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摘编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材料二:全面调查或称“综合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例如,把一个县、镇或村作为一个调查单位,全面了解其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组织、婚姻家庭、文化和宗教等状况,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全面调查的特点是调查对象范围广、单位多、内容比较全面,但一般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组织难度较大。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把进行社会调查作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决定政策的基础。《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所做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全面调查,内容包括寻乌县城人口的政治地位及成分情况、商业情况、旧有土地关系、剥削状况、土地斗争情况等。寻乌调查使毛泽东同志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寻乌调查后不久,毛泽东同志根据这次调查和以往进行实际调查的切身体会,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的重要著作,响亮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科学论断。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例如,在一省选择一个县或若干县作为典型进行调查;在企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系统调查,等等。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全面调查耗时耗力多、组织难度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等缺点,也可以验证全面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做好典型调查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可选择中等水平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可以选最先进的和最落后的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可以选择出现这些苗头、趋势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就要选择发展形态完整的调查对象。“解剖麻雀”是毛泽东同志对典型调查方法的形象比喻。他认为解剖一个麻雀,首先要选好麻雀,也就是要选好调查研究的典型,“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往后调查别处地方或别个问题,你就容易找到门路”。那么,怎样找调查的典型呢?毛泽东同志说:“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先进的,二、中间的,三、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个,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在一切活动中找出几个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典型例子,经过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得出具体结论。”(摘编自何星亮《调查研究的类型与方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缺乏调查研究的发言就是“瞎说”,这种人没有发言的权利。B.“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就是说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非凭空想象。C.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必须要走出门去获得调查材料,通过学习孔子的“每事问”来解决各种问题。D.要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最先进的、中等水平的、最落后的都有研究价值和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领导干部不应仅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指手画脚,要放下架子,想办法去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解决遇到的难题。B.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就要执行,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之中,是要不得的。C.寻乌调查加深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和调查工作的认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论断的提出与此关系密切。D.毛泽东以“解剖麻雀”来比喻如何做典型调查,即从典型问题入手深入研究,进而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五段的一项是()A.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的恶劣作风,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实事求是的作风。B.1955年5月14日,毛泽东在接见警卫队干部和战士时说过,我通过你们,你们通过农民,把情况了解上来,这就是调查。C.—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形成的注重调查研究、重视研究中国具体国情的习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D.《习近平正定足迹》记载,1984年春光电器厂研制出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设备,习近平同志多次赶赴电器厂考察、调研。4.材料一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在表达上各具特色,请简要分析。5.复兴中学高二学生小刚准备在自己家乡开展调查研究,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给他提一些建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凤栖梧王方晨老实街南口的苗家,是做馍馍的。每日馍馍房揭屉出笼,长长一条老街,流漾着新馍馍诱人的麦香。馍馍房的主人苗凤三,不像个和面做馍馍的,倒像缙绅名流。连他日常的脚步,都是翩然轻快的。其实,身轻如燕才是苗凤三让人首先想起来的形象。曾几何时,老实街苗凤三会轻功的传言就有。三月三,放风筝。有孩子的风筝落到屋脊上。当时苗凤三出老街会朋友,喝了几两烧酒回来,正巧遇到。二话不说,噌噌噌,蹬着墙皮就上去了。风筝丢下来,一个鹞子翻身,稳稳跳到地上,利利落落。这是老实街人唯一一次亲眼看他施展功夫,后来被大家越传越神。人们没少撺掇他给大家重新展示,他却只笑说,“我怎会那个?”越是不承认,人就越是认为他功夫了得。连他怎么练出来的,都渐渐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苗凤三常会的好友,是后佛楼街上的,姓鹿名邑夫。鹿邑夫是裁缝。这老哥俩,一个弄吃,一个弄穿。后佛楼街人说,他俩是同门师弟。两人一块去泰山拜了师,回来后又一块苦练切磋,鹿邑夫练出了七七四十九招。鹿邑夫也并不讳言,“邑夫七七盈天招,不及凤三易口诀。”那易口诀有多厉害,就全在这个“易”字上。当“易”之时,可谓倏忽快哉,变化万千,气息全出。气在起承转合之间流动,如潺湲之水、舒卷之云。邑夫四十九招,相比于易口诀,少了多变,显得招招都是笨法子。这鹿邑夫,生得短小精悍。与苗凤三不同,他从不忌讳在人前“露一手”。说着说着话,就有可能一下子蹦到山子石上去。题壁堂的高墙、佛楼屋脊、参天的大树,他都上去过。他已经收了两三个少年徒弟了。逢年过节,苗鹿两家都会像亲戚一样走动。他来老实街,苗凤三好酒好菜款待。鹿邑夫起了酒意就围着院中一棵梧桐树乱转。那老梧桐生得高大笔直,顺树干仰望,疑似通天。某一天,馍馍房也用上了机器。世上有迷手工馍馍的,但苗凤三不动手了。手工馍馍是好,但时代往前走了,要真舍不得过去那点子口味,你等挨饿。他这个馍馍房师傅,渐变为纯粹经营。苗家馍馍房兴旺,大有道理。街上的芈芝圃老先生,主动给馍馍房写了匾额。半老先生写的,是什么?“凤栖梧”三个字!“凤非梧桐不落。”芈老先生解释说。匾额挂上,有来夸那字的,他嘴上说,“小本儿生意么”。鹿邑夫来会他。这回没喝醉。对“凤栖梧”的招牌,自始至终,都像没看到。近年,鹿师弟有些走下坡路。扯布做裤子、大褂的已是极少见。家常衣服去买,比去裁缝店定做来得经济。鹿师弟这样有经验的老师傅,即便做做寿衣,也能拓出一片天地。偏他在这上面不怎么上心,一应唐装、旗袍,少见的奇装异服,都不大做。在愿做的上面,他还是下了工夫的。比如中山装,老城里没谁比他做得更合体板正。苗凤三有心劝他,却说不出口。苗凤三能看得出,鹿邑夫的衣服里面还藏着一个人。一到夜深人静,那个人就会飞奔至幽暗的旷野上,闪展腾挪,神气盈天,上接星辰。目送鹿邑夫走出老实街,苗凤三心头泛酸,恍然若失。这些天,苗凤三遇上个难缠的。县东巷一个神鬼惹不起的地痞叫小丰,三番五次,软硬兼施,非要拜凤三为师不可。次次都引来无数双眼睛。“我且问你,”一次,苗凤三诚恳地说,“你要蹦那么高,做什么呢?”小丰哑口。我们也哑口。是啊,蹦那么高,做什么呢?蹦再高也不过是个把戏。我们想,苗凤三有大本事,不露而已,他也不会收他这路人。好东西,不是人人都配得上的。后来小丰弄来了个杂碎挑衅苗凤三,之后扬长而去;苗凤三没事人一样,一句话没说。隐隐的,我们对苗凤三也有了点意见。人活一世,不是要能威风一些的么?一辈子弄馍馍,可屈煞了英雄豪杰。一天半夜,鹿邑夫短小的身影来到了打烊的馍馍房里。“我出手了。”鹿邑夫对苗凤三说。苗凤三脸上虽没表现出惊异,手上却微微发起颤来。鹿邑夫骤然一翻掌,铁钩一样抓住了苗凤三的手腕,而苗凤三随即也紧抓住了他。双目相对,感受对方的铁硬。真个寂天寞地。苗凤三的手先松了。轻暖的一股气,从各自手腕上游开。鹿邑夫的黑眼珠,还在对着苗凤三,悄悄闪了下微光,好像在说“你总让人”。苗凤三立起身。“够了。”他说。七七四十九招,鹿邑夫没全忘,或许一招没忘;易口诀,苗凤三也忘不了。都是好兄弟,何分彼此!鹿邑夫告辞走到门外,又停下来,转过头,仰起了脸。苗凤三相信他看到了门上那块匾额。我们很快得知,鹿邑夫在这天的下午赢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胜利。多年后,苗凤三还做馍馍。鹿邑夫裁缝铺挂了一块招牌,只一个“功”字。偶尔,还可听到鹿邑夫在黑风口以一当十的豪举。谁不晓得后佛楼街鹿裁缝的厉害?“手腕子一抖,啪,撂倒一个!”鹿邑夫把小丰一伙约到松林,结结实实教训了一顿,他从此老实了。已少有人知苗凤三是鹿邑夫的师兄。却常会有人指着他后背说,“那儿,脚快着呢”。一个和暖的日子,苗凤三走路上,乏了,靠着一棵树,竟睡了过去。醒来时,日已西斜。背后,梧桐。(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相信苗凤三有着高超的功夫,一方面来自他拾取风筝的经历,另一方面来自他素来低调谦逊的性格。B.苗凤三想劝鹿邑夫却说不出口,是因为他了解鹿邑夫的心思是在功夫上,他也害怕劝告伤害了鹿邑夫的自尊心。C.苗凤三感到“恍然若失”是因为他发现鹿邑夫对经营裁缝铺并不上心,担忧长此以往其生活将走向萧条困顿。D.“你要蹦那么高,做什么呢?”这句话,是苗凤三对小丰拜师请求的拒绝,其实也是他对众人好奇心的回应。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直接交代学武经历相比,以后佛楼街人的传言流露苗、鹿二人学艺切磋之事,更为神秘。B.“芈老先生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向牌匾,使下文的叙述有了波澜。C.文本段落较多且短,但无支离破碎之感。段中长短句交错,叙事节奏较为舒缓、柔和,整体富有诗意。D.老实街、轻功、风筝、“凤栖梧”等艺术设置,既是写实,也蕴含着深意,显得别具匠心。8.“易口诀”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有人认为苗凤三和鹿邑夫身上体现了“时代变革下的理想的人格状态”。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古诗文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郭崇韬以材干见称。庄宗即位,拜为兵部尚书、枢密使。时唐军东保杨刘,王彦章围之。庄宗引短兵出战,大败而归,崇韬因曰:“彦章围我于此,其志在取郓州也。臣愿得兵数千,据河下流,筑垒于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也。”庄宗以为然,崇韬渡河筑垒,六日垒成。彦章果引兵急攻之,不克,庄宗迎击,遂败之。后擒王彦章,诛梁氏,皆崇韬赞成其谋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三年夏,庄宗思得高楼避暑,问崇韬,崇韬对曰:“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起楼,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明年征蜀,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监军李从袭等闻此言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节选自《新五代史·郭崇韬传》)材料二:后唐庄宗有二臣焉:嗣源居不赏之功,挟震主之威,得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崇韬常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宗苟能挟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顾惮,非敢辄发也。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之众,西趋洛阳,如蹈无人之境,其迁大器易若反掌。且内有权臣窥伺间隙,乃空国之师勤于远役,固已大失计矣,而又去我之所与与彼之所畏者,则大祸之集,可胜救哉?虽得百蜀,无救其失国也。(节选自何去非《郭崇韬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王有A破蜀B功C师旋D必E太子F俟主上G千秋H万岁后当尽去宦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赞,帮助、辅佐,与成语“不赞一词”的“赞”字意思不同。B.间,离间的话,与《屈原列传》中“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的“间”用法不同。C.其,代自己,与《诗经·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的“其”字意思相同。D.空,使动用法,与《苏武传》中“空自苦亡人之地”的“空”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崇韬胸有才略,擅长分析问题。他能够预见王彦章军事行动的真实意图,并建议庄宗确定用兵策略,最后取得胜利。B.郭崇韬顾全大局,一心为国。进入洛阳后,面对藩镇诸侯的贿赂他没有拒绝,将财物妥善保管并在国家需要时悉数献出。C.向延嗣居中弄权,扰乱朝政。郭崇韬在他出使蜀中时没有以礼相待,他借机挑拨郭崇韬与庄宗的关系,最终导致了郭崇韬被杀。D.郭崇韬劳苦功高,深谋远虑。他虽为庄宗立下汗马功劳,但没有居功自傲,并且从国家长远角度出发,打击伶宦,重用士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2)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14.材料二和《五代史·伶官传序》对后唐庄宗失去天下原因的认识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灵州田尚书薛逢阴风猎猎满旗竿,白草飕飕剑气攒。九姓羌浑随汉节,六州蕃落①从戎鞍。霜中入塞雕弓硬,月下翻营②玉帐寒。今日路傍谁不指,穰苴③门户惯登坛。【注】①蕃落:外族部落。蕃,通“番”。②翻营:倾营出动。③穰苴,即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齐国著名军事家。他的家族有多人曾登坛拜将。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选用阴风、战旗、白草、剑气等意象描写军威整肃,“满”“攒”两字凸显了声势浩大的出征场面。B.颔联把镜头对准出征队伍中的外族部落,写番汉并肩作战,共御外侮,预示着田尚书此战必定会马到成功。C.颈联实写田尚书行军作战之情形,“硬”和“寒”两处细节,展现了战士们装备精良和主帅护国的决心。D.这首写给田尚书的送别诗,没有着意渲染离情别绪,而是通过一些宏大场面表达对田尚书的赞叹、期许之情。16.诗人是如何塑造田尚书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父母,是人类的根本”,人在痛苦、凄惨、惊惧时时常会想到父母。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举“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印证。(2)同样用“大漠”与“落日”的意象,《使至塞上》写出了边塞的雄奇壮阔,《燕歌行》“________,________”却写出了边塞的凄凉与悲壮。(3)古典诗词中常常引用神话传说,既能很好地抒发感情,又别具浪漫色彩,例如“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诗圣杜甫的名字,(甲)。我们在孩童时期就被“两个黄鹂”启蒙,长大一些后又在课堂上诵读过“国破山河在”,知晓《石壕吏》和《秋兴八首》。时光荏苒,代际嬗替,在无数读者的心中,生发出了一个(A)的病叟形象,他漂泊无依,疾病缠身。人们崇尚他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但又对这个高度脸谱化的历史人物倍感疏离。走进(B)的卷帙,我们恍惚间发现,对于杜甫的真实人生,其实我们所知有限。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