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化学变化-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专练(解析版)_第1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专练(解析版)_第2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专练(解析版)_第3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专练(解析版)_第4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专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01物质的化学变化

目录

1.命题趋势解读:明考情、知方向

2.核心知识脉络:搭基础、建体系

3.重难考点诠释:知重难、掌技巧、攻薄弱

考点01物质的变化

考点0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考点03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04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考点05化学方程式

考点06基本反应类型

4.限时检测训练:重难通关、争分培优

命题趋势解读

知识点三年考情分析2025考向预测

物质的变化和属于基础题,分值为1~4分;以选择题和预计2025年仍会以选择题和填空

性质填空题考查居多。内容多为常见的生活现题的形式考查物变化和性质的判断

象,科学技术,传统文化,用文字或图形和区别。命题方向重点是考查学生阅

来描述物质的变化及性质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

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等相

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考必考内容;分值为2~6分,多种题型预计2025年还会以多种题型考查。

考查。考查方向有:命题方向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

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理解和应用;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③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④化学反应的微观示图等

化学方程式及是中考必考内容;分值8~15分,四种题型预计2025年在填空、选择题中考查

基本反应类型均会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会涉及基本反应类型;在选择、填空、推

3~5个;有关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结合断题,工艺流程题,计算题中都会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一起考查。对化学方程式进行考查。

核心知识脉络

,化学变化: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f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和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

r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I物质的性质与用途—I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

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1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物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的质量守恒定律

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应用—<

化守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学恒

定进行各物质间量的计算

变律六个不变:元素各类;元素质量;物质总

质量;原子各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

化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两个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一个可能变:分子数目

化学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各物质间的

质量比;各物质间的粒子个数比

化学方程式

式抒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基步骤:写、配、注、查

化合反应:多变一,A+B-AB;分解反应:一变多,AB-A+B

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一换一,A+BC-AC+B;

复分解反应:价不变、两交换;AB+CD-AD+CB

重难考点诠释

1

考点0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变,只是粒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2.化学变化

直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的粒子。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

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但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

考点0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

(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

性等。

2.化学性质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可燃性、稳定性、助燃性等。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是物质的固

有属性。性质决定用途,用途是性质的反映。

考点03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三五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匾王会重新组

合形成新的物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会发生变化,因而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及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会发生变化,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

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必然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应应物的质量

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总和”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的质量。若反应中有气体参与或生成,要考虑

气体的质量。

(4)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对象是“质量”,不包括其他物理量,如体积等。

4.质量守恒定律理解

(1)六不变

①微观三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

②宏观三不变: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质总质量不变。

(2)化学反应中可能会的变:元素的化合价、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反应中一定会变的:微观一分子的种类、宏观一物质的种类。

考点04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小;猜想2:不变;猜想3: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加

设计与实验:

实验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反应原理4P+5O2注2P2。5Fe+CuSC)4二=Cu+FeSC)4___

实验仪器天平、锥形瓶、带导管的单孔塞、气球、酒精灯、药匙天平、锥形瓶、胶塞、镶子

实验药品红磷铁钉、硫酸铜溶液

红磷9„

实验装置

(1)取出天平,调平衡,待用;(1)取出天平,调平衡,待用;

(2)取适量红磷,放入锥形瓶中(瓶下事先放入少量的(2)在锥形瓶中加入约30mL稀硫酸铜溶

细砂)。将盛红磷的锥形瓶、绑有小气球的玻璃管一起液,将几根打磨光亮的铁钉和盛硫酸铜溶

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添加祛码,并移动游码,使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读出读数,

实验操作

天平平衡;记录;

(3)取出锥形瓶及导管,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3)将铁钉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

灯的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4)将反应后烧杯和内容物放到天平上再

并将红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次称量,读出读数,记录。将两次称量的

观察天平平衡情况结果加以比较

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气球在实验过程中“先鼓后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颜

实验现象瘪”,红磷燃烧后,锥形瓶放到天平上,天平仍然保持色逐渐变浅(如果时间足够长,可看到

平衡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浅绿色),两次称量结

果相同

实验结论红磷燃烧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且些

实验现象:盐酸与碳酸钠粉末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再次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天平不再平衡。

解释与结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a+2HC1=2NaCl+H?。+CO2T,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反应生成的

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没有称量到,导致反应后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减少。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由于实验中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所以如果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中扣除没有参

加反应物质的质量,可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普遍遵守的规律,即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理论上,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但对有气体参加,或是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并注意防止反应中容器体积变化所带来装置所受浮力的影响。

(3)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才修_、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考点05化学方程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1)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2)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3)化学式书写错误。

(4)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5)错标或漏标寸”(气体生成符号)、工(沉淀符号)。

3.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1)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2)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一般留到最后配平。

(3)配平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

(4)刚开始配平,可让化学计量数是分数。配平结束后“=”两边化学计量数翻倍,全部变为整数。

4.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1)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之比为一定值;

(3)在化学方程式中,任意两种物质的质量变化量之比,等于这两种物质的质量份数之比,即等于这

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1)设未知数(通常求谁设谁);

(2)写出题目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

(4)列出比例关系式(注意实际质量后面要带单位)并求解;

(5)写出答案,答。

考点06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A+BfAB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AB—A+B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

换单;A+BC-AC+B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双不换,价不变;

AB+CD-AD+CB。

5,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规律

在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没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分解反应,一定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

置换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6.非基本反应类型

(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如甲烷烧的燃烧:CH4+2O2=^B=CO2+2H2OO(燃

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钢铁生锈都属于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uO十C0/=Cu十COz,不属于(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置换反应。

(3)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它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中和反应不是基本

反应类型。例:NaOH+HCl=NaCl+H2O0

限时检测训练

考向0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1.(2024•四川南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湿法炼铜C.海水晒盐D.黏土烧瓷

【答案】C

【解析】A、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湿法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黏土烧瓷,瓷器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o

2.(2025•河南安阳市一模)冰雪同梦,亚洲同心。2025年2月7日晚,举世瞩目的哈尔演第九届亚洲冬季

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体育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开幕式上的下列环节,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光影交织出绚丽图案B,漫天烟花竞相绽放

C.会徽“超越”光芒四射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答案】B

【解析】A、光影交织出绚丽图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漫天烟花竞相绽放,燃放烟花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会徽“超越”光芒四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考向0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3.(2024•河北中考)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盐水用于选种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答案】C

【解析】A、盐水用于选种,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氢氧化铝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4.(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石墨作电极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乙醇作燃料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A

【解析】A、石墨可用于制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而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

B、一氧化碳用于冶金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而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

C、乙醇作燃料是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而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熟石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呈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利用化学性

质,故D错误。故选:Ao

考向0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判断

5.(2025•广州模拟)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活性炭净水一化学性质B.海水晒盐一化学变化

C.树根“变”根雕——物理变化D.一氧化碳有毒——物理性质

【答案】C

【解析】A、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将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吸附至其表面,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

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树根“变”根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一氧化碳的毒性属于化学性质,故

选项错误。故选:Co

6.(2025•陕西西安市碑林区模拟)性质决定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使人类生产、生活变得更美好。

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可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B.在食品袋内添加铁粉进行防腐

C.CO2可用来作气体肥料D.氧气用于气割、炼钢、医疗、潜水

【答案】A

【解析】A、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

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利用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A选项符合题意;

B、在食品袋内添加铁粉进行防腐,是因为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消耗氧气和水,从而防

止食品变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的是铁的化学性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用来作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等新物质,发生了化

学变化,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用于气割、炼钢、医疗、潜水,气割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使金属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炼

钢是利用氧气与碳等杂质反应;医疗中供给呼吸,潜水时供给呼吸等,这些过程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利

用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o

考向04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

7.(2025•山东济南模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后质量不变

B.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

C.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燃烧的质量与氧气消耗的质量之和

D.通过生成物的元素组成推测,蜡烛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

【答案】C

【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B、蜡烛减少的质量加上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选项错误;

C、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故选项正确;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

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

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o

8.(2025•山东青岛模拟)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蜡烛时,蜡烛的质量越来越少,所以这个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100g水完全蒸发可以得到100g水蒸气,这个规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4g木炭在16g氧气中充分燃烧必然生成20g二氧化碳

D.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氧气的质量为16g

【答案】D

【解析】A、蜡烛燃烧的产物水与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最终总质量越来越小,但该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

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B、100g水完全蒸发可以得到100g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选项说法错误。

占燃

C、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八MCO2,参加反应的碳、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12:32:44=3:8:11,4g木炭在16g氧气中充分燃烧,氧气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20g,故

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0g-24g=16g,

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考向05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9.(2024•山西)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密闭容器中少量小苏打与少量白醋反应

的质量测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增加B.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都不变

C.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D.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总质量

【答案】C

【解析】A、小苏打是反应物,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以及整个装置的总质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o

10.(2025•江苏南京模拟)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们曾经做了如图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填“偏左”“偏右”或“居中”),原因是。该反应是否符合

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

(2)乙中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

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

确的是(填“前一种”或“后一种”)。

(3)由以上实验可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必须在中进

行。

【答案】(1)偏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符合。

占燃

(2)防止炸裂锥形瓶底;4P+5O2八'丛、2P2。5;后一种。

(3)密封装置。

【解析】(1)图甲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原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该反

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乙中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防止炸裂锥形瓶底;在点燃的条件下,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

占燃

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八、'&、2P205;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

不平衡,是因为白磷燃烧放热,导致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待锥形瓶冷却后,气球收缩,重新放到托盘天

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因此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

(3)由以上实验可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必须在密封装置中进行。

考向06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11.(2024•四川乐山)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其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二醇

的说法正确的是()

o碳原子

・氧原子

乙二醇o氢原子

A.化学式为CH3OB.相对分子质量为62

C.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D.一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元素组成

【答案】B

【解析】A、由乙二醇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1个乙二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

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C2H602,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2+1x6+16x2=62,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乙二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6=1:3,故选

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2.(2024•江苏常州)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C2H4)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戊

A.甲的化学式为C2H6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

C.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A、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1个甲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则甲的化学式为C2H6,

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是1个乙烷分子与1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了1个乙烯分子、1个

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水分子,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0:44=15:22,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o

考向07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3.(2024•江苏常州中考)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CuFeS2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

CuCl+Fe〈h+2X无水乙二胺CFeS,+4NH4cl.则可推测X是()

A

A.NH3B.(NH4)2SC.NH4C1D.(NH4)2SO4

【答案】B

【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铜、氯、铁、硫、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4、1、0、0、0,反应

后的生成物中铜、氯、铁、硫、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4、1、2、4、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

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氮原子、1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2个氮原子、

8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H4)2So故选:Bo

14.(2024•山东临沂)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

反应前的质量/g40352

反应后的质量/g4X534

A.x=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答案】C

【解析】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40g-4g=3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

量为36g;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丁是生成

物,生成的质量为34g-2g=32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36g-32g=4g,故x

的数值为3+4=7,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36g:32g=9: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5.(2024•山东滨州中考)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反应

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g

16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D.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答案】D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2g-8g=4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4g;

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8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6g-8g=8g;

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应不变,故X的数值为6。

A、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2g:8g=3: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不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无法确定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否为1:2,故选项

说法错误。故选:D。

考向08化学方程式

16.(2024•黑龙江大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铝溶于稀硫酸:A12O3+2H2so4=2A1SC)4+2H2O

B.铁溶于稀盐酸:2Fe+6HCl=2FeC13+3H2T

C.氢气还原氧化铜:CUO+H2=CU+H2O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uSO4+2NaOH=Cu(OH)21+Na2sCM

【答案】D

【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A12O3+3H2SO4=A12(SO4)

3+3H2O,故选项错误。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12+H2f,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UO+H2△CU+H2O,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

17.(2024•四川自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

写正确的是()

A.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A1+O2=A1O2

B.铁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13+3H2T

占燃

C.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O2八CO2+H2O

D.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13+3H2O

【答案】D

【解析】A、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正确的

化学方程式为4A1+3O2=2A12O3,故选项错误。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12+H2f,故选项错误。

占燃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2H5OH+3O2…寓、2co2+3H2O,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

考向09基本反应类型

18.(2024•广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珍藏着一枚长满红锈的鱼钩,它承载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辛和

战友情。鱼钩生锈涉及反应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由4Fe(OH)2+2H2O+O2=4Fe(OH)3可知,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Bo

19.(2025•湖南长沙一模)明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火法炼铜的方法。火法炼铜的一个主要

反应是:CU2S+O2=S吗2CU+S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CU2S+O2里吧2CU+SO2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考向10由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0.(2024•湖南长沙)某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为99%,小丽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她取9g该

小苏打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54.6g。(已

知:2NaHCO3+H2sO4=Na2SO4+2CO2T+2H20,其它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1)计算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为g;

(2)请计算该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并判断包装袋上碳酸氢钠含量的标注是否准确。(写出

计算过程及结果,结果精确到0.1%)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为:9g+50g

-54.6g=4.4g;

(2)设该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H2sO4=Na2SO4+2CO2f+2H20

16888

x4.4g

168%

884.4g

x=8.4g,则该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X1OO%=93.3%,93.3%<99%,所以包装袋上碳

9g

酸氢钠含量的标注不准确。

答:包装袋上碳酸氢钠含量的标注不准确。

21.(2025•广西柳州市城中区模拟)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

中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2)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4

(2)80%o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质量是:100g+100g-199.6g

=0.4g;故答案为:0.4;

(2)设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12+H2T

652

X.4g

65x

2~0.4g

x=13g

则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x100%=80%

100g

答: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80%。

1.(2024•河北中考)如图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疯rl1r

・■

A.捶打织品B.梳理丝线C.缝制衣物D.烧炭熨烫

【答案】D

【解析】A、捶打织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梳理丝线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缝制衣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烧炭熨烫,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可制作铅笔芯B.干冰用于灭火

C.氯气可用于探空气球D.活性炭可用于冰箱除味剂

【答案】B

【解析】A、石墨可制作铅笔芯是利用石墨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于灭火是既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

烧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氯气可用于探空气球是利用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活性炭可用于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3.(2024•四川自贡)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场景中主要含化学变化的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B

【解析】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和雪的自然现象,这个过程中,

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火烧不尽”描述的是野火燃烧的现象,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描述的是大风将屋顶的茅草卷走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只是茅草的

位置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瀑布从高处落下的壮观景象,这个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

和形态发生了改变(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等),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也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误;故选:Bo

4.(2025•湖北武汉模拟)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明代《天工开物》所记述的化学知识丰富多彩、引人入

胜。下列描述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五金•黄金》中记述“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

B.《燔石•石灰》中记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

C.《丹青•朱》中记述“凡将水银再升朱用,故名银朱(即硫化汞)”

D.《燔石•胆研》中记述“铁器淬于胆帆水中,即成铜色也“

【答案】A

【解析】A、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是指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C、凡将水银再升朱用,故名银朱,金属汞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汞,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

思;

D、铁器淬于胆矶水中,成铜色也,铁发生反应生成了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硫黄的国家,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曾提到纯硫提炼法。下列关于硫的性质描

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淡黄色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