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5.0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
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国际认可。
春节从历史深处走来,其起源与年的概念形成相关。在不同年代,年有不同的称谓,据《尔
雅•释天》记载:“夏日岁,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载。"年本意味着庄稼丰收,甲骨文中,年
的写法为上“禾”下“人”,禾是成熟的谷子,人背谷子,意味着好的收成。人们将谷物成熟一次
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年。“履端于始,序则不愆。”夏、商、周三代分别以建寅之月(夏历一月)、
建丑之月(夏历十二月)和建子之月(夏历十一月)作为自己的“年始”,为过年习俗的形成奠定了时
间基础。由于缺乏文献,夏商以前人们过年的情形难以确知。可以确定的是,周代己形成丰富的过
年习俗,并以夏历十一月为年始。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重新以建寅之月(夏历一
月)为正月,由此夏历一月一日成为岁首之日,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更新是春节的独特内涵。“随时之义大矣哉。”中国人讲求顺天应时,在旧年过去、新年来临
时,人也要进行相应的更新,春节就处在年度时间循环的更新点上。祈福也是春节内涵的一部分,
古人在正月元日吃鸡子、五辛盘等,其意在于此。“春,蠢也,蠢动而生也。”迎春是春节的内涵
之一。正月初一是“三元之日”,既是一年的第一天,又是春季和孟春之月的第一天,虽然“春节”
的专名历史不久,但过年很早就与春联系起来,至今不断。过年的团圆也是如此。这不仅指生者之
间的团圆,也指生者与逝者的团圆。许多地方有接家堂、摆供祭祖的习俗,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
是感恩之心的体现,反映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和人文关怀。另外,“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
和谐是天地、四时、万物各守其正而又彼此和睦共处的理想状态。在“一元复始”之时,力争达到
人与自然、人与人及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们的美好诉求。春节期间的祭神、祭祖仪式,拜年守岁
仪式,走亲戚看朋友的社会交往,以及对各种娱乐活动的参与,都包含着对“和”的追求,也都是
达致和谐的方法和手段。
海外华侨华人既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又熟悉当地民众的接受方式,在春节文化对外传播推广
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在海外因地制宜传播春节符号,推动了春节文化的不断更新。这种更新正
如春节的自身价值:在新的周期里,带着新的希望前行。
(摘编自张勃《为何说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年走向世界重要标志?》)
材料二:
相对于其他濒临灭绝、后继无人的非遗而言,春节的生命力显得尤为旺盛。这并非偶然,而是
集体记忆在社会框架中的不断重构与传承的结果。
从腊月底的精心筹备,扫尘除旧以迎新春,到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阖家团圆围坐共享年夜饭;
从守岁时对新岁的殷切期盼,到初一清晨走亲访友的拜年之礼,再到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
表演,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不仅是个体回忆,更是社会群体的共同记忆,体现了集体记忆
的社会性、客观性和建构性。集体记忆在社会框架内形成,如家庭、仪式等,每个框架都有其特定
的记忆内容和形式。春节的习俗和活动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框架内得以再现和传承,饱含着中国人对
家庭、亲情和故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文化基因与情感密码。可
见,春节是历史跨度最长、民俗涵盖面最广、非遗涉及地域最多的集体记忆。
春节集体记忆在拜年走亲访友、春运城乡流动的氛围中广为传播。只要到这一年终岁首的时亥I],
春节的氛围感就以各种方式弥漫开来,浸润着不同的人群。过新年的集体记忆的信息以人际传播的
方式被群体成员共享,群体成员通过亲身参与了解信息,并获知其他成员也获得了相同的信息,从
而产生共同感,不断地强化社会群体的集体记忆。
春节集体记忆在阖家团圆、祭祀祈福的节日仪式中实现代际传承。一方面,春节是一年之中最
重要的家庭团圆节日,而家庭是发生代际传承的有利场域。除夕夜守岁,是春节最具代表性的仪式
之一。在“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这样的场景中,长辈
们将家族的故事、传统习俗以及对新年的美好祈愿传递给晚辈,晚辈们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着家族
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从而使得春节的集体记忆在代际之间得以延续和传承。另一方面,亲情在这个
节日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无论人们身在何处,每逢春节都会让他们“倍思亲”。这种对亲情的
温暖回忆和牵挂之情,是春节集体记忆中最为动人的情感纽带。此外,在春节祭祀先祖、悼念亡者
也是一种典型的获取“对集体起到促成作用”的记忆。这些祭祀活动不仅是对先祖的缅怀,更是对
家族和文化传统的传承。正如“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体现了人们在思念中寄托着
对先祖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而“香烟缭绕处,祈福报平安”,则体现了人们在祭祀活动中,祈
求先祖的庇佑,希望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摘编自许诺《春节集体记忆里的家国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商、周三代分别确立的“年始”,奠定了年俗形成的时间基础,但当时人们过年的情形
还难以确知。
B.春节期间的祭祖仪式,是对逝者的尊重,体现感恩之心也是达致和谐的方法,包含着对“和”
的追求。
C.春节的习俗和活动并非个体的回忆,而是历史跨度最长、民俗涵盖面最广、非遗涉及地域最
多的集体记忆。
D.在春节最具代表性仪式的除夕夜守岁场景中,晚辈们会在长辈的教导下感受着家族文化的魅
力与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的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变化过程,“年始”之日直到汉武帝时才最终确定下来。
B.“春节”这一名称由来时间不长,但过年与春关联的时间很早,迎春习俗至今不断。
C.正是集体记忆在社会框架中不断地重构与传承,才使得春节的生命力显得尤为旺盛。
D.春节祭祀祈福是对先祖的缅怀,是独有的典型的获取“对集体起到促成作用”的记忆。
3.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春节内涵特点”的一项是(3分)
A.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B.腊月二十九开始,贾府上下,里外洒扫,换门神,挂灯笼,贴对联。
C.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中的好运气。
D.篝火燃起,鞭炮声响彻年夜天空,乡亲们围着火堆跳着,叫着,跑着。
4.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画线处引用句的含意和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曾说“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的集体记忆在传承过程中有属于
自己的演述方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主角
程建华
今晚的场面稍微有点儿乱,一张仅容五人的小圆桌,硬生生坐了七个人。
坐在正中、鬓角隐隐有几丝白发的梅朵起身说:“当初,是魏老师将我们聚合在一起,来,这
第一碗酥油茶,我盛给魏老师。”说着,一手拎勺,一手去拿报社副刊部主任魏老师面前的空碗。
魏老师身材高大、手臂长,伸手挡住梅朵说:“瞎扯,也不看看今晚的主角是哪个。”
见魏老师眼睛瞪得像张飞似的,梅朵抿嘴嘿嘿两声,回身去抢左边陈斌的碗,说:“对,第一
碗茶应该盛给陈主任。”陈斌是市医院的儿科主任,寸头,生得壮实。陈斌出手如风,一把夺过碗,
双手抱在胸前,斩钉截铁道:“老纪大雪天好容易来一趟,先给老纪。”
窗外街灯下,铜钱大的雪花赶场子似的,密密匝匝地往下坠,外面早成了玉砌冰雕的世界。雪
夜灯火里的这家乡间土菜馆,越发显得接地气儿。
刘大毛神情严肃:“今天不是个普通的日子。益西措小朋友从甘孜草原千里迢迢来到安庆,一
是看望梅朵妈妈,主要还是想感谢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我说陈主任,你就不要客气了,今晚,你就
是我们的主角。”
益西措低着头,身着藏袍,款款走到陈斌身边,轻声道:”陈叔叔,前天,登珍翁姆听说我要
来这儿,特地渡过金沙江,跑了四十里山路,送来一条哈达,让我献给您。”
“来,这第一碗酥油茶,就盛给陈叔叔吧!”梅朵不给陈斌缓神的机会,从他手里夺过空碗,
盛了满满一碗,恭恭敬敬用双手端给他。“下午,益西措将带来的酥油茶煮了一个多小时。她说一
定要让大家尝到纯正的草原味道。”梅朵说着,转身又给魏老师盛了一碗。魏老师这回没拒绝,捧
碗啜了一口,啧了啧嘴,说:“香!”他又盯着梅朵的眼睛说:“其实和你比起来,我们都不值一
提。”
二十年前,江觉觉是安庆一家公司的白领,短发齐耳,英姿飒爽。一个晚上,她正看着电视,
眼睛忽然就挪不开了:蓝天下,葱绿的草原一望无垠,一只雄鹰自由自在翱翔着,发出一声锐利的
尖叫,那叫声清澈、干脆,像一把利剑。她恨不能张臂拥抱草原,让自己成为草原上的一株草、一
缕风。第二天一早,她便独自踏上了去往甘孜草原的绿皮火车。
经过一座寺庙时,她和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迎面相逢,小女孩光着脚丫,枯黄的头发打着卷儿,
漆黑的眼睛怯生生地盯着,像根针,刺了她一下。
江觉觉正在迟疑,一个穿着绛红袈裟的喇嘛走过说:女孩叫益西措,是个孤儿,寄宿在
此。
“寺里想办一所学校,让草原上的孤儿有地方学习、生活、成长,可牧民识字的不多,找不着
一位合适的老师。”
江觉觉不禁脱口而出:“师父,你看我当她们的老师行吗?”喇嘛将一张手绘地图递给她,让
她带着孩子们去往学校。
江觉觉兴冲冲上了汽车,草原的风撩起她漆黑的短发,她想着每天能像鹰一样,和孩子们在草
原上读书游戏,心里美得像刚喝了一碗滚烫的酥油茶。
很快,柏油路到了尽头。司机将几件单薄的行李递下车,让她和孩子们搭乘拖拉机。草原渐渐
被抛在身后,前面是一片戈壁,只有一条遍布碎石的羊肠小道,拖拉机冒着一串串黑烟,吭哧吭哧
地又停下了。他们换乘摩托车,半天后,摩托车也跑不动了,又改骑马。天灰蒙蒙的,沙尘一阵阵
扬起,马皆成了土马,人皆成了土人。悬崖峭壁出现在前方,一条巨蟒一样的盘山石子路,蜿蜒到
天边去了,下面是万丈深渊,马儿战战兢兢迈不开蹄子,一行人只好手拉着手徒步攀爬。爬了大半
天,鞋子磨破了,脚指头像笋一样钻出来,可算是到了学校。
说是学校,其实是一座废弃已久的土坯碉楼,经年的风雨已将墙体侵蚀过半,墙面随处皆是沙
石剥落后的累累伤痕,角落里,油麻藤密布如网。江觉觉想起行前,喇嘛双手合十对她说:“去碉
楼吧,那里适合教书。”碉楼,就是此地。
江觉觉为自己取了个藏名:梅朵。日子久了,碉楼里的孩子皆喊江觉觉为梅朵妈妈。十多年里,
梅朵只做了两件事:到安庆筹钱,回甘孜教书。
见窗外雪如飞絮,老纪忽然想起了什么,说:“益西措,上大学后,还得多和梅朵妈妈联系呀!”
说着,从椅背上取下一个礼盒,递给益西措。原来,是一部智能手机。
“老纪,你有点过分了,有备而来呀!”魏老师笑骂道。来,我们共同敬老纪。老纪抿着嘴,
笑得脸上像涂了层油彩。
众人吃得酣畅,陈斌忽然说:“梅朵,辛辛苦苦十多年,孩子们都毕业了,现在有什么打算?”
“这批孩子是毕业了,可是,草原上还有不少这样的孩子,我想据此写部长篇作品,为了寻找
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一一”说着,梅朵若有心思地低下了头。
火锅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众人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大雪下得嘶嘶地叫出了声,魏老师忽说:”咦,刘大毛呢?”大家这才发现,刘大毛的座位是
空着的。
正说话间,刘大毛抖了抖满头雪花,拎个纸袋进来了,径直走到梅朵身边,说:“梅朵,这是
十万块钱,拿去吧,安心写,争取早日出版。”
魏老师双手颤抖地捧起碗来,说:“你还是当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那条汉子。来,一起致敬
刘大毛。”众人齐刷刷将碗举到头顶。
我也高高举起了碗,望着狠命咬着嘴唇的梅朵,想说的话仍没机会说出口。
窗外的雪像是下定了决心,下得毫无顾忌,旁若无人。我吃了一晚上的饭,快结束了,还不晓
得今晚的主角究竟是谁。
(有删改)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魏老师的肖像、语言、神态的描写,虽寥寥数笔,却表现出其人外表粗犷、性格直爽、
处事周全的特点。
B.登珍翁姆“特地渡过金沙江”“跑了四十里山路”,请益西措代敬哈达表达谢意,这是从侧
面交待陈斌的情怀和事迹。
C.梅朵讲完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后“低下了头”,在场的人非常惊讶,一时无话可说,只有刘大
毛明白她内心的困惑。
D.“我”是聚会的参与者,借助“我”的见闻,展现了聚会的场面和其他人物的形象,使小说
更具真实性和代入感。
3.关于文中梅朵去甘孜教书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天晚上,在电视里看到的情景,让梅朵心生向往,自己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B.梅朵确定去当老师,缘于与小女孩和喇嘛的不期而遇,是她心有善念的体现。
C.从交通工具不断更换,可感受到环境的艰苦,也暗示了支教的意义和价值。
D.由“江觉觉”到“梅朵妈妈”,表明长久的支教生活使梅朵的形貌有了明显变化。
4.文中反复描写雪景,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5.小说结尾说“还不晓得今晚的主角究竟是谁“,你认为主角是谁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
观点和理由。(6分)
(三)阅读II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为宋灾故,诸侯之大夫会,以谋归①宋财。冬十月,叔孙豹②会晋赵武、齐公孙蚕、宋向戌、
卫北宫佗、郑罕虎及小都之大夫,会于澧渊。既而无归于宋故不书其人君子曰信其不可不慎乎!遭
渊之会,卿不书,不信也夫。诸侯之上卿,会而不信,宠名皆弃,不信之不可也如是!"书③曰“某
人某人会于澧渊,宋灾故”,尤之也。不书鲁大夫,讳之也。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年》)
材料二:
春秋之时,忠信之道缺,大国无厌而小国屡叛,朝战而夕会,夫子④盖厌之矣。观周之盛时,
大宗伯所制朝觐、会同之礼,各有远近之差,远不至于疏而相忘,近不至于数而相渎。春秋之际,
何其乱也,故曰春秋之盟,无信盟也,春秋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夫子将
讥之,而以为不可以胜讥之也,故择其甚者而讥焉。桓二年会于稷,以成宋乱。襄三十年会于酒渊,
宋灾故。皆以深讥而切责之也。
《春秋》之书会多矣,书其所会而不书其所以会。书其所以会,桓之稷、襄之演渊而已矣。宋
督之乱,诸侯将讨之,桓公平之,不义孰甚焉?宋之灾,诸侯之大夫会,以谋归其财,既而无归,
不信孰甚焉?非不义不信之甚,《春秋》之讥不至于此也。《左氏》之论,得其正矣。
皆诸侯之大夫,而书曰某人某人会于澧渊,宋灾故,尤之也。不书鲁大夫,讳之也。且夫见邻
国之灾,匍匐而救之者,仁人君子之心也。既言而忘之,既约而背之,委巷小人之事也。故书其始
之为君子仁人之心,而后可以见后之为委巷小人之事。《春秋》之意,盖明白如此。《谷梁》日:
“不言灾故,则无以见其为善;海渊之会,中国不侵夷狄,夷狄不入中国,无侵伐八年,善之也,
晋赵武、楚建之力也。“如《谷梁》之说,宋之盟可谓善矣,其不日息兵故,何也?呜呼!《左氏》
得其正矣。
(节选自《苏轼集•卷四十一》)
[注]①归:通“馈”,赠送。②叔孙豹:春秋时鲁国大夫。③书:指《春秋》。④夫子:指孔
子。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既而无A归于宋B故C不书D其人E君子曰F信其不可G不慎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尤,在文中是责备的意思,与成语“以儆效尤”的“尤”意思不相同。
B.而,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都表示并列关系。
C.会同,古代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称为“会”,一起朝见称为“同”。
D.善,形容词用作名词,与《过秦论》“尊贤而重士”的“贤”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叔孙豹与赵武等诸侯国大夫会见,打算归还财物来帮助受灾的宋国,但是后来并未付诸行动。
《春秋》记载此事时,对失信者的态度不同。
B.春秋初期制定的朝觐、会同之礼,本应成为各国友好相处的规范,却出现了无信盟、无义会
的现象。孔子对此进行了深刻讥讽并严厉指责。
C.《春秋》一书记载了诸侯国之间的很多次会盟,但是只在记载稷、澧渊之会时说明了会盟的
原因,是因为这两次会盟严重违背了信义的原则。
D.见到邻国有灾,前去救援是君子的行为,背弃订立的盟约是小人的行为。苏轼认为《春秋》
中就揭露了参加澧渊之会的大夫们的这种行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子将讥之,而以为不可以胜讥之也,故择其甚者而讥焉。(4分)
(2)如《谷梁》之说,宋之盟可谓善矣,其不日息兵故,何也?(4分)
14.苏轼为什么认为《左传》对漫渊之会的记载、评价是公正的?(3分)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龙门道中作
邵雍
物理人情自可明,何尝戚戚向平生。
卷舒在我有成算①,用舍随时无定名。
满目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
侯门见说深如海,三十年来掉臂行②。
[注]①成算(suan):筹划,打算。②掉臂:甩动胳膊走开,自在行游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可”与“何尝”使前后两句衔接自然连贯,在逻辑上构成了因果关系。
B.颔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让人领会到他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C.诗人将目光投向自然,认为云山美景能够带来快乐,表现对出自然的欣赏。
D.全诗虽然语言简洁平易,却富有理趣,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16.诗人为什么能“三十年来掉臂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语文老师讲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时,引用了《论语•雍也》中
“,”两句,说明如果偏重一方,就削弱作品的艺术效果。
(2)韩愈在《师说》中,通过“,”两句批判了当时以社会地位高低来决
定是否尊师重道的风气。
(3)“眉”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传情达意,具有丰富的意蕴,如“,"
就是如此。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①我们在吃得好的同时,②也可以吃得更健康。③但随着时代发展,④已使我们从营养
不足到营养过剩,⑤糖也从“能量之源”变成了代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⑥导致很多人对此
“谈糖色变”。
其实,物种在“饥一顿,饱一顿”中演化,基因己经习惯了挨饿。在自然界中,获得纯度较高
的糖即高密度的能量是很难的,因此绝大部分生物都存在“嗜糖”的本能。但科技进步改变了饮食
习惯。从史前时代食用应季的、富含纤维的水果,到19世纪吃极少的蔗糖,再到如今每人每年消费
超过20公斤的蔗糖,(甲)。
“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随着我们摄入越来越多的糖,皮肤问题、情绪问题也
A,这些亚健康问题往往都是由我们体内的血糖水平变化引起的。情况严重的话,更会引发2型
糖尿病等身体问题。
怎么办?(乙)。比如,食欲旺盛时,给自己20分钟的冷静期。如果20分钟后仍然想吃,可以
将其留作下一餐的甜点。如果实在等不及,先喝一杯拌了一汤匙苹果醋的醋汁,或者吃一个鸡蛋、
一把坚果、几勺脂肪含量为5%的希腊酸奶,或一些烤西蓝花。享受美食的同时,锻炼肌肉,在进食
后一小时内动起来。这样,血糖曲线将更加平稳。
还有一个有趣的研究表明,个体对食物的偏好可能并非完全由自己决定,(丙)。控糖的困难在
于区分是人体自己想吃还是肠道细菌想吃。肠道细菌通过影响宿主的食欲来表达它们的需求。因此,
维持菌群的健康和多样性对生命来说是^的。
可见,为了保持这种健康,均衡饮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要避免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维持血糖波动平滑。
18.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
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可见”能否去掉?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22.某患者的血糖检测报告显示“空腹血糖”指标已超出正常值范围,请你结合文本内容,给患
者提出合理建议。(4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数字工具让我们与世界更近;也有人说,它让我们离自己更远。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阅读
(-)阅读I
1.B
2.D
3.A
4.①此句描述了春天万物复苏之时,春虫开始蠕动、慢慢爬行的景象,象征着生机和希望。②此处
的引用,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迎春”的内涵与意义,也兼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4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此题一是考查学生通过联想、推断理解句意的能力,
可由“蠢”联想到成语“蠢蠢欲动”中的“蠢蠢”二字的本义一一冬眠的虫蛇春天苏醒、蠕动,进
而理解全句的意思;二是考查学生对句间关系的判断能力,引用句处于“祈福”和“迎春”两段论
述之间,究竟是上句的收束,还是下句的引领,需要作出判断,如果答案中提到“祈福”,就完全
错啦,需扣掉2分)
5.①在拜年走亲访友、春运城乡流动等氛围中,春节的集体记忆被群体成员分享。②在阖家团
圆、祭祀祈福等节日仪式中,家族文化和亲情在家庭场域中实现代际传递。③海外华侨华人在海外因
地制宜传播春节符号,助推春节文化不断更新。(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概述能力。“演述”含义应是“延
展转述”的意思,答案的前两点是演述的主要方式,源自材料二;答案的第三点是相对次要的,源
自材料一;一、二两点和第二点有主次关系,如果颠倒顺序可扣1分)
(二)阅读II
6.C
7.D
8.①交代了聚会的自然环境,借以烘托出聚会热烈、温暖的氛围。②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下雪天聚会、益西措代送哈达,刘大毛冒雪取钱,反衬出大家支教助教的热情和高洁的爱心,颂扬
了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③推动情节发展。雪从“密密匝匝地往下坠”,到“嘶嘶地叫出了
声”,再到“像是下定了决心”,故事随之展开,多个人物得以表现。(4分。每点2分,答出其
中两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9.(1)观点一:主角是梅朵。理由:介绍梅朵支教经历的篇幅最长,人物贯穿全文,描写最多;
她的行为最能体现奉献精神和小说主题;聚会时梅朵“坐在正中”,主动给大家盛酥油茶,其他人
物与她都有呼应。
(2)观点二:主角是陈斌。理由:德高望重的魏老师提出主角是陈斌,并且得到了梅朵和刘大
毛的认可;益西措千里迢迢来代登珍翁姆感谢陈斌,大家由此聚到一起;陈斌无私帮助西藏儿童的
行为彰显了大爱无疆的主题。
(3)观点三:主角是参与支教和助教的所有人,是一个群体形象。理由:大家都为西藏儿童献
出了爱心,梅朵自愿支教,魏老师召集大家助教,陈斌帮助藏区学生,老纪资助手机,刘大毛资助
梅朵写书;小说主题歌颂的是一种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
小说中虽有对“主角”认定的交待,但作者依然在最后提出了“还不晓得今晚的主角究竟是谁”的
疑问,这是对大家都是主角的一种暗示。(6分。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合理给4点。言之成理即
可)
(三)阅读III
10.BEF
11.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表示递进关系)
12.B(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文中的“周之盛时”应是指西周的鼎盛
时期,而不是“春秋初期”)
13.(1)孔子想要讥讽他们,但是认为不可能把他们都讥讽穷尽,所以选择其中程度严重的予
以讥讽。(4分。“讥”“胜”“甚”各1分,句意1分)
(2)按照《谷梁传》的说法,漕渊会盟可以说是善行,(但)它没有记载平息战争的原因,为
什么呢?(4分。“如”“息”“故”各1分,句意1分)
14.①《左传》如实记载了澧渊之会的情况;②客观评价了诸侯大夫们背弃信义的行为;
③符合《春秋》记载此事的目的和原则。(3分。每答出一点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阅读IV
15.B(“含蓄地表达”错)
16.①诗人对世间万物和人情世故有着清晰的理解,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会感到忧虑不安,②
面对人生的进退与取舍,诗人有自己的计划和打算,能够淡然处之。③面对美景,乐在其中,表现
出热爱自然、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④虽说侯门深如海,自己无视无睹,表达了对权贵豪门的不屑
一顾。(共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五)名篇名句默写
17.(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示例一:懒起画蛾眉弄妆梳
洗迟示例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示例三: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示例四:水是眼波横山是
眉峰聚
(6分。每空1分,错1字该处不得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18.(1)④句,修改为:我们已从营养不足到营养过剩。(2)⑥句,修改为:导致很多人“谈
糖色变”。(4分。序号准确各得1分,修改正确各得1分)
19.A空:接踵而至B空:至关重要(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甲:摄入糖分的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乙:还是要依靠合理调节进食习惯丙:也与肠道细菌有关
(6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限定字数酌情扣分)
21.示例一:不能去掉。“可见”一词强调后文内容的显而易见,如果去掉,影响语段
间的连贯性。示例二:能去掉。去掉之后,不影响文意的表达,“可见”后的内容也能够与上
文衔接。(4分。表明观点得2分,说明理由得2分。意思对即可)
22.①控制摄入糖分的量;②合理调节饮食习惯;③进食后,适当活动;④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和
多样性。(4分。答出一条得1分,两条得3分,三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
23.参照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夏中学宁县达标名校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仿真卷:生物试题试卷(6)含解析
- 辽宁理工学院《室内陈设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灌口中学2025年第二学期期中七校联考高三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参考
-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影视与文学作品创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医学综合素质能力考试试卷及答案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市场营销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影视创作与策划职业资格考试卷及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5月初三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事仲裁协议合同模板
- 2025年房地产顾问合同8篇
- DB3208T 213-2024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
- 2025北京九年级(上)期末语文汇编:句子默写
- 2025-2030中国浆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重庆征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2030中国网络贷款(融资)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基建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华为测试面试题及答案
- 第三方人员管理制度(2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