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
求)
1.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促胰液素和血红蛋白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组织液、淋巴液高,因此其渗透压大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
C.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
D.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这种稳态属于细胞水平
【答案】C
【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
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物质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条
件,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组成成分、渗透压、pH值和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B错误;
C、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
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C正确;
D、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这种稳态属于分子水平,D错
误。
故选C。
2.人体内有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其结构非常复
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是调节摄食、呼吸和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B.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和对内脏活动的调节都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C.神经元除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外,有的神经元还能分泌激素
D.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答案】A
【分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人的脑神经共12
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
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此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
官的神经。
【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能调节摄食、体温、水平衡等主
要生理过程,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呼吸中枢在脑干,A错误;
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和对内脏活动的调节都是通
过反射进行的,B正确;
C、神经元除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外,有的神经元还能分泌激素,例如下丘脑,C
正确;
D、大脑皮层会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受高
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
故选A„
3.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
细胞膜上的0-肾上腺素受体,副交感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
体。某科研小组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了相关实验(心得安是性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
剂,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阿托品
口心得安
A.注射阿托品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
B.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激素,心肌细胞是其作用的靶细胞
C.去甲肾上腺素与[3-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心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
D.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超过了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答案】B
【分析】一、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会引起机体耗能增加,器官功能活动增强比如心率加
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升高,而胃肠道蠕动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
兴奋会抑制机体的损耗,增加储能,也就是和交感神经的作用其实是互相拮抗的。
二、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抑制心率减慢;心得安是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抑
制心率加快。
【详解】A、从图中看出,注射阿托品后,心率升高,而副交感神经抑制心跳,所以注射
阿托品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A正确;
B、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B错误;
C、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B-肾上腺素受体,使心率加快,
所以去甲肾上腺素是兴奋型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心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
产生兴奋,C正确;
D、副交感神经对心跳具有抑制作用,交感神经对心跳具有促进作用,两者作用相抗衡,
由图分析可知,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注射心得安,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
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B。
4.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血糖浓度相对稳定对细胞的能量供应具有
重要意义。如图表示体内血糖调节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方式②
A.方式①可表示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
C.方式②可以表示血糖浓度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的生命活动
D.饥饿状态下,下丘脑通过方式①引起胰岛分泌相应激素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一、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
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
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素,使血糖浓度
降低。
【详解】A、方式①可表示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错
误;
B、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而肾上腺髓质的分泌不受垂体的分级调节,B错
误;
C、方式②为体液调节,血糖浓度变化可以通过体液运输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和胰岛B
细胞,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C正确;
D、饥饿状态下,血糖含量降低,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胰岛A细胞分
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故饥饿状态下,下丘脑通过方式①引起胰岛分泌相
应激素属于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C„
5.人和高等动物无论对复杂环境的刺激及时做出各种反应,还是维持体内各种机能的协调
统一,都既需要神经调节又需要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B.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刻恢复至安静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
C.体液中CO2浓度升高,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加快加深,这种调节方式是体液-神
经调节
D.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都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答案】D
【分析】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①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②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二、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而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
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
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最终将尿液排尽,故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
调节。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来进行的。当机体感受到寒冷
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
使垂体分泌TSH;TSH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
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
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详解】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如排尿反射
过程,既有分级调节,也有正反馈调节;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既存在分级调
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
B、恐惧因素的刺激下心率加快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而
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因此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刻恢复至安静水平,
B正确;
C、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02浓度升高,会刺激相关感受器,通
过传入神经传至呼吸中枢,使呼吸中枢兴奋,引起呼吸运动加快加深,这种调节方式是体
液-神经调节,c正确;
D、参与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主要是激素,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其受体存在于细胞
内,不在细胞膜上,D错误,
故选D。
6.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
C.麻风分支杆菌感染人体后可产生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记忆T细胞
D.吞噬细胞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过程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答案】B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
本功能。免疫防御: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自稳:指机体清
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
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A错误;
B、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
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B正确;
C、麻风分支杆菌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麻风分支杆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细胞免疫,产
生记忆T细胞,C错误;
D、吞噬细胞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过程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D错误。
故选B。
7.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
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增殖
B.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C.有效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产生作用的速度快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答案】A
【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
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详解】A、破伤风抗毒素可与破伤风杆菌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因此注射破伤风抗
毒素后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增殖,A正确;
B、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机体产生记忆细胞,而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B错
误;
C、有效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产生作用的速度慢,而注射破伤
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由于抗体直接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故产生作用的
速度快,C错误;
D、破伤风抗毒素属于抗体,而破伤风类毒素是抗原,抗原可以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免疫保护时间比直接注射抗体要长,D错误。
故选A„
8.研究发现,生长素对同一植物所发挥的作用,因生长素浓度、植物器官种类不同而有较
大差异。图甲是一盆栽植物,①②是枝条上着生的芽,⑤⑥是其根的两个侧面。图乙表示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2c/molL,
A.生长素在幼芽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该过程消耗能量
B.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乙图中的B点浓度可表示⑤(近地侧)的
生长素浓度
C,图甲中①生长占优势,②生长受到抑制的原因是②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
D.图乙中,生长素为10-6mol/L浓度时,对根的生长作用是抑制生长,对茎的生长是促进
生长,说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答案】B
【分析】生长素较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不同,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水平放置,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发
生横向运输,造成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对生长素敏感,近地侧生长受抑制。植物向光
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得快,向光
侧分布少,长得慢,出现向光性。
【详解】A、生长素在植物的幼芽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称
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由于重力作用,使得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
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所以
乙图中的D点浓度可表示⑤(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B错误;
C、图甲中①顶芽生长占优势,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②侧芽处积累,使得侧芽处生
长受到抑制,该现象是顶端优势,C正确;
D、图乙中,生长素为10-6mol/L浓度时,对根的生长作用是抑制生长,对茎的生长是促进
生长,说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根大于茎,D正确。
故选B。
9.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在农林园
艺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都与植物激素类似
B.乙烯利常用于促进果实发育和种子萌发,促进叶片脱落,加速果实成熟
C.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a-淀粉酶
D.2,4-D是生长素类调节剂,涂抹于二倍体西瓜的子房壁可获得多倍体西瓜
【答案】C
【分析】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解除休眠。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促进枝条
生根,促进果实发育等。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详解】A、从分子结构来看,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
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口引跺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
类似的生理效应,如a-茶乙酸(NAA)、矮壮素等,A错误;
B、乙烯利可用于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脱落,但不能促进果实发育和种子萌发,B错
误;
C、赤霉素能诱导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a-淀粉酶,故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浸泡大麦种子,
可促进其产生a-淀粉酶,C正确;
D、用2,4-D涂抹于二倍体西瓜的子房壁可促进其发育,但得到的仍是二倍体西瓜,D错
误。
故选C„
10.鲤鱼性极活泼,善跳跃,易使标记物脱落,不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调查
小组用去除取样法(原理: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
着连续捕捉,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对一个体积为10000m3的鱼
塘中触鱼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天捕获1000条,第二天捕获600条。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去除取样法的原理与逐个计数法类似,也是一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B.调查生境相对开放的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也可选择此法
C.根据去除取样法原理估算该鱼塘中域鱼的种群密度约为30条/lOOnP
D.当单次捕获数降到。时,捕获的总累积数约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
【答案】D
【分析】一、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
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
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一标志后重新
捕获数。二、去除取样法: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
着连续的捕捉,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
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该种群的总个体数。
【详解】A、去除取样法的原理与逐个计数法原理不同,逐个计数法可以确定具体的数
值,A错误;
B、去除取样法的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所以
生境相对开放不适用此法,B错误;
C、题干信息只有第一天、第二天的捕获量,不知道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
故无法计算,C错误;
D、根据去除取样法原理,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约等于该种群的总个
体数,D正确。
故选D。
11.朱鹘是一种珍稀鸟类,曾濒临灭绝,我国对朱鹘采取合理保护措施,恢复了种群规
模。朱鹘主要生活在湿地环境中,一般春季繁殖,越冬季出现季节性迁徙行为。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朱鹘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种内竞争的强度越大
B.加强栖息地之间的空间联系利于朱鹘种群延续
C.朱鹘种群数量过少时,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而衰退、消亡
D.迁徙期,决定朱鹘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
【答案】D
【分析】种群的特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
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
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
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详解】A、朱鹘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种群密度越大,种内竞争的强度越大,A正确;
B、加强栖息地之间的空间联系,增大种群的K值,利于朱鹘种群延续,B正确;
C、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
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C正确;
D、迁徙期,决定朱鹘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故选D。
12.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这里的雪山、
草原、森林、河流等多种群落静静展示着原生态的美。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B.从山脚到山顶,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群落都具有水平结构
C.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属群落的季节性特征
D.不同动物间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适当错开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A
【分析】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
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
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详解】A、森林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A错误;
B、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
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因此从山脚到山顶,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群落都
具有水平结构,B正确;
C、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属群落的季节性特征,C正确;
D、不同动物间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适当错开说明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生态位,有
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o
13.棉蜥是个体微小、肉眼可见的害虫。与不抗棉蜥棉花品种相比,抗棉蜥棉花品种体内
某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高,该次生代谢物对棉场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统计棉田不同害虫物种的相对数量时可用取样器取样法
B.若用该次生代谢物防治棉崎,则不会伤及棉场的天敌
C.棉蜘天敌对棉鲂种群的作用强度与棉蛎种群的密度有关
D.提高棉花体内该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用于防治棉蛎属于化学防治
【答案】C
【分析】一、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用目测估计法
或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
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
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
度制约因素。
【详解】A、统计棉田不同害虫物种的相对数量时可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A错
误;
B、该次生代谢物对棉蜘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也可能对棉蜥天敌也有影响,说明若用该次
生代谢物防治棉蛎,需评估其对棉蜥天敌的影响,B错误;
C、棉蛎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因此棉蜘天敌对棉蛎种群的作用强度与棉蜥种群的密度
有关,C正确;
D、提高棉花体内该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用于防治棉蛎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C。
1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物质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乙表示能量流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的同化量
C.丙表示信息传递,发生于生物之间,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B
【分析】一、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
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
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
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二、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
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02的形式进行。
【详解】A、甲表示物质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A错
误;
B、乙表示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生
产者的同化量,B正确;
C、丙表示信息传递,可发生于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利于调节种
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等作用,C错误;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而信息传递可以不沿着此渠道进行,D
错误。
故选B。
15.辽宁莲花湖湿地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如清淤补水、种植水生植物和投放有益微生物
等措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维持莲花湖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水中投放能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益微生物可促进物质循环
C.种植水生植物使湖区食物网复杂化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D.投放难降解的化学杀藻剂会出现生物富集现象,且在生产者体内浓度最高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
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详解】A、负反馈调节是维持莲花湖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
B、微生物可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产生无机物,加快物质循环,B正确;
C、种植水生植物使湖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
D、投放难降解的化学杀藻剂会出现生物富集现象,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且在最高
营养级体内浓度最高,D错误。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
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
16.感染流感病毒后,人体产生鼻塞、流涕、发热和全身疼痛等症状,与内环境中前列腺
素含量提高有关,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催化合成」切口白主作用于
流感—环氧合酶刖列腺素----
病毒作?尹、^用于
鼻黏膜
下丘脑痛觉神经导致I
毛细血
导致导致,管通透
体温上升敏感度提高性提高
A.鼻塞是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组织液进入血浆的蛋白质增多引起的
B.痛觉神经敏感度提高是因为神经细胞上K+通道活性提高,K+外流增加,静息电位绝对
值降低
C.发烧体温上升的过程中,皮肤热觉感受器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汗腺排汗增加等方式增加散热
D.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过程中,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或其他免疫细胞来协助
消灭抗原
【答案】ABC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
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
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4)炎热环境下:主
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
张。
【详解】A、据题图分析可知,前列腺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蛋
白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鼻黏膜肿胀(鼻塞),A错误;
B、静息电位由K+外流形成,前列腺素导致痛觉敏感度提高的原因是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
对值降低,可推测前列腺素可以降低神经细胞K+通道活性,使K+外流减少,导致更容易
兴奋,B错误;
C、体温上升过程中,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骨骼肌战栗产热增多,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
少,血流量减少,汗腺排汗减少,C错误;
D、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靶细胞裂解,释放出来的病毒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
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
故选ABCo
17.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
B,单侧光下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
C.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可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D.生长素可通过诱导乙烯的合成发挥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答案】ABD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等,它们对植物各种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详解】A、植物激素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
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A正确;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B正
确;
C、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是信号分子,具有调节作用,不是催化剂,C错误;
D、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生长素的浓度达到
一定程度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可通过诱导乙烯的合成发挥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ABDo
18.某种动物种群具有Allee效应,表现为种群密度处于某个适宜的范围时,种群数量增
长,种群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种群数量呈现负增长。该动物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
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数量会出现较快增长
B,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C.当该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比例会使b点左移
【答案】BC
【分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这些特征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
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的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
别比例影响出生率。
【详解】A、初始密度介于a~c时,应分两段来分析。在种群数量小于b时,其死亡率大
于出生率,当种群数量大于b时,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现为种群数量上升,A错误;
B、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同时在种群密
度高于c时进行捕获并保留在c,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B正确;
C、当该种群数量为d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
定,C正确;
D、自然状态下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此时人为降低雌性比
例,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密度增长,使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即
人为降低雌性比例时,需要更大的种群密度才能弥补,使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到0而不为
负,即此时b点右移,D错误。
故选BC。
19.生态系统及其组分的相关数量变化可用如图所示的模型来解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输入a、%,输出b-
---------►M--------------►
A.若M表示第二营养级,则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b/a
B.若M表示羚羊种群,当出生个体数量大于死亡个体数量时,种群数量增长
C.若M表示生产者,则输入能量a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
D.若M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则不需要输入能量即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答案】BD
【分析】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xl00%o能量流经
第二营养级的流程图如下:
【详解】A、若M表示第二营养级,则输出b可代表呼吸消耗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则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
b/a,A正确;
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数量的决定因素,当出生个体数量大于死亡
个体数量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长,B错误;
C、若M表示生产者(包括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则输入能量a的主要途
径是光合作用,C正确;
D、由于呼吸散失的能量不能被重新利用,故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外界输入能量,D错
误。
故选BD„
20.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设计制作生态缸时,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入氧气,保证生态缸中生物的呼吸正常
B.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够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配,可以分成A、B两组,一组用
纱窗罩住雌蛾,另一组用玻璃罩罩住雌蛾
C.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取样前应先振荡试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
匀,操作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为了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应将对照组和实验
组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处理lh
【答案】ACD
【分析】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材料要易得,操作过程要规
范。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可采用普通土壤
和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土壤),采用普通土壤的为对照组,采用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为实验
组,因变量是落叶的分解速度。
【详解】A、设计制作生态缸目的是模拟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通过其自身的物质循环来维持平衡,而不是通过人工手段来干预,比如经常性
地通入氧气,因此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在一个合理设计的生态缸中,生产者会通过光合
作用产生氧气,由此支持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需求,经常通入氧气反而破坏了生态缸的
生态平衡,A错误;
B、性外激素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要证明雌蛾能够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
配,一组实验用纱窗罩住雌蛾,另一组用玻璃罩罩住雌蛾,使得性外激素无法散发到空气
中,阻断信息的传递,两组实验形成对照,B正确;
C、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加盖专用的盖玻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
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气泡,C错误;
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将实验组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
箱中灭菌lh的目的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尽可能防止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
变,而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D错误。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科学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并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如图表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
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等(至少
写出两种),通过信号分子直接与接触,实现生命活动的调节。
(2)遇到紧急情况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通过一系列调节过程促进糖皮
质激素的分泌,该过程通过轴完成,体现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
___________的特点。
(3)给小鼠注射ACTH,会使下丘脑分泌CRH减少。基于对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的认
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1.ACT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短反馈);
观点2.ACTH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长反馈)。可用小鼠设计两组相互对照实验,验证上述两条途径的存在:
第一组实验方案:测定小鼠基础CRH分泌量,然后摘除肾上腺,适量注射ACTH,再次测
定CRH分泌量。
第一组实验用来验证(填“长”或“短”)反馈调节途径。
第二组实验方案是:测定小鼠基础CRH分泌量,然后摘除,适量注射,再次
测定CRH分泌量。
(4)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分泌细胞因子,使机体免
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更易被病原体感染。
【答案】(1)①.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②.相应受体
(2)①.下丘脑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③.分级调节
(3)①.短②.垂体③.糖皮质激素
(4)①.辅助性T细胞②.免疫防御
【分析】据图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进垂体分泌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
级调节;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CRH和垂体分泌ACTH,这种调节
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
激素、细胞因子等,通过信号分子直接与相应受体接触,实现生命活动的调节。
【小问2详解】遇到紧急情况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过程促进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该过程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完成,体现了糖皮质激素的分
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小问3详解】小鼠注射ACTH,会使下丘脑分泌CRH减少。基于对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
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1.ACT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短反馈);
观点2.ACTH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长反馈)。可用小鼠设计两组相互对照实验,验证上述两条途径的存在:
第一组实验方案:测定小鼠基础CRH分泌量,然后摘除肾上腺,适量注射ACTH,再次测
定CRH分泌量。若CRH分泌量增多,则说明ACT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短反
馈),故第一组实验用来验证短反馈调节途径。
第二组实验方案是:测定小鼠基础CRH分泌量,然后摘除垂体,适量注射糖皮质激素,
再次测定CRH分泌量。小鼠注射适量糖皮质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CRH,导致CRH分泌
量减少;则说明ACTH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
馈调节(长反馈)。
【小问4详解】据图分析可知,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辅助性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使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更易被病原体感染。
22.种子休眠指具有活力的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科研人员用拟南芥开展研
究。
(1)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是由、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2)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化学
本质是,主要吸收,经过信息传递系统最终表现生物学效应。
(3)用不同光照条件持续处理拟南芥种子b7天,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萌发率,如图1.据
图1推测,光照能够诱导种子休眠,且_____,。
处好收
研酶变调、,
导。越吸
科眠G结种、节眠
诱果制响要休
,眠休效的多调
制的影主;子
休子的抑达素,
机.内而成种
行种眠表激质
子②性在进建导
进致休、白
分序成,态诱
别导导控蛋
的程合收形够
分而诱升调是
眠上素接光能
,从,上达质
休间激素的照
组长量表本
子空物色物光
2.越含因学
种2和植敏植,
为数酸基化
控图间括光与出
11>、分,天落有,
wwgg。调如时包被参看
rr各理脱,体
酶因果,定生能的,以
子处合
键基种结内升一产,响应可
关R,上在内号影复效都
的:围质
的究)量范量组体信素学,
g节白光
素探r含制定含因物种因物
(调蛋白
霉为酶机一酶基植一面-生
体素为现是
赤。G眠在N降是起方素
变、激.,上引作表还
和因休.下多色
突酶②达量本会光终光
酸基子②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政策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基因编辑技术临床试验数据合作协议
- 虚拟偶像IP与教育培训合作运营协议
- 民航物流运输车队委托调度与机场保障服务协议
-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土地使用权及设备租赁综合协议
- 直播电商MCN机构与短视频平台合作推广协议
- 娱乐直播平台用户体验设计师劳务合同
- 《CD制造流程》课件
- 医疗风险免责协议书
- 1.6医学影像科-重点专科-实施方案
- 2024年委托招商代理合同范本(三篇)
- 失业保险待遇申领表
- 销售提成及职能部门员工利润分红方案
- 婚前辅导课程设计
- GB/T 44400-2024电动振动台双台并激振动试验系统
- 短视频推广实训
- 10J113-1内隔墙-轻质条板(一)
- 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档案资料目录(总包单位)
- FeNO临床应用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