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

检测试卷

一、古诗文(24分)

1.(10分)默写与运用。

(1)河流大野犹嫌束,o(《潼关》)

(2),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3)僵卧孤村不自哀,o(《秋词(其一)》)

(4)小陈同学听说小齐同学爸爸常常用“内心恬淡,坚定志向,内心宁静,小陈知道

这是借用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意,原文中的句子是“,

,,

O

2.(1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

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哆哆鳌

鳌③,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④而不得去者也。”发⑤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

而索⑥,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

之,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

(节选自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拍。②橐:袋子。③喽哆鳌鳌:这里是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④见闭:

被关闭。⑤发:打开。⑥索:搜索。

(1)(2分)【甲】文选自蒲松龄的(书名),【乙】文中“苏子”指

(朝代)代的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

(2)(2分)选出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意暇甚(神情)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想)

B.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

C.其一犬坐于前(前面)狼不敢前(向前,上前)

D.拊床而止之(使……停止)一狼得骨止(阻止)

(3)(2分)联系上下文内容的意思,按照示例,分析下列句子意思与作用。

示例: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句意:这刚才在咬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那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

作用:通过小童惊讶自问,写出老鼠的手段多,表现老鼠之“黠”。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结合【甲】【乙】文的内容,完成表格。

狼鼠

相同评价狼亦黠矣。异哉,是鼠之黠也!

不同方法@_________②_________

结局毙命③_________

(5)(5分)从“狼”和“鼠”的不同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现代文(24分)

3.(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越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

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

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

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

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

20世纪60年代,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

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甚至还出现了幻觉。

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

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代谢废物,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

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

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

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

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

脑脊液就会大量消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

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耗氧

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

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

速下降,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

放电的频率,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

扫卫生的。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

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造工,

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别老熬夜了。

链接材料:冬春季节是感冒等疾病高发季,是对我们身体素质的大考,这样,睡眠就

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容易被病毒攻破。

(1)(2分)第⑥段画线句中“打扫卫生”的语境义是o

(2)(2分)第④段画线句中“似乎”不能删去,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3)(4分)假如你是一名健康小使者,根据文章内容,用简短语言写出倡导人们重视

睡眠的宣传语。(30字以内)

(4)(4分)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对“好好睡觉,别老熬夜”这句话的理解。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栖在树上的鱼

包利民

①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树,浓荫匝地。夏日晴好的时候,感受阳光清风,

心里却是总觉不到自由。十四岁的年龄,就像鸟儿被困囿在笼中,可笼子再大

②罗小鸥只好每天对着庭中熟悉的一切,渐渐地,她发现树上有两只鸟儿是一直都在

的。每天许多鸟儿来来去去,因为树上有它们的一个巢,小小的,像一个黑黑的果实。很

羡慕那些鸟儿,可以自由翔集择枝而栖。她还喜欢鱼,而是父亲从门前的河流里捕来的小

鱼,它们生活在家里的几个鱼缸里。可自从腿不能走路之后,她怕它们无法独立生活,就

想着养大一些再放生掉。

③有一天,父亲突发奇想,把那个鱼缸用细绳捆扎好后,阳光从层层叠叠的枝叶间散

落,鱼缸里的水也点点斑斑地亮。三条小鱼欢快异常,在里面互相追逐,游过阳光时。那

个午后,罗小鸥一直看那树上挂着的三条鱼儿,它们吐的每个泡泡都五彩斑斓。新来的鱼

们也引起了那些鸟儿的注意,有些胆子大的,就直接落到鱼缸的边缘上

④那个晚上,依然很热,罗小鸥坚持要睡在外面的树下。于是支起了折叠床,抬头间

就能看到那个鱼缸,三条小鱼也安静了许多,而更高处的鸟巢里也是寂然无声。久久不能

入睡,直到月亮升起,又开始游动,有时接近水面时便欢快地甩尾,罗小鸥终于渐渐进入

梦乡。

⑤不知何时醒来,己月挂中天,起了风,见那鱼缸在风中摇摇晃晃,三条小鱼在动荡

的水中游得更加欢畅。她忽然想到,鱼们是不是会找回在河里波浪中的感觉?要不它们怎

么会那么兴奋快乐?再也没有睡意,一颗心儿随着鱼缸轻摇,在水里,在月光下

⑥早晨在鸟鸣中再次醒来,朝霞满天,抬眼,两只鸟儿早已起来,正绕树翻飞鸣叫。

鱼缸在阳光斜斜的照射下,小鱼们反而安静了,头向着东方,从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平静。

⑦上午的时候,罗小鸥让父亲把鱼缸拿下来,还是把那三条鱼放回门前的小河。而且,

不想在家里这样呆着了。她经过这一夜,忽然明白,也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就如夜里那

三条鱼儿,虽然身处小小的鱼缸里,有着风中摇荡的水,有着月光朝霞,那是河里的鱼们

永远无法体会的东西。

⑧她相信,自己也会于困囿中体会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好,那是上天的眷顾

(1)(3分)根据①〜⑦段内容,完成下表。

心理变化无奈①—惊喜③_________

心理变化的被困在轮椅树上来去自由的②—朝霞满天,鸟儿翻飞,鱼缸里的

原因上鸟儿小鱼安静地停在水中

(2)(2分)第③〜⑤段描写鸟儿和鱼儿互动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小鱼和鸟儿身处逆境都拥有快乐。

B.表现了罗小欧在观察中心态的变化过程。

C.表现了罗小欧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D.为下文罗小欧领略到风景的顿悟作铺垫。

(3)(3分)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其表达效果是

(4)(4分)标题“栖在树上的鱼”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综合实践(12分)

5.(12分)某校七年级在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设计了以下任务,请根据要

完成。

《西游记》中的“三”

(1)(3分)“三”在中国文化中是个很重要的数字,《西游记》中也有一些“三”的情

节,请你写出其中两个。

情节一____________

情节二____________

《西游记》中的辩论

(2)(3分)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

一辩论,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猪八戒好吃懒做,怕苦怕累,对取经事业没有什么积极贡献。

正方:O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3)(6分)请按照示例完成歇后语或者歇后语的解释。

唐僧西天取经一一多灾多难。

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最终取得真经,充满了各种困难

和挫折。

猪八戒败阵一一Ao

猪八戒在与对手交战不利时,常常会倒打一耙,把责任推给别人

O

孙悟空变魔术一一C。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变魔术自然也是花样百出,该歇后语常用来D

四、写作(40分)

6.(40分)作文。

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正如宗璞在《丁香结》里说的那样,不断进

步,请以“我又克服了困难”为题,勿抄袭,不要有个人信息。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古诗文(24分)

1.(10分)默写与运用。

(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秋词(其一)》)

(4)小陈同学听说小齐同学爸爸常常用“内心恬淡,坚定志向,内心宁静,小陈知道

这是借用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意,原文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正确答案】(1)山入潼关不解平(注意“潼”的书写)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尚思为国戍轮台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

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哆哆鳌

鳌③,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④而不得去者也。”发⑤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

而索⑥,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

之,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

(节选自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拍。②橐:袋子。③哆哆鳌鳌:这里是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④见闭:

被关闭。⑤发:打开。⑥索:搜索。

(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书名),【乙】文中“苏子”指北宋

(朝代)代的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

(2)选出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

A.意暇甚(神情)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想)

B.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

C.其一犬坐于前(前面)狼不敢前(向前,上前)

D.拊床而止之(使...停止)一狼得骨止(阻止)

(3)联系上下文内容的意思,按照示例,分析下列句子意思与作用。

示例: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句意:这刚才在咬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那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

作用:通过小童惊讶自问,写出老鼠的手段多,表现老鼠之“黠”。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句意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匹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作用通过两只狼依然跟随着屠户,表现狼的贪婪。

(4)结合【甲】【乙】文的内容,完成表格。

狼湫£3

相同评价狼亦黠矣。异哉,是鼠之黠也!

不同方法①假寐②诈死

结局毙命⑶逃脱

(5)从“狼”和“鼠”的不同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1)《聊斋志异》北宋

(2)D

(3)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匹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通过两只狼依然跟随着屠户,表现狼的贪婪

(4)①假寐;②诈死;③逃脱

(5)同样是“狡猾”,两狼毙于屠户刀下,是因为屠户的谨慎观察,果断勇敢;老鼠得

以顺利逃脱困境,是因为童子只看到表面现象就妄下定论。由此可见,在与狡猾之人对

峙时,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表象迷惑。

二、现代文(24分)

3.(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越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

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

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

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

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

20世纪60年代,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

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甚至还出现了幻觉。

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

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代谢废物,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

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

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

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

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

脑脊液就会大量消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

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耗氧

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

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

速下降,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

放电的频率,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

扫卫生的。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

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造工,

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别老熬夜了。

链接材料:冬春季节是感冒等疾病高发季,是对我们身体素质的大考,这样,睡眠就

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容易被病毒攻破。

(1)第⑥段画线句中“打扫卫生”的语境义是清理(出)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

废物。

(2)第④段画线句中“似乎”不能删去,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3)假如你是一名健康小使者,根据文章内容,用简短语言写出倡导人们重视睡眠的

宣传语。(30字以内)

(4)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对“好好睡觉,别老熬夜”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1)“打扫卫生”的语境义是:清理(出)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2)“似乎”表示猜测,因为兰迪•加德纳结束后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且此后好

像也没有留下后遗症,但这只是个别事例,不能肯定所有情况都如此,删去则太绝对化,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宣传语:充足睡眠,健康免疫,幸福生活!

(4)理解:睡眠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时间,充足睡眠能增强免疫力,抵御疾病;

而熬夜会损害身体健康,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睡眠,保证

充足睡眠,别老熬夜。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栖在树上的鱼

包利民

①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树,浓荫匝地。夏日晴好的时候,感受阳光清风,

心里却是总觉不到自由。十四岁的年龄,就像鸟儿被困囿在笼中,可笼子再大

②罗小鸥只好每天对着庭中熟悉的一切,渐渐地,她发现树上有两只鸟儿是一直都在

的。每天许多鸟儿来来去去,因为树上有它们的一个巢,小小的,像一个黑黑的果实。很

羡慕那些鸟儿,可以自由翔集择枝而栖。她还喜欢鱼,而是父亲从门前的河流里捕来的小

鱼,它们生活在家里的几个鱼缸里。可自从腿不能走路之后,她怕它们无法独立生活,就

想着养大一些再放生掉。

③有一天,父亲突发奇想,把那个鱼缸用细绳捆扎好后,阳光从层层叠叠的枝叶间散

落,鱼缸里的水也点点斑斑地亮。三条小鱼欢快异常,在里面互相追逐,游过阳光时。那

个午后,罗小鸥一直看那树上挂着的三条鱼儿,它们吐的每个泡泡都五彩斑斓。新来的鱼

们也引起了那些鸟儿的注意,有些胆子大的,就直接落到鱼缸的边缘上

④那个晚上,依然很热,罗小鸥坚持要睡在外面的树下。于是支起了折叠床,抬头间

就能看到那个鱼缸,三条小鱼也安静了许多,而更高处的鸟巢里也是寂然无声。久久不能

入睡,直到月亮升起,又开始游动,有时接近水面时便欢快地甩尾,罗小鸥终于渐渐进入

梦乡。

⑤不知何时醒来,已月挂中天,起了风,见那鱼缸在风中摇摇晃晃,三条小鱼在动荡

的水中游得更加欢畅。她忽然想到,鱼们是不是会找回在河里波浪中的感觉?要不它们怎

么会那么兴奋快乐?再也没有睡意,一颗心儿随着鱼缸轻摇,在水里,在月光下

⑥早晨在鸟鸣中再次醒来,朝霞满天,抬眼,两只鸟儿早已起来,正绕树翻飞鸣叫。

鱼缸在阳光斜斜的照射下,小鱼们反而安静了,头向着东方,从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平静。

⑦上午的时候,罗小鸥让父亲把鱼缸拿下来,还是把那三条鱼放回门前的小河。而且,

不想在家里这样呆着了。她经过这一夜,忽然明白,也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就如夜里那

三条鱼儿,虽然身处小小的鱼缸里,有着风中摇荡的水,有着月光朝霞,那是河里的鱼们

永远无法体会的东西。

⑧她相信,自己也会于困囿中体会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好,那是上天的眷顾

(1)根据①〜⑦段内容,完成下表。

心理变化无奈(X)羡慕惊喜③平静

心理变化的被困在轮椅树上来去自由的②悬吊朝霞满天,鸟儿翻飞,鱼缸里的

原因上鸟儿在树上的小鱼安静地停在水中

鱼缸

(2)第③〜⑤段描写鸟儿和鱼儿互动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表现了小鱼和鸟儿身处逆境都拥有快乐。

B.表现了罗小欧在观察中心态的变化过程。

C.表现了罗小欧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D.为下文罗小欧领略到风景的顿悟作铺垫。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其表达效果是“欢快异常”“互相追逐”“鳞

片上都闪着点点金光”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小鱼的欢快,衬托出罗小鸥的喜悦心情,表

现出她从无奈到羡慕再到惊喜的心理变化。结构上,为下文对罗小鸥人生的顿悟作了铺

垫。

(4)标题“栖在树上的鱼”有什么深刻含义?

【正确答案】(1)①羡慕

②悬吊在树上的鱼缸

③平静

(2)A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