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课题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时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2.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思考。3.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二、教材分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游记,学习要求是重视课文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本文虽以游踪观察点变化为线索,但也穿插着作者的身体感受,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所以应引领学生重点理解。本文的语言很独特,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教学计划安排2课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壶口瀑布》,对游记有一定的了解。但两篇文章在游记写法上有很大不同。本课写景重视主观感受,景物描写偏重于主观化、印象化。所以讲授时还是要突出这课重难点的。
四、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重点)2.学习字词。3.了解作家及写作背景,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重点)
第二课时1.学习特色的景物描写方法。(重点)2.赏析语言,探究马丽华的语言风格。(难点)3.深度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特色的景物描写方法。教学难点:赏析语言,探究马丽华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用七下课文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和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呈现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今天我们跟着马丽华一起去各拉丹冬欣赏大自然的神奇风光。【展示目标】略【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内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见闻和感受,描写了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回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裸露()黧黑()冻疮()霹雳()砾石()虔诚()蠕动()眩晕()蜷卧()腈纶()皱褶()挪动()草坝子()气喘吁吁()接踵而至()熠熠烁烁()黧黑:形容黑。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懈怠:松懈懒惰。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纺织成毛线,布料等。流苏:下垂的穗子,装饰在马车、帐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状物,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速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2)写在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的尊荣。(初见各拉丹冬)第二部分(3-11)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远观冰塔林、近观冰塔林。)第三部分(12-15)写第二天的见闻感受。___(赞美壮丽自然,抒发攀登精神)【知人论世走近作者、了解背景】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中共党员。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背景: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跳读文章理解作者情感】找到能够表达作者见到雪山和冰塔林时强烈感受的词语或句子。教师讲解:虔诚无所不能琼瑶仙境、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带着虔诚而去,带着震撼而归。【承上启下】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结构,识记了字词,了解了作家及写作背景,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下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语言风格,深度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推荐】推荐课下看视频《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读马丽华的《藏北游历》。第二课时【研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出声朗读课文,并圈点批注出写景的句子和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请你再读课文,带着感情,用舒缓的语调,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完后用横线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然后思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教师讲解明暗两条线索。所见——明线所感——暗线【研读课文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呢?】请你以第5自然段、第10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中相关的景物描写的句子为例探究。教师以这三句话为例讲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写景重写神,主观感受、想象和客观描写融为一体,从眼前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研读课文文中多次写自己的身体状况,这与写景有什么关系?】请以第3段、第6段和第9段为例探究。教师讲解:1.使读者在阅读“所见"的同时,也读到了“见者”,体会到作者的坚强和乐观,阅读感受也更亲切、真实、可信;2.“悖反"的写法,使文章产生独特的内在张力,也使文章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研读课文请结合下列语句,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1.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了自然力所能刻画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2.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3.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有如霹雳舞的“太空步”。教师讲解:音乐美、有哲理、有幽默感。【结束语】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这篇文章景物描写的特点及语言风格。通过作者笔下的景物,我们理解了作者对自然敬畏和崇仰之情。这也是她坚持多年在西藏工作和用她的笔描绘西藏的动力所在。游记的整体内容一般是对景物风貌的描写,但表达的重点却是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无论是作为作者还是读者,我们都应该寻找外在的旅程能够反映内在旅程的方法。这不仅是优秀游记的意义,也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田小学年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 红橙可爱卡通校园安全模板
- 区块链技术教育应用探索与案例
- 中介分销合同范例
- 办公自动化新趋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行业应用案例
- 幼儿园新入职小班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模版
- 医疗健康数据治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 信托公司合同范例
- 小儿肺炎的护理
- 专业商铺转让合同范例
- 村里安全隐患排查
- 雨季燕窝知识讲座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多元文化多样魅力》
- 昆虫的生存技巧和适应能力
- 危急值报告制度培训课件
- 2022年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系统招聘公办幼儿园副园长考试真题
- 锂电池出租合同范本
- 咽喉癌病历书写
- DB63T 2187-2023 丹巴腮扁叶蜂监测技术规程
- 基坑降水计算-潜水完整井-非完整井
-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件:《嘴巴里的小精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