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提升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_第1页
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提升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_第2页
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提升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_第3页
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提升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_第4页
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提升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提升练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献公卒。里克①将杀奚齐②,先告荀息日:“三公子之徒将杀孺子,子将如何?”

荀息日:“死吾君而杀其手,吾有死而已!”里克日:“子死,孺子立,不亦可乎?子死,孺子废,

焉用死?”荀息日:“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我对日:'可以利公室,

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拳生者,死人复生不悔,生人不愧,贞也。'吾言既往矣,岂能

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夫“忠”之为言,中也;“贞”之为言,正也。息之所以为者有是夫?间③君之惑,排长嗣而

拥非正,其于中正也远矣。或曰:“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日:

“子以自经④于沟渎者举为忠贞也欤?”或者:“与氏、毂梁子皆以不食其言,然则为信可乎?”日:

“又不可。不得中正而复其言,乱也,恶得为信?”

狐偃之为重耳谋者,亦迂矣。国虚而不知入,以纵夷吾之昏殆,而社稷几丧。且重耳,兄也;

夷吾,弟也。重耳,贤也;夷吾,昧也。弟而昧,人犹可终也;兄而贤者,又何栗焉?使晋国不顺而

多败,百姓之不蒙福,兄弟为豺狼以相避于天下,由偃之策失也。而重耳乃始伏伏焉游诸侯,阴蓄重

利,以卒其弟死,独何心软?仅能入,而国以霸,斯福偶然耳,非计之得也。若重耳早从里克、秦伯

之言而入,则国可以无向者之祸,而兄弟之爱可全,而有分定焉,故也。夫如是,以为诸侯之孝,又

何戮笑于天下哉?

(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

【注】①里克:晋国卿大夫,晋献公的股肱之臣,太子申生(因被陷害自杀而死)的坚定拥护

者。②奚齐(前665〜前651):春秋时晋国君主,晋献公与宠妃骊姬之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的异

母弟。③间:利用。④经:缢死。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孟子》中所说的“幼而无父”之人,与《陈情表》“愍臣孤弱”中的“孤”含义相同。

B.养生,文中与“葬死”相对,和《庄子》“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中的“养生”内涵不同。

C.左氏,即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编年体史书《左传》和国别体史书《国语》据传是他所撰。

D.幸,指庆幸、高兴,与杜牧《阿房宫赋》“缰立远视,而望幸焉”一句中的“幸”词义不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本一:

奉法他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文本二: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周蔡王引为记室。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转齐州别

驾,有能名。在州四年,考绩连最。征轨入朝。时卫王爽②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

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

闻之,莫不珞操。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开皇初,诏征入朝,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俄迁息

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开皇十六年,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

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

其后请致事,上优诏听之。大业初卒官。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

野祭而去。

敬肃字弘俭,河东蒲坂人也。少以贞介知名,释褐州主簿。炀帝嗣位,迁颍川郡丞。时左翊卫大

将军宇文述当涂用事,其邑在颍川,每有书属肃。肃未尝开封,辄令使者持去。述宾客有放纵者,以

法绳之,无所宽贷。由是述衔之。八年,朝于涿郡,帝以其年老,有治名,将擢为太守者数矣,辄为

述所毁,不行。

刘旷,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人有铮讼者,辄

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所得俸禄,赈施穷乏。百姓感其德化,更相笃励,目:“有

君如此,何得为非!”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及

去宜更人无少长专注于路号送数亘里丕绝。

(节选自《隋书•循吏传》)

【注】①高祖:隋文帝杨坚。②卫王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杨爽。

A.“奉法彳原理之吏”与“奉事彳加公姥”(《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循”字含义不同。

B.“莫不改操”与“简规矩而改错”(《离骚》)两句中的“改”字含义相同。

C.“上优诏听之”与“听臣微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听”字含义相同。

D.“每以诚恕应物”与“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物”字含义不同。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目:“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

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

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藁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日:“上可试观。”上

既观,使行礼,日:“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擘,会十月。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

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

起占春。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基群失礼者。

太史公日: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冬冬儒宗。“大直若油,道固委蛇”,

盖谓是乎?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材料二:

臣光目: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

焉;用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国,则君臣有叙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

服而纪纲正焉;岂直几席之上、户庭之间得之而不乱哉!夫以高祖之明达,闻陆贾之言而称善,睹叔

孙通之仪而叹息;然所以不能中出于三代之王者,病于不学而已。”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有删节)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肄,意思是学习。与《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构词方式相同。

B.上寿,意思是三寿中之上者,谓最高的年寿。文中是向人敬酒,祝颂长寿的意思。

C.汉家,文中是汉朝、汉民族的别称。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的“汉家”意思不同。

D.比肩,文中是居同等地位的意思。与词语“比肩接踵'’的"比肩”意思不同。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二月,甲寅,诏日:“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冬呼,辄移过于下。夏,诏日:“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由德兴。

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

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笃厚,禁罔疏阔,

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太宗孝文皇帝下》)

材料二:

十四年冬,匈奴寇边,杀北地都尉卬。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

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人。上亲劳军,勤兵,申教令,赐吏卒。自欲征匈

奴,群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侯董赫、内史栾布皆

为将军,击匈奴,匈奴走。

春,诏日:“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弥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

天下,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坛场、珪币。昔先王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成,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

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于朕躬,不为百姓,朕甚峰之。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百姓不与

焉,是重吾不德也。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节选自《汉书•文帝纪》)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灾祥,指灾害,偏义复词,“灾”“祥”两个相反的词,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

B.风流,文中指风尚习俗,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流倜傥”中的“风流”不一样。

C.勒,指统率、部署,与《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勒”的词义相同。

D.愧,指感到惭愧,与《鸿门宴》“旦日沛公从百余骑”中的“从”的用法不同。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建兴㈤初,务农训兵,内治国事;国事既定,北向致讨。军旅将发,拳拳之忧实在后主,

拜表纳忠,反复曲折,专以宫中府中之事为言;且陈亲贤臣、远小人之义,荐郭攸之等使在左右。一

篇之中,三四竺莒焉,而其终章尤为切至,侯之虑抑深且远矣!

(节选自张桢《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

材料二:

武侯曷为不能兼天下?目:遭时然也。夫时者,虽圣与贤不可以违也。圣与贤知时之不可违,

则亦因之以制变,兹武侯之不能兼天下也。

武侯之得先主最晚,于时魏已迁许,孙氏已得吴,天下之势判矣。故其说先主日:“今曹操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个李,已历三世,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若

进取荆益,内修政理,以俟天下之变,则霸业可成矣。”武侯之兆基发策,已不能兼有天下者明矣。

然犹区区矫励川蜀脆陋之民,屡窥秦川者,非不知魏与吴之势犹前日也,以不忘先主之顾托,不计其

”生、险易,唯义之存,示不负汉于天下也。故又日:“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今奖率

三军,4匕定中原,此臣所以报先帝之职分也。”于是蜀之土地广狭不如魏,民力众寡不如魏,才杰之

多不如魏,曹公虽死,其遗臣老将尚存也。

(节选自郑懈《郑溪集•武侯论》)

【注】建兴(223—237):蜀汉后主刘禅年号。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意,指表达真实的心意,与《屈原列传》“三致志焉”中的“致志”词义相近。

B.江东,长江在芜湖与南京间为西南往东北流向,此江段的南岸地区一般称为“江东

C,死生,偏义复词,文中指死亡,与“置生死于度外”中的“生死”意思不同。

D.北,指向北,《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中的"东''指向东,二者用法相同。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问晏子任人,对日,地不同宜任之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也,人不同能而任之一事,不

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不能给;求焉无号,天地不能赡也。

汉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时丞相王嘉上疏日:“臣闻圣王之功在于得人。虽不

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居是国也,累代尊重,然后士人之众附焉,是以教化行而理功

立。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往者软选贤材,贤材难得,拔擢可用者,或起于囚徒。昔魏尚坐事系,文

帝感冯唐之言,拜云中太守,匈奴忌之;武帝擢韩安国于徒中,拜为梁内史,骨肉以安;张敞为京兆

尹,坐免,亡命数十日,宣帝征拜为冀州刺史,卒获其用:前代非私此三人,贪其才器有益于公家也。”

“孝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庾氏则仓庾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

官乐职,然后上下无茗耳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转相促急,又数以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

察过悉劾,发扬阴私,吏或居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营私

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人慢易之,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叛之心。前山阳亡徒苏令等纵横,

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孝成皇帝悔之,下诏书,二千石不为纵,遣使者赐金,

慰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使下。”

“孝宣爱良人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一解。生蔓,尚书希下章,为炀扰百姓,证验系理,

或死狱中。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惟陛下留神择贤,记善忘过,容忍臣子,勿责以备。”

(摘编自杜佑《通典•杂议论上》)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橇,指满足,与“其良人出,则必楂酒肉而后反”的“橇”的意思不同。

B.致,指招引、招致,与《送东阳马生序》“无从致书以观”中的“致”词义相同。

C.苟且,不循礼法,与《答司马谏议书》“人习于苟且非一日”中的“苟且”词义不同

D.故事,旧事,先例,与《六国论》“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中“故事”意思相同。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闫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

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昔者,越王勾践近侵于强吴,远愧于诸侯,兵革散空,国且灭亡,乃胁诸臣而与之盟:“吾欲

伐吴,奈何有功?”群臣默然而无对。王曰:“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易见而难使也?”计

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举首而起,目:“学哉!非大夫易见难使,是大王不能使臣也。”王日:“何

谓也?”计倪对日:“夫官位财币,王之所轻,死者,是士之所重也王爱所轻,责士所重,岂不艰哉?”

王自揖,进计倪而问焉。计倪对日:“夫仁义者,治之门;士民者,君之根本也。闿门固根,莫如正

身。正身之道,谨选左右。愿君王公选于众,精炼左右。明主用人,不由所从,不问其先。是故周文、

齐桓,躬于任贤;太公、管仲,明于知人。今则不然,臣故日殆哉。”越玉勃然目:“孤闻齐威淫沃,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盖管仲之力也。寡人虽愚,唯在大夫。”计倪对日:“齐威除管仲罪,大责任

之,至易。斯可致王,霸何足道。桓称仲父,文称太公,计此二人,曾无珪步之劳,授以上卿。传日:

'直能三公。'今年臣而不尊,使贤而不用,盖智士所耻,贤者所羞。君玉察之。”越王曰:“诚者

不能匿其辞,大夫既在,何须言哉!”计倪对日:“臣闻智者不安言,以成其劳;贤者始于难动,终

于有成。故贤君用臣,施之职而成其功!远使,以效其诚!内告以匿,以知其信;与之讲事,以观其

智;饮之以酒,以观其态。选士以备,不肖者无所置。”越王大愧,乃坏池填堑,开仓谷,贷贫乏;

乃使群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激河泉井,示不独食。行之六年,

士民一心,不谋同锌,不呼自来,皆欲伐吴。遂有大功而霸诸侯。孔子曰:“宽则得众。”此之谓也。

(节选自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计倪第十一》)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文中指“选择”,与《石钟山记》中“盖叹郦元之简”的“简”意思不同。

B.殆,文中指“疑惑”,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的"殆''意思不同。

C.除,文中指“赦免”,与《陈情表》中“除臣洗马”的“除‘意思相同。

D.置,文中指“任用”,与《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中的“置”意思不同。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宋人有酷酒者庄氏,其酒常美。或使仆往酷庄氏之酒,其狗部人,使者不敢往,乃酷他家之酒。

问目:“何为不酷庄氏之酒?”对日:“今日庄氏之酒酸。“故日:不杀其狗则酒酸。桓公问管仲日:“治

国何患?”对旦最苦社鼠夫社木且途之鼠国月抵也惠之则木焚灌之则途毁此所里苦于社鼠也。一今人君

左右,出则为势重以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谩侮蔽恶以欺于君,不诛则乱法,诛之则人主扈,此亦社鼠

也。''故人臣执柄擅禁,为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害,亦猛狗也。故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

术不行矣。

尧欲传天下于舜。鲸谏日:“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鲸于羽山之

郊。共工又谏目:“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

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日:“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故日:“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者难也。”

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蔚门。天雨,廷中有溃,太于遂驱车至于蔚门。廷理曰:

“丰不得至的门。至布门,非法也。"太子日:“王召急,不得您无潦。”遂驱之。廷理举殳而击其马,

败其驾。太子入为王泣日:“廷中多潦,驱车至茄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击臣马,华臣驾。王

必诛之。”王日:“前有老主而不逾,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是真吾守法之臣也。“乃益爵二级,而

开后门出太子,使勿复过。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A.“诛之则人主危”与“国危矣”(《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危”字含义相同。

B.“廷中有潦”与“潦水尽而寒潭清”(《滕王阁序》)两句中的“潦”字含义相同。

C.“不得须无潦”与“羌笛何须怨杨柳”(《凉州词》)两句中的“须”字含义不同。

D.“击其马,败其驾”与“齐师败绩”(《曹刿论战》)两句中的“败”字含义不同。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日:“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

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

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

晖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日:“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

方欲骞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杀之。

荀或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

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观其三顾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爰立之风。关、张、赵云,

自少结契,终身奉以周旋,吁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贰志。此因数人

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目:“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

君自取之。”千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

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日:“子义青州名士,但所

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陆逊镇西陵,权刻印置逊所,每与刘禅、

诸葛亮书,常过示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

陆逊晚年为杨竺等所谓,愤郁而死。权后见其子抗,泣目:“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

汝。”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藉,凭借、借助,与《陈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折,的“藉”意思相同。

B.即,即使,与《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固,固然,与《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但,只是,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

腺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

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

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撤,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

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

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

十月,即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士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住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日:

“争救孰与晚救?”成侯日:“不如勿救。”田忌日:“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

孙膑日:“夫韩、魏之兵未醉而救之,是吾代帏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

韩见亡,必东面而思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

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

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日:“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较齐,齐号为怯。善战

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

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日:“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

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穷

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日"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取日暮

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

知智穷兵败,乃自颈,目:“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选自《资治通鉴》)

A.“孙膑以刑徒阴见”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阴”字的含义不同。

B.“蚤救孰与晚救”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蚤”字的含义相同。

C.“顾反听命于韩也”与“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促织》)两句中的“顾”字的含义不同。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两句中的“期”字的含义相同。

参考答案:

1.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两个“孤”都是指年幼而无父亲的人。句意:我们的国君刚过世就要杀他的儿子。/怜悯我从

小丧父成了孤儿。

B.正确。奉养继位的国君。/保养生命。句意:礼葬故世的国君,奉养继位的国君。/我听了庖丁的这

番话,懂得了保养生命的道理了。

C.正确。

D.“幸,指庆幸、高兴”错误。希望。/指皇帝来临。句意:并且希望自己的弟弟死。/久久地站着远远

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献公二十六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打算杀掉奚齐,事先告诉荀息说:“三位公子的党徒将要

杀死奚齐,你打算怎么办?”荀息说:“我们的国君刚过世就要杀他的儿子,我只有一死了之!”里

克说:“如果因为你的死,奚齐依然得以立为国君,不也是很值得吗?但可惜的是即使你死了,奚齐

照样会被废黜,那么你的死又有什么用处呢?"荀息说:“先君以前曾问过我事奉国君的态度,我回

答他忠贞二字。先君问:'什么叫忠贞?'我回答说:'凡可以有利于国家,力所能及而没有不努力

去做的,就可以称作思了。礼葬故世的国君,奉养继位的国君,即使死去的人复生也不会让他觉得后

悔,对活着的人也不感到惭愧,这就可以称作贞了。‘我的话已经说出口了,怎么能既要实践诺言而

又吝惜我的生命呢?”奚齐被杀以后,荀息曾打算随奚齐而死。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忠”的意思是,把握好时机;“贞”的意思是,合于法则、道理。荀息的所做的事情中有这

些含义吗?(荀息)利用君主的疑惑,排除长兄继承王位却拥立非正统的弟弟继位,他的做法离“中

正”之道太远了。有人说:“(荀息)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不欺骗已死的君主。或许他确实有这种品

质,你为什么要非议他呢?"我说:“你认为在沟渠里自杀的举动是忠贞的行为吗?”或者说:“左

丘明、裁梁子都是不说谎的人,这样就可以认为事件可信了,可以吗?"我说:“这样认为又是不可

以的。不理解“中正”的意思却重复别人的话语,这是乱说,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狐偃给重耳出的计谋,也太迂腐了。国家空虚却不知道回国,来放任夷吾身处于昏曦危险之中,

致使国家几乎要灭亡。并且重耳,是兄长;夷吾,是弟弟。重耳,是贤能的;夷吾,是愚昧的。夷吾

是弟弟并且又愚昧,重耳回国之后他还可以善终;重耳是兄长并且又贤能,又为什么害怕回晋国呢?

让晋国发展不顺利并且有很多失败,百姓不能受到上天的福瑞,弟弟变成像豺狼一样的人,兄长不得

不在天下间躲避他,是因为狐偃计谋的失误啊。可重耳竟然开始悄悄地在诸侯间游历,暗中给自己积

蓄有利条件,并且希望自己的弟弟死,难道他的心软吗?只能做到回到晋国,并且晋国在诸侯之中称

霸,这些福气都是偶然得到的啊,不是通过计谋得到的。如果重耳早早听从里克、秦伯的话回到晋国,

那么晋国就可以没有以前的灾祸,并且兄弟之间的爱也可以保全,并且晋国也有了君主,道理就是这

样啊。如果重耳这样做,把它当作诸侯的孝道,又怎么会被天下人所耻笑呢?

(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

2.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奉法循理之吏”的“循”,遵循;句意:奉行法律遵循事理的官吏。/“奉事循公姥”的“循”,遵

循;句意: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婆婆的意见。含义相同。

B.正确。“莫不改操”的“改”,改变;句意:没有不改变节操的。/,面规矩而改错”的“改”,改变;句

意: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含义相同。

C.正确。“上优诏听之”的“听”,听从;句意:皇上特下诏书批准。/“听臣微志”的“听”,听从;句意:

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含义相同。

D.正确。“每以诚恕应物”的“物”,别人;句意:总是以诚实仁爱待人。/“善万物之得时”的“物”,自

然界的各种生物;句意:羡幕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顺乎时序茁壮生长。含义不同。

参考译文:

材料一:奉行法律遵循事理的官吏,不自夸功劳自称贤能,百姓没有什么称誉,也没有什么错误行为。

写作《循吏列傅》第五十九。

材料二:

赵轨,是河南洛阳人。父亲赵肃,担任魏国的廷尉卿。周蔡王请他做记室,升任卫州治中。高祖登基,

赵轨改任齐州别驾,有能干的名声。赵轨在齐州四年,政绩连年第一,朝廷征赵轨入朝。当时卫王杨

爽担任原州总管,皇上嫌他年轻,因为赵轨的政声很好,就授其为原州总管司马。半夜走在路上,赵

轨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稻田中,踩坏了农民的禾苗。赵轨停下马等到天亮,寻找禾苗的主人按价赔偿

而去。原州的官吏听说这件事,没有不改变节操的。

公孙景茂字元蔚,是河间阜城人。开皇初年,下诏征召公孙景茂入朝,授汝南太守。汝南郡被废弃,

公孙景茂改任曹州司马。不久升任息州刺史,法令稳妥,德教广为推行。开皇十六年,改任道州刺史。

公孙景茂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来买牛犊、鸡、猪等,分给孤儿和病弱无法生活的人。公孙景茂喜欢一

个人骑着马巡察民情,到了百姓门口就进入家中,看看百姓的家产。有持家很好的,在集会时就表扬

称赞。如有过错,就当即教诲,但不宣扬。因此人人谦让,互通有无,男子相互帮忙耕种,妇女一起

纺丝绩麻。大村几百户,像是一家人。随后景茂请求辞官,皇上特下诏书批准。大业初年死于官任。

去世的那天,各个州郡赶来奔丧的官吏百姓有数千人,有的没赶上葬礼,都望坟痛哭,随地祭祀而去。

敬肃字弘俭,是河东蒲坂人。从小因方正耿介闻名,初仕州主簿。隋炀帝继位,升任颍川郡丞。当时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执政当权,他的封邑在颍川,经常有书信嘱咐敬肃。敬肃不曾开封,就命令使者

拿回去。对宇文述的放任不受约束的宾客,敬肃用法律制裁他们,没有宽恕的。因此宇文述怀恨在心。

八年,在涿郡朝见皇帝,皇帝因为他年事已高,而且为政有好名声,多次准备提升为太守,总是受宇

文述诽谤,没有成功。

刘旷,不知是什么地方人。生性谨慎笃厚,总是以诚实仁爱待人。开皇初年,任平乡令,一个人骑着

马上任。百姓中有诉讼的,就再三晓以大义,不施行惩罚,这些人各自悔过而去。刘旷所领取的俸禄,

都救济布施给穷困的人。百姓被他的德化感动,互相劝勉说:“有这样的县令,哪能胡作非属呢?”

在任七年,风气大变,牢狱中没有囚犯,诉讼争斗绝迹,监狱都长满了草,官署厅堂可用来张设罗网

捕捉鸟雀。等到刘旷离职,官吏百姓不论老少,在道路旁号啕大哭,送行的队伍绵延几百里。

3.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习肄”是同义复合词,“作息”是偏义复合词,二者的构词方式不同。句意:于是命令群臣都

来学习。/日日夜夜辛勤劳作。

B.正确。句意:按照尊卑次序起来上前向皇帝祝寿。

C.正确。汉朝、汉民族的别称;/指唐朝。句意: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

D.正确。居同等地位;/肩并肩。句意:但是他所以终究不能与夏、商、周三代圣明君王并列。/形容

人众多而拥挤。也形容接连不断。

故选Ao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于是叔孙通担任使者去征召鲁地的三十名儒生。鲁地有两个儒生不肯前来,说:“您所奉事的

君主将近十位了,都是靠当面奉承而得到亲近富贵。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死去的人还没有安葬,受伤

的人还没有康复,又想制定礼乐制度了。从礼乐兴办的根由看,必须积累功德百年以后才能办。我们

不忍心做你所做的事。您的所作所为不合于古人,我们不去。您走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

着说:“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啊,不懂得时代的变化。”于是就和征召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

城,连同皇帝身边派来学习礼仪的和他自己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设好表示位次尊卑的标记开始练

习。练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上可以试看一下。”皇帝看后,让他们行礼,然后说:“我能

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正好十月将举行大朝会。

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诸侯大臣都在十月来朝会。这时皇帝乘坐“龙辇”从房里出

来,百官手持旗帜,传呼警戒,赞礼官员引导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级的官员依次上前向皇帝祝贺。诸

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不惊惧肃敬的。等行礼完毕,又摆下依官法酿造的酒。在大殿上侍坐的大臣

都俯伏低头,按照尊卑次序起来上前向皇帝祝寿。斟酒九巡,谒者宣布“酒宴结束”。御史执法纠察,

发现有违反礼仪的就带走。在整个朝会和酒宴过程中,没有敢喧哗失礼的人。

太史公说:叔孙通善于看风使舵,度量事务,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能够顺随时代的变化,

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最直的东西看上去好像是弯的,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大概说的

就是这类事情吧?

材料二:

司马光说:礼的功能太大了!把它用到个人身上,动与静就有了规范,所有的行为就会完备无

缺;把它用到家事上,内与外就井然有别,九族之间就会和睦融洽;把它用到乡里,长幼之间就有了

伦理,风俗教化就会美好清明;把它用到封国,君主与臣子就尊卑有序,政令统治就会成功稳定;把

它用到天下,侯就归顺服从,制纪律就会整肃严正。难道仅仅只是把它用在宴会仪式之上、门户庭院

之间维持秩序的吗?就高祖刘邦的明智通达说来,他可以聆听陆贾关于以文治巩固政权的进言而称赞

极好,目睹叔孙通所定尊崇君主的礼仪而发声慨叹,但是他所以终究不能与夏、商、周三代圣明君王

并列,就错在他不肯学习啊。”

4.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一旦出现了灾异。

B.正确。风尚习俗。/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句意:风俗归于笃实厚道。/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

礼节的拘束。

C.错误。统率、部署。/刻石记功。词义不同。句意:皇帝亲自慰劳军队,部署军队。/想起边患不平,

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D.正确。感到惭愧,以……为愧,意动用法。/使……从,带领,率领,使动用法。句意:不能为百

姓,我对此非常惭愧。/第二天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春季,二月,甲寅(十六日),文帝下诏说:“朕亲自率领天下臣民进行农耕来供应宗庙祭祀的

粮食,皇后亲自采桑养蚕来供应祭祀的祭服。制定有关此事的礼仪!”

当初,秦朝的祝官中有秘祝,一旦出现了灾异,就把造成过失的责任从皇帝身上移到臣子身上。

夏季,文帝下诏书说:“朕听说天之道,祸从怨而起,福由德而兴。百官的过失都应该由朕一人负责。

现在秘祝官员把过失的责任推给臣下,是彰显了朕的失德,朕很不赞成。应予废除!”

这一时期,文帝自身谦逊自守,而将相大臣都是老功臣,少文采而多质朴。君臣以导致秦灭亡

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了那种

互相检举、攻讦的风俗。官吏安于自己的官位,百姓乐于自己的生业,府库储蓄每年都有增加,人口

渐渐繁衍。风俗归于笃实厚道,法网宽松,有犯罪嫌疑的从宽发落,所以刑罚大量减少,甚至一年之

内全国只审判了四百起案件,出现了停止动用刑罚的景象。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太宗孝文皇帝下》)

材料二:

十四年(前166)冬天,匈奴谋划侵入边境进行劫掠,杀死北地郡都尉孙卬。文帝于是派出三

位将军率兵分别驻扎在陇西、北地、上郡,任命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驻扎在

渭河以北地区,计有战车千辆,骑兵十万。文帝亲自慰劳军队,部署军队,申明训令,奖赏全军将士。

文帝想要亲自率兵反击匈奴,群臣劝阻,一概不听。皇太后坚决阻拦文帝,文帝这才作罢。于是任命

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内史,栾布为将军,率军攻打匈奴,匈奴逃跑。

这年春天,文帝说:“我有幸得以执掌祭祀的牺牲、玉帛来祭祀上帝宗庙,登上帝位至今十四

年了。历时已经很久,以我这样一个既不聪敏又不明智的人长久地治理天下,我深感自我惭愧。应当

广泛增设祭祀的坛场和玉帛。昔日先王盼望祭祀却不祈求自己的福祉,亲厚(尊重)贤才薄待亲眷,

以民为先,以己为后,实在是英明极了。现在我听说负责祭祀上天和祖先的祠官祈求福佑,把祈求来

的福气全都送给我,却不为天下广大的老百姓祈福,我为此而感到非常惭愧。凭着我这样无德之人,

却独自享受神灵的降福,而百姓却享受不到,这就加重了我的无德。现在命令祠官祭祀要向神献上敬

意,不要为我一个人祈求什么。”

(节选自《汉书•文帝纪》)

5.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致意:表达真实的心意/致志:表达真实的想法;句意:一篇之中,反复表达此意。/再三表

现出来自己的真实想法。

B.正确。

C.错误,“置生死于度外”中的“生死”也是偏义复词,指死亡,与材料中的“死生”意思相同。句意:不

考虑死亡、危险。/不把个人的死亡利害等放在心上。

D.正确。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句意:向北平定中原/它的北面,济水

向东流。

故选Co

参考译文:

材料一:在(后主)建兴初年,(武侯)发展农业,训练士卒,对内治理国家;国内之事平定后,向

北出兵讨伐。军队将要出发之际,对后主实在怀有恳切的忧虑,于是上表献纳忠心,反复曲折,专门

言说宫中、府中之事;并且陈说亲近贤臣、远离小人的道理,推荐郭攸之等人,让他们侍奉在(后主)

身边。一篇之中,反复表达此意,而结尾处尤其恳切周到,武侯的忧虑或许很深远吧!

材料二:武侯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我)说:是他遭遇的时势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时势,即使是圣

人和贤人也无法违背。圣人和贤人知道时势不可违背,也就会根据时势来应变,这就是武侯不能统一

天下的原因。

武侯遇到先主(刘备)最晚,那时魏已迁都到许昌,孙氏已据有吴地,天下的形势已经确定了。因

此他向先主建言说:“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是不能与他争胜的。孙权占

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世,这可以与他互为外援,但是不可以谋取他。如果攻取荆州、益州,对内革

新政治,以等待天下形势的变化,那么称霸的功业就可以成功了。”武侯在创立基业、发动策划的时

候,就已经不可能统一天下了,这是很明显的了。然而(他)仍然努力磨炼川蜀地区脆弱卑贱的民众,

屡次出兵图谋秦川,不是不知道魏国和吴国的优势还像之前那么明显,而是因为不忘先主的嘱托,不

考虑死亡、危险,心中只存有臣子之义,(以此)向天下显示自己不辜负蜀汉政权。因此又说:“先帝

三次到草庐之中拜访我,(我)因此十分感奋激发。如今激励并率领三军,向北平定中原,这是我用以

报答先帝的职责啊。”当时蜀国的土地面积不如魏国,民众人数不如魏国,人才数量不如魏国,曹操

虽然已死,他的旧臣、老将都还在。

6.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满足。/吃饱。句意:要求没有止境。/那丈夫每次出门,总是吃饱了酒肉方才回来。

B.错误,词义不同。招引、招致。/求取,获得。句意:从前招引选拔贤才。/无法得到书来看。

C.正确。不循礼法。/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句意:然后上下勉励,没有不循礼法的心思。/人们

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

D.正确。句意:旧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参考译文:

景公问晏子任用人的事情,晏子回答说:土地有不同的性能,而不同性能的土地只能栽种某一种

植物,要求它什么都能生长是不可能的;人有不同的才能,而不同才能的人只能任用他办某一个方面

的事,不能苛求他什么事都取得成功。要求没有穷尽,即使聪明的人也做不到;要求没有止境,天地

也有不能满足。

汉哀帝刚刚即位,想要匡正成帝的政事,多有变动。王嘉上疏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的功绩在

于得到人才。即使不能够全都贤能,天子可以替他们挑选大臣,策立命卿来辅佐他们。据有这个封国,

历代尊敬士人重视贤才,然后众多的士人才会归附他,因此教化施行而治理的功绩建立。现在郡守的

地位比古代的诸侯还重要,从前招引选拔贤才,贤才很难得到,选拔提升可用的人,有的是从囚徒中

起用的。从前魏尚因事获罪被拘囚,汉文帝有感于冯唐的话,授任(他)云中太守,匈奴畏惧他。武

帝从被罚作劳役的人中提拔了韩安国,任命为梁的内史,骨肉因此安生。张敞做京兆尹,因罪免官,

逃亡在外数十天,宣帝征召张敞授任冀州刺史,终于得到了他的用场。前代不是偏私这三个人,而是

贪图他们的才器对国家有益处呀。”

“孝文帝的时候,官吏处于官位的有的延长到子孙,就以官名做了姓氏,仓氏、库氏就是仓库官

的后代。那些食俸二千石的大官吏也安于官位喜爱他们的职业,然后上下勉励,没有不循礼法的心思。

这以后稍稍有了变动,公卿以下的官吏相互更迭很快,又多次改变政事,司隶、部刺史考察到官吏有

过失就都加以弹劾,宣扬隐私。官吏有的在位几个月就辞官了,送走旧的迎来新的,相互往来于道路。

中等才能的人苟且屈从以寻求保全,下等才能的人心怀恐惧顾全自身,谋求私利的人增多了。食俸二

千石的官吏更加轻微卑贱,官吏百姓都轻慢他们。众人知道他们容易倾危,稍有失意就产生背叛的心

思。前时山阳逃亡的役人苏令等人恣意横行,官吏士人面临患难,没有谁愿意守义殉节而死,这是因

为郡守、诸侯相的威权平时就被剥夺了。孝成皇帝懊悔这件事,颁下诏书,二千石官吏不再以故意放

纵的罪名加以处罚,派使者赏赐黄金,宽慰他们的心。确实是认为国家有危急,还得责令二千石官吏

办理,二千石官吏的威权在危难时得到发挥,才能统率下属和百姓。”

“孝宣皇帝爱护那些善于治民的官吏,有奏章弹劾,就把事情留在禁中,遇有赦令一概解除。旧

例,尚书很少发布奏章,是炀劳搅扰百姓的,证实了就拘囚惩处,有死在狱中的。奏章文中一定有“敢

告之”的字样才发布。希望陛下留心选择贤才,记取好处忘掉过失,容忍臣子,不要为了寻求完备而

责备他们。”

7.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选择/简略。句意:选择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叹惜郦道元的简略。

B.正确。疑惑/危险。句意:(大王的话真)让人(感到)疑惑啊!/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

彻,打起仗来百战就不会有危险。

C.错误。赦免/授予官职。句意:齐威王赦免了管仲的罪行。/任命我为洗马。

D.正确。任用/丢弃。句意:如今您任用大臣却不尊重他们。/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

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

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

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

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从前,越王勾践近受强大的吴国的侵略,远受诸侯各国羞辱,武力耗尽,国家行将灭亡,于

是胁迫群臣并与他们商量说:“我打算讨伐吴国,怎么做才能取得成功?”大臣们默默不语,无以

应对。越王勾践就(对群臣)说:“君主处境不好,臣子应该感到耻辱。君主蒙受耻辱,臣子应该以

死效忠。为什么(我与)大臣们见面容易,却难以驱使(他们)呢?”计倪年少位卑,他的位置靠后,

就抬头起身,说道:“(大王的话真)让人(感到)疑惑啊!(我看)并非(大王与)大臣们见面容

易,却难以驱使(他们),而是大王您没有能够(好好地)驱使大臣们。”越王勾践问道:“(您这话)怎

么讲?“计倪回答说:“那些官位和钱财,是大王您所看轻的东西,(为义)而死,是大夫们所看重

的。大王您吝惜自己所看轻的官位与钱财,却拿大夫们所看重的(为)义(而死)来要求他们,这样做难

道不是太难了吗?”越王勾践对计倪拱手行礼,让他走到近前来向他请教。计倪回答道:“(施行)

仁爱与道义,是国家(能够)安定太平的途径;官吏和百姓,是国君(依靠)的根本。施行仁义与巩固根

本,(都)比不上端正自己的品德。端正自己品德的途径在于谨慎地挑选身边的近臣。希望大王您从众

人中(仔细)挑选,精心磨炼身边的近臣。圣明的君主用人,不任用自己所偏爱的人,不考究他们的出

身。因此,周文王、齐桓公,亲自践行任用贤能的人,姜太公、管仲,明晓识别贤士的方法。如今(您)

却不是这样,(所以)我说(我)很疑惑。”越王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听说齐威王恣纵逸乐,

却多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靠的是管仲的力量。我虽然愚钝,唯在(依靠)大夫(摆脱当下的困境”

计倪回答说:“齐威王赦免了管仲的罪行,把重大的责任托付给他,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这样做

能够推行王道,称霸的事哪里值得一提呢。齐桓公称管仲为叔父,周文王称姜子牙为太公。考察这两

个人,连极微小的功劳都没有建立,竟然被授予上卿的职位。经传上说:正直贤能的人可以当上三公。

如今您任用大臣却不尊重他们,驱使贤士而不肯重用他们。这是聪明、贤能的大臣们所感到羞耻的事

情。希望大王您明察!”越王说:“诚信的人不会隐瞒自己的话。大夫们都在,又何必多说!”计倪回

答说:“我听说聪明的人不乱说话,来成就自己的功劳;贤能的人从难事做起,最终有所成就。所以

圣明的君主任用大臣,给他职权让他把事情做成;让他出使远方,以此让他献出忠诚之心。在朝内把

隐秘的事告诉他,来了解他的诚信;与他讨论事情,以考察他的智慧;让他喝酒,来观察他的仪态。

遴选贤士以备用,没有才德的人(就)不要任用。”越王(听后)非常惭愧,就凿开护城河,填平堑壕,

打开谷仓发放谷物(给灾民),把钱借给穷困的人;又让大臣们亲自慰问身患疾病的人,亲自视察死者

的丧礼,不为难贫困不遇之士,尊重德行好的人;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疏浚河道,把井水引为泉流,

以示不独自享用。推行了六年,官民同心同德,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有了急难的事情)

不用招呼自行来(帮忙)都想讨伐吴国。最终建立大功称霸诸侯。孔子说:“君主宽厚仁爱,就能得到

人民的拥戴。”说的就是这种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