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2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生物学原理对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有很多启示。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中主要运用“物质循环”原理的是()A.中耕松土 B.间作套种 C.种养结合 D.棉花摘心2.研究表明,在保卫细胞中,液泡膜Cl-转运蛋白高表达,促进液泡中Cl-积累以调节细胞渗透压。保卫细胞失水皱缩会使植物气孔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保卫细胞中Cl-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保卫细胞液泡吸收Cl-时植物的气孔是张开的C.液泡膜Cl-转运蛋白高表达更容易观察到质壁分离D.液泡膜Cl-转运蛋白高表达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3.研究人员利用AI预测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以及活性位点,最终准确预测出脂肪族、芳香族和芳基脂肪族腈酶的底物范围。该研究主要体现的酶特性是()A.酶具有专一性 B.酶具有高效性C.酶具有催化作用 D.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课中进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染色体数目判断有丝分裂各个时期B.解离和制片使细胞分散开来的原理不同C.无法从一个视野中观察到特定时期细胞时,需要重新制作装片D.统计各时期细胞数目计算出细胞周期的时长5.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或②的膜上都可能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③轴突以及套在其外面④髓鞘共同构成神经纤维C.若⑤属于传出神经末梢,则该末梢与腺体可形成效应器D.③④可能参与形成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膀胱收缩6.通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裂殖酵母1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的imr序列(imr1L-GFP),并只选择在杂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其中一条上标记imr1L-GFP.下列关于减数分裂Ⅰ时GFP信号的叙述,错误的是()A.联会时期一个荧光点 B.赤道板附近一个荧光点C.一个荧光点移向一极 D.两个荧光点移向两极7.正向遗传学是从突变表型到基因,反向遗传学是通过基因寻找突变表型。下列研究或技术属于反向遗传学范畴的是()A.孟德尔研究豌豆高茎与矮茎的遗传 B.摩尔根研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遗传C.利用X射线获得的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D.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目标基因8.双链DNA分子对紫外线(波长260nm)有吸收能力(用吸光度表示),并且双链DNA分子在解开螺旋后,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会增强。现有两份双链DNA分子样品,在不同温度下两个样品的吸光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NA样品1比样品2含有更多的G—C碱基对B.在温度小于b时,样品1中的DNA分子尚未开始解开螺旋C.样品1比样品2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温度、解旋酶、RNA聚合酶都会改变双链DNA分子吸光度9.在猕猴桃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调节着果实的发育和成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猕猴桃果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有关B.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C.由题图可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D.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10.家鼠对人类有很大危害,运用种群数量变化原理可以对家鼠等有害动物进行有效控制。下列措施中,不是从环境容纳量角度考虑的是()A.采取药物防治和器械捕杀B.将家鼠食物储藏在安全处C.减少家鼠挖造巢穴的场所D.养殖或释放家鼠天敌生物11.啤酒是以麦芽、水为主要原料,加啤酒花,经酵母菌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并可形成泡沫的发酵酒。下列与啤酒工业化生产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的目的是诱导大麦种子产生淀粉酶B.糖化过程中的关键酶是淀粉酶,该酶是一种不耐高温的酶C.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主发酵阶段完成D.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后发酵后啤酒才适合饮用12.某患者表现为肌无力,呼吸困难,为确定病因,做了相关生化检测,结果如下表。基于细胞呼吸过程的分析,下列对其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乳酸/(mmol/L)丙酮酸/(mmol/L)正常组1.10.09疾病组1.50.1A.葡萄糖分解发生异常 B.线粒体的数量可能减少C.产生的NADH可能更多 D.产生的热量可能更多13.红树林湿地的土壤碳库会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如图表示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土壤有机碳(SOC)储量。无瓣海桑林和无瓣海桑伐迹地(伐迹地,砍伐时间1~2年)形成于新生光滩,而秋茄林和人工鱼塘则改造自原始光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新生光滩和原始光滩是对照样地B.秋茄林的土壤固碳优势主要体现在浅层土壤C.深层土壤中的SOC储量在各土地覆盖类型间差异不大D.伐迹地与无瓣海桑对比说明人类活动对SOC储量影响不大14.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双链DNA病毒,下图表示HPV侵入机体后,免疫系统作出的部分应答反应,穿孔素、颗粒酶有利于靶细胞的裂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HPV侵入人体细胞后,其遗传物质可能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B.穿孔素、颗粒酶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C.乙细胞、辅助性T细胞均参与图中甲细胞的活化过程D.图中的甲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15.果蝇灰体和黄体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兴趣小组用一只灰体果蝇和一只黄体果蝇杂交,根据杂交结果绘制出部分后代果蝇的系谱图①,再从杂交后代中选择雌雄果蝇杂交,绘制出部分后代系谱图②和③,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可以判断黄体为隐性性状 B.①③后代灰体和黄体比例约为1:1C.②后代灰体和黄体的比例约为3:1 D.②③后代黄体果蝇可能为雌性16.四环素诱导调控表达系统是一种用于诱导基因表达的调控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和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下图是四环素抑制型系统(Tet-off)的模式图,下游基因是四环素抗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四环素存在时,tTA蛋白与TRE结合,启动下游基因表达B.四环素会使tTA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影响tTA蛋白与TRE的结合C.导入该系统的大肠杆菌可以在含有四环素的环境下生长D.四环素的浓度对下游基因的表达程度不会产生影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常见的外来入侵杂草。研究人员通过野外模拟实验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一天中的光合作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为该入侵物种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其中高光强为自然光照不遮光处理,中光强、低光强和弱光强为进行不同程度的遮光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光照中的红光主要是被______吸收,其中的能量会转移到____________中用于暗反应的______过程。(2)根据曲线图判断,在弱光强下,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加拿大一枝黄花光合速率______呼吸速率;在低光强和弱光强下,12:30时净光合速率都最低,阐述原因可能是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试提出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18.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的抗利尿激素(ADH,一种九肽类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CDI),后者为肾性尿崩症(NDI),其临床特点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回答下列问题:(1)在细胞内合成ADH的场所是______。若人体分泌的ADH增加,则对尿液起到______(填“浓缩”或“稀释”)的作用。(2)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是通过细胞膜上的______进行的,这种水分子运输的方式属于______。(3)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变所致,下丘脑或垂体病变会导致尿崩症原因是______。(4)可以使用ADH来治疗______(填“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在治疗该尿崩症时能否口服ADH?原因是______。(5)尿崩症与糖尿病患者都有多饮、多尿的症状,在临床上容易误诊,但二者也有明显不同的症状,它们是______(写出两点)。19.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如富含N、P等元素的工、农业废水大量排放,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某些藻类过度生长繁殖,以至于在水面上形成一张绿毯,这种现象称为“水华”。回答下列问题:(1)形成水华的既有真核生物,如______,也有原核生物,如______。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2)N、P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的形式流动。生态系统N、P循环的渠道是______。(3)由于人类活动,出现“水华”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由于人类活动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最终导致大量水生动物死亡和生态平衡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由于水生动物大量死亡,进而导致该淡水生态系统受破坏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在这一过程中,影响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______。(4)在治理“水华”时,通过种植挺水植物、投放草食性鱼类,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20.研究发现Ⅰ型巩膜胶原蛋白(主要成分是C1蛋白)表达异常,导致巩膜胶原积累减少,巩膜变薄不能扩张引发近视。某兴趣小组通过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探究近视发生的机理。回答下列问题:(1)有小组成员认为:C1蛋白表达异常引发近视体现了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阐述你对此的观点和理由:______。(2)基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C1蛋白表达异常,兴趣小组做出两个假设。假设一:C1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假设二:C1基因发生了表观遗传修饰(如甲基化)。为验证假设,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单眼形觉剥夺(MD)4周形觉剥夺眼MD-T形觉剥夺恢复(1周)形觉剥夺恢复眼对侧未形觉剥夺眼MD-C对侧未形觉剥夺眼常态饲养4周常态眼常态饲养(1周)常态眼注:实验动物为小鼠;标准笼中饲养条件:12h明亮/12h黑暗;实验处理:出生23d的小鼠随机分为2组。可通过形觉剥夺形成近视。①分析实验设计,写出可以形成对照的具体组别是____________(写出两种不同对照方式)。②为验证假设一,根据表格材料,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结果显示基因未发生突变。③为验证假设二,研究人员测定了C1基因的相关指标,如图所示。据图从不同对照方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④根据表观遗传的概念,若要确定近视是一种表观遗传还需要提供______方面的证据。21.油菜RAV2基因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员构建了RAV2基因编辑载体,并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化油菜下胚轴,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用消毒液对油菜种子进行处理后,紧接着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完成消毒后的种子进行播种,待长出______后进行外植体制备。(2)用提取的质粒转化农杆菌一般先用______处理农杆菌,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______的生理状态。将阳性菌加入LB培养基进行摇菌的最终目的是______。(3)外植体转移到M1和M2培养基,再转移到M3和M4培养基,阐述该过程中外植体发生的一系列变化:__________________。M3和M4培养基营养成分基本相同,培养基成分上主要的不同是____________。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2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生物学原理对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有很多启示。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中主要运用“物质循环”原理的是()A.中耕松土 B.间作套种 C.种养结合 D.棉花摘心【答案】C【解析】【分析】1、立体农业又叫生态农业,是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等。2、间作套种时不同植物高矮结合,可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不同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则合理地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内的水分和无机盐。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和无机盐等。【详解】A、中耕松土主要是为了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根系进行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等生理活动。主要目的不是促进物质循环,A错误;B、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它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物在空间、光照、养分等资源利用上的差异,提高了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作物的种间互补优势,增加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目的不是促进物质循环,B错误;C、在种养结合模式中,养殖动物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可以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经过微生物的分解等过程,其中的有机物被转化为无机物,重新回到土壤中供植物吸收利用;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等生产的有机物又可以为养殖动物提供食物。这样形成了一个物质循环利用的体系,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的平衡,C正确;D、棉花摘心是去除棉花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从而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提高产量,目的不是促进物质循环,D错误。故选C。2.研究表明,在保卫细胞中,液泡膜Cl-转运蛋白高表达,促进液泡中Cl-积累以调节细胞渗透压。保卫细胞失水皱缩会使植物气孔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保卫细胞中Cl-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保卫细胞的液泡吸收Cl-时植物的气孔是张开的C.液泡膜Cl-转运蛋白高表达更容易观察到质壁分离D.液泡膜Cl-转运蛋白高表达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答案】D【解析】【分析】1、保卫细胞吸水,叶片气孔开启;保卫细胞失水,叶片气孔关闭。2、运用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详解】A、Cl⁻转运蛋白促进液泡中Cl⁻积累以调节细胞渗透压,所以Cl⁻进入液泡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B、液泡吸收Cl⁻时植物的气孔可能是关闭的,B错误;C、液泡膜Cl⁻转运蛋白高表达更不容易观察到质壁分离,C错误;D、液泡膜Cl⁻转运蛋白高表达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保卫细胞更容易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放,有利于植物通过气孔吸收CO2,D正确。故选D。3.研究人员利用AI预测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以及活性位点,最终准确预测出脂肪族、芳香族和芳基脂肪族腈酶的底物范围。该研究主要体现的酶特性是()A.酶具有专一性 B.酶具有高效性C.酶具有催化作用 D.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催化作用特点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详解】A、B、C、D、根据题干信息“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以及活性位点”可知,该研究主要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专一性主要体现在酶与底物的特异性结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课中进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染色体数目判断有丝分裂各个时期B.解离和制片使细胞分散开来的原理不同C.无法从一个视野中观察到特定时期细胞时,需要重新制作装片D.统计各时期细胞数目计算出细胞周期的时长【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判断有丝分裂各个时期需要结合染色体的形态、位置、数目等现象,只观察染色体数目还不足以判断各个时期,A错误;B、解离和制片中都有使细胞分散开来的操作,解离主要是利用解离液的作用,制片主要是利用物理按压,原理不同,B正确;C、无法从一个视野中观察到特定时期的细胞时,可通过移动装片观察不同区域的细胞,不需要重新制作装片,C错误;D、统计各时期细胞数目只能算出各个时期的相对时长,不能计算出细胞周期的时长,D错误。故选B。5.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或②的膜上都可能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③轴突以及套在其外面的④髓鞘共同构成神经纤维C.若⑤属于传出神经末梢,则该末梢与腺体可形成效应器D.③④可能参与形成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膀胱收缩【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详解】A、①为树突,②为胞体,①或②的膜可能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可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B、神经元的轴突以及套在其外面的髓鞘共同构成神经纤维,B正确;C、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形成效应器,C正确;D、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③④可能参与形成交感神经,但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收缩,D错误。故选D。6.通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裂殖酵母1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的imr序列(imr1L-GFP),并只选择在杂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其中一条上标记imr1L-GFP.下列关于减数分裂Ⅰ时GFP信号的叙述,错误的是()A.联会时期一个荧光点 B.赤道板附近一个荧光点C.一个荧光点移向一极 D.两个荧光点移向两极【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联会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杂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其中一条上标记imr1L-GFP,联会时期只有一个荧光点,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此时赤道板附近一个荧光点,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此时一个荧光点移向一极,C正确;D、荧光蛋白标记的是着丝粒,减数分裂Ⅰ着丝粒不会分裂,所以只有一个荧光点,D错误。故选D。7.正向遗传学是从突变表型到基因,反向遗传学是通过基因寻找突变表型。下列研究或技术属于反向遗传学范畴的是()A.孟德尔研究豌豆高茎与矮茎的遗传 B.摩尔根研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遗传C.利用X射线获得的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D.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目标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B、孟德尔研究茎高和摩尔根研究眼色都是根据性状到基因,根据题意,属于正向遗传学,因此与题意不符,A、B错误;C、利用X射线可以改变基因,但不知道是哪个基因改变了,是根据突变表型研究相关基因,也属于正向遗传学,不符合题意,C错误;D、CRISPR/Cas9技术敲除目标基因,观察目标基因改变后会出现什么性状,是根据基因寻找突变表型,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8.双链DNA分子对紫外线(波长260nm)有吸收能力(用吸光度表示),并且双链DNA分子在解开螺旋后,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会增强。现有两份双链DNA分子样品,在不同温度下两个样品的吸光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NA样品1比样品2含有更多的G—C碱基对B.在温度小于b时,样品1中的DNA分子尚未开始解开螺旋C.样品1比样品2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温度、解旋酶、RNA聚合酶都会改变双链DNA分子的吸光度【答案】C【解析】【分析】DNA变性的本质原因是:DNA双螺旋分子结构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疏散,双链裂解变成单链,进行解链反应,解链后即称为DNA变性。【详解】A、从图中看,样品2比样品1的DNA分子更容易解开螺旋,说明DNA样品1比样品2含有更多的G—C碱基对,A正确;B、在温度小于b时,样品1中的DNA分子尚未开始解开螺旋,在温度为b时才开始解开螺旋,B正确;C、样品2比样品1的DNA分子更容易解开螺旋,样品2比样品1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D、图中显示温度会改变DNA分子的吸光度,解旋酶、RNA聚合酶都会引起双链DNA分子解开螺旋,从而使吸光度增大,D正确。故选C。9.在猕猴桃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调节着果实的发育和成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猕猴桃果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有关B.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C.由题图可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D.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3)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4)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5)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详解】A、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与猕猴桃果实体积增大无关,A错误;B、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C、由题图可知,猕猴桃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激素不同,有一定的顺序性,C正确;D、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基因的表达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A。10.家鼠对人类有很大危害,运用种群数量变化原理可以对家鼠等有害动物进行有效控制。下列措施中,不是从环境容纳量角度考虑的是()A.采取药物防治和器械捕杀B.将家鼠食物储藏在安全处C.减少家鼠挖造巢穴的场所D.养殖或释放家鼠天敌生物【答案】A【解析】【分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一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环境条件改善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减少生物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增加天敌可以降低环境容纳量。【详解】A、采取药物防治和器械捕杀,这是直接针对家鼠个体进行捕杀,使家鼠种群数量在短期内快速减少,而不是通过改变环境容纳量来控制家鼠数量,A正确;B、将家鼠食物储藏在安全处,家鼠可获取的食物资源减少,环境容纳量会降低,因为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食物资源是影响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之一,B错误;C、减少家鼠挖造巢穴的场所,家鼠的生存空间变小,环境容纳量也会随之降低,生存空间同样是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关键因素,C错误;D、养殖或释放家鼠天敌生物,家鼠面临的被捕食压力增大,其生存受到限制,环境容纳量会降低,天敌因素对环境容纳量有重要影响,D错误。故选A。11.啤酒是以麦芽、水为主要原料,加啤酒花,经酵母菌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并可形成泡沫的发酵酒。下列与啤酒工业化生产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的目的是诱导大麦种子产生淀粉酶B.糖化过程中的关键酶是淀粉酶,该酶是一种不耐高温的酶C.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主发酵阶段完成D.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后发酵后啤酒才适合饮用【答案】B【解析】【分析】1、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罐内发酵,产品分离、提纯等方面。2、糖化过程要利用大麦发芽时产生的淀粉酶把淀粉水解,利用赤霉素处理麦,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发酵结束后,发酵液中仍有些活着的微生物,为了延长啤酒的保存期,要利用消毒方法杀死啤酒中的大多数微生物。【详解】A、使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的目的是让大麦种子没有发芽时也能产生淀粉酶,A正确;B、糖化之前进行过焙烤,但淀粉酶并没有失活,说明该酶是一种耐高温的酶,B错误;C、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C正确;D、经过主发酵后,啤酒还不适合饮用,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后发酵后啤酒才适合饮用,D正确。故选B。12.某患者表现为肌无力,呼吸困难,为确定病因,做了相关生化检测,结果如下表。基于细胞呼吸过程的分析,下列对其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乳酸/(mmol/L)丙酮酸/(mmol/L)正常组1.10.09疾病组1.50.1A.葡萄糖分解发生异常 B.线粒体的数量可能减少C.产生的NADH可能更多 D.产生的热量可能更多【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详解】分析表格可以发现,两组相比,疾病组乳酸含量上升,丙酮酸含量差异不大,很可能是线粒体异常所致,如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内有氧呼吸过程受阻等,所以释放的能量更少,NADH的合成也更少。故选B13.红树林湿地的土壤碳库会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如图表示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土壤有机碳(SOC)储量。无瓣海桑林和无瓣海桑伐迹地(伐迹地,砍伐时间1~2年)形成于新生光滩,而秋茄林和人工鱼塘则改造自原始光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新生光滩和原始光滩是对照样地B.秋茄林土壤固碳优势主要体现在浅层土壤C.深层土壤中的SOC储量在各土地覆盖类型间差异不大D.伐迹地与无瓣海桑对比说明人类活动对SOC储量影响不大【答案】D【解析】【分析】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候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详解】A、无瓣海桑林和伐迹地来自新生光滩,秋茄林和鱼塘来自原始光滩,所以新生光滩和原始光滩是对照样地,A正确;B、秋茄林0~50cm土壤的SOC储量明显高于下层,故秋茄林的土壤固碳优势主要体现在浅层土壤,B正确;C、从黑色图柱可以发现,各样地50~100cm土壤的SOC储量差异不大,说明深层土壤中的SOC储量在各样地的差异不大,C正确;D、伐迹地与无瓣海桑对比差异不大,主要原因是伐迹地的砍伐时间不长,并不能说明人类活动对SOC储量影响不大,从鱼塘的数据来看,人类活动对SOC储量影响还是很大的,D错误。故选D。14.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双链DNA病毒,下图表示HPV侵入机体后,免疫系统作出的部分应答反应,穿孔素、颗粒酶有利于靶细胞的裂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HPV侵入人体细胞后,其遗传物质可能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B.穿孔素、颗粒酶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C.乙细胞、辅助性T细胞均参与图中甲细胞的活化过程D.图中的甲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主要是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甲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所以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是识别并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细胞免疫不能清除病原体,还要借助体液免疫和吞噬细胞的作用。【详解】A、HP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遗传物质可能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A正确;B、穿孔素、颗粒酶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C、甲细胞(即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乙细胞(即靶细胞),与乙细胞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有关,这说明乙细胞参与了甲细胞的活化过程,另外,甲细胞的活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C正确;D、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由原来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D错误。故选D。15.果蝇灰体和黄体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兴趣小组用一只灰体果蝇和一只黄体果蝇杂交,根据杂交结果绘制出部分后代果蝇的系谱图①,再从杂交后代中选择雌雄果蝇杂交,绘制出部分后代系谱图②和③,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可以判断黄体为隐性性状 B.①③后代灰体和黄体比例约为1:1C.②后代灰体和黄体的比例约为3:1 D.②③后代黄体果蝇可能为雌性【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果蝇灰体和黄体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根据系谱图的情况,①可以判断黄体为隐性性状,如果是显性则①中子代雌果蝇全为黄体,A正确;B、C、②③的亲本是从①的子代中选择的,假设控制灰体、黄体的等位基因为A、a,则三组亲本的基因型是XaY×XAXa、XAY×XAXa、XAY×XaXa,①③后代灰体和黄体的比例约为1:1,②后代灰体和黄体的比例约为3:1,B、C正确;D、②③后代黄体果蝇都为雄性,D错误。故选D。16.四环素诱导调控表达系统是一种用于诱导基因表达的调控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和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下图是四环素抑制型系统(Tet-off)的模式图,下游基因是四环素抗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四环素存在时,tTA蛋白与TRE结合,启动下游基因表达B.四环素会使tTA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影响tTA蛋白与TRE的结合C.导入该系统的大肠杆菌可以在含有四环素的环境下生长D.四环素的浓度对下游基因的表达程度不会产生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详解】A、B、有四环素存在时,四环素与tTA蛋白结合,导致tTA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无法与TRE结合,致使下游基因无法启动表达,A错误,B正确;C、下游基因是四环素抗性基因,在有四环素的情况下该系统会抑制下游基因的表达,所以导入该系统的大肠杆菌无法对四环素有抗性,C错误;D、四环素与tTA蛋白的特定部位结合,四环素浓度对其与特定位点结合的效率有影响,则对下游基因的表达程度有影响,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常见的外来入侵杂草。研究人员通过野外模拟实验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一天中的光合作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为该入侵物种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其中高光强为自然光照不遮光处理,中光强、低光强和弱光强为进行不同程度的遮光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光照中的红光主要是被______吸收,其中的能量会转移到____________中用于暗反应的______过程。(2)根据曲线图判断,在弱光强下,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加拿大一枝黄花光合速率______呼吸速率;在低光强和弱光强下,12:30时净光合速率都最低,阐述原因可能是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试提出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叶绿素(或“叶绿素a和叶绿素b”)②.ATP和NADPH③.C3的还原(2)①.小于②.光照强度低,光合作用强度低,此时随着温度上升,呼吸作用相对比较强(3)在入侵地多种一些分枝较密的乔木和灌木,提高生境的郁闭度【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2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O2的过程。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小问1详解】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吸收的光能经过光反应后转移到ATP和NADPH中,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小问2详解】在弱光强下,加拿大一枝黄花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净光合速率都小于0,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低光强和弱光强下,12:30时净光合速率都最低,主要原因是光照比较弱,光合作用比较弱,这时呼吸作用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强,所以净光合作用都最低。【小问3详解】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遮阴程度比较高会显著制约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光合作用,所以可以提高加拿大一枝黄花生境的郁闭度,种植一些枝叶多的阳生树种,比如当地的常绿阔叶树种。18.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的抗利尿激素(ADH,一种九肽类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CDI),后者为肾性尿崩症(NDI),其临床特点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回答下列问题:(1)在细胞内合成ADH的场所是______。若人体分泌的ADH增加,则对尿液起到______(填“浓缩”或“稀释”)的作用。(2)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是通过细胞膜上的______进行的,这种水分子运输的方式属于______。(3)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变所致,下丘脑或垂体病变会导致尿崩症的原因是______。(4)可以使用ADH来治疗______(填“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在治疗该尿崩症时能否口服ADH?原因是______。(5)尿崩症与糖尿病患者都有多饮、多尿的症状,在临床上容易误诊,但二者也有明显不同的症状,它们是______(写出两点)。【答案】(1)①.核糖体(内质网)②.浓缩(2)①.水通道蛋白②.协助扩散(3)ADH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4)①.中枢性②.不能,若口服,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会水解ADH(5)尿崩症患者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尿崩症患者没有多食现象,糖尿病患者有多食现象【解析】【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排出,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小问1详解】ADH是一种九肽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它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和内质网)。ADH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因而ADH分泌增加,重吸收的水增多,则排出的尿液较少,尿液变浓。【小问2详解】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是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行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小问3详解】ADH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因而,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后,血液中ADH的量会减少,导致尿崩症。【小问4详解】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体内ADH缺乏,肾性尿崩症是由于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因而可以用ADH治疗中枢性尿崩症。若口服ADH,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会水解ADH。【小问5详解】尿崩症与糖尿病在症状上的区别有:尿崩症患者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尿崩症患者没有多食现象,糖尿病患者有多食现象。19.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如富含N、P等元素的工、农业废水大量排放,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某些藻类过度生长繁殖,以至于在水面上形成一张绿毯,这种现象称为“水华”。回答下列问题:(1)形成水华的既有真核生物,如______,也有原核生物,如______。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2)N、P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的形式流动。生态系统N、P循环的渠道是______。(3)由于人类活动,出现“水华”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由于人类活动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最终导致大量水生动物死亡和生态平衡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由于水生动物大量死亡,进而导致该淡水生态系统受破坏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在这一过程中,影响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______。(4)在治理“水华”时,通过种植挺水植物、投放草食性鱼类,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答案】(1)①.绿藻②.蓝细菌③.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①.含N、P的有机化合物②.食物链和食物网(3)①.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②.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或“抵抗力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③.正反馈调节(4)挺水植物与藻类在竞争阳光等环境资源中占有优势,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草食性鱼类可以捕食藻类【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小问1详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形成水华的既有真核生物,如绿藻,也有原核生物,如蓝细菌。【小问2详解】物质循环中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流动的,因此N、P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N、P的有机化合物的形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小问3详解】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由于人类活动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最终导致大量水生动物死亡和生态平衡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或抵抗力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污染的水体导致水生动物死亡,水生动物死亡进一步导致水体污染加剧,这种调节机制为正反馈调节。【小问4详解】种植挺水植物可以和藻类竞争阳光、营养物质等资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投放草食性鱼类,鱼类可以捕食藻类,通过捕食关系减少藻类数量。所以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是通过竞争和捕食关系来抑制藻类过度生长繁殖,起到治理“水华”的效果。20.研究发现Ⅰ型巩膜胶原蛋白(主要成分是C1蛋白)表达异常,导致巩膜胶原积累减少,巩膜变薄不能扩张引发近视。某兴趣小组通过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探究近视发生的机理。回答下列问题:(1)有小组成员认为:C1蛋白表达异常引发近视体现了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阐述你对此的观点和理由:______。(2)基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C1蛋白表达异常,兴趣小组做出两个假设。假设一:C1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假设二:C1基因发生了表观遗传修饰(如甲基化)。为验证假设,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单眼形觉剥夺(MD)4周形觉剥夺眼MD-T形觉剥夺恢复(1周)形觉剥夺恢复眼对侧未形觉剥夺眼MD-C对侧未形觉剥夺眼常态饲养4周常态眼常态饲养(1周)常态眼注:实验动物为小鼠;标准笼中饲养条件:12h明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