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湘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湘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湘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湘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限时规范特训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广东梅州模拟,6~7]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中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1~2.解析:第1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更,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推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D正确。第2题,读图,依据气温变更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A表述正确。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更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B表述正确。图中降水变更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则C表述错误。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没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则D表述正确。答案:1.D2.C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动身,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幻想。下图为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4.沿途自然带变更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海拔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3~4.解析:第3题,从北京至哈萨克斯坦沿途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土耳其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发育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德国柏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发育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C。第4题,该旅游线路位于中纬度,经验了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过程,沿途自然带的变更主要受水分的影响,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选D。答案:3.C4.D5.[2024·北京卷,8]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该山地()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上升递增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更、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上升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在15℃以上,且山麓海拔低,低于500米,应当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答案:C[2024·安徽安庆模拟]有学者据我国古代《管子·地员篇》里描述,依据现代华北地区的海拔,顺次绘制出树木分布图。读下图完成6~7题。6.枢榆植被类型为()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解析:由“依据现代华北地区”,图示枢榆位于海拔500米以下(为基带)等信息,结合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可推断枢榆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答案:B7.不同高度树种不同,主要是由于()A.光照的差异B.降水的差异C.热量的差异D.土壤的差异解析:图示不同高度树种不同,而不同高度热量必定有差异,同时影响树种类型最主要的因素是热量,故C正确。光照对植被种类影响不大;土壤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对树种影响不大。答案:C[海南卷]我国自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自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9题。8.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9.喇叭沟门有自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8~9.解析:第8题,依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9题,依据我国自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自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旁边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柔降水发生变更,生成自然白桦林。答案:8.C9.D[2015·江苏单科,15~16]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依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缘由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11.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缘由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10~11.解析:第10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广,所以选D。第11题,森林分布主要受水分影响,地势较高区域,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河谷和平地有冻土发育不利于树木生长,所以选C。答案:10.D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24·全国卷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探讨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上升呈单峰变更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上升,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上升;在更高海拔区域,相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削减。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觉,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削减,植物多样性异样;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遇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2)推断在未遭遇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推断依据。(6分)(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缘由。(6分)(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渐渐缩小的缘由。(6分)解析:(1)依据材料中揭示的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上升呈单峰变更规律。可发觉阴坡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在2000~2300米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出现异样,未按规律呈现多样性增加的特点。(2)材料揭示该苔原带仅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削减。这“部分地区”是指阳坡苔原带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干扰的状况下,植物多样性明显少于阴坡。(3)阳坡太阳辐射强,热量足,气温高于阴坡,蒸发量大。材料中告知阴、阳坡降水量差别不大,而湿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多少,所以阳坡湿度小于阴坡。(4)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随海拔上升缩小,说明自然条件的差别变小。主要缘由在于,海拔越高,阴、阳坡面积减小,阴、阳坡水热差异变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答案:(1)遭遇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上升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剧烈)。(6分)(2)(未遭遇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更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6分)(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缘由: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6分,每点2分)(4)随着海拔上升,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加。(6分,每点3分)13.[2024·山东临沂模拟,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缘由。(8分)(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缘由。(6分)(3)推想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缘由。(8分)解析:(1)图示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区,该处热带雨林成因是“地形+迎风坡+暖流”。(2)留意是两个问题:丰富和独特。丰富可从环境多样角度分析,独特可从地域孤立而进化慢、人为干扰少角度分析。(3)可从自然环境变更和人为干扰角度分析。答案:(1)热带雨林;(2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2分)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2分)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2分)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