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教化和文学艺术(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24·张家界三模)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缘由是()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B.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救济D.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B[题干提及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狭窄,与资本主义的封锁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题干显示我国科研活动少,而缘由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薄弱,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各项建设进行了救济,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无史实支撑,故D项错误。]2.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1967年第一颗氢弹胜利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胜利放射。究其缘由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C[“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20世纪50年头后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逼,在国力较弱的状况下主动研发国防科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C项正确,D项错误。]3.(2024·江苏高考)《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阅历》文章中提道:“中国的阅历第一条就是自食其力为主。我们许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激昂起整个国家奋勉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放射胜利 B.驾驭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 D.胜利培育杂交水稻B[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放射胜利,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项错误;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胜利试验后,于2003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项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项错误。]4.(2024·安徽“皖南八校”三模)20世纪90年头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快速。这反映了()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D[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照旧是其次产业(工业),故A项错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较大退步的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给定的时间点,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科技产业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故D项正确。]5.(2024·吉林百校联盟联考)据有关统计,1956年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B.说明我国科技独创硕果累累C.体现了教化对科研的促进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A[1956年中共中心确定了“双百”方针,推动了科学发展和文化事业的旺盛,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学术研讨的结果,不是科技独创,B项错误;教化的推动与苏联科研模式的影响材料均未体现,解除C、D两项。]6.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众的宠爱。新中国的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这一现象()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领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B[材料中现象并未体现“左”倾错误思潮,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见“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见“百家争鸣”,发展、旺盛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领先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故C项错误;电影事业的辉煌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7.(2024·天津部分地区一模)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旺盛。”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缘由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对”的教化思想C.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阅历教训D.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订正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三个面对”提出于1983年,故B项错误;由材料“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由于“文革”时期对“双百”方针的破坏,“文革”结束后以法律形式确保文艺科技事业的发展,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阅历教训,故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左”倾错误思想,故D项错误。]8.(2024·昆明调研)1950年,教化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高校,后并入北京师范高校。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高校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化 B.对教化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化质量 D.收回了教化主权D[材料仅体现对辅仁高校与燕京高校等学校的接收,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化的彻底改造,故A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对教化的拨乱反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对辅仁高校与燕京高校等学校的接收,不能体现教化质量的变更,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教化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高校与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高校等学校,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化主权,故D项正确。]9.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行分的,法律应听从政治。这种变更()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化体系B.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C.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须要D.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C[题干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行分的,法律应听从政治”,这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法律教化,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旧中国的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巩固新政权的须要,强调社会主义法律应当听从于新中国的政治,故C项正确;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的文件是1954年宪法,故D项错误。]10.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夫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纳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气……”。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化()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B.留意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化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D.激发广阔群众的主子翁意识B[材料没有提及生产实践活动,故A项错误;课本强调毛主席、共产党的重要性,通过政治思想教化,巩固政权,为经济建设做打算,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故D项错误。]11.(2024·湖南长郡中学六模)表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学教化领域发生的重大事务1977年8月召开了科学教化座谈会1977年12月复原高考招生制度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底科技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据此可推知,当时()A.安排经济体制遭否定 B.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C.社会公允公正的重建 D.经济发展急需科教人才C[材料仅反映改革开放前后科学教化领域发生的重大事务,与安排经济体制无关,故A项错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因而无法体现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改革开放前后科学教化领域发生的重大事务中复原高考招生制度及拨乱反正可知,这些大事务利于社会公允公正的重建,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而不能体现急需科技人才,故D项错误。]12.(2024·华中师大测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化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化获得了快速发展。202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化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化毛入学率达到42.7%。这说明高等教化()A.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培育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A[依据材料“202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化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化毛入学率达到42.7%”的信息可以得出高等教化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故A项正确;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B项错误;践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早在1995年就提出来了,故C项错误;高等教化培育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并非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元年,教化部公布了新的教化宗旨:“留意道德教化,以实利教化、军国民教化辅之,更以美感教化完成其道德教化。”……不久又颁布了有关高等教化的《高校令》。《高校令》中规定:高校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须要”为宗旨。高校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高校设预科及本科,预科修业三年,本科修业年限按各科性质,三年或四年不等。本科毕业称学士。高校另设高校院,培育探讨生。高校设校长一人及各科学长一人;老师分教授、助教授及讲师三种;各科设讲座。高校设评议会,由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组成,负责评议高校的一切重大问题。从《高校令》的整个内容可以看到,这个高等教化体系完全抄袭自邻国日本。而日本的学制又是以欧洲高等教化体系为蓝本。这个学制公布以后没有实行多久,就被美国式的学制所代替,称《壬子癸丑学制》,整个体系都是抄自美国。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高等教化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开设了马列主义课程,明确了高等教化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从1952年起,教化部规定高校从一年级起先采纳苏联教学安排和教学大纲。组织老师翻译苏联教材,成立教研室。另外,批判了“通才”教化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明确高等教化的任务是培育高级特地人才。1952年下半年起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经过调整,综合高校由49所调整为14所,工业院校由28所增加到38所,农业院校由18所增加到29所,医药院校由22所增加到29所……1958年又建立了一批新的工科院校。到1966年以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艺术、体育、外语、师范教化的高等教化体系。1953年10月中心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确定》中规定,高等教化部颁发的有关全国高等学校的建设安排、财务安排、财务制度、人事制度、教学安排、教学大纲、生产实习规程以及其他重要法规、指示或吩咐,全国高等学校均应执行。——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化传统的演化和形成》(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高等教化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形成背景。(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高等教化的变更,并分析其缘由。[解析]第(1)问,可从教化宗旨、教化管理、教化体制渊源等方面归纳其特点;结合所学学问,从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缺陷、西学东渐等方面分析背景所在。第(2)问,从教化领导权、教化方向、学校类别等方面归纳变更;结合所学学问,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角度分析缘由。[答案](1)特点:道德教化和功利性教化并重(传统文化教化和西方文化教化并举);强调综合人才培育并适应国家须要;仿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校具备教化自主权。(回答随意三点即可)背景:辛亥革命时期思想启蒙不足,对封建文化批判不彻底,民国初期国民教化水平低下;西方文化和高等教化制度不断传入并深刻影响中国;19世纪末以来,日本、美国发展快速,成为中国学习西方高等教化的重要对象。(2)变更:中国共产党确立对高等教化的领导权;高等教化面对工农,为社会服务;借鉴苏联阅历,专才教化渐渐取代了通才教化;重理轻文,理工科院校大幅度增加;教化权集中于教化部门。(回答随意四点即可)缘由: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外交上实行“一边倒”,强调学习苏联;大规模工业化绽开,急需相关建设人才;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回答随意两点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化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状况表(%)。合计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解放前最高年10017.86.6-7.713.510.56.411.424.40.41.61951年10031.66.21.613.911.97.85.116.52.80.12.51952年10034.86.91.113.016.57.15.011.52.00.21.91953年10037.76.11.213.718.86.75.86.41.80.51.31957年10037.07.71.411.126.04.46.52.71.90.70.6——中国教化年鉴(1949-1981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下一代互联网建设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半导体硅片、外延片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丽水市遂昌县中考冲刺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操作规程制定流程课件
- 2025年3月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5)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医疗三严三基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医师合理用药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桥梁隧道工岗位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项目技术管理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订单流程管理规范
- 残疾孩子开学活动方案
- 英语作文初中教学课件
- 干湿垃圾分离培训
- 林场经营措施方案(3篇)
- 代建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女士内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全国新高考I卷真题1卷语文+数学+英语试卷(含答案)
- 花卉大棚可行性研究报告
- 网络传播法规(自考14339)复习题库(含答案)
- 制造业生产线上岗证书证明书(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