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古诗词语言艺术鉴赏题库试卷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舍瑟而作,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我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纪大就不敢说了。B.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如果我治理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C.以俟君子:等待君子来治理。D.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B.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C.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D.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的对话,展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期望和他们的不同抱负。B.子路、冉有、公西华和曾皙的回答,分别代表了他们的治国理念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C.子路回答时“率尔而对”,表现出他的自信和直率;曾皙回答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表现出他的内敛和含蓄。D.文章通过孔子对曾皙的回答“吾与点也”,表达了对曾皙的赏识和对其他弟子回答的否定。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我们这个时代,是科学的时代,也是人文的时代。科学和人文,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一次科技论坛上的演讲。确实,科学和人文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②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人文,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和人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③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④首先,科学和人文是相互依存的。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的支撑,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的推动。没有科学的进步,人类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没有人文的滋养,科学的发展也会失去方向。⑤其次,科学和人文是相互促进的。科学的发展可以促进人文的繁荣,人文的繁荣也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推动了人文的进步;人文的繁荣使得人类更加关注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⑥再次,科学和人文是相互融合的。在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已经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既注重科学知识的应用,也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⑦那么,如何处理好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呢?⑧首先,我们要树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关爱他人、尊重生命。⑨其次,我们要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人文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⑩最后,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注重科学知识的运用,同时也要关注人文精神的传承。4.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提出了科学和人文密不可分的关系,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和人文的关系。B.文章认为科学和人文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科学的进步,人类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没有人文的滋养,科学的发展也会失去方向。C.文章指出,在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已经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D.文章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科学知识的运用,同时也要关注人文精神的传承。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引用钱学森的演讲,引出了科学和人文的关系,使文章更具权威性。B.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科学和人文的关系,使读者对科学和人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C.文章在阐述科学和人文的关系时,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D.文章在结尾部分提出了如何处理好科学和人文的关系的建议,使文章更具指导意义。三、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默默无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二字。他们或无私奉献,或助人为乐,或勇于担当,或关爱他人……”请以“奉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B.诗的第三、四句通过描绘柳絮和梨花,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C.诗的第五、六句用“黄鹂鸣翠柳,百舌声穿林”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声音。D.诗的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B.诗的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形成了完整的意境。C.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能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D.诗的主题是赞美春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五、文言文翻译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1.子曰:“君子不器。”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5.非曰能之,愿学焉。六、文学常识【小题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B.《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讲述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C.《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主线,表现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D.《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雄的斗争。【小题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和作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讲述了北京底层社会人物祥子的故事。B.《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C.《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以湘西边陲小镇为背景,描绘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D.《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讲述了农村青年孙少平、孙少安一家人的奋斗历程。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阅读1.B解析思路:A项解释正确,B项中“知方”指的是懂得做人的道理,C项解释正确,D项解释正确。因此,选B项。2.C解析思路:根据文意,可以将句子断为“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符合文意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3.D解析思路:A项正确,文章确实通过对话展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期望和他们的不同抱负;B项正确,四位弟子的回答确实代表了他们的治国理念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C项正确,子路和曾皙的回答分别展现了他们的自信和内敛;D项错误,孔子对曾皙的回答“吾与点也”表达了对曾皙的赏识,但并未否定其他弟子的回答。二、现代文阅读4.B解析思路:A项正确,文章确实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科学和人文的关系;B项错误,文章并没有提到科学的发展会使人类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项正确,文章确实指出了科学和人文的融合;D项正确,文章最后提出了如何处理好科学和人文的关系的建议。5.D解析思路:A项正确,文章通过引用钱学森的演讲,引出了科学和人文的关系;B项正确,文章确实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科学和人文的关系;C项正确,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D项错误,文章并未提到指导意义。三、作文(此处为作文题目,具体内容需根据学生个人发挥,以下为参考答案)题目:奉献的力量参考答案:在平凡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二字。他们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也可能是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还有可能是勇于担当的消防员。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们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奉献,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精神。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医护人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一线,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深感敬佩。在日常生活中,志愿者们不辞辛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暖。在灾难面前,消防员们冲锋在前,勇敢地拯救生命,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奉献,不分大小,不计回报。有时,它只是一句问候,一次帮助,一个微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温暖了人们的心。当我们看到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这就是奉献。当我们看到他人需要帮助时,无私奉献,这就是奉献。奉献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奉献者,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希望和阳光。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学会奉献,让我们的世界因奉献而更加美好。四、诗歌鉴赏1.C解析思路:A项正确,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B项正确,第三、四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C项错误,黄鹂和百舌的声音并不是“穿林”,而是鸣叫于林间;D项正确,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2.C解析思路:A项正确,诗中确实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B项正确,诗的结构严谨,前后呼应;C项错误,诗的语言虽然朴实,但并非无华,而是富有表现力;D项正确,诗的主题确实是赞美春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五、文言文翻译1.子曰:“君子不器。”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人证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长致辞:《长安的荔枝》启示:送一份执着育一树未来
- 2025年高等数学教学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平安校园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办法
- 东台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pos机安装管理办法
- 2025年食品冷冻机械项目发展计划
- 融资租赁管理办法最早
- 个人贷款集中管理办法
- 重症医学科肺康复综合体系建设
- 数字劳工的集体行动:“罢工”现象解析
- 癫痫学生免责协议书
- 贷款中介代办协议书
- 骨牵引护理课件
- 陶艺知识课件大全初中版
- 典型主机遥控系统AC系统维护与管理挪威Kong
- 2025湖南省高校对口招生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语数英专业课)
- 老年患者安全管理
- 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 虚拟现实游戏设计-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