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方案_第1页
新能源行业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方案_第2页
新能源行业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方案_第3页
新能源行业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方案_第4页
新能源行业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行业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方案TOC\o"1-2"\h\u2372第1章储能技术概述 4113751.1储能技术发展背景 410531.2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 4223891.3储能技术分类与特点 413427第2章电化学储能技术 596902.1铅酸电池储能技术 5205272.1.1铅酸电池工作原理 5200992.1.2铅酸电池功能改进方法 5124772.1.3铅酸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5130222.2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5124752.2.1锂离子电池材料 5282452.2.2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510662.2.3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5149002.2.4锂离子电池发展趋势 5182162.3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546112.3.1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580612.3.2钠离子电池材料 690542.3.3钠离子电池研究现状 6285402.4其他电化学储能技术 6117252.4.1固态电池 6197242.4.2金属空气电池 6230882.4.3液流电池 6178722.4.4其他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概述 63769第3章物理储能技术 64623.1抽水蓄能技术 6111503.1.1基本原理 681943.1.2技术特点 6157423.1.3研发与应用现状 6175903.2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6244393.2.1基本原理 6203933.2.2技术特点 622093.2.3研发与应用现状 782553.3飞轮储能技术 7133793.3.1基本原理 7164623.3.2技术特点 7311983.3.3研发与应用现状 7210653.4超导磁储能技术 779763.4.1基本原理 7178813.4.2技术特点 7150493.4.3研发与应用现状 711811第4章化学储能技术 7302114.1氢储能技术 7121054.1.1氢储能原理与优势 7114454.1.2氢储能关键技术与挑战 8258334.1.3氢储能应用场景 8261974.2硫酸铁锂电池储能技术 8290964.2.1硫酸铁锂电池原理与特点 8142934.2.2硫酸铁锂电池关键技术与挑战 8102564.2.3硫酸铁锂电池应用领域 8239484.3流体电池储能技术 8325744.3.1流体电池原理与优势 855374.3.2流体电池关键技术与挑战 8231034.3.3流体电池应用场景 8180534.3.4流体电池的发展趋势 87942第5章新型储能技术 967795.1金属空气电池储能技术 9169925.1.1金属空气电池基本原理与分类 9226225.1.2金属空气电池的特点与挑战 9170435.1.3金属空气电池储能技术研发进展 9299445.1.4金属空气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9128485.2纳米材料在储能中的应用 9181785.2.1纳米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 915445.2.2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9265475.2.3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10248135.3光化学储能技术 10274515.3.1光化学储能基本原理 10144165.3.2光化学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10254125.3.3光化学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10269505.4热化学储能技术 10190285.4.1热化学储能基本原理 10304255.4.2热化学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10182835.4.3热化学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1017344第6章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侧的应用 11295186.1风电储能应用方案 11273766.1.1蓄电池储能系统 11218476.1.2飞轮储能系统 11137366.1.3超导磁储能系统 11153176.2光伏储能应用方案 11253156.2.1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11297436.2.2铅酸电池储能系统 11213336.2.3流动电池储能系统 11188026.3水电储能应用方案 1216346.3.1抽水蓄能电站 1291966.3.2钠硫电池储能系统 12306376.3.3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1215105第7章储能技术在电网侧的应用 12107957.1储能在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 1247137.1.1调峰调频的必要性 12217397.1.2储能调峰调频技术原理 1216387.1.3储能调峰调频技术的应用案例 1217677.2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备用电源 1217257.2.1备用电源的重要性 126717.2.2储能备用电源技术原理 13241887.2.3储能备用电源技术的应用案例 13223507.3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1358327.3.1微电网的概念与特点 13115097.3.2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形式 13136467.3.3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案例 138594第8章储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13233088.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13187478.1.1动力电池类型及特点 13119148.1.2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 13122838.1.3动力电池功能提升策略 1353108.2快速充电技术 14295988.2.1快速充电原理及分类 1456828.2.2快速充电对电池功能的影响 14319508.2.3快速充电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14312618.3电池管理系统技术 14230928.3.1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及架构 14121818.3.2电池状态估计技术 1454928.3.3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技术 1474278.3.4电池热管理技术 1422848第9章储能技术的安全性及环境影响 14287989.1储能技术安全性分析 14145529.1.1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 1481229.1.2储能系统电气安全性 15114419.1.3储能系统机械安全性 15319159.2储能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15135859.2.1电池储能技术环境影响 15112809.2.2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 15232759.3储能技术的环境友好型发展 15300809.3.1环保型储能技术发展 15184979.3.2储能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15247509.3.3环保政策与标准对储能技术的影响 1515562第10章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2918110.1储能技术政策与市场分析 16223710.2储能技术创新方向 161040510.3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161814810.4储能技术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建议 16第1章储能技术概述1.1储能技术发展背景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具有清洁、可再生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不稳定、间歇性等缺点。储能技术作为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其研发与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全球储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1.2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储能系统可以平衡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降低因发电不稳定导致的电网负荷冲击,提高电网运行质量。(2)优化能源结构。储能技术可以帮助实现新能源的高比例接入,促进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减少环境污染。(3)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储能系统对新能源发电进行调度,可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小时数,降低弃风、弃光等现象,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4)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储能技术为新能源在分布式发电、微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了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有助于实现能源消费的多元化。1.3储能技术分类与特点储能技术按照能量存储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机械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这类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等优点,但受地理条件限制,建设成本较高。(2)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易于大规模部署等优点,但存在寿命、安全性等问题。(3)电磁储能:包括超级电容器、电感器等。这类技术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但能量密度较低,适用于功率型应用场景。(4)热能储能: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实现能量存储,如相变材料储能、热水储能等。热能储能具有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各类储能技术特点如下:(1)机械储能: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响应速度相对较慢、地理条件限制。(2)电化学储能:响应速度快、易于大规模部署、寿命相对较短、存在安全性问题。(3)电磁储能: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低、适用于功率型应用场景。(4)热能储能:成本低、寿命长、能量密度低、响应速度较慢。第2章电化学储能技术2.1铅酸电池储能技术铅酸电池作为最早期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在新能源领域仍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其优势在于技术成熟、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泛。但是铅酸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环境危害大等问题。本节将重点探讨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功能改进方法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2.1.1铅酸电池工作原理2.1.2铅酸电池功能改进方法2.1.3铅酸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2.2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轻便、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在新能源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节将从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工作原理、安全性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2.2.1锂离子电池材料2.2.2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2.2.3锂离子电池安全性2.2.4锂离子电池发展趋势2.3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原料丰富、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等优点。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节将介绍钠离子电池的原理、材料及研究现状。2.3.1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2.3.2钠离子电池材料2.3.3钠离子电池研究现状2.4其他电化学储能技术除了上述三种电化学储能技术外,还有一些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正在研发中,如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液流电池等。这些技术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4.1固态电池2.4.2金属空气电池2.4.3液流电池2.4.4其他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概述第3章物理储能技术3.1抽水蓄能技术3.1.1基本原理抽水蓄能技术是通过在低电价时段利用过剩的电能将水从低处泵至高处,形成势能,而在高电价或用电高峰时段释放这些储存的水,通过水轮发电机产生电能的一种储能方式。3.1.2技术特点抽水蓄能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周期储存能力和稳定可靠性等优点。但是该技术的初期投资成本较高,对地理环境要求严格,且建设周期较长。3.1.3研发与应用现状我国抽水蓄能技术已取得显著成果,建设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抽水蓄能电站。目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损耗和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3.2压缩空气储能技术3.2.1基本原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通过将空气在低电价时段压缩储存,待需要时释放压缩空气,通过膨胀发电机产生电能的一种储能方式。3.2.2技术特点该技术具有储能周期长、环境友好和可扩展性强等优点。但同时存在能量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对地质条件有一定要求等问题。3.2.3研发与应用现状我国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方面已开展相关研究,并在一些地区建立了示范项目。目前研究重点在于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以及解决地质条件限制等问题。3.3飞轮储能技术3.3.1基本原理飞轮储能技术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高速旋转的飞轮动能,需要时再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储能方式。3.3.2技术特点飞轮储能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循环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且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3.3.3研发与应用现状我国在飞轮储能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已在轨道交通、不间断电源等领域得到应用。当前研究重点为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损耗和增强安全性等方面。3.4超导磁储能技术3.4.1基本原理超导磁储能技术是利用超导线圈在低温条件下无损耗地储存磁场能量,需要时将磁场能量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储能方式。3.4.2技术特点超导磁储能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是其技术门槛较高,需要低温环境和相应的冷却设备,导致成本较高。3.4.3研发与应用现状我国在超导磁储能技术领域已开展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研究重点在于降低冷却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第4章化学储能技术4.1氢储能技术4.1.1氢储能原理与优势氢储能技术基于氢与氧的化学反应,通过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等方式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该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循环寿命长等优势。4.1.2氢储能关键技术与挑战氢储能技术涉及的关键环节包括氢的制备、储存、运输和利用。目前主要挑战在于提高电解水制氢效率、降低氢储存和运输成本、延长燃料电池寿命等方面。4.1.3氢储能应用场景氢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家用燃料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2硫酸铁锂电池储能技术4.2.1硫酸铁锂电池原理与特点硫酸铁锂电池是一种以硫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4.2.2硫酸铁锂电池关键技术与挑战硫酸铁锂电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的研究与优化。目前主要挑战在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降低内阻、延长循环寿命等方面。4.2.3硫酸铁锂电池应用领域硫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4.3流体电池储能技术4.3.1流体电池原理与优势流体电池储能技术基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与反应,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4.3.2流体电池关键技术与挑战流体电池的关键技术包括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电池结构等的研究与优化。目前主要挑战在于提高电解质稳定性、降低电池内阻、解决电极材料溶解等问题。4.3.3流体电池应用场景流体电池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网调峰、不间断电源等领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持。4.3.4流体电池的发展趋势材料研究的深入和电池设计的优化,流体电池储能技术将朝着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安全性方向发展。第5章新型储能技术5.1金属空气电池储能技术金属空气电池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储能技术,在我国新能源领域备受关注。本章首先介绍金属空气电池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然后分析其储能技术的研发进展及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5.1.1金属空气电池基本原理与分类金属空气电池以金属作为负极,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正极,通过电化学反应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根据金属负极材料的不同,金属空气电池可分为锌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镁空气电池等。5.1.2金属空气电池的特点与挑战金属空气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金属腐蚀、空气电极功能不稳定、电池寿命短等问题。5.1.3金属空气电池储能技术研发进展针对金属空气电池存在的问题,我国科研团队在材料、结构、电化学反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高功能空气电极材料、新型结构设计、电池管理系统等。5.1.4金属空气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金属空气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便携式电源、储能电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技术的不断突破,金属空气电池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储能技术。5.2纳米材料在储能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新能源储能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节主要介绍纳米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5.2.1纳米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电池中主要应用于电极材料、导电剂、隔膜等,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本节将重点介绍纳米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5.2.2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具有快速充放电、长寿命等特点。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电极材料、导电剂和电解质等,可以有效提高器件的功能。5.2.3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催化剂、电极材料、质子交换膜等,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活性和稳定性。本节将介绍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5.3光化学储能技术光化学储能技术是利用光能将化学物质转化为能量存储形式的一种储能技术。本节主要介绍光化学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5.3.1光化学储能基本原理光化学储能技术基于光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光化学储能系统主要包括光敏剂、催化剂、电解质等组成部分。5.3.2光化学储能技术研究进展我国科研团队在光化学储能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光敏剂的设计与合成、催化剂的优化、反应体系的构建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5.3.3光化学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光化学储能技术在太阳能光催化、光化学制氢、光化学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化学储能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5.4热化学储能技术热化学储能技术通过吸收和释放热能实现能量的存储与利用。本节主要介绍热化学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5.4.1热化学储能基本原理热化学储能技术基于热化学反应,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存储。热化学储能系统主要包括储热材料、反应器、热管理系统等。5.4.2热化学储能技术研究进展我国科研团队在热化学储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新型储热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反应器结构优化、热管理系统的改进等。5.4.3热化学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热化学储能技术在太阳能热发电、热能储存、工业余热利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热化学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第6章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侧的应用6.1风电储能应用方案6.1.1蓄电池储能系统风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给电网带来较大压力。采用蓄电池储能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该系统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类型,通过储存风能发电的多余电能,实现在风速降低或电网需求增加时的供电。6.1.2飞轮储能系统飞轮储能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在风电领域,飞轮储能系统可应用于平滑风电输出波动,提高风电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飞轮储能系统还可以为风电场提供短时大功率支撑,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6.1.3超导磁储能系统超导磁储能系统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损耗、长寿命等特点。在风电领域,超导磁储能系统主要用于提高风电场的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通过实时监测风电场的运行状态,超导磁储能系统可以快速调节有功和无功功率,有效降低风电波动对电网的影响。6.2光伏储能应用方案6.2.1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优点,在光伏储能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通过将光伏发电的多余电能储存起来,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可以在光照不足或电网需求增加时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6.2.2铅酸电池储能系统铅酸电池储能系统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点,适用于光伏储能领域。通过铅酸电池储能系统,光伏电站可以有效应对光照波动和电网负荷变化,提高光伏发电的利用率。6.2.3流动电池储能系统流动电池储能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强、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光伏领域,流动电池储能系统可以灵活调整储能容量,满足不同光伏电站的储能需求。流动电池储能系统还可以实现光伏电站与电网的高效互动,提高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6.3水电储能应用方案6.3.1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成熟的水电储能技术,具有储能容量大、循环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通过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平衡水电发电与负荷需求之间的关系,实现电网的调峰填谷,提高水电资源的利用率。6.3.2钠硫电池储能系统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水力发电领域,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可用于平滑水电输出波动,提高水电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3.3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强、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水力发电领域,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可用于实现水电场的调峰填谷,提高水电发电的利用率。同时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还可以为水电场提供备用电源,提高水电场的运行稳定性。第7章储能技术在电网侧的应用7.1储能在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7.1.1调峰调频的必要性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高,电力系统对调峰调频的需求日益增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峰调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7.1.2储能调峰调频技术原理储能调峰调频技术通过在负荷高峰时段存储电能,负荷低谷时段释放电能,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平衡。主要技术包括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7.1.3储能调峰调频技术的应用案例介绍国内外储能调峰调频项目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其经济效益、技术优势及对电力系统的贡献。7.2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备用电源7.2.1备用电源的重要性在电力系统中,备用电源对于保障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储能技术作为备用电源,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7.2.2储能备用电源技术原理储能备用电源技术通过储存多余的电能,当主电源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换至备用电源,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7.2.3储能备用电源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国内外储能备用电源项目的实施情况,探讨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7.3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7.3.1微电网的概念与特点微电网是一种小型的、局部的电力系统,具有分布式发电、储能、负荷调控等功能。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7.3.2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形式介绍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形式,包括能量管理、电压支撑、频率调节等。7.3.3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运行效果、经济效益及其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本章完)第8章储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8.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8.1.1动力电池类型及特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等。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轻量化、长循环寿命等优点成为主流选择。本节将重点探讨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8.1.2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介绍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同时分析电池制备工艺、结构设计、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8.1.3动力电池功能提升策略从电池材料、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等方面,阐述提升动力电池功能的关键技术及措施。8.2快速充电技术8.2.1快速充电原理及分类介绍快速充电技术的原理,包括直流快充、交流快充等。分析各类快速充电技术的优缺点,探讨其适用场景。8.2.2快速充电对电池功能的影响分析快速充电过程中,电池功能的变化规律,包括电池寿命、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8.2.3快速充电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针对快速充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电池热管理、充电设施建设、电网负荷等,介绍相关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8.3电池管理系统技术8.3.1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及架构介绍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如电池状态估计、故障诊断、热管理、安全保护等。阐述电池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8.3.2电池状态估计技术分析电池状态估计的方法,如电流积分法、开路电压法、卡尔曼滤波法等。探讨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8.3.3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技术介绍电池故障诊断的方法,如阈值判断、模式识别等。分析安全保护策略,如过充、过放、过温、短路等保护措施。8.3.4电池热管理技术阐述电池热管理的重要性,介绍热管理系统设计原则及方法。分析热管理技术对电池功能和寿命的影响,探讨优化策略。第9章储能技术的安全性及环境影响9.1储能技术安全性分析9.1.1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电池热失控与安全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