的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即指的回声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符合题意;D.尖厉刺耳,指的声音的音调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A解析:AA.音调相同即频率相同,观察甲乙丙丁四个图,可知甲乙丁的频率相同,那么音调相同的有图甲、图乙、图丁;A错误,符合题意;B.响度相同即振幅相同,观察甲乙丙丁四个图,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那么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图丙;B正确,不合题意;C.图丙的振幅是图丁的两倍,那么图丙的响度比图丁大;C正确,不合题意;D.观察图甲和图丙,图甲的频率较大,那么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2.D解析:D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人耳能够听到军鼓的声音,而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所以军鼓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故B错误;C.礼号和军鼓是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D.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两者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3.信息能量解析:信息能量[1][2]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由此可知,声波实际上是通过介质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14.频率;高解析:频率;高[1]声音的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所以说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2]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会越高。15.680m640m解析:680m640m[1]声音从船鸣笛处到悬崖所用时间t=×4s=2s由v=可得,悬崖与船鸣笛处的距离s=vt=340m/s×2s=680m[2]由v=可得在t=4s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s1=v1t=20m/s×4s=80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4s=1360m设司机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1+s2,所以s===720m司机听到回声时船距山崖的距离:s′=s−s1=720m−80m=640m16.能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能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所以我们可以在广口瓶外听到铃声,[2]当把空气逐渐抽去,听到的手机声的大小会变小,当里面接近真空时,就听不到声音了;[3]实验说明: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7.34解析:34(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25s=85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s2=v声t2=340m/s×0.15s=51m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2)这34m共用了:t′=△t-t1+t2=1.1s-0.25s+0.15s=1.0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18.产生传播解析:产生传播盗贼的目的是在盗铃的时候不让别人听见,要达到目的,就需要不让铃响,也就是不让声音产生,没有做到;或者不让声音传播,传不到别人的耳朵中,他只是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了,也没有达到目的.19.响度音调解析:响度音调[1]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20.空气柱G频率【解析】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2)瓶内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由图知G瓶中的空气柱最短所以吹G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解析:空气柱G频率【解析】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2)瓶内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由图知G瓶中的空气柱最短,所以吹G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故答案为(1)空气柱;(2)G;频率.【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难点和易混点是弄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三、解答题21.(1)850m;(2)30m;(3)12m/s解:(1)汽车鸣笛声的传播时间t车=t声=2.5s由得,鸣笛声传播的路程s声=v声t声=340m/s×2.5s=850m(2)由题意可知s总=s车+s声=880m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s总-s声=880m-850m=30m(3)汽车的速度答:(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850m;(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0m;(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2m/s。22.(1)1360m;(2)700m;(3)10m/s(1)由v=可得,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4s=1360m(2)由题意知,s声=s1+s2,则s1=s声s2=1360m660m=700m即客车鸣笛时到悬崖的距离为700m。(3)由题意知,客车在4s内通过的路程s车=s1s2=700m660m=40m客车的速度v车===10m/s客车的速度为10m/s。答:(1)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是1360m;(2)客车鸣笛时到悬崖的距离是700m;(3)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10m/s。23.(1)54.4m;(2)40.8m;(3)14.2m/s(1)汽车接受到第一声超声波的时,声波运动的时间为0.16s,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2)汽车接受到第二声超声波时,声波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路径探索
- 花心指数测试题及答案
- 氧割焊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搜索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别墅小区预售合同样本
- 智能出行技术对汽车用户体验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湖北中考试题及答案
- 老年人创业与2025年创业扶持政策的契合试题及答案
- 昆虫记试题及答案小学
- 美的结构笔试题目及答案
- 房屋抵押个人借款标准合同
- 云南省昆明市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7-02-05 商务数据分析师S 2024年版
- 口腔预防保健课件 英文
- 读后续写-制作稻草人(T8联考)课件-高考英语作文复习专项
- 研发成果商业化转化(资料)
- 高速铁路关键技术
- 丁丽娟《数值计算方法》五章课后实验题答案(源程序很详细-且运行无误)
- 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100分)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奇妙的大自然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