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素养评估测试卷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22分)
班级组织语文学习分享会,以下是小邕同学的发言稿,请你阅读后完成广5题。
【走进课本】语文世界,缤纷多彩。鲁迅先生带我们走进赵庄看社戏,那宛转悠扬的横笛,使我们的心
也沉静起来,觉得要和它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里;刘成章先生带我们感受气势磅礴的腰鼓声,那腰
鼓使冰冷的世界立刻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刻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刻变得亢奋了;大自然的
语言告诉我们从、花香鸟语到秋风萧瑟、昆虫xido()声匿迹乃至寒冬的风雪载途,这样周
而复始的春夏秋冬中饱含着深邃的学问……沉浸在这些课文中,我们忘却烦恼,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
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经典】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怅惘,那些束缚与羁绊,如同瞋瞳的天色将我们笼罩,难以逃脱。然
而,当我们沉浸在经典的韵味中,那些喧嚷都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情静与安详。经典作品中的每一
个字,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明白,生命中偶尔出现的凋零,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与绽放。
1.阅读以上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Dxiao()声匿迹(2)情()静
2.请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载途:(2)晦暗:
3.填入【走进课本】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海枯石烂B.大彻大悟C.草长莺飞D.婢紫嫣红
4.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鲁迅先生带我们走进赵庄看社戏,那宛转悠扬的横笛,使我们的心也沉静起来。
B.那腰鼓使冰冷的世界立刻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刻变得飞溅了。
C.那些束缚与羁绊,如同晦暗的天色将我们笼罩,难以逃脱。
D.让我们明白,生命中偶尔出现的凋零,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与绽放。
5.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快,感觉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读经典文学作品,很多人不以为意。请围绕“如何看
待读经典作品”这一话题表达你的观点。(80字左右)(3分)
6.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6分)
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生百态。
“土地平旷,①,②",是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③,白露为
第1页共37页
霜”,是开篇河岸秋景的萧瑟冷寂;④(人名)写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⑤,
⑥“表现八月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壮阔。
7.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共享美丽家园”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
(1)阅读材料,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2分)
【材料】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
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
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L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
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
疾病。
(2)小王同学撰写了一篇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稿。演讲稿中,除了明确什么是“低碳生活”
外,还需要明确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3分)
二、阅读(48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材料一】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的开场曲与往年一样炫酷。直到曲终主持人“揭秘”,观众才恍然大悟:
开场曲的作曲、民族乐器的演奏,甚至视频和灯光的制作,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在不知不觉中,生成式
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写文案、写论文、画插画、做视频……仿佛一夜间,生成式人工智能替代了许多人类的工作,使人欢喜
使人愁。“生成”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做以往的判别式工作,还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从长远看,由“生
成”引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影响未来生活。
(选自《生成式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二】
文艺作品是文艺家以文字、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通过自身的创作行为形成的作品,是文艺家
情感与思想的外在表达形式。而人工智能创造的文艺作品,从本质上来说是基于算法模型和海量数据的创
造,凭借积累得到的语法规则和程序进行的模仿。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见无论科技如何发
展,文艺创作都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产出意义深刻、有情感共鸣的优秀作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
方,“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艺术”这一观点贯穿始终。文艺家有着真实的生活体验,收获了独特的感受,
第2页共37页
激发了不同的想法,才能对社会和时代深刻剖析和洞察,产出伟大的文艺作品,并对人类的审美教育产生作
用。(选自《人工智能文艺创作更需要以人为本》)
【材料三】
人工智能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我们无法返回一个没有人工智能的世界,
人工智能已然深度介入人类社会,试图遏制人工智能的推进只能是螳臂当车。同时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发展
也不能放任不管,无视甚至于压制人工智能的推进只能是掩耳盗铃。
——华东师范大学虞昊
从劳动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部分人类劳动,推动劳动结构转型升级,让劳动向着碎片化、个
体化方向发展,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机器换人”的挑战。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人工智
能不是对人类劳动能力的完全替代,而是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劳动者掌握科学知识,将技术的
发展内化为自身能力,在更具创造性的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邓玉龙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2023年5月,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开通“刷掌”乘车服务,乘客只需在进入地铁
前录入掌纹并和微信支付绑定,就可以通过“刷掌支付”快速进站。掌纹识别技术
并
通包括两种,分别是光学识别和静脉识别。它们的区别在于,光学识别需要手掌贴在仪
刷
掌
免
购器上,属于早期技术;静脉识别则是红外线直接打到手掌上,在手掌范围内的所有静
PAIMSCAM脉系统处成像,成像数据与数据库里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完成信息确认。整个过程
RfGrtTWA™*
手掌无需接触仪器,把手放在机器上方一下就感应到了,伸手就能付款。手掌静脉的
生物特征隐藏于皮肤下,静脉结构复杂,被秘密复制模仿的可能性低,伪造难度很
大。大兴机场线使用的“刷掌支付”即静脉识别技术。
(选自《北京日报》)
8.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的开场曲的作曲、民族乐器的演奏,甚至视频和灯光的制作,都是由人工智
能生成的。
B.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艺术”这一观点贯穿始终,伟大的文艺作品对人类的审美
教育产生作用。
C.从劳动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部分人类劳动,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机器换人”的挑战。
D.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开通“刷掌”乘车服务,乘客只需在进入地铁前录入掌纹,就可以通过“刷掌支付”
第3页共37页
快速进站。
9.一篇完全由AI写作的科幻小说《机忆之地》获得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这在文学
史、AI史上都是第一次。在谈到人工智能与人类科幻作家的关系时,作家刘慈欣认为:“早晚会有一天,人
工智能可以代替科幻作家或其他作家。”你是否赞成刘慈欣的说法?请结合前三则材料阐明理由。(3分)
10.看到关于“刷掌”支付的新闻,小慧的爷爷觉得这一人工智能新技术不靠谱,请你结合材料三、材料四,
补全爷爷与小慧的对话。(4分)
爷爷:挥挥手,钱没了,这“刷掌支付”太不安全了。
小慧:①另外成像数据与数据库里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完成信息确认后才会支付。
爷爷:手掌信息录入数据库后要是被泄密怎么办?这种支付方式还是不要推广的好。
小慧:爷爷,我能理解您的这种焦虑,这种风险也的确存在,但并不赞成您的说法。②
爷爷:即便如此,但大家都去按刷掌的仪器,是要传染病菌的。
小慧:这点无需担心,因为③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4分)
(2024•南宁市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山村迎花灯
胡赛标
故乡对元宵节迎花灯情有独钟。故乡迎花灯是巡游迎接的,像游动的一条条火龙,这与城市悬挂花灯供
人赏玩,韵味迥然不同。
故乡迎花灯多以祖楼为单位来制作花灯。这不,正月“开小正”-晚上,就有村中双桂堂的人来“炒灯”
了。咚咚锵,咚咚锵……每到一楼门口,炒灯队就扛着两架花灯,拼命敲锣打鼓,震得人耳膜嗡嗡响,然后就
在楼门口喙嚼地放铳(chbng)……所谓“炒灯”就是炒人来迎花灯。
有一年,炒灯队来到我家祖楼奋跃堂门坪前,一直滞留不走,锣鼓喧天,火牌闪闪烁烁。大哥打开楼门,
点燃鞭炮……炒灯队见大哥接灯了,抬起大鼓,走村串巷去了。
大哥牵头做花灯。他拿着红单去集资,把谁写多少只灯,出多少钱,一一记下来,并安排楼中的嫂子、姐
妹去山上砍竹子。纸、竹材料备齐后,本楼的老老少少都来帮忙制作花灯。先制作八只鼓子灯和写着楼名
“奋跃堂”的“火牌”,敲锣打鼓“迎”到各楼去“炒灯”,全村迎花灯的气氛渐渐浓郁起来。
竹篙灯制作较简单,经过裁竹、剖蔑、扎架、糊纸画、饰丝绦子等工序,就可做出形状各异的走马灯、
书卷灯、鼓子灯、鲤鱼灯、花篮灯等,然后每四盏灯挂在一根六尺长的竹篙上,这竹篙一根根连接起来,并
第4页共37页
在竹篙接合处安上一支竖竿,迎灯时统一擎着走,像一条长龙,称为“竹篙灯”。
“迎灯”是整个元宵节的重头戏。早早吃了饭,夜色未暝,“三把连”响过三声,便可“出灯”了,各架
灯都有火牌、锣鼓作前导。各路花灯汇合到村中心“和好坊”后,停下来让观众赏灯,并按祖上的规矩调整
好各路花灯的行进次序,趁机护灯换烛,谓之“顿灯”。然后一路向水口坝迎去。这时,村中小溪两岸早已
人山人海,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一间间店铺鞭炮绵延不绝,烛光灯彩将整个溪面照得宛如化了粉妆。
花灯队伍到江仔下后,乡贤第、世德堂、奋跃堂等九个楼的各架花灯,就沿着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爬上
狮形岗,到行素婆太坟地行“灯祭“。此时,一架架花灯如一条条游龙,缓缓地向山上移动。整个坟地花灯
璀璨,恍若莲花盛开……祭祖完下山时,一队队花灯,或断或连,时而直行,时而转弯,闪闪烁烁。从山下遥遥
望去,只见花灯队如火龙缓缓下山,静默无声。
灯祭下来,迎灯队向胡氏家庙进发。胡氏家庙早被几百只彩灯装饰得金碧辉煌,高耸林立的石旗杆上安
放着烟花。草坪上人山人海、等候“闹灯”的到来。“闹灯”要经过穿灯、摆灯、赛锣鼓、舞龙、戏狮、
装醮、烧花几个阶段。每队花灯都要在家庙厅堂、天井、巷间穿来穿去,烧香祭祖放炮。穿过三五回合后,
花灯在后山、草坪上摆开展览,比谁的灯做得精巧,谁的灯做得漂亮,观众评评点点,拍照赞赏……
止匕时,在胡氏家庙的天井中,赛锣鼓更是爆热。三五伙人各占一隅,锣鼓敲得铿铿锵锵,咚咚震天,时而
鼓声大作,时而渐响渐远,时而戛然而止……作鼓板的人也各具神态,各有打法,尽情表演,一拨刚走,一拨
又来,敲得人心跳也加快起来。除了赛锣鼓,还有舞龙、耍狮、装醮。下珏的狮队,下赤坑的龙队,觉坑的装
醮,各有绝活,各有精彩,让观众目不暇接,痴迷不已。
“烧花”则是“闹灯”的高潮,只见条条火龙从石旗杆上腾空而起,一声脆响之后,各自散成火树银花
状,夜空顿时变成瑰丽多彩的光色海洋。天上光华璀璨,地下欢呼雀跃,全都沉浸在狂欢之中。
“烧花”过后,花灯队次第退去,回到祖楼厅堂。大哥指派人员分成几个小队,敲着锣鼓去送灯。花灯
到时,写灯户燃放鞭炮,向送灯人递茶敬果,互致吉祥。送完灯,招呼理事吃“花灯酒”,扛灯的小孩则吃“花
灯粥”。
止匕时,已是半夜,各家亲友来得太多了,没有房间可睡,我们主人或到村中心看电影,或喝茶聊天,一直
到天亮……
(有删改)
【注】①开小正:旧时在粤东一带,农历正月初五叫开小正。又称“开张日”。
11.第6段画线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12.请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7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
此时,一架架花灯如一条条游龙,缓缓地向山上移动。
第5页共37页
13.选文主要写“迎花灯”,但为什么文中第6段和第9段都写到了观众?(3分)
14.小邕想说服主编,把这篇文章也选入第一单元,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单元导语和单元篇目,帮助他拟
写理由。(4分)
【单元导语】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单元篇目】1.社戏/鲁迅
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2.回延安/贺敬之
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3.*安塞腰鼓/刘成章
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4.*灯笼/吴伯箫
(三)古诗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苻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符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者菜,左右莘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实写,描写女子答应了男子的请求,二人相处时和谐愉快的情景。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16.“诗者,歌也。”《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阐述其音韵
之美是如何体现的。(3分)
(2024•百色市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甲】核舟记
魏学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第6页共37页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画观,
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稷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
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
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
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揖。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直推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
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
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箸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
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口技(节选)
林嗣环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②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
所不有。里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
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④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注】①中间:其中夹杂着。②曳:拉。③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④抚尺:艺人表演用的
道具,也叫“醒木”。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不相回的一项是(2分)()
A.能以径寸之木以刀劈狼首(《狼》)
B.启窗加观乃记之画去(《小石潭记》)
C.不能名其一处也有仙则名(《陋室铭》)
D.里人有百手里乘奔御风(《三峡》)
18.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采用从中间到两头,先局部后整体,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核舟”。
B.甲文刻画苏、黄时,用“阅、执、抚、指、语”等词,表现两人安闲雅致的情态。
第7页共37页
C.乙文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正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D.乙文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生动逼真地摹拟出火起后众人井然有序的场面。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分)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3分)
20.甲文写的“核舟”,其技艺的高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四)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21.《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1)”,
《离骚》《九章》属于“(2)",《墨子》《吕氏春秋》属于“(3)”。(3分)
22.小明最近对古籍很感兴趣,但不知道读哪本比较好。作为他的朋友,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古籍的
阐述,从《尚书》《诗经》《战国策》《史记》《汉书》中任意挑选一本古籍推荐给他,把推荐语写在下面。
(4分)
三、写作(50分)
23.根据要求写作。(50分)
生命是一条前行的路。在这条路上,总会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物与我们悄然相逢。他们或给我们美
好的回忆,或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或给我们无言的激励……
请以“与悄然相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到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第8页共37页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素养评估测试卷•教师版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22分)
班级组织语文学习分享会,以下是小邕同学的发言稿,请你阅读后完成1~5题。
【走进课本】语文世界,缤纷多彩。鲁迅先生带我们走进赵庄看社戏,那宛转悠扬的横笛,
使我们的心也沉静起来,觉得要和它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里;刘成章先生带我们感受
气势磅礴的腰鼓声,那腰鼓使冰冷的世界立刻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刻变得飞溅了,使
困倦的世界立刻变得亢奋了;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从、花香鸟语到秋风萧瑟、昆
虫xiao()声匿迹乃至寒冬的风雪载途,这样周而复始的春夏秋冬中饱含着深邃的学
问……沉浸在这些课文中,我们忘却烦恼,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经典】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怅惘,那些束缚与羁绊,如同瞋晴的天色将我们笼罩,
难以逃脱。然而,当我们沉浸在经典的韵味中,那些喧嚷都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情静与
安详。经典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明白,生命中偶尔出现的凋零,不
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与绽放。
1.阅读以上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Dxiao(销)声匿迹(2)情(tian)静
2.请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载途:满路,遍地。(2)晦暗:昏暗。
3.填入【走进课本】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C)
A.海枯石烂B.大彻大悟C.草长莺飞D.姓紫嫣红
4.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D)
A.鲁迅先生带我们走进赵庄看社戏,那宛转悠扬的横笛,使我们的心也沉静起来。
B.那腰鼓使冰冷的世界立刻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刻变得飞溅了。
C.那些束缚与羁绊,如同晦暗的天色将我们笼罩,难以逃脱。
D.让我们明白,生命中偶尔出现的凋零,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与绽放。
5.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快,感觉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读经典文学作品,很多人不以为意。请
围绕“如何看待读经典作品”这一话题表达你的观点。(80字左右)(3分)
答:示例:阅读经典作品,并不是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文化学者,而是希望那些仁义敦厚的秉
性、高达明远的智慧,那些坚韧无畏的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能够感染每一个人,成为我们为人
处世的一个标杆。
第9页共37页
6.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6分)
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生百态。
“土地平旷,①屋舍俨然,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
环境;“③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是开篇河岸秋景的萧瑟冷寂;④孟浩然(人名)写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⑤八月湖水平,⑥涵虚混太清”表现八月洞庭湖烟波浩渺
的壮阔。
7.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共享美丽家园”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
⑴阅读材料,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2分)
【材料】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
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
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答:减缓海平面升高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⑵小王同学撰写了一篇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稿。演讲稿中,除了明确什么
是“低碳生活”外,还需要明确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3分)
答:示例: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如何践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好处。
二、阅读(48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材料一】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的开场曲与往年一样炫酷。直到曲终主持人“揭秘”,观众
才恍然大悟:开场曲的作曲、民族乐器的演奏,甚至视频和灯光的制作,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
在不知不觉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写文案、写论文、画插画、做视频……仿佛一夜间,生成式人工智能替代了许多人类的工
作,使人欢喜使人愁。“生成”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做以往的判别式工作,还形成了新
的生产力。从长远看,由“生成”引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影响未来生
活。
(选自《生成式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二】
第10页共37页
文艺作品是文艺家以文字、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通过自身的创作行为形成的作
品,是文艺家情感与思想的外在表达形式。而人工智能创造的文艺作品,从本质上来说是基于
算法模型和海量数据的创造,凭借积累得到的语法规则和程序进行的模仿。我们常说艺术源于
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见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文艺创作都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产出意
义深刻、有情感共鸣的优秀作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艺术”这一
观点贯穿始终。文艺家有着真实的生活体验,收获了独特的感受,激发了不同的想法,才能对社
会和时代深刻剖析和洞察,产出伟大的文艺作品,并对人类的审美教育产生作用。(选自《人工
智能文艺创作更需要以人为本》)
【材料三】
人工智能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我们无法返回一个没有人工
智能的世界,人工智能已然深度介入人类社会,试图遏制人工智能的推进只能是螳臂当车。同
时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能放任不管,无视甚至于压制人工智能的推进只能是掩耳盗铃。
——华东师范大学虞昊
从劳动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部分人类劳动,推动劳动结构转型升级,让劳动向
着碎片化、个体化方向发展,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机器换人”的挑战。但是我们也
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人工智能不是对人类劳动能力的完全替代,而是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要求劳动者掌握科学知识,将技术的发展内化为自身能力,在更具创造性的劳动中实现自
身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邓玉龙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2023年5月,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开通“刷掌”乘车服务,乘客只需
在进入地铁前录入掌纹并和微信支付绑定,就可以通过“刷掌支付”快速
进站。掌纹识别技术包括两种,分别是光学识别和静脉识别。它们的区别
在于,光学识别需要手掌贴在仪器上,属于早期技术;静脉识别则是红外
线直接打到手掌上,在手掌范围内的所有静脉系统处成像,成像数据与数
据库里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完成信息确认。整个过程手掌无需接触仪
器,把手放在机器上方一下就感应到了,伸手就能付款。手掌静脉的生物
特征隐藏于皮肤下,静脉结构复杂,被秘密复制模仿的可能性低,伪造难
度很大。大兴机场线使用的“刷掌支付”即静脉识别技术。
第11页共37页
(选自《北京日报》)
8.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的开场曲的作曲、民族乐器的演奏,甚至视频和灯光的制作,
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
B.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艺术”这一观点贯穿始终,伟大的文艺作品
对人类的审美教育产生作用。
C.从劳动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部分人类劳动,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机器换
人”的挑战。
D.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开通“刷掌”乘车服务,乘客只需在进入地铁前录入掌纹,就可以通过
“刷掌支付”快速进站。
9.一篇完全由AI写作的科幻小说《机忆之地》获得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
奖,这在文学史、AI史上都是第一次。在谈到人工智能与人类科幻作家的关系时,作家刘慈欣
认为:“早晚会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科幻作家或其他作家。”你是否赞成刘慈欣的说法?
请结合前三则材料阐明理由。(3分)
答:示例一:不赞成。人工智能不是对人类劳动能力的完全替代,而是要求劳动者在更具创造
性的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工作,但人工智能创造的文艺作品,从本质上来
说是模仿。文艺创作须扎根于现实生活,作家有着真实的生活体验,有独特的情感、思想,人工
智能做不到这一点。
示例二:赞成。“生成”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做以往的判别式工作,还形成了新的生产
力。从长远看,人工智能影响未来生活,会代替科幻作家或其他作家进行写作。
10.看到关于“刷掌”支付的新闻,小慧的爷爷觉得这一人工智能新技术不靠谱,请你结合材料
三、材料四,补全爷爷与小慧的对话。(4分)
爷爷:挥挥手,钱没了,这“刷掌支付”太不安全了。
小慧:①“刷掌支付”使用静脉识别技术,静脉结构复杂,被秘密复制模仿的可能性低,
伪造难度很大。另外成像数据与数据库里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完成信息确认后才会支
付。
爷爷:手掌信息录入数据库后要是被泄密怎么办?这种支付方式还是不要推广的好。
小慧:爷爷,我能理解您的这种焦虑,这种风险也的确存在,但并不赞成您的说法。②人
工智能已然深度介入人类社会,我们无法遏制,但需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管理。
爷爷:即便如此,但大家都去按刷掌的仪器,是要传染病菌的。
第12页共37页
小慧:这点无需担心,因为③现在的“刷掌支付”整个过程手掌无需接触仪器,把手放在
机器上方一下就感应到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4分)
(2024•南宁市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山村迎花灯
胡赛标
故乡对元宵节迎花灯情有独钟。故乡迎花灯是巡游迎接的,像游动的一条条火龙,这与城
市悬挂花灯供人赏玩,韵味迥然不同。
故乡迎花灯多以祖楼为单位来制作花灯。这不,正月“开小正”①晚上,就有村中双桂堂的
人来“炒灯”了。咚咚锵,咚咚锵……每到一楼门口,炒灯队就扛着两架花灯,拼命敲锣打鼓,
震得人耳膜嗡嗡响,然后就在楼门口嚼嚼地放铳(chMg)……所谓“炒灯”就是炒人来迎花灯。
有一年,炒灯队来到我家祖楼奋跃堂门坪前,一直滞留不走,锣鼓喧天,火牌闪闪烁烁。大
哥打开楼门,点燃鞭炮……炒灯队见大哥接灯了,抬起大鼓,走村串巷去了。
大哥牵头做花灯。他拿着红单去集资,把谁写多少只灯,出多少钱,一一记下来,并安排楼
中的嫂子、姐妹去山上砍竹子。纸、竹材料备齐后,本楼的老老少少都来帮忙制作花灯。先制
作八只鼓子灯和写着楼名“奋跃堂”的“火牌”,敲锣打鼓“迎”到各楼去“炒灯”,全村迎
花灯的气氛渐渐浓郁起来。
竹篙灯制作较简单,经过裁竹、剖蔑、扎架、糊纸画、饰丝绦子等工序,就可做出形状各
异的走马灯、书卷灯、鼓子灯、鲤鱼灯、花篮灯等,然后每四盏灯挂在一根六尺长的竹篙上,
这竹篙一根根连接起来,并在竹篙接合处安上一支竖竿,迎灯时统一擎着走,像一条长龙,称为
“竹篙灯”。
,,迎灯”是整个元宵节的重头戏。早早吃了饭,夜色未暝,“三把连”响过三声,便可“出
灯”了,各架灯都有火牌、锣鼓作前导。各路花灯汇合到村中心“和好坊”后,停下来让观众
赏灯,并按祖上的规矩调整好各路花灯的行进次序,趁机护灯换烛,谓之“顿灯”。然后一路向
水口坝迎去。这时,村中小溪两岸早已人山人海,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一间间店铺鞭炮绵延不
绝,烛光灯彩将整个溪面照得宛如化了粉妆。
花灯队伍到江仔下后,乡贤第、世德堂、奋跃堂等九个楼的各架花灯,就沿着一条蜿蜒崎
岖的山路爬上狮形岗,到行素婆太坟地行“灯祭”。此时,一架架花灯如一条条游龙,缓缓地向
山上移动。整个坟地花灯璀璨,恍若莲花盛开……祭祖完下山时,一队队花灯,或断或连,时而
直行,时而转弯,闪闪烁烁。从山下遥遥望去,只见花灯队如火龙缓缓下山,静默无声。
第13页共37页
灯祭下来,迎灯队向胡氏家庙进发。胡氏家庙早被几百只彩灯装饰得金碧辉煌,高耸林立
的石旗杆上安放着烟花。草坪上人山人海、等候“闹灯”的到来。“闹灯”要经过穿灯、摆
灯、赛锣鼓、舞龙、戏狮、装醮、烧花几个阶段。每队花灯都要在家庙厅堂、天井、巷间穿
来穿去,烧香祭祖放炮。穿过三五回合后,花灯在后山、草坪上摆开展览,比谁的灯做得精巧,
谁的灯做得漂亮,观众评评点点,拍照赞赏……
止匕时,在胡氏家庙的天井中,赛锣鼓更是爆热。三五伙人各占一隅,锣鼓敲得铿铿锵锵,咚
咚震天,时而鼓声大作,时而渐响渐远,时而戛然而止……作鼓板的人也各具神态,各有打法,
尽情表演,一拨刚走,一拨又来,敲得人心跳也加快起来。除了赛锣鼓,还有舞龙、耍狮、装醮。
下年的狮队,下赤坑的龙队,觉坑的装醮,各有绝活,各有精彩,让观众目不暇接,痴迷不已。
“烧花”则是“闹灯”的高潮,只见条条火龙从石旗杆上腾空而起,一声脆响之后,各自散
成火树银花状,夜空顿时变成瑰丽多彩的光色海洋。天上光华璀璨,地下欢呼雀跃,全都沉浸在
狂欢之中。
“烧花”过后,花灯队次第退去,回到祖楼厅堂。大哥指派人员分成几个小队,敲着锣鼓去
送灯。花灯到时,写灯户燃放鞭炮,向送灯人递茶敬果,互致吉祥。送完灯,招呼理事吃“花灯
酒”,扛灯的小孩则吃“花灯粥”。
此时,已是半夜,各家亲友来得太多了,没有房间可睡,我们主人或到村中心看电影,或喝
茶聊天,一直到天亮……
(有删改)
【注】①开小正:旧时在粤东一带,农历正月初五叫开小正。又称“开张日”。
11.第6段画线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答:不能。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了赏灯人数之多以及迎花灯的热闹景象。
12.请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7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
此时,一架架花灯如一条条游龙,缓缓地向山上移动。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描绘出花灯队伍向山上移动的壮观景象。
13.选文主要写“迎花灯”,但为什么文中第6段和第9段都写到了观众?(3分)
答:通过描写观众人山人海的场景和各种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从侧面衬托出“迎花灯”
场面的浩大,渲染了节日热闹、喜庆的氛围,表现了人们对“迎花灯”的喜爱。
14.小邕想说服主编,把这篇文章也选入第一单元,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单元导语和单元篇
目,帮助他拟写理由。(4分)
【单元导语】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单元篇目】1.社戏/鲁迅
第14页共37页
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2.回延安/贺敬之
土人商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3.*安塞腰鼓/刘成章
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4.*灯笼/吴伯箫
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答:本文主要记叙了故乡元宵节迎花灯的详细过程,向读者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本单元的四
篇文章都是与传统文化习俗有关。所以,可以选入第一单元。
(三)古诗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存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存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存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实写,描写女子答应了男子的请求,二人相处时和谐愉快的
情景。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16.“诗者,歌也。”《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
阐述其音韵之美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雎鸠”“辗转”等双声叠韵词语的运用,使诗歌具有音调的和谐美;“左右流之”“左
右采之”“左右苇之”等重章叠句的使用,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
回环往复的美。
(2024•百色市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甲】核舟记
魏学净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
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第15页共37页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磐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
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楼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
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
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t出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揖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直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五趾,若啸呼
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箸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
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口技(节选)
林嗣环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
千犬吠。中间①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②屋许许声,抢
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里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③;人有百口,口有百
舌,不能多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④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注】①中间:其中夹杂着。②曳:拉。③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④抚尺:
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C)
A.能以径寸之木以刀劈狼首(《狼》)
B.启窗而观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不能名其一处也有仙则名(《陋室铭》)
D.里人有百手里乘奔御风(《三峡》)
18.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B)
A.甲文采用从中间到两头,先局部后整体,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核舟”。
B.甲文刻画苏、黄时,用“阅、执、抚、指、语”等词,表现两人安闲雅致的情态。
第16页共37页
C.乙文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正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D.乙文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生动逼真地摹拟出火起后众人井然有序的场面。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分)
译文:全部是就着(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3分)
译文: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20.甲文写的“核舟”,其技艺的高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答: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之物繁多;③所刻之物情态毕备;④雕刻物构思精巧。
(四)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21.《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⑴经”,
《离骚》《九章》属于“(2)集”,《墨子》《吕氏春秋》属于“(3)子(3分)
22.小明最近对古籍很感兴趣,但不知道读哪本比较好。作为他的朋友,请你结合《经典常谈》
中对古籍的阐述,从《尚书》《诗经》《战国策》《史记》《汉书》中任意挑选一本古籍推荐
给他,把推荐语写在下面。(4分)
答:示例:小明,我想向你推荐《诗经》。《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
色。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们的诗歌启蒙之作。因
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先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许多的人生道理,还可以欣赏其
语言美,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三、写作(50分)
23.根据要求写作。(50分)
生命是一条前行的路。在这条路上,总会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物与我们悄然相逢。他们
或给我们美好的回忆,或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或给我们无言的激励……
请以“与悄然相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到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
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⑴审题立意。“与悄然相逢”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悄然相逢”意味着不经意间的
相遇,这种相遇往往带有某种偶然性,但又给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影响。这里强调的是相
遇的瞬间及其后续的影响。题目中的空白部分,可以是人、事、物等,这个选择直接决定了文
第17页共37页
章的主题和内容。在立意时,我们可以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邮政ai面试试题及答案
- 自我需求测试题及答案
- 现代家具设计的流行材料分析试题及答案
- 识数与算术的幼儿园试题及答案
- 金融量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龙岩高速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特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预习知识点的土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气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禹州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烟台海阳市卫生健康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真题
- 2025四川巴中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餐饮行业合伙经营协议书
- 《互联网金融基础》第四章互联网基金
- 不间断电源装置(UPS)试验及运行质量检查表
- 学术型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评阅意见书
- 心脏超声切面示意
- 2022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应用文与读后续写范文汇总(素材)
- DB37∕T 4281-2020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 保洁服务详细方案(完整版)
- 孔明灯(Lantern)3.4使用指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