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西柳州市城中区重点中学初三6月热身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对于原生家庭教育问题上,引发观众们的热议。(“引发”改为“引起”)B.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737MAX坠毁,机上157人几乎全部遇难。(去掉“几乎”)C.外交部王超副部长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调)D.就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向全体法国人民诚挚的慰问。(“诚挚”的前面加“表示”)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关雎》《蒹葭》均出自于《诗经》中的“风”,都采用重章叠句歌咏了爱情的美好。B.李清照的词既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也有着“小园几许,收尽春光”的婉约。C.老年人别称颇多,如课文和名著中出现的“翁”“耆老”“叟”“老儿”“黄发”等。D.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赞美童真和母爱。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项是A.场院/场馆会计/心领神会纤尘不染/说媒拉纤B.镂空/蝼蚁上尉/蔚为壮观阴差阳错/封妻荫子C.畜牧/牲畜苏打/打抱不平降龙伏虎/拱手而降D.摆脱/蝉蜕捶打/唾手可得前仆后继/扑朔迷离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说”“铭”“记”“表”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张潮的《核舟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B.《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创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和写作内容。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D.《<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不同的是《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仅潸然落泪。B.班长有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令人敬佩。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D.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创产品是指有文化内涵的创新性产品,包括文化旅游纪念品、家居日用品等,是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文创产业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产值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在4月2日开幕的济南市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成果展上,国宝级文物西汉彩绘负壶陶鸠被巧妙设计成了一套茶具。古老的文化资源走出博物馆,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当下的一股文化新潮流。国内已有25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等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其中卖萌风格、卡通风格的产品往往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对于文创产品卖萌,有“点赞派”,也有“吐槽派”,各执一词。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文创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材料三)提到了对“文创产品卖萌”的两种态度,你支持哪一派?为什么?(不超过40字)7.古诗文默写。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渐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A.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B.我听见半英里外一座林子里有只夜莺在歌唱。看不到一个移动的人影,听不到任何走近的脚步声,可是那香味却愈来愈浓。我一定得逃走。我正拔步向通灌木林的小门走去,却一眼望见罗切斯特先生正在走进来。我向旁边一闪,躲进了遮着藤萝的壁龛。语段A选自《________》,其中的人物严监生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_。语段B选自《简·爱》,作者是________。二、阅读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诉衷情①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②,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①公元1132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十二年,期间写下了一系列诗词,《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②《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下面诗句中,与诗人“关河梦”所回想的画面不相仿的是()A.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C.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谢池春·壮岁从戎》)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10.解释加点的字: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四时俱备(_________)劳其筋骨(____________)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黄花也可遍地金苏轼曾访王安石,于书房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飘落北风中,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后,笑而不语,只将苏东坡调任黄州。苏轼到任后,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见惯了抱香死于枝头的菊,误以为天下菊花莫不如是,并不存在落瓣的菊花,无意间便坠入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窠臼。好在苏东坡勤于观察、善于自省,最终成就了一段知错辄改的佳话。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整个世界面前,个体的智慧和经验总是很有限的。如果任凭直觉行事、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容易像东坡赏菊那样,被主观臆断的迷雾遮蔽双眼。(A)俗话说,眼见为实。但由于客观事物十分复杂,主观判断存在局限性,有的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历史上,孔子就曾只见果、未见因,误以为弟子颜回偷食了米饭。正如孔子事后所感慨的,“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B)现实总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观察就匆忙作出结论,势必容易不理性、不科学,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尽管如此,现实中仍有不少人或多或少沾染着主观、武断的习气。(C)有的父母自诩“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无视孩子的兴趣禀赋,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规划人生;有的人总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愿静心思考,动辄乱贴标签、传播谣言,频频陷入误区;有的年轻人笃信读书无用论,以偏执替代奋斗,结果一事无成……对个人而言,主观臆断、自以为是可谓成功的天敌;对社会而言,这又何尝不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因子?(D)“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为官从政亦是如此。制定发展蓝图,假若一味躺在经验上睡大觉,难免思想僵化、故步自封,贻误发展机遇;破解民生难题,假若只会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鞋上不沾泥、身上不沾尘,就可能酿成决策失误;决战脱贫攻坚,假若盲目跟风、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结果只能是水土不服,好心办了坏事……哲人有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是隐藏在每一个人身边的破坏者。坚持从群众中来,立足最真切的实际,干事创业才能寻找到真正的良方。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看尽“寿客金英”,怎可知黄花也可遍地金?跳出教条的藩篱、突破程式化思维,多察实情、多听心声,拥抱广阔的社会生活,我们把握的将是多元多变的实际,赢得的则是更有价值的人生。1.文章开头引述苏轼与王安石关于诗词的轶事,有什么作用?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如果任凭直觉行事、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容易像东坡赏菊那样,被主观臆断的迷雾遮蔽双眼”这句话的?4.下面的句子是从文章中摘出的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故意不见刘备,刘备不得不“三顾茅庐”,张飞“眼见为实”,以为诸葛亮架子大,不给自己的大哥面子,居然想一把火烧了人家的房子。其实,诸葛亮不是不给刘备面子,而是考验刘备的诚意。A.(A)处 B.(B)处 C.(C)处 D.(D)处5.全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方法有何作用?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革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大喘气”的结果。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技还有个不利于“美客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总之,种种自身的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有删改)1.下列列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B.荔枝売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物质会使荔枝颜色变深。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2.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B.文章的第5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C.文章第6段的画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最主要原因。D.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3.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鲜。据蔡裏的《荔枝语》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简,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存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13.阅读赵竹青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背后》,完成下列小题。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今,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这一场预测天气的革命是如何悄然发生的?②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这主要是得益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世界气象组织将数值天气预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展之一,《自然》杂志则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③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学飞跃发展为大气科学,气象预测也从天气图经验预报发展到如今的数值天气预报。④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数值预报,并发展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他倡导并参与研制“国之重器”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据2019年3月23日《人民网》同题文章删改)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有什么作用?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2)请分析第④段“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句中加点的“较准确的”能否删去,并说明理由。3.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A.随着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大幅提升,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B.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检测。C.“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这一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向读者阐释了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D.曾庆存院士提出的“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国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三、语言表述1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②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③它要求个人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对外守于“信”,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④诚信更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然而人们却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周遭生活诚信缺失,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⑤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建立的过程中,特別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第③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第②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四、写作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三个年轻人即将踏上生活之途。临行前,一位智者分别送给他们一面镜子。一个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然后端盆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一个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越照越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再沾染上灰尘;一个人十天也不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弄得灰头灰脸,没人愿意与他为伍。看来,“照镜子”大有深意要求:(1)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A【解析】
A.搭配出错,“对于……问题上”改为“在……问题上”。2、B【解析】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选自秦观《行香子》。B项有误。3、A【解析】
Acháng/chǎng,kuài/huì,xiān/qiàn。Blòu/lóu,都读wèi,yīn/yìn。Cxù/chù,dá/dǎ,都读xiáng。Dtuō/tuì,chuí/tuò,都读pū。4、D【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错误,《核舟记》的是魏学洢所做;B项错误,词牌名不能规定写作内容;C项错误,《悲惨世界》是雨果所做;D项正确。故选D。5、B【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B句“不耻下问”指地位高的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不感到羞耻,不符合语意。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1)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广泛传播产品文化,让古老的文化资源走进普通人生活。(2)示例一:我支持点赞派,因为可爱接地气的创意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能吸引消费者。示例二:支持吐槽派,这种卖萌的设计将庄重典雅的传统文化娱乐化,太不严肃。【解析】
试题分析:(1)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筛选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依据材料一的“我国文创产业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产值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和材料二“古老的文化资源走出博物馆,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当下的一股文化新潮流”可概括为:文创产业发展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文创产业发展广泛传播产品文化,让古老的文化资源走进普通人生活。(2)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中针对“卖萌”的文创产品“点赞派”和“吐槽派”,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理解阐述观点。可赞同,也可以反对,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7、(1)君子好逑(2)无为在歧路(3)风正一帆悬(4)安能辨我是雄雌(5)东风不与周郎便(6)山穷水尽疑无路(7)蜡炬成灰泪始干(8)家书抵万金(9)八百里分麾下炙(10)择其善者而从之(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逑”“歧”“麾”“炙”等字词的书写。8、儒林外史吝啬夏洛蒂·勃朗特【解析】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1)依据语段中的人物“严监生”可知,语段A选自《儒林外史》,其中的人物严监生的主要性格特点是吝啬。(2)依据语段中的人物“罗切斯特”可知,段B选自《简•爱》。《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写,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爱情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二、阅读9、1.胸怀壮志,不畏劳苦,一心报效祖国;身披战甲,驰骋疆场,渴望建功立业。2.B3.“胡未灭”,表达诗人对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功业没有建成的遗恨之情:“鬓先秋”,表达诗人雄心虽在,两鬓已苍,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泪空流”,表达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解析】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两句的意思是: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2.B对作者苏轼率众打猎的描写,是实写。其余三项都是对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胡未灭”,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10、①圮:倒塌;②时:(四)季节;③劳:使……劳累;④被:通披,穿着【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时”古今异义,这里解释为“季节”;“劳”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被”是通假字,通“披”,穿着的意思。11、1.①照应文题“黄花也可满地金”;②引出论题,引起下文的论述;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2.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能仅凭直觉行事。(意思对即可)3.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客观事物十分复杂,主观判断存在局限性,不但耳听为虚,有时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的道理。现实总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仅靠一时一地的观察就匆忙做出结论,势必容易不理性、不科学,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能仅凭直觉行事,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特点。4.B5.举例论证、引用(道理)论证。运用具体的事例和名人名言,能够具体充分地论证中心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解析】1.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中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或分论点。表述形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论题)+作为事实或道理论证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此文由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的例子,引出了对“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主观臆断”,这一观点的论述,通过人们在生活中易反主观错误的论述,进一步论证了论点。2.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进行提取、概括。论点: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主观臆断。(坚持立足最真切的实际,干事创业才能找寻到真正的良方)。3.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就容易像东坡赏菊那样,被主观臆断的迷雾遮蔽双眼”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直觉行事,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可能发现不了事情的真相,现实很复杂,个体的智慧和经验总是很有限的,凡情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能仅凭直觉行事。语言生动形象。4.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议论文中的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论据的位置确定,要根据论据内容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张飞的“眼见为实”加引号,说明并非眼见的就是真的,与“由于客观事物十分复杂,主观判断存在局限性,有的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的论述是一致的。故而放在B处。5.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把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①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③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如,举例论证,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人们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现象,论证了主观臆断的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从反面证明了论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更有现实意义与针对性。如,哲人有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是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能够具体充分地论证中心论点,增强论证权威性。12、1.A2.C3.竹筒水分充足,可以为荔枝保湿,因而解决了荔枝水分容易从果皮中跑出去的问题;用泥或蜡密封竹筒可以避免空气流通,因而解决了荔枝“大喘气”造成的各种问题。【解析】1.试题分析: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前还有很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跑出去”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2.试题分析:C“第⑥段划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不利于‘美容养颜’”,而不是“不易保存”的原因。3.试题分析:结合材料的关键处,一放在水中,二用泥或蜡密封,然后结合本文所讲的荔枝容易腐败的特点阐述即可。13、1.①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原因。②表现天气预测的不易,与下文写如今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出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之大。2.(1)列数字、作比较;数值天气预报作出的贡献(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天气预报的有效性越来越强)(2)不能删去。“较准确”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才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删去则不能强调“定量数值”的准确性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重要性(必要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C【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等。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首先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同时说明天气预测的难,且与下文说明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天气预报的作用。据此理解作答。2.试题分析:(1)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语句“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中的“1-3天”和“5-7天”,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把“过去”和“现在”的预报时长加以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天气预报的有效性越来越强的特点。(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①表态(一般不能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语句“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的“较准确”,在句子是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才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若删去,则不能准确表达所说的意思,“较准确的”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可知,A项的“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的说法太绝对。错误。依据“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可知,B项“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检察院招聘聘用制书记员(1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州左海置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江西交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湖北咸宁市通城县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企业招聘18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河南开封国禹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园区转运中心人员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河南开封市杞县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陶园中英文实验学校招聘初中英语教师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人民政府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招募见习人员15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度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公开招聘教师(6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机关文件借阅管理制度
- 软件开发项目分包管理实施框架
- 2024年四川省理塘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计划38名笔试题带答案
- 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心理学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 老人常见意外事故预防
-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 第八章-统计指数(平均指数)
-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技术规范》(DB 32-T 3904-2020)
- 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废旧船舶拆解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