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7.1 燃烧和灭火_第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7.1 燃烧和灭火_第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7.1 燃烧和灭火_第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7.1 燃烧和灭火_第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7.1 燃烧和灭火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燃烧和灭火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

一、导入新课

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

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

二、推进新课

燃烧的条件

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

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在烧

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

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师: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生:薄铜片上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

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

师:水中的白磷怎样才能燃烧?

生: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只要想办法使它与氧气接触就可以使其

燃烧。

实验步骤: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如下图),观察现象。

现象:白磷在热水中燃烧。

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

条件呢?

生:需要氧气。

师:注意事项:(1)白磷和红磷不要放得太近。如果红磷和白磷放得太靠近了,白磷燃烧放

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2)烧杯中的热水不能太少。因为热水太少,会使得传递的热量不足,温度低于白磷的着火

点,白磷也不会燃烧。

师: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

叫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师:燃烧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能给人类带来益处的。火灾也时时

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师:观看火灾图片。

师:如何灭火?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到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生:灭火可通过以下方法:

1.清除或隔绝可燃物

2.隔绝空气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

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生:观看实际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及其原理。

师:1.如何熄灭酒精灯?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力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灭火器是比较常见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器。

生:阅读《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课本第131页表7-2)

师:阅读了表7-2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灭火。只要控制物质

燃烧的任一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目的。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者同时满

(3)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足,缺一不可

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或隔绝可燃物

2.隔绝空气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

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本节课所选材料,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

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课内容

和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时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体

验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

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

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

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

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

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

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

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

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

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

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

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

许违章操作。

第2课时易燃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