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段考试卷_第1页
高二历史段考试卷_第2页
高二历史段考试卷_第3页
高二历史段考试卷_第4页
高二历史段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培正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段考高二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杨晓红审题人:黄志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统一国家初露端倪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中央集权体制形成2.表1记述出处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邶,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班固《汉书·地理志》周武王既克殷,乃巳三监于殷。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彔子耿。成王屎伐商邑,杀彔子耿(彔子耿亦称禄父,或称武庚禄父)《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之《系年》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庶殷顽民,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郑玄《诗谱·邶鄘卫谱》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周初“三监”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B.武庚是周初“三监”中的一位C.周初设“三监”以加强对殷地的控制D.武王猝死直接导致“三监之乱”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4.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嬴政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A.统一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

B.秦政府有效解决了自然灾害

C.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D.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6.“火烧阿房宫”的真假在历史上素有争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阿房宫未成”,杜牧《阿房宫赋》则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结论是“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史学大家司马迁的作品均值得信任B.史学作品的价值一定高于文学作品C.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D.考古太费劲,找到原始记录即可信7.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8.汉武帝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进献的玉璧必须以作价高昂的白鹿皮币包裹,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经营。据此可推断,汉武帝推行白鹿皮币的目的是A.顺应市场流通的需要B.凸显皇帝独尊的权威C.消除诸侯割据的隐患D.增强中央政府的实力9.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10.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11.以下关于古代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A.秦在岭南置郡标志着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B.唐朝的道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C.宣政院是加强对西藏、新疆、青海地区管辖的中央官署D.理藩院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地位相当于宰相12.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1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

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

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14.清代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此现象反映了(

A.封建官僚体制下世泽的延续B.封建官僚体制有很大的弹性

C.南方士人在科考中占据优势D.科举制失去了人才选拔功能15.《中国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6.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C.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D.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A.扩大民主权利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C.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D.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18.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限制权利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19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作战失败。芬利坦言:“如果这样的事情能发生在伯利克里身上,其他人还有谁能幸免呢?”这意味着A.讨论战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重要议题B.审判政治家的做法违背了雅典民主原则C.民主政治有效运转需要高素质的参政者D.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鼎盛20.“平民权力过于膨胀,是导致雅典衰落的原因之一。一味强调人民权利…忽视对民主的教育使得这种建立在‘人民’名义上的民主政治远离了政治、远离了政治正义。……当今世界许多地方正在重演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故事。”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批评指出了古希腊雅典间接民主的弊端

B.现代国家不应发展古希腊式的直接民主C.民主政治与“强调人民权利”二者不可兼得D.民主知识的传授,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21.梭伦将民主因素引入雅典城邦时说:“一个统治者的最大光荣是创造一个民众的政府。”他相信没有人是值得完全信赖的,因而提出对所有行使权力者的行为实行有警觉的控制。这体现了古代雅典对A.直接民主毫无控制B.官员权力的有效监督C.民主和平等的追求D.私人权利的肆意践踏22.(2008海南历史,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23.“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培养良好道德24.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料一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整理)材料二两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使“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千年土地八百主”,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于是,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按照宗法制度,在祠堂祭祀中应当按辈分排列祖先的地位。但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所以引起了当时卫道之士的批评。﹣﹣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材料三1984年11月,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修谱、续谱之风在各地悄悄兴起。近二十年尤其是2000年后的近十年中,民间新修族谱大量出版。新修族谱中,妇女也可填名入谱,入继、入赘、改嫁、非婚生子嗣等入谱基本全部放弃了传统“义例”中的严厉规定,基本不再有各宗之间因大小宗、因外娃子嗣的“名分”、因族产祀田归属争得你死我活的现象。地方政府也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比如,编《太原王氏》,起因是为了缅、泰华侨的热烈需求,编汾阳郭氏资料是为了郭台铭和富士康。上月河南新郑在中央某大报上登整版“黄帝公祭大典”消息,下面排的是29个本地招商项目。——据《民间修家谱热调查》回答以下问题:(1)“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据材料一,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宗法家族制度全面复兴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宗法家族制度发生的变化。(9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修撰家谱反映出的特点。指出撰修家谱的社会价值。(8分)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9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使用铁犁牛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现百家争鸣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81年隋朝建立,确立三省六部制607年隋炀帝创立科举制584~605年隋朝开通大运河唐朝火药用于军事,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宋朝理学产生,出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使用交子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及反君主专制思想——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