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特训1
内环境与物质进出内环境的途径(时间:15分钟满分:50分)A1.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O2、O2、葡萄糖、尿素、乳酸等均可出现在⑥中B.图中⑤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⑥C.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须达到动态平衡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疱中的液体是指⑦解析:葡萄糖、尿素、O2、CO2、乳酸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均可出现在⑥(组织液)中,A正确;图中⑤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⑥(组织液)和④(血浆),B错误;稳态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状态,C错误;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疱中的液体是指⑥(组织液),D错误。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人体的内环境主要由①②③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③渗回②和渗入①的量相差不大D.③和①的成分及各成分含量相同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B错误;③(组织液)渗回②(血浆)的量比渗入①(淋巴)的量要多,C错误;③(组织液)和①(淋巴)的成分不完全相同,各成分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D错误。3.如图是正常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②表示组织细胞,③④⑤表示不同的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图中③④⑤依次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直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胰腺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⑤为血浆,A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④⑤,B错误;④中的蛋白质可以直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③,但③中的蛋白质一般不能直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④,C错误;若②为胰腺细胞,血液由①流向⑤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故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静脉端的氧气,D正确。A.图中③④⑤依次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直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胰腺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4.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A.图中①②④等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其中①②④等构成了细胞外液,A正确;①(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B正确;图中②(组织液)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C错误;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以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D正确。A.图中①②④等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5.人体内,外界空气中的O2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CA.3层 B.4层
C.5层 D.6层解析:在人体中,外界物质O2进入血管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O2从外界环境进入肺泡中,经过呼吸道,并未穿过任何生物膜;二是O2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O2在穿过时先进细胞,再出细胞,共穿过2层细胞膜,同样,毛细血管壁也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O2在进入毛细血管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三是O2要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综合上述三点,该过程至少要穿过5层膜。6.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D.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D.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解析:CO2是细胞呼吸产生的,所以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A错误;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共要穿过7层生物膜,B错误;由图可知:①→②表示物质的消化过程,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C正确;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其内的液体均为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D错误。7.(2023·浙江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种细胞(A、B、C)和各种细胞外液(甲、乙、丙)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A.组织水肿是由于A、B、C中的液体增加造成的B.a→b→c和d→e→f可以分别表示O2
和CO2扩散的方向C.丙中的糖进入B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3层膜D.甲、乙、丙中的液体总量少于A、B、C中的液体总量A.组织水肿是由于A、B、C中的液体增加造成的B.a→b→c和d→e→f可以分别表示O2
和CO2扩散的方向C.丙中的糖进入B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3层膜D.甲、乙、丙中的液体总量少于A、B、C中的液体总量解析:组织水肿是由于乙(组织液)中的液体增加造成的,A错误;氧气由红细胞携带,运送到组织细胞各处,首先从红细胞扩散进入血浆,从而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可以用a→b→c表示O2
的扩散方向;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产生,首先扩散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可以用d→e→f表示CO2扩散的方向,B正确;丙(血浆)中的糖进入B(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一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生物膜)+1层组织细胞膜=3层膜,C正确;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甲、乙、丙(细胞外液)中的液体总量少于A、B、C(细胞内液)中的液体总量,D正确。8.(2024·台州期中)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红细胞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调节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A.血浆的pH能维持在7.35~7.45之间,主要是因为含有缓冲对H2CO3/Na2CO3B.人体组织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红细胞并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至少穿过了10层磷脂分子层C.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失水现象A.血浆的pH能维持在7.35~7.45之间,主要是因为含有缓冲对H2CO3/Na2CO3B.人体组织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红细胞并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至少穿过了10层磷脂分子层C.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失水现象解析:血浆中有缓冲pH的缓冲对,如H2CO3/NaHCO3,它们使血浆pH能维持在7.35~7.45之间,A错误;人体组织细胞中的CO2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扩散进入红细胞至少需要穿过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红细胞膜,共6层膜。一层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至少穿过了12层磷脂分子层,B错误,随着CO2的进入,细胞内溶质增加,渗透压增大,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吸水现象,C错误。9.(2024·台州质检)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右图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与内环境可能的物质交换途径,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体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A.液体c中的物质进入d中,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B.内环境稳态是指b、c、d三种体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4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d与c相比,d中的蛋白质含量又比c高D.d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尤其是蛋白质的含量A.液体c中的物质进入d中,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B.内环境稳态是指b、c、d三种体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4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d与c相比,d中的蛋白质含量又比c高D.d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尤其是蛋白质的含量解析:由图可知液体c是淋巴液,液体d是血浆,淋巴液中的物质进入血浆是通过毛细淋巴管直接汇入血管的,不需要穿过生物膜,A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指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B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D错误。10.(2024·十校联盟联考)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的物质相互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A.图中a、b、c、d四种液体中,蛋白质总量最高的可能是aB.a3一定是红细胞,在人体内成熟后没有细胞核C.液体d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需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3层生物膜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cA.图中a、b、c、d四种液体中,蛋白质总量最高的可能是aB.a3一定是红细胞,在人体内成熟后没有细胞核C.液体d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需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3层生物膜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c解析:分析题图,图中a代表细胞内液,b代表组织液,c代表淋巴,d代表血浆,a、b、c、d4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可能是a(细胞内液),A正确;分析题图,a3是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B错误;d血浆中的O2进入白细胞或血管上皮细胞参与需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3层生物膜(c细胞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C正确;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和c(淋巴),D正确。11.如图表示药物经注射(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到达相关细胞的过程,图中a、b、c、d的名称分别是(
)B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解析:肌肉注射时,药物先进入组织液,然后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浆和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故图中a、b、c、d分别为组织液、血浆(或淋巴)、淋巴(或血浆)、组织液,B正确。1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或器官,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B.Ⅰ可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Ⅳ可表示皮肤C.若从Ⅱ处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乙的渗透压可能会下降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经过甲、乙、丙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B.Ⅰ可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Ⅳ可表示皮肤C.若从Ⅱ处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乙的渗透压可能会下降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经过甲、乙、丙解析:乙与丙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一方是血浆一方是组织液,又因为丙的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淋巴液,丙是组织液,因此乙是血浆,A正确;Ⅰ是循环系统,Ⅲ与内环境是双向交换,可表示呼吸系统,Ⅳ可表示皮肤,B正确;若从Ⅱ处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乙(血浆)渗透压下降,C正确;并非所有细胞都需要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从消化道中获取葡萄糖等营养物质,D错误。13.(2024·湖州期末)如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正常人体内四种不同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A.乙中可能含有去甲肾上腺素、胆固醇、尿素、糖原等物质B.机体通过甲可以实现蛋白质的回收,从而使乙保持较低的蛋白质浓度C.丁可能为神经细胞内液,其通过细胞膜与丙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获取营养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甲、乙、丙中的物质浓度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解析:据图分析,甲为淋巴,丙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不可能是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C错误;乙是组织液,不含糖原,A错误;乙中的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安全文化引领下的医疗事故防范新思路
- 医疗保险费用的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 医学影像诊断与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应用探讨
- vhdl考试总结模版
- 2025年趣味亲子运动会活动总结模版
- 入职合同和正式合同范例
- 借款房屋抵押合同范例
- 个人公司转让合同范例
- 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方法与策略
- 2025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学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2025年河南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苯甲酸福格列汀片-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运输机场机坪运行管理规定
- DB62-T 4134-2024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
- 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含答案)
- 美术创作行业艺术品损坏免责协议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 供水管网漏损更新改造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课题申报参考: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专业技能人才“岗课赛证”融通路径研究
- 2025年度合伙人利益共享及风险分担协议范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